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無字江山> 第278章 搜神

第278章 搜神

  當舜五十歲時,堯帝把天下大事托付給他。他總攝大權,統領百官,作了一係列轟轟烈烈的大事業。他向堯帝推薦了高陽氏蒼舒、叔達等才子八人,謂之"八愷";接著又舉薦了高辛氏伯奮、促堪等八位能人,謂之"八元"。


  這十六位賢人幫助他輔佐堯帝,把天下管理得很好;他在舉賢任能的同時,又把使勢倚強、橫暴不法的"四大凶神"作了懲處。把號"窮奇"的共工流放到幽州,把號"渾沌"的歡兜發配到崇山,把號"桃杌"的鯀囚貶到羽山,把號"饕餮"的三苗驅逐到三危,於是天下大治大安。堯帝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時間對他進行考察、培養和試用,直到完全可以放心了,這才把天下正式禪讓給他。


  舜受堯禪,在蒲阪即帝位,就以蒲阪為都,為有虞氏。舜帝即位,因政績卓著,傳說天上有五星化為五老,遊於蒲阪,舜以師道尊之。今永濟有"五老峰"和"五星湖",就是這個故事的遺跡。


  那時洪水泛濫,舜帝命禹治理,禹治水有功,就拜禹為司空,總理百官。他又請懂得稼穡的後稷管理農業,契管理教育,皋掏管理司法,垂管理手工業,益管理出澤,伯夷負責天下的典禮,夔製譜作樂,龍傳達君主命令:謂之"九官"。


  在壩河的河岸上,有一處舜家糧倉。秋天到了,眼看就要秋收。後娘便分派舜去打掃修補糧倉,說要準備秋收屯糧。因受後娘的虐待,舜常常連飯都吃不飽。這一天,舜一早就來糧倉清掃修補幹活,已是日過中午還沒有吃上早飯,又累又餓,禁不住倒在倉樓上昏昏睡去。


  正當他睡得香甜之際,忽然被糧倉內燃起的熊熊大火驚醒。時值初秋,驕陽當空,偶爾還伴有陣陣河風吹來。舜見倉房起火,不知有加害陰謀,左衝右突,想補滅大火。怎奈這火借風勢,風助火威,眼看救火無望,不得不舍棄倉房逃命。可他萬萬不曾料到,唯一能出進的大門早已被後娘鎖上了。


  情急之中,忽聽房後有人大喊:舜哥哥請速上房頂從房後槐樹上避難!舜遁聲迅速順石梯上了後樓,翻上房頂,來到後簷,見恰有大槐樹一枝直伸後屋房簷邊上,仔細一看,原來是小妹敤手正在大槐樹上急得直向他招手。


  舜來不及多想,伸手揪住槐枝猛的一甩,一個千秋便蕩上了大槐樹。這時,隻聽得敤手小妹邊哭邊說:舜大哥有所不曉,這都是媽媽設下的計謀想加害於你。幸有大槐樹救你性命。你千萬不可出去,他們請了好幾個縱火大漢還守在前門上,要親眼看到房子燒燼才得放過。這裏我帶了幹糧給你充饑,你趕緊爬上樹頂躲過他們,等到天黑逃命去吧!


  舜側耳默聽,打心裏十分感激妹妹的真情實意與良苦用心,遂爬上樹頂躲藏起來,暫且不表。卻說舜逃命之後遭數劫而大難不死,遂後時來運轉,貴為帝王,終成大器。


  一日,舜來到曾搭救過性命的大槐樹下,焚香叩拜,封贈大槐樹為萬年神樹。常年結籽,青皮不老。世人發現,槐樹無論是在酷熱的炎夏還是在寒冷的冬天,其皮常青,枝繁葉茂,年年結籽。據民間傳說,就是受過虞舜帝的拜封之故也!


