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無字江山> 第296章 母體

第296章 母體

  在“隻知其母”的母係氏族社會裏,認為是其祖母受某種動物和植物感應而繁育了本氏族。那麽,這種動物或植物就是本氏族的“祖先”。


  這種所謂的“祖先”就與本氏族有了血緣關係。因此,具有血緣關係的氏族,就共同崇拜同一種動物或植物,逐漸地這種被崇拜的動物或植物,就成為這個氏族的族徽,人類也從自然崇拜演變到了圖騰崇拜。


  初步產生時,圖騰的形象與自然形態極為相近。即圖騰形象是羊、虎,那麽,氏族人就崇拜實實在在的羊、虎。


  圖騰崇拜的鼎盛時期,強化了祖先意識,從而形成了“獸的擬人化”形象,圖騰的形象從動物模樣演變到半人半獸的圖騰神物。


  遠古時代中國最早的兩位神祇伏羲和女媧就是人首蛇身。《山海經》中所描繪的“龍首人身怪”、“人麵虎身怪”等半人半獸,均是圖騰的化身。


  隨著人類對自然控製力的增強,對動植物的認識,也有了提高。人們從畏懼、屈從和崇拜動植物,發展到馴養動物,栽培植物。可以說生產力的飛躍,帶來了人們觀念的飛躍。他們不再把圖騰視為祖先,而認知了氏族的先輩就是自己的祖先;也不再崇拜具體的圖騰,而是在直接崇拜的基礎上加上逐漸形成的生殖崇拜的傳種接代意識和血緣氏族的尋根意識而逐漸發展起來的。


  傳種接代是氏族發展的根本,統一的祖源是鞏固氏族團結的穩定氏族社會的關鍵。這種社會的需求,要求人們必須對先祖進行紀念和崇拜。


  在“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母係氏族社會,包括父係氏族社會的初期,人們崇拜的祖先隻能是女性。而隨著父係社會的發展,男權得到了強化,人們崇拜的祖先也就深化為男性了。


  顧青能做的更多是等待,等待別人來審問她等待逃脫機會的到來,她的雙腿能走但是雙手被綁著根本動不了,長時間的捆綁讓她的手臂變得麻木幾乎失去了直覺。


  她開始想自己的兩個孩子,以前不管生活如何艱難她都沒有跟自己的孩子分開過,她不管去幹什麽都帶著孩子,生怕被狠心的婆婆和丈夫帶走送人,因為他們不止一次這樣抱怨過。顧青相信他們真的能做出這樣的事情。


  嚴格來說並不是她一直在照顧兩個孩子,從另一方麵看兩個孩子的存在也拯救了她,否則她已經不知道第幾次嚐試自殺了.當她有了第一個孩子以後就再也沒有做過那樣的啥事,因為孩子是無辜的,接著有了第二個。其實生第二個孩子她的丈夫根本不在意,他的丈夫隻在意自己是否舒適了享受到了女人的樂趣,是她咬著牙要下的第二個孩子。然後她的生活才得以在兩個孩子的哭聲和笑聲中繼續,母親永遠都是偉大的。


  因為孩子不但是她生命的延續而且還是她生活的希望,她想讓自己在苦難艱難的環境中擁有第二個寄托,精神寄托,活下去的理由,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她又想起她的祖父,她的祖父身份很神秘,在她印象裏他什麽都會,閑著的時候尤其喜歡雕刻。中國是一個崇尚雕刻亦擅長雕刻的國度,以刀作器,以靈氣作魂,凝結精、氣、神,落刀瞬間,妙筆生花。


  匠人的手藝不單來源於精湛的技藝,更是對生活中存在的事物細心的觀察。享選的匠人手藝,獨具匠心,一心隻為手心上的作品。祖父那樣的人通常都是擇一事,忠一生。


  手藝人在選擇材料中都無比的用心,然後再通過自己的雙手打造,每一個用心對待自己作品的手藝人,都可能看到作品中難以複製的藝術氣質,流暢的曲線弧度溫婉流轉,絲毫沒有僵硬感,如時光歲月,荏苒不變,千年流傳。


  他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追求極致,嚴謹到每個細節,並且體會到做事的樂趣,這是一種工匠精神。


  現在的時代被戲稱為快時代,浮躁顯然成為一種常態,所以快時代下的工匠精神就顯得難能可貴。隨著工匠精神被頻繁提起,很多產品為了標榜高格調都會貼上工匠精神,大多數都是經不起時間的推敲的,那些為了獲取更高收入,不用心在作品上是不配稱上工匠精神的。


  那些不問世事,可以為了作品廢寢忘食,用十年如一日的心去打磨技藝,做出自己稱心的作品才算對得起自己的手藝,這樣的匠人手藝,這樣的精神,才可以稱得上工匠精神。


  顧青的婚後生活是封閉而閉塞的,她唯一跟外界交流的工具就是手機,她下載了好多關於古老匠人的資料,不斷搜尋整理,她也在探尋自己祖父和家族的隱秘。與此同時全世界各地了不起匠人的故事和手藝她也下意識的收集。


  古都奈良有一座建於1300年前的法隆寺,它是日本最古老的木結構寺廟。小川三夫是大木匠西岡常一唯一的入室弟子,他跟著西岡,以日本最傳統的師徒關係進行學技和傳授。這種傳授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自己邊看邊學,剛開始做學徒的時候,小川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先磨各種刃器,師父會交給他一片刨花,他要將手裏的刃器磨到能刨出同樣的刨花才行。這便是每日的修習。


