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道法自然
幫主一放“碼”,弟兄們便知來了新人,再不去找麻煩。不料兩位乞丐兄弟討了幾日,覺得能混飽肚皮,便不想走了。不想走就得申請入幫,因為不入幫仍是“客人”,而客人是不能住久的。
張能、張水緊討幾日,攢了禮品,首先孝敬幫主。看二人入幫心切,陳州丐幫幫主答應了他們,插香過後,就按照幫規讓他們先住進城東關的兩間破廟裏。
東關破廟也是丐幫的地盤。廟很小,隻三間殿堂,敬的是財神。開初香火頗盛,豈料越敬財神越窮,便少人敬了。神有人敬是神,沒人敬就成了泥。廟無人修,天長日久,連財神都成了乞丐。
張能、張水住進破廟的時候,正趕寒冬臘月天氣。兄弟二人在廟裏凍了一夜。第二天,天亮剛想出去討點熱湯攆攆寒氣,不想卻被人圍了,說是此處夜裏遭了賊,二位是生人,令人可疑,先進廟裏搜一搜。張能、張水沒做虧心事,自然不怕搜。豈料來人進廟一搜,竟然在香爐裏扒出了十多錠白銀。張能、張水一看,目瞪口呆。人們大吼一聲,綁了兩個乞丐,說是還缺兩錠白銀,要求交出贓物。
張能、張水大呼冤枉,跪地求情,闡明自己清白。莊戶人哪裏肯信,定要帶二人去見官。不料這時候,幫主來了,幫主先作了一圈揖,然後賠笑說:“這兩位是剛入幫的兄弟,初來乍到,不懂規矩,望諸位看在我的麵子上,饒恕一回,損失銀兩照賠不誤。”有陳州幫主說話,眾人熄了火氣。幫主讓人掏出銀錢,賠了失主,然後問張能、張水說:“二位壞了規矩,如何辦?”張能、張水怕再犯眾怒,隻好吞下苦果,乞求幫主開恩。幫主冷了臉說:“乞丐雖窮,但人窮誌不窮!念你們是初犯,寬處為懷,五日內不得外出乞討,閉門思過!”幫主說完,帶人走了。
幫主說話,一言九鼎,如偷著外出討要,被抓住必定斷腿。張能、張水懂規矩,坐在廟裏又冷又餓,腦際間閃現著往日飽肚的情景,口水直流。
張能對張水說:“兄弟,五天不吃會餓死的,得想想辦法。”張水想了想說:“咱還是回老家吧!”
張能長歎一聲說:“回老家那怎麽行?老家遭了災,比不得陳州!若我們熬過了這幾日,好日子還在後頭呢!”
張水聽後,覺得有理,頹喪地說:“隻怪咱們平常不攢體己,若腰中有錢,就去買些吃的、喝的,暖暖身子!”
張能一聽到“錢”字,陡地亮了眼睛,對張水說:“那幫人不是說還差兩錠銀子沒找到嗎?咱何不找找?”
張水泄氣地回答:“唉!你聽他們胡說!哪裏會有賊人,分明是陷害你我罷了!”
張能搖搖頭說:“不會的,咱們兩個叫花子,與他們無仇無冤,他們是不會陷害我們的!”
張水望了張能一眼,譏諷道:“哥,你真是死腦筋!你想,賊人難道會把銀子埋在這裏,隻拿兩錠銀子走嗎?”
張能仍不死心,目光盯著一處,思索片刻說:“難道是幫主試探我們的嗎?”
張水這才點頭稱是,坐將起來,伸了伸懶腰說:“他會不會真的留下銀子,再試我們一回?”
“有可能!很有可能!”張能說著站起身來,先在香爐裏扒了幾扒,然後又在神像前後摸索……
突然,張能驚叫一聲,對張水說:“快看,果真有錠銀子!”
張水跑過去一看,原來銀子藏在牆壁上一塊鬆磚下麵。雖然隻有一錠,但足夠二人吃上一陣子了!
二人耐不住地高興,又四處尋找一回,再也尋不到另一錠。但畢竟有了閃閃發光的銀子,有它就可以買到吃的、喝的。弟兄倆高興萬分,商量著如何花這筆錢。張水要求先大吃一頓,然後再精打細算。張能說:“應該先吃點家常便飯,再置買一床厚被,以免夜間受凍……”二人商量許久,也未達成協議。
最後,張能說:“幹脆,我們不如把銀子交給幫主,說不準還能買回禁令!”
經張能一說,張水突然想起了什麽,對張能說:“我們差點兒壞了大事!”說完,拿著銀子和張能一起去了幫堂,見幫主,拜了三拜說:“幫主,我們弟兄饑餓難忍,但沒敢越廟門一步,為尋點兒東西吃,在廟裏發現了這錠銀子!”
幫主問:“為何不用銀子買吃的?”
張能說:“動過此念,可最後還是忍了!”
幫主問:“為什麽?”
張水說:“過去有兩個叫花子,住在一所破廟裏,大雪撲門,三天不得討要。後來,一香客丟的一錠銀子,被他們拾到。二人驚喜若狂,商量一通,由甲去買吃的。甲先在集市飽餐一頓給乙帶回了熱燒餅。不料甲剛進廟門,被乙一棍打死,乙掏出所剩的銀錢,吃了甲買回的燒餅,不一會,也七竅流血歸了西天!”
幫主聽後沉吟許久,最後對張水說:“想到不做,又勇於揭穿自己的私欲,這叫聰明的善良!起來吧,望你日後能成大器!”
