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無字江山> 第390章 尋寶

第390章 尋寶

  考古很多時候是在做無用功,很多時候是在尋寶,我當然喜歡尋寶的過程,別人也喜歡尋寶,很有趣很刺激很有意義的事業。


  接下來的幾天,考古工作者集中在這塊台地上找“寶”。果然在一條溝邊老百姓起石頭的地方露出了人骨,做了簡單整理後,居然清理出一座墓葬。


  墓為石棺,東西向,長2米,寬0.8米。單人仰身直肢葬,人骨保存較完好。在墓主人頭頂部左側,發現一件玉環。玉球為白色,直徑21.1厘米,體形較大穿單孔,橫斷麵呈三角形。這是第一次發現的紅山文化墓葬,也是紅山文化玉器在墓葬中第一次正式發掘出土。


  這一天為1981年4月8日。這個遺址點後來編號為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這座墓編為第二地點第一號塚第1號墓。


  1983年,國慶節後,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考古學家孫首道先生帶隊與考古學家方殿春等開始了牛河梁遺址第二地點的發掘,並繼續在周邊山崗尋找新的遺址點。


  10月中旬的一天傍晚,孫首道等考古專家走了一天有些疲勞,便在牛河梁第一道山梁處的山崗上坐下來休息並準備返回住地富山鄉馬家溝生產隊長馬友圖家。富山鄉文化站站長也參加了調查。此時,他獨自一人來到山崗最近的一條溝岔,一邊小便,一邊低頭看,突然發現了露出地麵的陶土塊。他心生一念,這裏會不會有新發現,不然,哪來的陶土塊呢。


  孫先生和考古隊員們都十分驚訝和興奮,一下衝到了這條溝岔,俯下身來,仔細探尋,惟恐丟掉什麽。果然,工夫不負有心人,更多的陶土塊露了出來,使他們更驚喜的是撿到了陶塑的耳朵,鼻子等。


  此時,已夕陽西下,牛河梁灑滿紅霞。他們滿載著收獲,充滿著喜悅,身披著彩霞,一路笑語,回到了住地。他們像往常一樣盤腿圍坐在炕上的小桌旁。但今日的小酒格外烈,今天的農家飯格外香。他們懷著企盼,浮想聯翩,一夜無眠。


  不久,迫不及待的考古工作者開始了這一地點的試掘。表土去掉,露出了一座由主室、左右側室、北室、南室三室聯為一體的多室布局的房屋,房屋為半地穴式,從炭化的木柱,被燒流的陶器分析,它是被一場大火燒毀的,上部分全部坍塌,隻保存了地下部分。考古工作者僅動了一下表麵,出土的文物就令人眼花繚亂,仿木的建築構件、壁畫、陶祭器、相當於真人3倍的殘耳和殘鼻。那麽,有沒有較完整的塑像呢?考古工作者在企盼中,繼續試掘著,尋找著。


  1983年11月2日,試掘現場突然一陣騷動。原來在西側室露出一個圓圓的陶件。在場的人都意識到這可能是人頭塑像。大家都不做聲,現場靜得隻聽到小鏟刮土那清晰的緩慢的沙沙聲。額頭露出來了,繼而是眼睛、嘴巴,一個完整的女性減低展現出來,她仰麵朝天,雙目圓睜,略帶微笑,大家異口同聲的喊出“女神”,攝影師李振石抓拍了這一場麵。


  照片以“一千年後的曆史會見”為題,參加當年省旅遊攝影展,獲得一等獎。當夕陽西下的時候,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女考古專家魏凡,在試掘現場的地上鋪上一塊木板,木板上又鋪上一塊紅色絨布,專家們小心翼翼地將女神請出來,放到絨布上。


  她雙手捧著女神,昂首挺胸,身披晚霞,神聖地走出叢林,走下山崗,走回馬家溝住地。男隊員緊隨其後,那神情,那神采,可想而知。自此,這一地點被編號為牛河梁第一號地點,命名為“女神廟”,女神塑像命名為“女神”。


  牛河梁女神廟位於牛河梁的第二道梁的近於梁頂處,海拔673.1.這是一個大範圍的建築群眾。可分為主體和附屬兩部分。主體部分包括女神廟的一座大型山台。附屬部分指主體周圍分布的多處窖穴。


  附屬部分,主要為兩處。一處位於女神廟南側12米。坑內堆滿白色灰燼,內含文物豐富,有研磨器、刮削器和石片寺石器,飾“之”子紋的筒形罐、小口罐、缽等陶器。以羊骨為主的大量獸骨。其中最重要的是一批特異形陶器,包括大型陶盆、鏤孔瓶形器和陶方器。有的陶方形器甚大,有的製作較精,甚至還有器壁較薄的彩陶方器。


  另一處女神廟的東側距山台東牆60米,是一座長約11米、寬約4.4米的近長方形的土坑。坑內堆積物是清一色的陶形器,數量在百件以上。已複原的筒形器,通高最高達63.6厘米,最矮為23.6厘米。由於這些窖坑都出土有大量的非生活用品。


  所以,這應是與祭祀有關的遺跡。


  女神像女神廟發現的過程猶如一個有趣的傳說,這應該就是一個考古人最大的幸運也是最大的樂趣,紅山女神,本來任何人想要見到都不艱難,為何偏偏我到了近前卻再也無法前進一步?