  舜王碑的傳說舜王碑,人稱“舜王龍碑”,上刻七個大字“帝舜有虞氏之陵”,原在三分石上,後遷至大陽溪邊的舜廟之側。遷移之因,也有一個傳說。相傳帝舜時,九疑山出了九條孽龍,盤距在“蟠龍洞”、“九疑岩”,危害百姓生靈。帝舜聞之南巡,走了三湘四水,看了五嶺三山,終於來到九疑山間。


  他帶領百姓大戰三年,斬殺了九疑岩裏四條龍;接著大戰三年,斬殺了蟠龍洞裏的四條龍。又大戰了三年,方斬殺了三峰石天湖池裏的老蛟龍。帝舜連續苦戰了九年,積勞成疾,終於病倒在三峰石下。在他臨終之時,大臣皋陶問他有何吩咐,他說:“不可厚葬,隻要三峰石下選一黃土高地,瓦棺布衣掩埋即可。”


  最後他手指三峰石上的天湖池,龍駕歸天了。


  舜死後,人們刻了塊3000斤重的龍碑立在三峰石下。皋陶心想,此地太險惡,遷到大陽河邊為好。啟靈這天,碑太重,三十個壯漢都抬不動。這時,幾隻白鶴從天空飛臨,兩頭大象從地上走來。大象用鼻子卷起墓碑就走,白鶴在前麵引路。


  當走到熊家山黃龍洞前時,突然,從洞裏出來一個白發老人,笑著說:“生在帝王城,死在九疑山,白鶴來引路,大象來抬喪。”說完搖身變成一條黃龍,張牙舞爪,不讓葬在這裏。大象隻好又向前走,過了馬蹄坳,穿過大桑塘,來到一座大石岩前。這大石岩十分奇特,高300丈,直上青天。


  岩形狀似龍,龍角龍眼龍須龍牙俱全。山下西邊有兩口龍泉。白馬仙人還將峰頂用亂石堆了一頂王冠,一條玉帶放在山上。這真是龍潛鳳棲之地。大象將龍碑一放,碑即入地3尺,端端正正立在中間。


  於是,將帝舜龍體下了石坎,砌上瓦棺,成群白鶴,眾四麵八方銜來紫蚌殼,放滿瓦棺,這就是“瓦棺貝塚”的由來。皋陶結廬為庵,一直守護在舜陵前。死後化作一棵青鬆,長在墓邊石岩上,像一位將軍威然屹立,侍衛著長眠地下的舜帝。


  堯帝去世之後,舜帝辦事更加謹慎,他征聘賢人輔政,立誹謗之木,設進諫之豉,讓人民提意見,以改正自己的過失。他又讓樂師製了九抬、九韶等古樂。因用簫笛演奏,故稱"簫韶"。這種古樂,雍容典雅,清揚婉轉,演奏起來,據說鳳凰也會飛來起舞的。


  舜帝本人也很愛音樂,他的古琴彈得好極了。有一次,他登上熏風樓,麵對浩渺的百裏鹽池,彈唱著自己譜寫的《南風歌》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譯成現代漢語是:

  南風多麽和薰啊,

  可以解除老百姓的痛苦。


  南風多麽及時啊,

  可以增加老百姓的財富。


  舜帝到了晚年,因見自己的兒子不肖,便把天下禪讓給禹。


  舜的故事本來我隻是探求其孝道可是沒想到最後讀出的卻是天下,一個中華遠古的天下,一個最初國的天下。


  正如書中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定不能成就大事,這是我固執的思想,至今如此。所以我非但沒有覺得舜孝順的故事太過遙遠高大反而感受到了一份親切,因為能夠從古至今流傳幾千年的故事一定有它流傳下來的原因。


  這個原因絕不僅僅是一個民間傳說那麽簡單,對於考古專業的我來說傳說的另一麵便是最真實最鮮活的曆史。


  我還喜歡另一個故事,一個中國境內大家全都耳熟能詳的愛情故事,可是卻越來越少有人知道董永首先是一個孝子,大孝子。


  董永家境貧窮,小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去世了,一直和父親相依為命。幫助父親種地拉車,父親的意外去世,讓原本就貧困的家庭更加拮據。他沒有剩餘的銀錢給父親置辦後事,為了能夠讓父親早日入土為安,本就孝順的他就將自己賣給了當地的一個大戶人家作奴仆,以換取銀子安葬父親。


  那個大戶人家的老爺,原本就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看董永孝順又賢能,就贈予了董永一萬錢讓他能夠妥當地置辦他父親的後事。當時他並未將董永看做是他的仆人,他隻是覺得自己幫助一個值得幫助的人罷了。