  作為專修宮殿的木匠,匠人們通常口傳有幾大秘訣:一是先挑選四神寶地,即東青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二是建寺廟時,木頭的方位要跟他生長的方位相同,意思是,在將樹劈成四瓣的時候,各部位分別是什麽方位,用的時候還讓它們在什麽方位,講究要立著用木料,以保持它生長時的狀態;三是搭建木結構建築不依賴尺寸而依賴木頭的習性,在施工前就要把木料緊縮的大約尺寸計算進去,以便在柱子上釘釘子。


  最重要的應該是匠人間的人文關懷,師父的關懷會帶給工人心理上的安定,這同樣是被作為秘訣傳授下來。


  西岡先生作為法隆寺的專職木匠,從未接過建造民宅的活計,因為他有著作為宮殿木匠的自尊。在從前,宮殿木匠被視為高尚的職業,不能接建民宅。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西岡甚至賣掉自家的農田,卻始終沒有放棄作為宮殿木匠的人格尊嚴。


  小川創立了一個名為“斑鳩舍”的木工技術中心,在西岡樹立起來的傳統的師徒關係下,培養著一批又一批的有誌成為真正意義上木匠的年輕人。而小川也隻是教弟子們磨刨刀,他相信不管花多長時間,隻要一點點將經驗積累起來,最終一定能成為優秀的技術人才。


  1934年,樂高積木的發明者奧利?柯克為自己的積木玩具設計了“樂高”商標。它的產生深受中國古代榫卯的影響,連接方式是凹凸榫合的零件組合模式,光是榫卯結構,就有滑榫,直榫,斜榫等多種榫卯結構。


  這項源於中國曆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經曆著新的傳承與變革。近代中國的梁思成,國外的漢斯?瓦格納都在古代傳統設計中汲取靈感,加之轉化與發展。令人欣慰的是,工匠精神與技藝仍在發展和變化之中傳承與創新。


  這個世界上不管什麽事情就怕認真二字,一旦認真了就會發現一個新的世界創作出更多的新東西。在顧青看來,工匠精神隱隱體現著部分道家思想,它與道教精神提倡的道法自然,自然無為,提倡與自然和諧相處如出一轍。


  道的原始涵義指道路、坦途,以後逐漸發展為道理,用以表達事物的規律性,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是變動不居的。依著這個出發點,匠人們尊重自然,敬畏手藝,在傳授運用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和堅持的精神。


  《世說新語》裏有個故事,魏朝時候韋誕擅長書法,魏明帝建造宮殿,想安放匾額,讓韋誕登上梯子題寫匾額。等到題好字下來後,韋誕的頭發都已經變得雪白。低頭著筆,頭鬢皓然,工匠精神特質的培養,隻能依賴於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和行為感染,這是現代化大工業的組織製度與操作流程無法承載的。


  匠人們對職業的尊重,對專業精神的敬畏,對技藝的傳承,無一不體現出對自然的熱愛,那是心中深遠處的理念支撐。顧青知道這便是祖父的信念,祖父真的死了麽?


  如果沒死他又在哪裏呢?


  會跟唐簡的媽媽那樣遭遇到了同樣的不幸和不得已麽?

  然後隱姓埋名卑微的活下來?


  天又開始下雪,對於那些身在南中國的人來說冬天根本還沒有到來,可是對於身在北中國的我來說已經見過許多次大雪了,也許這注定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年份。


  夜幕再次降臨,風雪並沒有因為黑夜的到來而有所減緩反而愈加激烈,仿佛要跟黑夜鬥爭到底的模樣。


  兩個孩子晚飯吃了許多,其實吃的並不好,大雪封路老板也沒什麽新鮮食材,都是自己儲存的過冬的土豆白菜而已,但是即便如此兩個孩子依然很懂事的吃了許多,小肚子鼓鼓的接著便又纏著我江湖事,最後安穩睡去。


  日子居然這樣神奇的循環起來,好像預兆著我將要在這個小的私人旅館裏跟孩子們度過相當長的時間。


  我腦子裏暫時不再去想教授和顧青,而是繼續撥打師母和唐婉的手機,我突然相信教授和顧青有上天照顧,可是師母跟唐婉的情況就不好說了。電話那端依然沒有任何回應,奇怪的是兩人的手機依然是正常待機狀態沒有關機,這個細節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吸引著我每一天每一天的打電話過去。


  要我相信奇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現,也許就是明天也許就是下一個電話。半小時後我困了,昨晚一夜沒睡,今天白天也沒有合眼,現在孩子們安穩的睡著了可我還是不能睡覺,我當然知道自己這樣根本熬不了幾天,問題是下午的時候通過窗子我看見了小旅館後麵那片空地上兩排可疑的腳印。


  並不似所有的盜墓賊和壞人全都跟著教授和顧青去了牛河梁,還有人留下來監視我監視兩個孩子。我不能有半點的放鬆,找了個舒服的姿勢斜靠在床頭,思路再次回到牛河梁回到女神廟。


  其實從一個考古學學生的理智來說紅山女神廟中的泥塑女神像很可能隻是當時一個部族中位置極高的女巫師而已,跟傳說中的女媧有著很大很大的差距。


  女媧的故事不是上學時候知道的而是母親講給我聽的,現在想起來母親似乎講了許多關於西拉木倫河和大淩河的故事,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也許她雖然不能再次回到家鄉但思鄉之情也還是會常常有的。


  女媧是華夏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在古代神話故事中,她摶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並建立婚姻製度,後又煉石補天,拯救萬民於天塌地陷的水火之中,是我國民間長期崇拜的創世女神和母親神。盤古開天辟地以後,天上有了太陽、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鳥獸蟲魚,卻單單沒有人類。這世界不免顯得有些荒涼寂寞。


  不知道在什麽時候,出現了一個神通廣大的女神,叫做“女媧”,據說她一天當中能夠變化70次。有一天,女媧走在這片蒼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圍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獨。她覺得在這天地之間,應該添一點什麽東西進去,讓它變得富有生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