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無字江山> 第254章 道法

第254章 道法

  作為一個年輕的大學生不應該固步自封也不應該連大的理想都沒有,我的確在學業之餘在研究道法自然。


  我認為這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文科學。


  道法自然的自然,是指宇宙和大自然,宇宙就是包括我們生活的地球及太陽係和太陽係以外的一切星係,而大自然一般具體指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及地球上的山川河流和一切動植物的總稱。


  道法自然的意思,道法自然的道是老子在道德經裏講的一個創生宇宙萬物的“陰陽二氣:”,老子把它這個陰陽二氣指名為道。而這個道不是什麽神或者現代人所說的外星智慧生物,而是從大自然裏自然而然來的。


  科學包含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和人與自然的關係。自然科學是研究宇宙,大自然及其物質規律的科學。


  綜合來說,道法自然,道,一是大道,二是路徑。大道即是自然,孕育於大自然的運行化生之中。道的第二層含義是自然之道,被人們發覺,發現,而運用於社會實踐中,在其間人們逐漸總結成成熟的技術與知識,這就是科學。


  其實老子在道德經中闡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說世間萬物都擺脫不了自然之道,包括人之內,我們總認為科技能夠征服自然,但這是我們人類的想法,如果把人類放在宇宙上看,我們到底算是什麽?

  但人類總在自己的認識中看待自然,粗暴地改變物種基因,卻認為是對自然的一種突破,認為是多偉大的科技成就,就自然現象而言,人從何處而來還是個迷中之迷,科技的確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好處。


  但還必須順應自然,產生負麵不良後果的,無法消失,例如塑料,的科技發明給環境帶來的是災難性的影響。科技是了解大自然的一種手段,順應自然人類會走得更遠。


  還有我一直認為道是萬法歸一之道的中正之道,是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之道的本源。一切都要尊重生態係統協調性平衡之道,這才是人類文明之道的生存空間效應條件保障的本源,其二才是人類科學性模式的本質性物質條件道法自然始見於《老子》,是老子對道的認知和規定。


  竹簡本《老子》中說:“有狀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獨立不改,可以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段話中“道法自然”一詞,中國曆代諸多思想家、哲學家都對此進行過詮釋,眾說紛紜,諸多解釋層出不窮。


  中國古代到現代對於道法自然的解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三種,第一種觀點認為道法自然即道以自己為法、道自己如此、道無所效法等,這裏的自然即自己如此的意思,法有效法或遵循的含義。


  這種觀點是現在通行的觀點,也是自老子提出這一命題後,大多數人認可的觀點。如漢代河上公在《老子章句》中對道法自然的注解是:

  “道性自然,無所法也。”


  張岱年對道法自然的解釋是:“所謂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己為法。自然即自己如此之意。”


  方克立編著的《中國哲學大辭典》對道法自然的解釋為:“道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者,是無為而無不為的,以自身為法的本體性存在。”


  在這種觀點裏,自然指的是道自己,有時也作為道的屬性。如許抗生認為:“自然並非道之外一物,而是指道自己而已。”


  任繼愚認為道法自然即“道效法它自己”。


  第二種觀點則認為道法自然即道是自然而然的。如童書業認為道的本質是自然,他說:“《老子》書裏的所謂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所謂道法自然就是道的本質是自然的。”


  陳鼓應對道法自然的解釋是:“所謂道法自然,就是如王弼所說的道不違自然,即是說道的運行和作用是順任自然的。”


  在這種觀點裏,自然被看作是道的屬性,是自然而然的意思。如馮友蘭認為:“自然隻是一個形容詞,並不是另外一種東西。”


  這種觀點也是目前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從古至今許多人持此觀點。


  最後再說一種新的觀點,這種觀點是由北大哲學係教授王中江教授提出來的。


  王中江認為:“道法自然的準確意思是:道遵循萬物的自然。”在這裏王中江認為自然不是道的屬性和活動方式,而是萬物和百姓的屬性和活動方式。


  這種觀點是王中江在《道與事實的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實義考論》一文中提出的,由於這種觀點比較新穎,下麵對此文簡單介紹一下。


  首先王中江在文章中對“道效法自己的自然而然”這種觀點進行了批駁,文章中認為這樣的解釋存在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道法自然按照字麵上的意思就是道效法自然,其中法的含義應當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法一樣,而且句式也應該相同,但是將道法自然解釋為道自然如此時,就把法字忽略了,同時也改變了與前麵句子相同的動賓句式結構,這在語言文字上首先是說不過去的。


  第二個問題是,這種解釋把道看成是道自身的東西,或者看作是道的屬性,與理不合。


  其次,王中江老師在文章中解釋、比較了《老子》中所有包含自然一詞的語句,最後論證出,自然指的是萬物和百姓的自己如此、自我實現。比如王中江在文章中認為,在《老子》中存在五個自然的用法,其中兩例能比較清楚地看出其所屬關係。


  一例是“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這句話中自然指的是我,即百姓。另一例是“是故聖人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為”,這一例的自然很明顯說的是萬物如何。


  最後王中江還解釋了提出以上觀點的原因並說明了道法自然與老子思想的構造。如王中江文中認為,作為萬物之母的道,它又讓萬物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然發展,雖然萬物的本性原本是由道所賦予的。對於萬物,道這一偉大母親從不居功自大,它隻是給與而不占有。


  萬物作為不同種類,它們都有其自身特性,它們都要按照自己的特性去完成和實現自己。道對它產生的萬物完全不加幹涉和控製,而是讓其自身自由變化和表現。道順從萬物的自然與道為萬物提供幫助並不矛盾。道不能包攬萬物一切,萬物還要靠自身的力量生長變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萬物又是自主和自動的。


  無為是道的運行和活動方式,它的發出者是道。道要順應的自然不是由道來體現的,而是由萬物來體現的。萬物按照自身的本性自我變化、自行表現,這才是老子所說的自然。


  就像我們現在的考古政策是搶救性和保護性發掘,其實正是順應自然和曆史規律的一種睿智的選擇。同時很多人分不清楚考古學與金石學。


  考古學包括金石學,考古學包括許多方麵。北宋以來的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但直到20世紀20年代,以田野調查發掘工作為基礎的近代考古學才在中國出現。


  考古學,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曆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在於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曆史。考古學中的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


  金石學以古代銅器和石刻為主要研究對象。偏重於銘文的著錄和考證,以證經補史為研究目的。


  考古學較之金石學更為科學、完整、係統、嚴密。金石學形成於北宋,至清代正式有“金石之學”的命名,其研究對象屬零星出土文物或傳世品,未經科學發掘。


  而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作為一門近代的科學,考古學有著一套完整、嚴密的方法論。


  考古學包含史前考古學、曆史考古學和田野考古學等分支,並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領域內的許多學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的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關係。


  金石學現為考古學的組成部分,清代,金石學進入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研究範圍擴大,開始對銅鏡、兵符、磚瓦、封泥等有專門研究,鑒別和考釋水平顯著提高。清末民初,金石學研究範圍又包括新發現的甲骨和簡牘,並擴及明器和各種雜器。羅振玉和王國維是此時的集大成學者。


  金石學保存下許多有價值的銘刻資料,考證出不少古器物的名稱和用途。但未深入分析古器物的器形和花紋,未進行斷代的研究,始終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科體係。


  近代考古學傳入中國後,仍有學者進行金石的整理和研究,但獨立的金石學已不再存在,金石學變成考古學的組成部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