  但是三年之後,董永行完了守喪之禮,很自覺地去到富人家裏,打算做工償還債務。在前去打工的路上,他在槐蔭樹下碰見了一位女子,也就是七仙女,說是要嫁給她為婦。推托不下,董永就答應了,並帶著她一起去富人家裏。富人沒有想到三年過去了董永還會回來。董永對富人說:“當初我受了您的恩惠,才能夠安葬我的父親,這是對我的大恩德,我沒有什麽能夠回報您的,隻有盡心盡力的服侍您,為您做工,以此來報答您的大恩大德。”


  富人無奈,恰好知道七仙女會織布,於是就對董永說“如果你一定要這樣,那麽就讓你的妻子給我織一百匹錦緞好了”。於是七仙女就開始給富人家織布,不到十天的時間,一百匹錦緞就織好了。


  董永拿回了賣身契,又成為了自由之身。出了富人家的大門之後,仙女對董永說“我原是天上的仙女,因為天帝被你的孝行感動,所以派我下來助你清還債務。”


  董永賣身葬父的行為,感動了上天,玉帝便派他最喜愛的小女兒下凡來幫助董永渡過困境。董永是在他去主人家打工還債的路上碰到仙女的,仙女主動要求嫁給董永,並且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織成了三百匹錦緞,為董永還債贖身。


  在唐代以前,人們普遍認為這個被天帝派下來的仙女是織女。因為織女是紡織的好手,而且仙婦在離去之時對董永說她是“天之織女”。在不同的神話傳說中,天帝的女兒也有不同的說法,一說天帝生了三個女兒,最小的女兒為織女,善長織布;還有別的說的就是天帝生有七女,分別代表七種彩虹的顏色。


  董永老婆是七仙女的說法首次出現在宋元時期的清平山堂話本《董永遇仙傳》之中,但是這種說法更被人接受,在現今人的普遍印象之中,織女和牛郎是一對的,董永和七仙女是一對的。


  傳說天帝有七個女兒,她們下凡遊玩的時候,七仙女紫兒與董永相遇,並在槐蔭樹下私訂終身。但是神仙是不允許談情說愛的,更別說是天界最受寵的小公主與凡人之間的愛情了,七仙女的行為觸犯了天規,被王母抓回天庭,剃去仙骨,貶為凡人。


  在這裏,七仙女不是奉命下凡幫助董永解決困難的,而是愛上了董永。董永和七仙女之間美麗而淒婉的愛情故事也是因此被眾人所熟知,也從此人們普遍認為七仙女是董永的老婆。


  “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黃梅戲天仙配的故事眾人皆知,戲裏描繪的生活也是古往今來很多人向往的。這則故事的發源地是湖北孝感。


  湖北孝感市孝南區的中心地段坐落著一座董永公園,它以東漢時期的名滿天下的大孝子董永為主題人物,結合了曆朝曆代的民間傳說。董永公園裏有著一座座亭台樓閣,水榭小橋。其中最吸人眼球的則是園子裏那一棵樹冠如蓬,古樸蒼勁地老槐樹,董永和七仙女的百日姻緣就是由它見證的。


  傳說天帝之七女不甘仙界萬年孤寂,思戀凡間的紅塵愛恨,於偶然之際碰見了孝子董永,一見傾心,便讓槐樹做媒,與董永成親。


  然而老槐樹在激動之際錯將百年好合說成了百日好合,使得董永和七仙女之間隻有一百日的緣分。所謂的“一夜夫妻百日恩”就是出此而出的。


  其實曆史上對董永故裏的記載有很多,幾乎遍布整個中國。東漢時期的武氏墓群石刻以及《孝子圖》、《搜神記》、《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文大辭典》中都指出董永是漢代千乘人,也就是現今的山東省高青縣。但是由於高青縣的縣誌之中沒有任何關於董永的記載,而與其相鄰的博興鎮則對他有著諸多記載,並且在博興鎮的縣誌中對於董永墓也有記載,所以更多的學者認為山東博興縣陳戶鎮董家村才是漢孝子董永的故裏。


  而這就更是考古專業的專業的事情了,既是一種責任又是一種傳承,孝道的傳承,美好生活的傳承。


  從小到大看過太多感恩的小故事,古代的現代的都有,感恩是一種品行,世代傳揚,從眾多曆史上感恩的小故事中均可看得到,有韓信一飯千金的故事,也有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感恩故事,每一件件小故事,傳承著卻是感恩的大道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