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學校的宣傳造勢
孟鳴知道首先得給大學宣傳造勢,他給這座大學起名為“東京大學堂”,以後就隻稱為大學堂。就在九月二十日這天,給政事堂的諸位相公、樞密院、三司使、翰林院、國子監祭酒發帖;同時給皇帝、太子、皇後、各位侍講發帖,邀請他們在九月二十四日,朝廷放假的日子,蒞臨學堂,參觀考察。這事幸虧寇準居中協調,才得以成行。孟鳴事先邀請了郡主趙明月參觀一番,請她幫忙引領皇後參觀,她欣然答應了。
九月二十四的這天,孟鳴一早來到學堂,安排一番,在學堂的正門掛一條幅,上麵寫著“歡迎領導蒞臨參觀、指導工作”,又在參觀路線的路兩邊插滿彩旗。在上午九點(辰時),眾人都一來到,今天皇帝身體欠安,沒來。此時在最前麵的是皇後劉娥、各妃嬪、公主,由趙明月引進去了,後麵的大臣由孟鳴引著進去。
他們看到這座占地千畝的學堂,驚歎連連。這是現在大宋最大的學府了,看著水泥、混凝土、磚瓦築起的樓房,尤其是那兩棟四層的樓房,嘖嘖稱奇。紅磚紅瓦,與現在的建築大為不同;還對腳下硬化的路麵頗為好奇,隻見寇準俯身下去用手一摸,問道“孟小子,這是何物鋪成的,不像磚石”,孟鳴告訴他是水泥、石子和沙子拌成的混凝土。他又問道“硬度如何,造價如何”。孟鳴叫來個匠工拿來一大鐵錘,猛擊地麵,地麵隻見一白點,沒有變化。混凝土的成本是一方三百文,八米寬一公裏長的路需要一千二百貫,我給他報價兩千五百貫,去掉人工和其他的費用,純利八百貫。寇準一聽來了精神,忙說道“當真,那從東京到南陽,有六百裏地,需要七十五萬貫就夠了。”孟鳴和他說到“寇相公,可以讓民間參與修建呀,我隻提供水泥粉,一擔50文,可以把這六百裏地的官道分段承包給民間人士,比如分六段,每段一人承包,每段同時開工,這樣運作,這條官道快則一年,長則一年半就會建成通車的。”寇準來了精神,決定回去,好好考量一下。
眾人來到教學樓裏,看了看教室的安排,尤其國子監對黑板和粉筆感興趣。接著看學生的宿舍樓,寇準對裏麵的衛生間感興趣,孟鳴給示範了一下洗手和衝廁的方法。他們都不知道水是哪裏來的,孟鳴說到時候帶他們看看水房。接著又來到教室生活區,參觀了單身公寓、家屬樓,孟鳴的設計安排都令他們吃驚,但同時覺得這種設計的好處。以後值得推廣。
孟鳴又帶他們來到水房,這裏的位置是學校的最高位置了,比學生四層的宿舍樓都高了十三米,孟鳴建了兩個大的水房,一個就能盛水一百方,孟鳴用的是逐級提水的方法把水從水井裏提上來。水池定期清洗消毒。寇準問道“孟小子,老夫真想打開你腦殼看看,裏麵裝的是什麽,整天的奇思妙想。”孟鳴說道“這都是聖人之學,隻不過後世大都遺忘了,隻剩下經義了、道德文章了,聖人說過的格物致知的理論,卻到現在都沒重視過。因為當下很多讀書人甚至於一些儒學大家都認為天下有不變的真理,而真理是“聖人“從內心領悟的。聖人知道真理以後,就傳給一般人。所以經書上的道理是可“推之於四海,傳之於萬世“的。這種觀點,經驗告訴我們,是不能適用於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傳統的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製度。《大學》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地步,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境界--平天下。因為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被埋沒了。”寇準和一眾大臣都沉思起來。孟鳴接著說道“我追求的是格物致知,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躬身實踐,這也是我創辦這所大學堂的目的之所在”。
