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211章 顛狂柳絮隨風去

第211章 顛狂柳絮隨風去

  哈拉和林【1】,是草原深處的蒙古帝國的首都,是十三世紀世界的中心。


  成吉思汗的三子窩闊台汗於1235年在此建都,故址就在蒙古中部鄂爾渾河上遊的哈爾和林。中統元年[1260年],成吉思汗的四子托雷的第四子忽必烈在錫林郭勒盟正藍旗的開平城即位;托雷的第七子阿裏不哥則據哈拉和林地區自立為大汗。


  二年冬,忽必烈軍打敗阿裏不哥,進占和林。四年,忽必烈升“開平城”為上都,次年又升燕京為中都[後改大都]。從此,大蒙古國的政治中心移至漠南漢地。忽必烈建立元朝並遷都大都後,和林就失去了都城的地位,僅置宣慰司都元帥府。仍為漠北重要都市,元政府派重臣鎮守,遣重兵駐防,於其地開屯田,建倉廩,立學校。皇慶元年[1312年],元政府將和林行省改名為嶺北行省,並將和林路改為和寧路。


  【一】《絕句漫興九首.其五》杜甫.詩


  腸斷春江欲盡頭,

  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

  輕薄桃花逐水流。


  大長腿和黑良臣原都是和林人。


  既然黑良臣讓帶著舜華遠走高飛,大長腿想幹脆回老家得了,三十好幾的人了,總算也混上了家口,就來它個落葉歸根。


  大長腿和舜華一直往東走,避過京城來到了高碑店。


  沿著通惠河走,一路風景優美。三月沐風,空山凝雲。舜華一手拄著拐杖,一手牽著大長腿的手,恰似老婦領著小孫子閑遊。


  他們走累了,便站在河岸滯留片刻。


  隻看見柳絮如顛似狂,肆無忌憚地隨風飛舞,輕薄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這時,身後傳來了一個小姑娘的聲音,“這位娘子,能讓小弟弟幫我取出那本書麽?”


  舜華回頭看時,眼前是一個頭發雪白的外國小女孩,頂多七八歲的樣子,身邊還跟著一個黑頭發的,比她年齡還小。


  見舜華回頭踅摸她,那白發女孩用手指了指路邊灌木叢裏的一本書。


  舜華道:“你應該,叫叔叔。”


  白發女孩立即改口說:“叔叔,能讓小弟弟幫我取出那本書麽?”


  大長腿一聽不樂意了,說道:“你管誰叫小弟弟?看清楚了,我是她丈夫!”


  看見大長腿有些生氣,那黑發小女孩趕緊替姐姐解釋,她嗲嗲地說:“大哥哥,你不要生氣,姐姐以為,你是她兒子呢~”


  舜華笑了:“若有這麽大的一兒子,那我得老成什麽樣啊!”說著,就對大長腿說,“外國小孩眼拙,你也不要計較了,幫她們取出來吧!”


  大長腿彎下身來,往那灌木叢裏鑽,嘴上說著:“你們怕紮,我就不怕紮了?”


  正小心仔細地往裏爬著,就聽見一個男人的聲音:“哎呀,我的姑奶奶啊,你倆的小腿兒跑得可真快,我剛剛趕到‘李二寺’,你倆又給跑了……”


  白發女孩問:“你怎麽知道我們去過‘李二寺’?”


  男子說:“就你那一頭的白發,路上見過的人,哪有不上相的?”


  白發女孩又問:“柳叔,您找到我二妹了麽?”


  柳叔說:“哪找得到啊!”


  大女孩埋怨道:“沒找到,你來幹什麽?”


  柳叔提高了嗓門:“我不能老二沒找到,再把你倆給丟了呀!”


  大女孩道:“我都這麽大了,哪能說丟就丟?”


  柳叔說:“和你一般大的雙棒妹妹,不是就丟了麽……”


  大長腿走南闖北的要過飯,對各地的方言極其熟悉,聽那柳叔把“雙胞胎”稱為“雙棒”,便回頭問道:“這位軍爺,山東來的吧?”


  “對呀,”柳叔說道,“山東東平的。”見大長腿往回退,他喊道,“哎呀呀,你別往外出溜兒啊,先給把書給拿來呀!”


  “哦~哦~”大長腿停止了後退,又爬了進去。


  【二】《絕句漫興九首.其七》杜甫.詩


  糝徑楊花鋪白氈,

  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

  沙上鳧雛傍母眠。


  飄落在小路上的楊花碎片,就像鋪開的白氈子,點綴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銅錢似的一個疊著一個。一隻隻幼小的山雞隱伏在竹筍根旁,兩個女孩也顧不得那本書了,眼睛專注地看那小雞在草叢裏啄食。


  大長腿好不容易從灌木叢中拿出了書,交到了柳叔手裏,興奮道:“哎呀,可找到你了!”


