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137章 欲得周郎誤拂弦

第137章 欲得周郎誤拂弦

  在宴會桌的正前方設有一個小舞台,那是歌舞伎表演的地方。


  柳貫特意點了一個名叫“鏡兒”的小姑娘在台子上彈箏。她也就十五、六歲的年紀,梳了個“雙掛少女髻”,也就是將發頂平分成兩大股,梳結成對稱的髻或環,相對垂掛於兩側。


  鏡兒姑娘笑起來很好看,柔柔甜甜的。隻見她發辮稍輕輕一揚,緩緩抬起頭來,淡淡一笑,右手輕抬,微轉螓首,甩出水袖,水袖恰好遮去臉龐,儼如尤抱琵琶半遮麵。


  【一】《道德經》老子

  治大國,若烹小鮮,


  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柳貫問傑克遜:“聽說你要翻譯張希孟的那本《三事忠告》?”


  “是的,先生。”傑克遜站起身來說。


  “坐下,坐下,小夥子不必客氣。”柳貫示意道。


  柳貫問:“你能告訴我,為何要翻譯這本書嗎?”


  傑克遜說:“我們大秦人,都想做官,又不會做官。所以,我想用這本書來教化他們。”


  柳貫笑道:“他們怎麽個不會做官法?”


  “我們那裏的人做官,像鬧著玩兒似的。”傑克遜說,“不像你們這裏的官,有個官的樣子。”


  “什麽官樣子?”


  “像父親一樣威嚴。”


  柳貫又笑了,“這不像官的官,豈不更好?這樣親民嘛!”


  傑克遜說:“關鍵是,他們沒有威信,遇到什麽事情,也不知怎麽處理。”


  “你們那裏的官員,是如何選拔上來的?”


  “我們那裏做官,必須是貴族,想成為貴族就必須獲得爵位,獲得爵位隻需兩個條件:一是,通過戰功,如果沒有戰爭,就挑點兒事兒,製造個戰爭,然後就帶著一群人去打,立了戰功就會得到國王的封爵,而封爵又往往以殺人的多少為標準;第二個,想得到封爵就是捐錢,但也並不是有錢就可以,因為每年受封的人數有限,給王室捐錢捐得不夠多,那錢自然就打了水漂。所以,還是戰爭封爵有把握些。


  我們‘貴族’一詞是aristocracy,原有‘傑出’、‘優秀’之意,但我看來,更有‘愚蠢’、‘平庸’的貶義,像這樣一群人,如何能治理好一方水土?

  在我們盎格蘭,最高勳位是創立於4世紀中葉的‘嘉德勳位’。”


  柳貫問:“這4世紀是什麽年代?”


  紀緒解釋道:“是我們的西晉時期。”


  傑克遜接著說:“據傳,愛德華三世設立這個勳位是為了紀念一次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慶祝攻陷加萊城的舞會上,姿態秀美的索爾茲伯裏女伯爵落下一隻藍色襪帶,被愛德華三世撿起,纏在自己的腿上,旁觀者見了哄堂大笑,愛德華斥責他們說,‘凡是認為這是壞事的人可恥!以後,這條藍帶子就是我授勳時的勳帶’……”


  傑克遜惟妙惟肖地學著愛德華三世,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傑克遜道:“這句話,後來真的成為國王在頒發勳位時的格言,它同藍色襪帶和聖喬治十字架圖形一起出現在勳章上,激勵武士們在戰爭中蔑視死亡,奮勇廝殺,並使‘嘉德勳位’成為以後盎格蘭最誘人的貴族勳章。”


  聽了傑克遜的一番述說,柳貫笑道:“用女人的一條襪子做勳帶,這國王也真能想得出;不過用‘凡是認為這是壞事的人可恥’作為打仗或授勳的官方語言,還有點兒意思……”說著,舉起酒杯說,“來讓我們共同幹杯,”他又學著傑克遜的強調說,“凡是認為這是壞事的人可恥!”說罷,一飲而盡。


  大家哈哈大笑,紛紛幹杯。


  坐下後,柳貫說:“傑克遜啊,想治理好一方水土,不是靠一本書就能解決問題的;也不是像你說的那樣,沒有文化的人就治理不好一個國家。我們這裏的貴族[指蒙古人],同樣沒有文化,但治理一方水土卻綽綽有餘……你知是為什麽嗎?”