  仔細想想即便是西拉木倫河附近的趙寶溝我也沒有真正探查它的真麵目,錯過,一直都在錯過,唯一有所收獲的還是在梅山,黃帝蚩尤當年大戰的地方,隻是那裏發現的刻有天熊的石頭戰斧早已不知去向。


  從突然被人從身後偷襲到現在已經過去很久了,具體是多久顧青沒辦法知曉,雖說每個人都有因為長期時間生活養成的生物鍾,可是除非經過特殊訓練的人否則是沒辦法在黑暗中計算具體時間的。


  顧青從被人襲擊被抓到現在被關在一個狹窄的房間裏,全程都被綁著雙手蒙著雙眼,她除了還能依靠鼻子和耳朵來判斷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外麵抓她那幾個人的動靜以外別的什麽都做不了。她的嘴巴也被封住,用一種特殊粘性的膠帶。


  顧青並不後悔自己回來,因為她有自己身背的使命需要完成,這個傳承了千年的家族使命甚至比她兩個孩子的生命還要重要。所以她回來的時候就做好了最壞的準備,果然她剛靠近鎮子西邊的加油站就被人襲擊控製了。


  她早已下定決心死都不會開口,她知道那些人抓她想要什麽,她絕對不會泄露那個秘密出去。她的嘴角帶著一絲倔強的笑容,因為她慶幸自己把兩個孩子交托給了最值得信任的人,哪怕她從此再也回不去了兩個孩子也會得到妥善的照顧,她相信。


  還有一點是她剛剛發現的,留在外麵看守她的兩個人全都是女人,盡管天下最毒婦人心可這種的情況還是讓她有了些許的放鬆,她決定找機會逃走。隻是逃走太難了,並不是光有信心就能做到的,她想了很多應對困難甚至酷刑的辦法。


  最後回憶又把她帶到了牛河梁的大山上,帶回到了大山上的女神廟,那是她兒時最清晰的記憶永遠都忘不了。


  女神廟內最重大的發現是出土了一尊較完整的女性頭像。這尊頭像出土時來臥於圓形室西側,頭向東北,麵略向西。頭像除發頂部分、左耳、下唇有殘缺外,麵部整體得以完整保存。頭像現在高22.5厘米,通耳寬23.5厘米,眼眶長6.2厘米,兩眼間距3厘米,鼻長4.5厘米,鼻寬4厘米,耳長7.5厘米,耳寬3.5厘米,嘴長8.5厘米,唇高起2-2.5厘米。


  塑泥為黃土質,摻草禾一類物,未經燒製。內胎泥質較粗,捏塑的各部位則用細泥,外皮打磨光滑,顏麵呈鮮紅色,唇部塗朱。頭的後半部分斷缺,但較平齊,似為貼附於牆壁所致。在頭後麵斷裂麵的中部可見紮禾草的痕跡,此應為塑像時所用“骨架”。


  頭像為方圓形扁臉,顴骨突起,眼斜立,上眼皮特別是眼內角有較發達的贅皮的細膩表現,眉弓不顯,鼻梁低而短,圓鼻頭,鼻底平,無鼻溝,上唇長而薄,這些都有蒙古人種的特征。頭像額部隆起,額麵陡直,耳較小而纖細。麵部表麵圓潤,麵頰豐滿,下頦尖而圓,這些又都具有女性特征。


  頭像除寫實外,更有相當豐富而細微的表情流露。上唇外呲富於動感,嘴角圓麵上翹,唇緣肌肉掀動欲言,流露出一種神秘感。


  尤其是在眼眶內深深嵌入圓形玉片為睛,使炯炯有光的眼神一下子迸發出來,更是神來之筆。整個頭像在寫實的基礎上適當誇大,使傳神、表情、動態為一體,以追求人的精神狀態和內在情感,從而塑造出一個極富生命力並予以高度神化的女神頭像。