  柳叔驚奇問:“你,找我?”


  “是啊!”大長腿說,“你是叫柳穎吧?”


  柳穎一愣,“你怎麽知道?”他轉身看了看那倆女孩,“是她們告訴你的吧!”


  “不是,”大長腿笑道,“是趙鸞鸞小姐告訴我的!”


  “趙鸞鸞?”柳穎又是一驚,“你們認識?”


  於是,大長腿把趙鸞鸞為何被抓,又如何得救,她又如何要去長城找柳穎的事情大體說了一遍,然後問道:“你不是在守長城麽,怎麽到這裏來了?”


  “欽察汗國攻占哈拉和林,朝廷調我們長城一線的軍隊前往參戰。因我讀過幾本書,就做了守城將軍梅林奇德的參軍,也就是她們的父親。”柳穎指了指正在聚精會神看小雞的那倆小女孩。


  “我們齊心協力,奮起抵抗,第二年,終於將欽察汗國軍隊逐出了邊境。但梅將軍卻身負重傷,不久便離世了,撇下了梅夫人和三個未成年的孩子讓我幫著照顧。埋葬了梅將軍,回到了寓所,當天晚上卻又發生了地震,哎呀,那場大地震呀,真是死傷慘重啊……”


  大長腿問道:“這是哪一年的事兒?”


  “元延佑四年[1317年]麽!”柳穎繼續說,“梅夫人為保全她的孩子,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掉下來的房梁,梅夫人從此昏迷了將近兩年,但最終還是沒保住性命……梅將軍那邊沒有親屬,大小姐隻記得在京城還有一個異姓的舅舅,我便帶著她們來到了大都……誒……”柳穎歎息了一聲,“可走到宣德州[今宣化區],卻給丟了一個……”


  舜華問大長腿道:“都地震了,我們還去麽?”


  大長腿說:“那不是三年前的事麽!”


  看著舜華撅著的大肚子,柳穎勸說道:“看大嫂的樣子,怕是臨產了吧?再說,等你們去了和林已是冬季,住的都是蒙古包,透風撒氣的……”


  大長腿問:“土坯房子,還沒修好?”


  “誰去修呀,說不定什麽時候,又地震了……”柳穎問,“大都這麽好的地方,你們幹嘛非要去那荒涼的北方呢!”


  “現在的和林很荒涼麽?”


  “你想,經曆過一次戰爭,又遭遇了大地震,那地方能不荒涼麽?反正,我們來的時候,連輛馬車都雇不到,我們幾個是一步一步走到大都的……”


  大長腿想了想,說道:“柳兄說的很是,那就依著你們,在京城不走了。”


  柳穎看著姐倆蹲在河岸,看著沙灘上剛出生的小野鴨依偎在鴨媽媽身旁安然入睡……又歎了口氣,朝她們喊道,“皎兒、緋兒,走了!”


  梅皎兒讓舜華丟掉了拐杖,自己和妹妹一邊一個扶著她走。


  大長腿和柳穎卻走在前麵,像久別重逢的老友歡快地聊著天。


  柳穎問:“鸞鸞小姐回東平了麽?”


  “我們走的時候,她還在宛平縣城呢!哎~要不,你把她舅舅的地址告訴我,我帶她們去京城,你從驛站租匹馬去宛平,說不定還能趕上她呢!”


  “也不必太急,等到了京城再去找她也不遲!”


  “你也不是不知道趙小姐的脾氣,倔得很呐!她一直要去長城,這要不是我們一起勸說,估計現在都到了長城邊了……我覺得,你還是早一些去見她比較好,可千萬別再錯過……”


  柳穎一想,也是,便對大長腿說:“那皎兒緋兒姐妹倆,就托付給大哥大嫂了。”說罷,柳穎交待了她舅舅的地址,並留下了盤纏,就一個人趕往驛站……


  ————————————


  注釋

  【1】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突厥語是“黑圓石”。


  13世紀中葉,這裏是世界的首都。從萊茵河畔的維也納,到黃河邊的汴梁,從北方寒冷的俄羅斯草原(俄羅斯幹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島沙漠,大半個歐亞大陸都籠罩在這座城市的權力和威勢之下。羅馬教皇的傳教士、南宋朝廷的使節團、波斯商人的駝馬隊、高麗王國的進貢者……都在這裏匯集;佛殿、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各種宗教和文化都在這裏融合;大汗的詔令從這裏發出,送達世界各地的蒙古大軍……這裏匯集了從中歐、東歐、西亞、中亞、東亞、東北亞、南亞諸國、各地搶掠得來的奇珍異寶,金銀珠寶,數以萬計。1260年蒙古內戰後,隨著阿裏不哥的失敗,這座城市衰落為一個地區性的中心。