  傑克遜問:“為什麽?”


  柳貫說:“他們靠的就是中國文化。你可能覺得矛盾,這沒文化的人,怎樣用中國文化治理國家呢?這就是中國的陰陽哲理——陰陽互體、陰陽化育、陰陽對立、陰陽同根。”


  揭傒斯道:“你說的這麽玄,西方人怎聽得懂?”


  “是啊!”柳貫說,“誒,傑克遜,如果你隻想掙一筆銀子的話,我建議你翻譯我們的《道德經》。”


  傑克遜問:“道德經?”


  “對!”柳貫說,“唐朝時期,玄奘法師就將《道德經》譯成梵文,傳到了印度等國。”見傑克遜有些迷糊,又道,“這玄奘就是你們說的唐僧,這‘印度’之名還是唐僧從天竺取經回來,根據Indu[身毒]讀音正名為‘印度’的。我們的那本《道德經》,現在在印度可是很好賣喲!”


  “什麽是《道德經》?”傑克遜又轉身問紀緒,“就是您說的《易經》?”


  “不是,你聽先生說。”紀緒囑咐道。


  柳貫說:“《道德經》是創建道家學說老子的著作。這部經書在我國享有‘萬經之王’的美譽。”


  傑克遜又問紀緒,“你不是說《易經》是‘萬經之王’麽?”


  “那是‘萬經之源’。”紀緒小聲說,“你再打岔,先生該不高興了。”


  “噢~”傑克遜閉上了嘴。


  柳貫說:“我想,若是你把《道德經》傳入你們西方,其影響力決不亞於你們的《聖經》。因為,《道德經》被看作是東方智慧的集大成者。全書僅有5162字,但內容包羅萬象,博大精深,涉及修身養性,安國治家,辨析事理等多個領域,在實用性、哲理性、啟發性上都很突出,哲學、自然、政治、宗教等學科,都能從《道德經》裏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


  看到傑克遜很感興趣,柳貫說:“此書第一章第一句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道’,隻能用心去領會,但這太虛無縹緲了,還是要用語言。但是老君告訴我們,如果用語言來描述的話,那隻是一個假名,也就是我暫時借用你這個名字來說說,真正的它的無限廣闊的含義,他無限深邃的思想,還是要用心去領會。其實,在《佛經》裏就說,‘不可言說,不可思議’。至於儒家所說‘詞不達意’,是說用語言不能完全把人的思想表達出來。”


  【二】《道德經》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鏡兒姑娘停止了彈箏,也在聽柳老先生論道,“那麽,今天我來說說我新的領會:我認為,‘道’是世界的本體,這是一個哲學語言,或者我們可以通俗地說,是世界的規律,世界的自然與必然;人的規律,人的自然與必然,這就是‘道’。所謂‘道法自然’……你們西方說‘自然’是什麽?”


  傑克遜告訴說“nature”。


  “對!”柳貫說,“所謂‘道法自然’說的這個自然不是大自然,也不是西方語言裏的‘奶吃’[nature],而是他本來就是如此的意思。‘道’就應該效法遵循,本來就是如此的那個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揭傒斯笑道:“你這不是難為他麽,單單這《道德經》的名字就不好翻譯。”


  柳貫說:“不好翻,就不翻;不好譯,就不譯。這不正是老君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大家還是沒反應過來。


  柳貫道:“你不能把它翻譯成‘道路’、‘路徑’。道,應該是世間萬物和萬物存在的原因……你直接音譯就好,就叫《Tao Te Ching》。”


