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遷徙
人類的大腦都會在特定情況下出現短路行為,短時間內的失意,短時間內無法判斷選擇,短時間內眩暈沒了直覺,甚至會有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麽。做什麽完全憑借當時身體第本能,同時也可能被某種特殊第外力影響和掌控。
或者我剛才無法進入中國思維也有可能是我積累的知識體係通過大腦的某一部分強迫我從源頭開始思考,就如同中國考古發掘地區第相連,世界大洲之間也有相連相關。
非洲大陸之所以可能是人類最重要或最早的起源地,其原因首先在於它有著適合人類起源進化的地理氣候條件和植物動物生態環境。
尤其是在非洲大陸東部地區,有著適合於人類起源進化的一些獨特條件。在東非地區,大約在地質年代的中新世到上新世的數千萬年中,由於一係列地質運動形成了一條巨大的斷裂穀帶,這條長達8000餘公裏的大裂穀,分布著一係列縱向排列的高原湖泊,在各大裂穀和湖泊的周圍,是開闊的波狀起伏的稀樹大草原、疏林低林,在這種廣闊的空間範圍內,有著人類起源所需的水源。
可供食物來源的動物種類,還有可供人類起源所需的遷徙轉移空間,因為從這裏再往南和東推進,便可進入植物茂密的赤道雨林地區,那裏有著極為豐富的可供果腹的葉、果、根、塊、莖天然食物和其他熱帶雨林食物。兩大地區的毗鄰為早期人類起源進化提供了遷徙轉移、尤其是在氣候條件發生重大變遷時候遷徙移動以繼續獲取生存資源的可能。
而其中的東非地區因地勢較高,雖然氣候較熱,但又不像赤道雨林低海拔地區那樣悶熱。在東非大裂穀、大湖和高原地區,水源豐富、氣溫濕熱適中,降水豐盛但又不至溽濕悶熱。這裏植物、動物種類繁多,但又不像熱帶雨林那樣有嚴重的蚊蠅病的為害。這樣的環境,無疑為人類的起源提供了較有利的條件。
盡管目前的考古學成果說明非洲大陸可能是人類最重要的起源地,但是我們對於任何結論性的人類起源看法還是要持一種審慎的態度。因為利用現代考古發掘材料來說明人類起源問題,隻能是一種不完全肯定的推測。
一來考古發掘的材料是有限的,今後還會有新的考古材料發掘出來,也許會修正或改變現有的結論。二來古人類在起源和進化的過程中並非每個地區每個時代都留下了化石,因為化石的形成需要一些特定的條件,比如死亡了的猿類或早期人類的遺骨被迅速複蓋到地下,並且該地點的特定小環境比如光照、氧氣、分解速度,以及在氣候、濕度等其他方麵有助於其形成化石留下來。
而有的地區,可能因沒有這種條件而沒有留下化石。因此,發現化石的地區,自然有可能是人類的起源地,沒有發現化石的地區,卻不一定肯定不是人類的起源地。有的地方盡管形成了化石,但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甚至永遠,現代人都可能發現不了這些化石,因為目前為止人類化石的發現,還是帶有許多偶然性的。
何況,人類現代用以研究這些化石的科學手段和方法,也還並非完全正確可靠,因而我們在關於人類起源問題方麵的任何探討和結論,都隻能是某種相對近似或相對正確的,不應武斷地下絕對的結論。
不過,就目前世界各國學術界研究的一般情況來看,將非洲作為人類起源最重要或最早的地區,還是得到了較廣泛的認可與讚同。
有了人類,也就開始了人類文化發展的曆史。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大陸的人類文化,是隨著這個地區人類的出現而逐漸發展起來。
在這個廣大的空間範圍,已經發現了許多人類早期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址。從大約260萬年前的“奧都瓦伊石器文化”到數萬年前的“桑戈石器文化”,再到公元前1000年的“新石器鐵器諾克文化”,可以看出黑非洲的人類文化呈現出經舊石器文化的從低到高各個階段,直到新石器時代和鐵石並用時代的完整發展圖景。
在這個演進過程中,非洲大陸上人類的石器製作日趨精細,種類和功能日見增多分化,文化遺址的分布則逐漸遍及非洲大陸的東西南北各個地區。它們是黑非洲文化的遠古源頭,反映著黑非洲大陸人類文化的漫長演進曆程。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古代黑人文化發展的一個特點,是從石器時代直接過渡到鐵器時代,中間沒有經曆過較為典型明顯的青銅時代。同時,許多地區在進入鐵器時代後,實際上仍長期保持著鐵石並用的特征而繼續普遍的使用石器工具,這或許是黑非洲許多地區鐵的獲取較為不易,許多地區的居民通過交往而掌握的冶鐵技術並不穩定,或者是黑非洲較為獨特的生態環境,使人類可獲取的動物、植物食物較為豐富而且易於獲取,從而抑製了人類更快地由鐵石並用時代完全過渡到鐵器時代的動力。
當然,鐵石並用時代的長期沿續,無疑滯緩了黑非洲各地區文化發展和人類物質生產進步的步伐,使黑非洲大陸盡管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並不算晚,但這以後的文化與技術進步卻要相對緩慢得多。從世界文化發展史的總體格局上看,在人類文化發展的早期階段上,特別是在石器文化發展階段上,非洲大陸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是世界石器文化階段的領先者。