十年以後,張水果真當上了陳州的丐幫幫主。
那時候我以為教授是個喜歡講故事和賣弄斯文的家夥,可是後來才知道他從不講故事,隻講證據講文物講文字。
卻唯獨給我講了故事,教授真正的用意從未對我嚴明,隻是我想他是在暗中鼓勵我不要因為自己是個聾子就自卑,更不要自暴自棄放縱自己,連一個合格的乞丐都要有良好的品質意誌,那麽隻要我想就一定也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教授在別人麵前是一個樣子,仿佛永遠帶著高傲驕傲的麵具,在我跟前則完全換了一個人,時而陰沉時而活潑時而不可捉摸時而孩童,他好像隻有在我跟前才能放鬆和放縱自己。
所以盡管最近一段時間他做了許多對不起我的事情,然而到最後我總能迅速自我冷卻選擇相信他理解他原諒他。
也許這就是我跟他之間的宿命,即便最後我真的被他害死我也不會痛恨,至少我是被我一生信任的人害死的,至少我知道我想要的答案。
一個從小就習慣了尋找的人其實最怕的就是尋找,因為一個人每天都要麵對的一件事很可能是他人生當中最不願意麵對卻不得不麵對的那件事。
人生就是這麽奇妙與淒慘。
尋找跟等待似乎是一對孿生兄弟,當你一次次一年年的尋找無果之後那麽剩下唯一能做的隻有等待,無盡的找尋之後無盡的等待。
孩子並沒有醒來我卻時刻準備著,擔心他們隨時會醒來,我知道自己絕不是一個合格的看護者,那麽唯一剩下的就隻有耐心,堅持看護他們的耐心。
孩子的母親一天不回來我就看護一天兩天不回來就看護兩天,一個月不回來看護一個月,一年不回來看護一年。
任何一個文明都離不開一條河,人要想生存必須沿河而居,這是人類世界最簡單最原始的道理。孩子還熟睡著我注定不能一起睡去,於是便起身從包裏翻出一些之前整理的資料,這些資料其實是關於遼西地區一條很少為人所知的河流。作為一個年輕的大學生不應該固步自封也不應該連大的理想都沒有,我的確在學業之餘在研究道法自然。
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文科學。
道法自然的自然,是指宇宙和大自然,宇宙就是包括我們生活的地球及太陽係和太陽係以外的一切星係,而大自然一般具體指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及地球上的山川河流和一切動植物的總稱。
道法自然的意思,道法自然的道是老子在道德經裏講的一個創生宇宙萬物的“陰陽二氣:”,老子把它這個陰陽二氣指名為道。而這個道不是什麽神或者現代人所說的外星智慧生物,而是從大自然裏自然而然來的。
科學包含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和人與自然的關係。自然科學是研究宇宙,大自然及其物質規律的科學。
綜合來說,道法自然,道,一是大道,二是路徑。大道即是自然,孕育於大自然的運行化生之中。道的第二層含義是自然之道,被人們發覺,發現,而運用於社會實踐中,在其間人們逐漸總結成成熟的技術與知識,這就是科學。
其實老子在道德經中闡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說世間萬物都擺脫不了自然之道,包括人之內,我們總認為科技能夠征服自然,但這是我們人類的想法,如果把人類放在宇宙上看,我們到底算是什麽?
但人類總在自己的認識中看待自然,粗暴地改變物種基因,卻認為是對自然的一種突破,認為是多偉大的科技成就,就自然現象而言,人從何處而來還是個迷中之迷,科技的確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好處。
但還必須順應自然,產生負麵不良後果的,無法消失,例如塑料,的科技發明給環境帶來的是災難性的影響。科技是了解大自然的一種手段,順應自然人類會走得更遠。
還有我一直認為道是萬法歸一之道的中正之道,是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之道的本源。一切都要尊重生態係統協調性平衡之道,這才是人類文明之道的生存空間效應條件保障的本源,其二才是人類科學性模式的本質性物質條件道法自然始見於《老子》,是老子對道的認知和規定。
竹簡本《老子》中說:“有狀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獨立不改,可以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段話中“道法自然”一詞,中國曆代諸多思想家、哲學家都對此進行過詮釋,眾說紛紜,諸多解釋層出不窮。
中國古代到現代對於道法自然的解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第一種觀點認為道法自然即道以自己為法、道自己如此、道無所效法等,這裏的自然即自己如此的意思,法有效法或遵循的含義。
這種觀點是現在通行的觀點,也是自老子提出這一命題後,大多數人認可的觀點。如漢代河上公在《老子章句》中對道法自然的注解是:
“道性自然,無所法也。”
張岱年對道法自然的解釋是:“所謂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己為法。自然即自己如此之意。”
方克立編著的《中國哲學大辭典》對道法自然的解釋為:“道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者,是無為而無不為的,以自身為法的本體性存在。”
在這種觀點裏,自然指的是道自己,有時也作為道的屬性。如許抗生認為:“自然並非道之外一物,而是指道自己而已。”
任繼愚認為道法自然即“道效法它自己”。
第二種觀點則認為道法自然即道是自然而然的。如童書業認為道的本質是自然,他說:“《老子》書裏的所謂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所謂道法自然就是道的本質是自然的。”
陳鼓應對道法自然的解釋是:“所謂道法自然,就是如王弼所說的道不違自然,即是說道的運行和作用是順任自然的。”
在這種觀點裏,自然被看作是道的屬性,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如馮友蘭認為:“自然隻是一個形容詞,並不是另外一種東西。”
這種觀點也是目前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從古至今許多人持此觀點。
最後再說一種新的觀點,這種觀點是由北大哲學係教授王中江教授提出來的。
王中江認為:“道法自然的準確意思是:道遵循萬物的自然。”在這裏王中江認為自然不是道的屬性和活動方式,而是萬物和百姓的屬性和活動方式。
這種觀點是王中江在《道與事實的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實義考論》一文中提出的,由於這種觀點比較新穎,下麵對此文簡單介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