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愚蠢的三源金鹿
300米的距離,對於加速至全速最高能達到六十公裏時速的戰馬來說,不過是十二三秒的事兒。
早在能隱約看到日軍馬隊群的那一刻。
“殺!”
隨著劉猛從嗓子眼兒裏喊出的這一聲摻雜了太多複雜情緒的“殺”,中方騎兵的槍口中就噴出熾烈的火舌。
上百人的騎兵,在兩支騎兵部隊狠狠的“撞”一起之前,就打空自己駁殼槍或是衝鋒槍彈匣裏的子彈。
四五秒鍾,上百杆駁殼槍和衝鋒槍就射出超過2500發子彈,這種火力強度,就是放在西方列強的戰場上,都是極為驚人的,更別說放在中日兩軍基本都用單發步槍做為主戰武器的戰場上了。
瓢潑一樣的彈雨,先撞上了三源金鹿和他麾下的騎兵部隊。哪怕中方士兵根本沒什麽瞄準,就是對著自己前方狠狠射空所有子彈,但這就足夠了,靠火力密集概率殺人,其實比精準點射還有效。
就像是劉猛,槍法再如何精準,射術再精良,一分鍾也不過隻能射出20發到30發子彈,頂破天殺二十幾個人。但一挺機槍,一分鍾可以射出500發子彈,如果對方隊形密集,甚至可以殺更多的人。
所以,日軍上百名騎兵,在雙方正式接觸之前,就已經被這一輪瓢潑般地彈雨打了個人仰馬翻,有超過一半的人就直接再也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在這樣的戰場上,不管子彈打沒打中人,隻要落下戰馬,基本就是個死,再無其他可能。
而等放下槍提起厚背刀的中方騎兵和已經所剩不多的日軍騎兵撞在一起後,本身就處於兵力劣勢的日軍騎兵就更慘了。
在劉猛帶領之下的中國騎兵已經完全展開了隊形不說,速度也已經提升到了極限。而三源金鹿的麾下僅剩的騎兵中隊,這會兒還在提速階段。
一強一弱,一快一慢,更是決定生死的關鍵。
三源金鹿的運氣不錯,他趴伏在馬背上,靠著他那位天照大神的眷顧,逃過了第一輪射擊。
但,天照大神很忙的,能照顧一次往往很難照顧第二次,除非是三源金鹿給他獻次身或許還行。。。。。。
雙方之間離著還有二三十米,視力在這些天當中似乎明顯有些提升的劉猛就看到了對麵那個身穿白襯衣、腦袋上係著一條帶“靶心兒”的白布條的三源金鹿。
盡管沒有軍裝也沒有軍銜,但是劉猛還是能夠在第一時間猜到這個人的身份。
衝在第一個,手裏的指揮刀盡管看不大清,可是從寬窄和形狀上還是能依稀分辨出那不是普通士兵的馬刀。
很明顯,這貨就算不是這支騎兵的指揮官也應該是個重要人物。
但是讓劉猛無法理解的是,這貨大晚上的穿一件白襯衣,腦袋上綁一條帶“靶心兒”的白布條,是怕老子瞄不準嗎?
想歸想,可劉猛卻沒有影響手裏的動作。
那支加裝了六倍鏡和槍口消音器的莫辛甘納步槍沒帶,交給小石頭保管了。
騎兵衝鋒,步槍的作用有限,狙擊步槍也是一樣,尤其是在晚上。
現在劉猛手裏拿的,是兩支二十響的駁殼槍。
在看到“造型獨特、目標明顯”的三源金鹿的第一時間,劉猛雙手的那兩支駁殼槍就舉了起來。
“啪啪啪啪啪!”
二十響駁殼槍噴出兩條熾熱的火舌。
劉猛也沒有玩什麽精準射擊,靠的就是火力覆蓋。
日軍這位一心想要將功折罪的“千年老二”指揮官和他身下的戰馬,幾乎是同時一頭朝地麵栽了下去。
劉猛雙手雙槍幾乎同時開槍,一梭子子彈打人,一梭子子彈打馬,兩不耽誤。
合計四十發子彈,隻要打中一發,就能要了這位的小命。
三源金鹿大尉的運氣用光了,一顆子彈很不幸地打在了他的脖子上,雖然沒傷到頸動脈,隻是打穿了喉管。
實事求是的說,如果能得到及時救治的話,三源金鹿是能夠活下來的,隻是以後說話的聲音會比較沙啞。
可惜的是,他在已經開始狂奔的馬背上,更悲催的是,他的馬,也撲街了。
跟在他後麵的日軍騎兵倒是看到了指揮官和他的馬一起倒下了。可他們有什麽辦法呢?