但是在向鐵器時代過渡的階段,尤其是在進入鐵器時代以後,如何利用更加有效更加有力的鐵製工具來發展新的生產方式從而為人的增長提供更多的食物,如何靠鐵器工具來解決資源短缺對人口增長造成的壓力方麵,黑非洲大陸卻逐漸落後了。
黑非洲大陸各地區進入鐵器時代的時間不一。西非內陸的部分地區,主要是在靠近撒哈拉沙漠邊緣的一些較為幹旱燥熱的稀樹大草原地區,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已開始使用鐵。到公元前5世紀,尼日利亞北部地區已有相當規模的冶鐵工業,說明當時這些地區鐵器的製造和使用已較為普遍。同樣,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文化也是在上述這些鐵器得到廣泛運用的地區最先得到充分發展,並使這一地區在長時間中一直處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陸文化發展的前列。而更向南的幾內亞灣沿岸的西非地區、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則是在隨後1000年間才逐漸進入鐵器時代的。
過去一般認為黑非洲的冶鐵技術來自北非迦太基人和東北非古庫施王國。但現在有一些尚未完全肯定的考古材料和人類學材料說明非洲黑人也可能獨自發明了冶鐵技術。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農業的起源大約是在公元前3000至2000年前後,而且西非內陸地區,是世界上一個較為重要的古代農業獨立起源地,雖然在西非和非洲其他地區古代農業發展進程中,來自中東、歐洲各地,尤其是來自北非和尼羅河流域的農業技術、農業品種的傳入也起過十分關鍵的作用。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元前2000年前後,西非內陸地區已獨立發展起自己的熱帶農業,種植非洲粟、高粱、豇豆。隨後,在沿海雨林地區出現以根塊作物為主的農業,種植蕷薯、大蕉等熱帶雨林地區的作物。但是非洲的熱帶農業發展的最大特點,是它雖然起源較早,但一直處在較粗放的階段,主要地是依靠大自然的豐富天然資源條件來發展投入人力並不太多的粗放型作物生產,而沒有向集約化、高產化的勞動力高投入的農業過渡,比如東亞社會那樣的精耕細作、灌溉農業和犁耕農業。這方麵的原因很複雜,其中非洲熱帶環境下天然動物、植物較豐富,可供采集獵獲的食物來源較多較易,可能使非洲農業一直缺乏發展集約化精耕細作農業的壓力和動力,而熱帶雨林濕熱環境中的流行病菌蚊蠅,也是抑製非洲灌溉農業和使用牛馬的犁耕農業的重要原因。
熱帶農業的發明和冶鐵技術的出現,作為古代非洲黑人文化發展史上的兩個重要事件,對黑非洲文化的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麵是它構成了古代尼格羅班圖黑人長達1000多年持續不斷的大規模遷徙活動的動因或條件。那些掌握了農業和鐵器的班圖族黑人,已經有條件和能力向非洲的廣大地區擴散,可以穿越茂密的赤道雨林地區並在那裏開辟森林發展農業。
大約從公元1世紀前後,原先居住在尼日利亞與喀麥隆交界的貝努爾河流域地區的黑人,開始向非洲的西部、南部和東部遷徙,他們進入到了赤道雨林地區和巨大的剛果河盆地,有的進一步向東和向西遷徙,到達東非的大裂穀地區,並進一步抵達東非的印度洋沿岸地區,向南的班圖人更先後到達了非洲的最南部地區,班圖人遷徙的過程,也就是非洲廣大地區進入農業和鐵器時代的過程,是非洲廣大地區早期人類演進和古代文化發展的過程。
班圖人在遷徙過程中,或者是在過去從未有人類出現的地區發展起來了農業和畜牧業,或者是排擠掉了那些土著的比班圖人要落後的科伊桑人或俾格米人。這些土著原始的人種,有的消亡了,有的被班圖人同化了,有的遷徙到更加遙遠的或更難以接近的大漠深處及熱帶森林地帶。班圖人的遷徙過程,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民族分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東非地區,班圖黑人與含米特人融合成含米特班圖人,與尼羅特東蘇丹人融合成班圖尼羅特人。與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融合而形成為斯瓦希裏人。
那些遷徙到非洲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的班圖人,幾經變遷融合與分化,分別形成為今日南部非洲大陸共同具有班圖血統淵源的黑人各部族。
由於鐵器和農業的發展而促成的持續上千年之久的班圖族黑人大遷徙,構成了古代非洲最重要的曆史文化事件之一。
伴隨著這一曆史文化事件的發展,黑非洲的整個曆史也發生了一係列深刻的變化。由於這些遷徙的範圍廣闊,東至印度洋沿岸,西起大西洋雨林地區,向抵南非之角的開普敦,使以後這上千萬平方公裏麵積上生存著的黑人各族,都有著共同的班圖族黑人的最初文化淵源。
遷徙是人類自從誕生開始就一直在進行的曆史與社會行為,那麽眼前的牛河梁人又是何處遷徙而來,跟中國其它考古地區的關聯如何?
這是一個更加橫跨時間空間的廣闊命題,所以我把自己的聯通發掘行為定在了4000年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