  (1)地理環境


  哈拉和林:一說原是山名,指鄂爾渾河發源地杭愛山;一說本為河名,指鄂爾渾河上遊。其故址位於今蒙古國中部後杭愛省杭愛山南麓,額爾渾河上遊右岸的額爾德尼召近旁,距烏蘭巴托市西南365公裏。哈拉和林所在地區也是蒙古高原的中心地帶,這裏森林繁密,盛夏時遍野開花。


  鄂爾渾河是蒙古中部偏北的河流。這條河流整體都在蒙古境內,發源於杭愛山脈森林茂盛的山坡。它向東流出山區,然後轉向北,經過古代蒙古帝國的首都喀喇昆侖。一個斷層將鄂爾渾河與色楞格河分開,兩條河都流向東北,在俄羅斯邊界南側的貿易中心蘇赫巴托爾會合。然後,從色楞格河繼續向北流入俄羅斯。


  1889年,在喀喇昆侖附近發現8世紀時的墓碑,上麵有一些已知最古老的突厥語的文字,稱鄂爾渾銘文。鄂爾渾河全長1,130公裏,隻有在7、8月間可以通航吃水淺的拖船,流域麵積約132,000平方公裏。主要支流有土拉(Tuul)、哈拉(Haraa)和友魯(Yoroo)河,它們都發源於肯特山脈,而且都從右側注入鄂爾渾河。圖爾河在去鄂爾渾河的途中流經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由於雨量不穩定可靠,冬季酷寒,所以沿鄂爾渾河的農業隻能維持基本糧作。


  (2)曆史背景


  蒙古中部的鄂爾渾河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北方各遊牧民族駐牧的地方,許多遊牧民族曾在這裏建立政權並修建都城。成吉思汗於1220年,在古代克烈部或回鶻都城的基礎上創建了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它是一座具有中原漢族建築風格和北方遊牧民族草原生活特色的城市。


  1235年,窩闊台合罕命漢族工匠於鄂爾渾河岸建築都城,即以哈拉和林為城名。城南北約四裏,東西約二裏,大汗所居的萬安宮在其西南隅,有宮牆環繞,周約二裏。據1254年到和林訪問的法國使臣盧布魯克記載,城內有兩個居民區,一為回回區,內有市場;一為漢人區,居民盡是工匠。此外,尚有許多官員邸宅以及十二所佛寺、道觀,兩所清真寺,一所基督教堂。由於蒙古國的強盛,哈拉和林成為當時世界著名城市之一,各國國王、使臣、教士、商人來訪者甚多。


  蒙古帝國前四汗,即成吉思汗、窩闊台、貴由、蒙哥均坐鎮哈拉和林管理皇朝。由於蒙古帝國的強盛,哈拉和林城畜牧業、農業、商業、手工業、宗教、教育、科技和政治外交等諸方麵都得到很高的發展,成為蒙古帝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277年,窩闊台汗國君主海都(窩闊台的孫子)在與元朝的戰爭中一度攻占哈拉和林,元軍直到次年才將窩闊台汗國軍隊逐出。


  十四世紀以來,哈拉和林得以恢複發展。


  1368年大都被明軍攻克,明洪武三年(1370),元順帝妥歡貼睦爾死於應昌,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繼位,即元昭宗。元朝廷退據哈拉和林,仍用元國號,史稱北元,北元政權仍以哈拉和林之為首都。1387年明軍攻克哈拉和林,哈拉和林城被徹底毀滅。之後雖然數次重建,十五世紀初期蒙古諸部分崩離析,韃靼與瓦剌兩部蒙古貴族之間相互攻伐,哈拉和林也逐漸沒落。現今哈拉和林還保存有《興元閣碑》,刻於元惠宗至正二年(1342年)。


  1585年,喀爾喀蒙古阿巴岱汗在和林廢城基址旁興建大喇嘛寺厄爾得尼召,蒙古史籍《厄爾得尼.厄利赫》對此有明確記載。


  (3)城市建製


  哈拉和林城及城內的宮殿是結合中原漢地和北方遊牧民族的建築風格,在古代回鶻民族或11至12世紀克烈部的都城的基礎上規劃和擴建的。整體設計規劃,既體現了漢族傳統的城市布局觀念,又體現了具有北方民族遊牧生活的草原特點。哈拉和林城由外城和宮城兩個部分組成。