  更重要的是她的祖父經曆了更多事情,不止是從頭到尾的挖掘,還見證了幾乎整個複原過程。2008年4月初,朝陽市旅遊局召開了一次特殊的座談會,邀請趙成文教授,複原“牛河梁女神塑像,中華龍鳥、遼寧古果”。


  趙成文是著名痕跡考古學家,曾先後成功複原過長沙馬王堆女屍、《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樓蘭美女、清代香妃等古人的相貌。這次複原“女神”,當是經驗豐富,成竹在胸。但趙教授仍然感到壓力很大,因為中華母祖,東方女神是國人關注,世界矚目,隻能成功。為此,他傾注了全總心血。


  他與弟子們三下朝陽現場考察,與有關同誌座談;天天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進圖書館,進大專院校,虛心向有關專家請教。拍了無數張照片,做了上千張圖片,反複斟酌精心製作,工夫不負有心人,2008年6月16日圓滿完成。17日通過媒體麵世。展現了中華母祖,東方女神的本來麵貌。


  複原的女神端坐在牛河梁的大地上,背景是漫天的雲朵,雲層中透出萬道霞光,象征著人類已衝破黎明前的黑暗,迎來東方文明的曙光。


  曙光中,女神盤腿而坐,頭帶花環,這花是世界上第一朵花播撒的種子,這種子生根、發芽、開花、五顏六色,萬紫千紅。


  女神采集各色花朵,編織為頭飾,象征著人類的繁榮和昌盛。女神右手拿著一支綠葉中綴滿花蕊的花,把愛灑向人間、灑向萬物生靈。左手為拇指和中指相連的手式,是祭天祭地為民祈禱。女神那寬寬的額頭、濃濃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顴骨、相稱的耳朵、上翹的嘴角、略帶微笑的麵龐……


  多麽莊重、多麽慈祥,對後的充滿寄托、充滿希望,充滿祝福。女神那隆起而略帶下垂的……、突出的腹部、象征著人類的生育,象征著民族的延續。這就是5000年前遠古先民崇拜的中華母祖,東方女神。


  女神是一種偶像崇拜,是在人類進入父係社會初期對先祖的祖先崇拜,先祖的祖先應就是中華人文的始祖。


  顧青沒有讀過大學更不懂得太多曆史和考古專業知識,但是她對於女神廟的了解卻不比任何人少。人類形成之初麵臨的自然界是“人民少而禽獸多,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而傷腹胃,民多疾病。”


  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為了攻取最低的生活資料而頑強地與惡劣的自然抗爭。此時,僅僅是為生存而戰,無所謂“崇拜”。但人類在與自然長期的鬥爭中,不斷積累了生活的經驗,逐漸產生了語言、意識、思維。從而開始了對自身及周圍世界的認識。一方麵自然界又給人類提供了陽光雨露、土地森林、衣食住行的各種生存條件。另一方麵毒蛇猛獸、地震火災、旱澇蟲瘟、寒冬酷暑、狂風怒濤等等,都在無情地威脅甚至摧毀著人類的生命和家園。


  結果是對不常而無常的自然現象的迷惑不解。久思而不得其解,人類便逐漸對自然物和自然力產生了敬畏感、依賴感和神秘感。以為萬物萬象背後都有一個主宰,其能力無窮,可以給人類賜福,也可以給人類降禍,它們是自然的神靈。隻有對它們頂禮膜拜,才能得到他們的保佑,這就是人類最早的自然崇拜。


  而根據神話傳說、文獻記載、考古資料可知,我國最初的自然崇拜神的神靈有: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湖泊、動物植物等。


  其實她從小就對祖父很好奇,因為祖父是個看起來就有很多秘密的人,而且祖父並不是壽終正寢,而是說是出門串親戚然後便傳來了死訊。祖父的後世她完全沒有參與,屍體也沒有運回牛河梁安葬,她到現在甚至都不知道祖父的墳在哪裏,過年過節她想去祭拜一下都不可能。


  她有時候甚至懷疑祖父根本就沒有死,還活著,在她不知道的地方。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的思維也活躍起來,開始有意識的思考人類自身來源問題。原始先民雖然也是通過男女……來繁衍後代,但人類最初的繁衍卻是自然神恩賜的。即,女性受到自然神的感應而生育的。這種自然神就是生活中的動物和植物。


  在“隻知其母”的母係氏族社會裏,認為是其祖母受某種動物和植物感應而繁育了本氏族。那麽,這種動物或植物就是本氏族的“祖先”。這種所謂的“祖先”就與本氏族有了血緣關係。因此,具有血緣關係的氏族,就共同崇拜同一種動物或植物,逐漸地這種被崇拜的動物或植物,就成為這個氏族的族徽,人類也從自然崇拜演變到了圖騰崇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