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玄元街8號> 第五百九十四章:歸去來兮

第五百九十四章:歸去來兮

  敦煌,別名沙洲,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像一葉舟,在沙海中前行。


  它被沙漠戈壁包圍,故有“戈壁綠洲”之稱。


  唐朝李吉甫在《元和郡縣圖誌》中,曾這樣描述:“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


  從這話,我們不難看出兩點:其一,敦煌在從前,隸屬於西域;其二,敦煌地域廣闊,且為經濟文化繁榮之地!

  是的,那裏有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原部落戰爭失敗後,河西的三苗人被迫西遷,他們就在這裏落腳,繁衍生息。


  這些三苗人以狩獵為生,同時也有農業生產技術,這使得敦煌漸漸得以發展。


  夏、 商、 周時齊,敦煌又屬古瓜州的範圍,有三苗人的後裔——羌戎族,在此地遊牧定居。


  那段時期的敦煌,遊牧民族留下了許多岩畫。那可比莫高窟裏的飛天要早得多!

  到了戰國和秦朝,敦煌一帶的居民多了起來。


  不僅有大月氏、烏孫人,還有塞種人。注意,這裏有烏孫人。


  還記得烏孫嗎?就是那個大小烏孫之爭的烏孫。


  還記得當初他們爭的什麽嗎?對,就是目神珠!


  很多事情,都是一個圈。


  當初目神珠就是從這裏走出去的,而現在,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不過那個時候的烏孫,並沒有漢時的烏孫那麽強大。


  當時大月氏強盛,兼並了原來的羌戎。到了戰國末期,大月氏人又趕走烏孫人、塞種人,獨占敦煌直到秦末漢初。


  烏孫人就是從那個時候被迫離開了敦煌的月牙泉,一路遷到了羅布泊去生活,然後又在那裏發生了全新的故事!

  當然,這些是後話了,我們這裏主要還是要提一提當初敦煌發生的那些事。


  可以說,這敦煌位置特別,完全是古來兵家必爭之地!

  西漢初年,匈奴人入侵河西,兩次挫敗月氏,迫使月氏人西遷徙於兩河流域。


  至此,整個河西走廊都被匈奴占領,“控弦之士三十餘萬”的說法,也就是那個時候傳出來的。


  漢武帝繼位後,派遣張騫出使西域,聯絡月氏、烏孫,以圖夾擊匈奴。


  為了辦成這事,他先後兩次排遣張騫出使西域,最終經曆了不少波折,開算是打通了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

  說起這絲綢之路,大家想必就不陌生了,那絕對是壯舉,格局之大,令人讚歎。


  漢代的絲綢之路,自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繼而出玉門關和陽關,沿昆侖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為南北兩條道路。


  南線從敦煌出發,經過樓蘭,越過蔥嶺到達安息,西至大秦,也就是古羅馬!

  北線由敦煌出發,經高昌、龜茲、越蔥嶺而至大宛。


  從這兩天線,我們不難看出,敦煌在絲綢之路上的作用——那就是一個極重要的樞紐站,所有的物流、文化、信息,都在這裏交匯、集散、融合!

  不僅如此,到了漢唐之際,人們又沿天山北麓開辟一條新路,依舊由敦煌經哈密、巴裏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國,也就是東羅馬帝國。


  沿著絲綢之路,我們的絲綢及先進技術,不斷向西傳播到中亞、西亞甚至歐洲,而來自西域的物產,也一路傳播至中原地區。


  在這條路上,各國的使臣、將士、商賈、僧侶絡繹不絕,而敦煌,作為“咽喉鎖鑰”,踞絲綢之路之要衝,更是成為中西方貿易的中心和中轉站!

  西域胡商與中原漢商在此雲集,中原絲綢和瓷器、西域珍寶、北方駝馬與當地糧食的交易。


  與此同時,中原文化、宗|教文化、西亞和中亞的文化不斷傳播到敦煌,中西文化在這裏匯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為“華戎所交,一大都會”!

  人文薈萃,文化粲然,這些繁榮的景象,使得敦煌真正成為絲綢之路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在這個地方,曾發生過無數的故事,埋藏過無數的真相。


  如果山河有記憶,那麽敦煌,無疑就是以為白發蒼蒼的耄耋老人。


  他的每一寸肌膚,每一聲風吟,每一縷流沙中,都藏著慨歎,藏著故事……


  當高朗踏上這片土地,當風沙輕輕攏上他的臉頰,當他再一次聞見這藏在前世記憶中的熟悉味道,不禁心頭一動,一瞬落淚,哭得情難自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