  外城平麵呈不規則長方形,南北牆為1500米,東西牆,長的地方為1120米,短的地方為580米,主軸方向為北偏東30度。外城周長約5.2公裏,約3英裏,這與馬可.波羅說的“哈拉和林,城延袤三裏”非常接近。城牆用黃土板築,殘高約0.5~2米。外城四牆各設一門,沒有甕城,南牆破損比較嚴重,可能是,1586年建造額爾德尼召廟時被破壞。


  外城內,一條南北向大街和一條東西向大街交會在城市的中央,並通向四門。兩條大街的交會處形成十字街頭,十字街頭的東南角有一處寬約22米、長約34米的遺址,即手工業作坊和商業店鋪。此外,外城內外,還有許多建築遺址。在城內,除兩大居民區以外還建造了“宮廷書記們的若幹座巨大宮殿,十二座屬於各種不同民族的異教徒的廟宇,兩座伊斯蘭教徒寺院,一座基督教徒的教堂”等建築,但是大多無法確定其準確位置。


  宮城,即窩闊台汗興建的“萬安宮”(土門阿姆古朗圖斡耳朵)。萬安宮位於外城西南偶,“宮殿圍牆呈不規則方形,長約255米,寬約220~255米,內有5個台基,中央的台基高約2米,上有大型殿址……周圍的四個台基的建築麵向中央大殿,類似唐宋宮殿的布局。”萬安宮主軸方向為偏西10度,其方向和位置與城市街道的整體布局不太協調。


  萬安宮由覲見大廳、側樓和大門殿組成。宮城中北部有一處長80米、寬55米、高3米的遺址,這就是修建在高高的地基上的萬安宮覲見大廳。大廳中央部分的地板鋪的是綠色釉磚,而大廳北部的地板鋪的是未上釉的磚。大廳地麵上有支撐大廳的64根柱子的花崗石鑄礎,通過2000年德蒙聯合考古隊的發掘工作,這64塊鑄礎已全部露出地麵。遺址上還發現了許多紅綠色的板瓦、筒瓦和瓦當,這應該是大廳頂部的建築材料。


  靠近大廳左右兩麵的是側樓。在這裏發現了許多珠寶、錢幣和貴族們才能享用的銅鏡和金銀首飾等。所以,可以斷定這裏是倉房或者諸王、貴子們的豪華住宅所在。


  大門殿遺址位於宮城南牆的中部,長約30米、寬約15米,這裏是宮城的入口處。蒙哥汗時期,巴黎工匠威廉師父在這裏“製造了一顆大銀樹,在它根部有四隻銀獅子,每一隻獅子嘴裏有一根管子,噴出白色的馬奶。在樹幹裏麵,有四根管子通到樹頂上,管子的末端向下彎曲。在每一根管子上麵,有一條鍍金的蛇,蛇的尾巴盤繞在樹幹上。這四根管子中,一根管子流出葡萄酒,另一根管子流出哈剌忽米思,即澄清了的馬奶,另一根管子流出蜂蜜酒,另一根管子流出米酒。在每一管子下麵,即在樹的根部,在四隻獅子中間,有四個盆,準備各自承接一種飲料。在樹頂上,他製造了一個手執喇叭的天使。”


  大門殿與覲見大廳之間有一個比較寬敞的平台,這顆“銀樹”就建造在這裏。宮城的南側有一隻用花崗石雕塑成的龜趺,龜背上有方形切口。這樣的龜趺在哈剌和林附近共有四座,皆為聖旨碑文的台座。


  蒙古帝國還修建寺院、教堂等宗教建築,為他們提供進行各種宗教活動的場所。當時哈拉和林有“十二座屬於各種不同民族的異教徒的廟宇,兩座伊斯蘭教寺院(在寺院裏公布著摩訶末的教規),一座基督教的教堂”等宗教建築。通過考古發掘,窩闊台汗萬安宮遺址出土了大量的佛像雕塑、壁畫和成千上萬的擦擦等與佛教有關的遺物。顯示了當時哈拉和林佛教活動和佛教藝術的發展規模。蒙古帝國時期,《大藏經》、《古蘭經》等宗教經典著作,在哈剌和林寺院教堂內普遍收藏並翻譯。同時,各種宗教文化、哲學等,通過各類宗教人士傳播到哈拉和林各色居民當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