眾人參觀完畢,劉娥宣孟鳴覲見,孟鳴抓緊過去了,隻聽劉娥問道“孟小子,你滿腦子的奇技淫巧,怎麽不用功讀書。”孟鳴有些煩躁,隻是劉娥說的話我不愛聽,他也不好辯駁。孟鳴也解釋道“皇後娘娘,我做的一切,都合乎聖人之道,不是什麽奇技淫巧,隻要對民有利的、能推進社會發展進步的,都是聖人之道。這道就是格物致知,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躬身實踐”。劉娥一聽也覺得有理。孟鳴接著說道“娘娘,我準備建一個女子學堂怎麽樣。”劉娥一聽覺得挺新鮮,她問道“這樣的話,會引起莫大爭議的,武曌之禍不遠,怕有人會借題發揮”。孟鳴知道這時的女子地位還是很高的,不比唐朝差。
我們還可以在宋朝的婚姻製度、財產分割上看出女子的地位。按照當時的規定,如果一個家庭要分家時,女兒也是可以得到一部分財產的,“在法父母已亡,兒女分產,女合得男之半。”而女子分得的這部分財產有個專業術語,叫作“奩產”,就是以辦嫁妝的名義分給她們的,而這部分“奩產”也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如果兄長將這部分財產據為己有,女子是可以告上衙門的,“處女亦蒙首執牒,自訐於庭府,以爭嫁資”。 不僅如此,宋朝的法律還保護婦女主訴離婚的部分權利。可以和離,可以休夫。
現在也有女子上私塾的,所以建個女子學堂並不會引起巨大的爭議,劉娥身為國母,自幼出身貧寒,生活頗多坎坷,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早已才華出眾。所以是真宗的賢內助,處理起政務來,得心應手,遊刃有餘。這是她又說道 “孟小子,可以建一個女子學堂,我把宮中的女官派來,學識字、學禮儀,再者可讓公主、郡主,還有各五品官員之女,前來聽講。但是有個前提,講師必須是女子。”這事成了。
一時間東京大學堂的名聲大燥,一些士子,還有些童生、落第的生員(秀才)紛紛來參觀。孟鳴把學生分為五科;經義科、算學科、格物科、生物學、化學。孟鳴把算學科、格物科、生物學、化學統稱理科新學。其中經義科好教,找幾個大儒來就行;理科需要孟鳴親自編纂教材,算學已經編出來了,就是小學到高中的教材;格物就是物理,生物,化學,采用初高中的教材;當時兒子讀高中,手機裏存了大量的高考試題應用。不過這些科目,孟鳴親自教,估計教不過來,必須培養幾個人才行。
經義科可以從官員、勳貴、商人的子弟中召錄,暫定隻招收十六歲以下的童生,孟鳴年前暫時不招收經義科的學生;其他科,他準備從農莊、書局、紡織廠、煉鐵廠裏召農戶子弟和匠戶子弟,並給與優惠政策,規定凡又在學堂上學的農戶和匠戶的子弟,可給每戶每天給予二十文的補貼,成績優秀突出者,可獲獎學金。所以農戶和匠戶的子弟來報名的不少,很快就有了四百八十人,孟鳴把些學生,每科 各分一百二十人,又把每科分為四個班。孟鳴準備讓他們先預學,學學拚音識字法,這些學生大多十三四歲,學習有自覺性,學的也快。
大多讀書人對經義科以外的理科科目不感冒,畢竟科舉不考這些,然而也有興趣者,就是憑愛好來的。算學課有幾個從國子監來的;格物科來了一個學子,是現工部侍郎陳堯谘的小兒子,叫陳啟年,他在東京比較出名,整天研究器物,善於設計精巧之物,曾改良了弓弩,使之射程增加了兩成,比較自傲的人,孟鳴交給他一本初二的物理教材,他對孟鳴視為天人,拿了書就鑽研起來。東京功勳高家,高文煥之胞弟高文禮,對農學感興趣,就不顧家人反對,來到這裏,孟鳴把他安排在生物科,給了初中版生物,也入了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