戰馬畢竟不是寶馬,沒有ABS,也沒有急刹裝置。
最重要的,是沒有自動避讓功能。
可憐的三源金鹿,這個從打進入軍校就一直在別人的“照顧下”一路爬到現在的位置上的指揮官,跟他的“老大”小澤硫水一樣的是同樣被劉猛擊落馬下;
不同的是,小澤硫水沒有半點兒痛苦,直接就去見了天照大神;而三源金鹿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劉猛槍裏打出的子彈沒有第一時間要了他的命,但是跟在他身後的那些日軍騎兵,所謂的“帝國勇士們”身下的戰馬,卻成了他的“催命符”。
根本止不住衝勢的戰馬可顧不上太多,也不知道那個一頭摔在地上的就是它們的指揮官。
刹不住,那就衝過去唄!
動物的思維,往往都是簡單而可愛的不是?
“噗、噗、噗。。。。。。”
一個接一個的馬蹄狠狠的踏在三源金鹿的身體各個部位上,沒一會兒的工夫,這位一心想要將功折罪、一路衝在最前麵的日軍騎兵指揮官就跟他手中還緊緊握著、可卻不知道是被戰馬踩斷還是怎麽斷掉的指揮刀一樣,在極度的痛苦之中漸漸失去了意識。
恐怕,直到他死亡的那一刻他也沒有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麽。
按照陸軍學院裏學到的理論,不是就應該迎著對手發起衝鋒嗎?我怎麽就掛了呢?
三源金鹿死了,而他麾下還活著的那些騎兵,號稱戰無不勝、陸地無敵的帝國騎兵勇士們的噩夢,剛剛隻是做了個開頭,現在才開始進入高潮。
當時的日軍,由於戰爭才剛剛開始,還有東三省豐富的資源和稅收作為後盾,所以裝備上來說還算是不錯的。
別的不說,就說他們手中的馬刀,無論鋼材還是鍛造工藝,都稱得上是上品。
但,為了輕便,日軍的馬刀一般刀背較薄,而中方士兵手裏拿的,卻是29軍常用來白刃作戰的厚背刀,一般的重量都為4斤,質量更好一點的,都在7斤以上。
刀背厚,自然抗擊打力就強,更不容易折斷。
高速衝鋒中,兩刀相交,那力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日式馬刀在於靈巧輕便,但馬速明顯更高的中方士兵卻是仗著速度高,直接平端著刀就像自己側首的日軍士兵劃過去。
日軍騎兵必須得擋,這一擋,本來是靈巧性的馬刀可就吃不住勁了。
馬刀崩斷,刀後的人自然不會有什麽好結果。
劉猛帶領的“新晉”騎兵戰士們在第一輪的接觸過後,就不得不把手裏的槍收起來,換成大刀了。
因為這會兒雙方士兵已經有一部分糾纏在了一起,繼續開槍射擊的話,容易誤傷。
加之在第一輪的“彈雨”過後,日軍的這個騎兵中隊死傷過半,戰鬥力銳減。
說句有點兒吹牛的,在雙方狠狠“撞”在一起,難分彼此之後,這些在當時大部分中國人甚至是中國軍人的心中絕對是無法戰勝的日軍騎兵,已經成了待宰羔羊。
轉入白刃戰之後,雙方甫一接觸,就有二十多名日軍騎兵被斬於馬下,倒下的中方騎兵卻不過四五個。
而剩下的日軍,要麵對的卻是後麵一排排衝上來的中國騎兵,根本不給他們喘口氣的功夫,一排排刀光就將他們淹沒了。
一戰全滅,無一活口。
縱馬撲向日軍陣地的劉猛,突然再一次聽到了係統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