第490章 試探
杜小丙沒有反駁,沒有反駁就是認可,當然本來我對於自己的推論也絲毫不懷疑,因為事實就在眼前顯而易見,如此推斷出準確結果並不能證明我的聰明或者與眾不同隻能說明我不算太笨。
杜小丙自己已經提供了足夠多的線索。
那麽就意味著杜小丙有點過於謙虛了,同時也說明她一直都是神秘事件的知情者之一。
我們平常習慣講過度謙虛就是驕傲這句話,實際上很有道理。這時候杜小丙重新說話了,“我跟老師學習的時候是請求了好多次老師才肯答應做不記名的弟子,因為我天賦有限老師並不看好。”
我腦子裏突然想到了一個故事。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習,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一生立誌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備受歡迎。
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就去拜見當時著名的學者程頤。到了程頤家,可是門上的小書僮對他說:“程頤先生正在書房坐禪,你還是先回去吧,過兩天再來。”
楊時回答說:“沒關係,我在這裏等一會兒好了。”
那個小書僮見楊時不肯走,也就不再理他,自己進去了。
過了一會兒,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小書僮出來對楊時說:“這位相公,天上開始下雪了,你還是趕快回去吧,等改天天氣好了,你再來見先生吧!”
“沒關係,*,我還是在這裏等先生坐禪結束吧!”楊時堅持站在雪地裏等候程頤結束坐禪,好向他請教問題。
“誰知道先生什麽時候結束坐禪呀?也許他今天一個下午都會坐禪呢!先生經常是這樣的。”小書僮好心地提醒楊時。
“沒關係。麻煩你等程頤先生坐禪結束以後,替我通稟一聲,就說楊時在門外恭候先生教誨。”楊時仍然執意要在程府外等候。
“那麽大的雪,你怎麽能一動不動地站在雪地裏呀?不如到屋子裏來暖和暖和吧!”小書僮看到外麵實在太冷了,而楊時站在雪地裏一動都不動,不由地動了惻隱之心,於是想請楊時到門廳裏烤烤火,避避風雪。
“不,*,我非常感謝你的好意。但是我還是在外麵等好一點,你請進去吧。”楊時謝絕了小書僮的好意,仍然站在府門之外,頂著凜冽的北風和紛紛揚揚的大雪,連動都不動一下。
等到程頤坐禪結束,小書僮立即把楊時在門外冒雪靜侯先生的情形向程頤稟報。
程頤一聽此事,馬上問:“這個年輕人現在還在門外嗎?”
“稟先生,這個叫楊時的年輕人,現在還在門外。”小書僮回答說。
“快,快,快開門。不知他是不是凍壞了。待老夫親自出門去接這個年輕人進來。”程頤吩咐小書僮趕快攙扶他出去看楊時。
等到小書僮把門打開,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原來外麵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深了,而楊時仍然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裏,連腳都沒有動一下。
“快,快!你們快把楊相公扶進屋子裏來。”程頤命令家人道。
“嗨,你這個年輕人,怎麽那麽傻呢?改天再來不就是了!”程頤一邊要家人抬著楊時到書房裏去,一邊連聲地責怪著楊時。
“不!晚生既……然要向……前輩請……教,當然……應該……恭恭……敬敬地……在門外等……著。”楊時凍得渾身直發抖,說話時也直打顫。
程頤見楊時求師心切,又那麽懂禮貌。心裏非常高興,就收下了楊時這個門徒,而且還把自己哲學思想的精髓全都教給了他。
後來楊時果然學有所成,成了國家的有用之才。
後來,“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但是楊時讓我佩服的卻不是程門立雪而是後來他的風骨和作為。
宣和六年經張舜民推舉,徽宗召楊時為秘書郎。
楊時上書《與執政論時事劄子》,建言十件大事。他寫道:“如今士大夫不敢對天下大事暢所欲言,不過是為了明哲保身而已。但他們不曾想過,天下動蕩不安,豈能保全自身?”
他從“慎令、茶法、鹽法、轉般、糴買、坑冶、邊事、盜賊、擇將、軍製”十個方麵分析朝廷一些政策的弊端以及由此產生的負麵影響,並且提出許多趨利避害的建議和措施。楊時提出不能隻給流亡他鄉之人免除賦稅,還應對辛勤勞作的農民一視同仁,使他們也能得到實惠,從而信任朝廷,而不至於跟著拋棄土地,背井離鄉,淪為盜賊,引起社會動蕩。他主張放寬或廢棄茶鹽二法,以保證貿易自由,減輕百姓負擔。
他認為愛民就要民有常產,方可使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楊時建議朝廷恢複以前做法,撥出一筆經費作為糴本,即定購糧儲備金,年初預支給農民購買生產資料和維持平時生計,秋收後農民按額交糧,結算時從中扣除原發的預訂金。
這樣,國家既能按時收糧入庫,農民也從中得到便利,樂於耕種土地,不至於逃亡。但因當時奸臣當道,楊時的建議未被采納。
楊時聞金軍南侵,連上兩疏,提出“嚴為守備”、“收人心為先”等建言。楊時不懼強權,公然斥責童貫:“為三路大帥,敵人侵疆,棄軍以而歸拏戮之有餘罪,朝廷置之不問。故梁方平、何灌皆相繼棄而遁。
當正典刑以為臣子不忠之戒。”他斥責蔡京“用事二十餘年蠹國害民,幾危宗社,人所切齒。”建議罷黜投降派張邦昌,誅殺童貫,表現出非凡的見識和勇氣。
靖康元年,楊時先後任著作郎兼侍經筵、諫議大夫兼侍講、國子監祭酒等職。時值金兵包圍汴京,朝廷對戰與和爭論不休。
楊時抗金態度是堅決的。他提出立統帥、示紀律、一號令、攘夷狄、排和議等7項主張。他堅決反對割地求和的投降賣國政策,力主抗金,希望朝廷重用李綱等抗金重臣。可是,負責京都防務的主戰派人物李綱卻被罷官,激起開封軍民的憤慨。陳東等太學生到宣德門前上書請願。
朝廷準備鎮壓民眾。楊時挺身而出,為陳東等辯護說:“士民伏闕,詬罵大臣,發其隱慝,無所不至,出於一時忠憤,非有作亂之心,無足深罪。李邦彥首畫遁逃之策,捐金割地,質親王以主和議,罷李綱而納誓書;李鄴奉使失辭,惟虜言是聽;此二人者,國人之所同棄也。”
宋欽宗一意求和,依金人條件,割讓太原、中山、河間3鎮。楊時上書,認為“朝廷割三鎮三十州之地與之是欲助寇,而自攻也。”“河朔為朝廷重地,而三鎮又河朔之要藩也,自周世宗迄太祖太宗百戰要而後得之,一旦棄之,北庭使敵騎疾驅。”之後,他又上疏乞誅擁重兵坐視太原危急而不救的姚古,均未被采納。
南宋建國後,楊時又上疏請除茶、鹽二法,並且力陳對金國割地求和不可為。
雖然到最後他的建議也未被采納但是他仍然是個勇士,仍然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努力在現實中應用。
那麽杜小丙真實的實力到底如何呢?
我突然想要試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