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朕就是喜歡偷怎麽了> 第400章 對抗與分化

第400章 對抗與分化

  陛下這是要幹什麽?

  一眾朝廷大佬們,都在低頭尋思,清洗朝廷勢力,這可不是件小事情。


  何況他針對的還都是些老臣,他們資曆深,勢力廣,在朝中根深葉茂,門生子弟遍布朝野。


  要想動他們,可並不容易。


  “陛下,朝中六十歲的老臣並不少,如果一刀切的話,恐怕會有麻煩。”


  董班自己雖然才五十幾歲,但算來算去也差不了幾年了,而且陛下已經言明是要當成製度定下來,那麽就關係到所有的臣子。


  “朕自然知道,但此舉並不是為了清理朝堂,而是為了以後的千秋萬代。


  而且朕針對的並不是哪一位臣子,隻是那些年事已高又身體不佳的老臣,需要給其他人讓路。”


  都是自己寵信的重臣,劉誌也懶得繞圈子了,直言不諱。


  這也讓眾人懸起來的心,放下了不少,隻是本朝的宗旨一向是體恤年高德重的老臣。


  現在突然間製定如此製度,會不會讓人覺得太過於嚴苛了些,不近人情。


  “既然是製度,那麽相應的榮勳是否也會用製度規定下來?”


  陳蕃最重禮法,立刻問道。


  “那是自然的,臣子們為國盡忠,年老體衰之後榮退,也是朝廷的一種體恤嘛。


  該怎麽封賞的,一點都不會少,還會加倍賞賜財物,其家族子弟也會有所照顧。”


  說來說去,最後一句話才是重點,如果實在要退下去的話,財物和功勳都是身外物,算不得什麽。


  如果能因此拉扯一把家族子弟,還算是勉強想得通,多少填補了一些心中不甘。


  “既如此,也算是皇恩浩蕩了,臣認為可行。”


  至此陳蕃成為了第一個表態讚成的大臣,李膺也緊隨其後表示了讚同。


  這裏麵唯一年過六十的臣子就是陳寔,所以為了避嫌,一直都沒有參與議論。


  此時也大方地站出來,表示讚成退休製度,他的表態,讓其他的人都肅然起敬。


  緊接著,其他臣子在提了些與之相關的問題之後,也都陸續同意了。


  到了這時候,眾人才明白過來,前幾日陛下突然提什麽禪讓製度,其目的就是為了給今日打底。


  就是為了讓天下人看到,他這個做皇帝的,都不會貪戀權勢,打算年老體弱就讓位了,你們這些做臣子的,好意思賴著不走嗎。


  就說了,陛下的行為,哪有空穴來風的,必然是有所指。


  劉誌如今的行事作風,都是隻製訂大方向和綱領,細節什麽的不會管,直接丟給臣子們去費心,不再像當年那般事必躬親了。


  外麵的臣子們還在為內閣名額明爭暗鬥,卻完全想不到,他們又被陛下擺了一道。


  等到退休製度一出,頓時就如一顆巨石投入了湖中,驚起萬丈狂瀾。


  一時間反對的聲音甚囂塵上,上書抗議的奏章像雪片一般飛來,劉誌早已料到這般情況,直接讓中書省扣住,連看都懶得看一眼。


  此中反對得最厲害的,自然是那些老牌的世家貴族了,這些年來,他們家族的新生力量有些跟不上,全靠老一輩的撐著。


  若是老臣們退下來,他們的家族實力立刻就要降低幾個等次,這對整個家族的打擊都是致命的。


  胡廣原本還以為自己可以撈個內閣大臣來做做,現在卻連翰林院大學士的位子都保不住了。


  頓時十分後悔,不該在議會的事情上持反對態度,引起了陛下的不滿,擺明了現在就是要拿他來立威嘛。


  這家夥慣會往自己臉上貼金,自以為是,他也不想想,為了他一個人,陛下何必如此大動幹戈呢。


  此時他再不敢自己上書反對,隻得背地裏攛掇其他人去鬧騰,希望陛下能夠收回成命。


  明知他的這些小動作,劉誌也懶得搭理,胡廣已經八十多歲了,沒必要跟他計較,直接立法踢出去就行了。


  這道命令也意外加劇了朝堂分化,在劉誌登基以後,因為科舉考試升上來的寒門子弟,以及一些沒落貴族和中等世家的官員。


  他們對此不但不會反對,反而十分讚成,這些人都沒什麽家族背景,混到一定的程度以後,要想繼續走下去,那可就難了。


  現在上麵一下子騰出這麽多位置,他們這些中層官員的升遷機會,不就來了嗎。


  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情,一個個鉚足了勁,瞄準了想衝刺你職務各顯神通。


  哪怕以後自己老了也會麵臨退休的命運,但眼下更要緊不是嗎,到時候能不能活到六十歲都還另說呢。


  因為退休製度,兩方開始了鬥法,你上書要求撤銷,我就上書極力讚成,看看誰上的書更多。


  一時間朝堂的氣氛開始緊張起來,雙方針鋒相對,各不相讓,爭鬥很快進入了白熱化。


  這可是大漢朝廷多年沒有出現的熱鬧景象了,就在他們爭吵不休的時候,議會的組建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有眼光敏銳的官員,削尖了腦袋往裏鑽,以議會的特殊作用,能夠在裏麵占有一席之地的話,將來絕對前程無憂。


  這裏麵的名額,除了朝廷一二品官員,那些所謂的各部代表,就大有文章可做。


  不過很快劉誌就針對此事下了指示,讓四大學院的院長直接進了議會。


  並規定,各行各業的主管官員,要想成為議會代表,必須是平時負責具體實事的人,而且還要專業知識過硬。


  除此之外,議會還需要加入一些地方官員代表,而且是各州都分派了固定名額,他們最了解地方上的情況,對於地方律法的補充具有發言權。


  這件事情大大地分散了朝廷官員們的注意力,陛下同時拋出了三四件大事情,也就是為了讓他們顧此失彼,難以集中精力。


  至於內閣的組建,他心中早有定論,但必須要等退休製度實施以後,才能公布人選。


  這首屆內閣,本身就是為了未來平穩過度到劉瑾的政權而準備的,自然也要為了這個目的而服務。


  整個十月和十一月,朝廷都為了這幾件事情,忙得不可開交,在幾位朝廷大佬的暗中活動下,老派世家中也開始了分化。


  畢竟也不是所有老牌世家都後繼無人,他們的教育資源明顯高於寒門,所以隻要子孫爭氣,機會要比寒門多得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