  “噢……”大家恍然大悟。


  “什麽是人道?”柳貫說,“我就想,人,他這個存在物是天地所生,秉天地之氣。他有他的道,也就是人道的一部分,他成長的道。就說現在,有些女孩子纏腳,把自己的腳弄得越小越好……”


  一聽到“纏腳”,鏡兒趕緊把自己的那雙“三寸金蓮”藏了起來。


  “你就讓它好好長麽!”柳貫白了小姑娘一眼,說道,“什麽是美呢?最自然的就是美!”


  虞集說:“我看這西方小夥喜歡中國文化,不是為了想出書掙錢。”傑克遜連忙點頭,“他主要是想回去治理好自己的國家。”


  柳貫說:“要治理好一個國家,首先問題是,能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社會能不能穩定。


  其實,西方治理國家的失敗,原因就是在世俗和宗教之間沒有達成一種平衡。我們中國是一個世俗的國家,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前就給我們創造了一個世俗國家的環境。


  你們注意,世俗國家有個特點,就是他學別人的東西的時候沒有障礙;而宗教影響力很強的國家,他學別人東西的時候,就會受到宗教思想的束縛。就是,哎,哎,你這不能學啊,咱們教育上是這樣規定的,你怎麽能學那個?它跟我們的教育上說的不一樣!

  比方說,你們那裏女的出門,要捂得嚴實點兒。要是你學我們,把臉露出來試試?肯定很多人會找你算賬。


  你看,我們的大唐,貴族女人是把胸脯都給露出一半的。”柳貫邊說邊用手比劃,“你們這樣做,是不連想都不敢想?


  如果,你回去,把女人的頭巾都摘掉,那麽你這個穿衣服的改革就邁出了第一步。否則,你連穿著都沒有自由,還談什麽讓人民安居樂業?


  吃穿是一種文化,我們中國人特別注重。


  你看我們中國人,現在穿什麽的都有,中原的,西域的,唐代的,宋朝的,蒙古的,回回的……什麽都有,沒人限製。為什麽呢?因為我們是一個世俗國家。


  所以,世俗國家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一個寶貴遺產,使得我們向全世界學習的時候是沒有障礙的,這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包容性。


  西方要改進,不是靠幾本書就能解決的。你們要削弱宗教對社會的影響力。你們信奉上帝,上帝是你們最高的宗教領袖。宗教領袖就控製住了宗教裏麵的極端勢力。所以有些野心家,就可能是為了個人的目的,歪曲了《聖經》和《可蘭經》的意思,謀取自己的利益。


  比方說,你們的‘十字軍東征’,就是一係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準許下進行的、持續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軍事行動。


  說實在的,這場仗真是把西方世界打了個稀裏糊塗。到後來,老百姓怎麽樣了?還不是‘吊孝的,不知道誰死了;上墳的,又哭錯墳了’?隻有羅馬天主,卻受到了整個天主教世界累世的傳誦,眾多隨軍教士及後世的教會編年史家都在竭力記述此役,讚美基督,如神跡般傳誦。


  因此,老夫以為,想讓西方人過上好日子,就要進行文化革命,來一次文藝複興【1】……”


  ————————————


  注釋

  【1】中國文化與文藝複興

  正是柳貫出的這個主意,讓西方這些像傑克遜的有誌青年迅速回到自己的國家,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文藝複興”運動。這場運動,就是去宗教化,增加文藝性。正是因為歐洲的文藝複興,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並從宗教的束縛裏解脫出來。有了思想解放,也就帶動了科學思想的發展,最終推動了工業革命。


  而這個時期,我們中國在幹什麽呢?


  在明清兩代帝王的統治之下,繁華的大中國迅速沒落:首先是朱元璋稱帝後,迅速恢複了已經取消千年的、殘忍的殉葬製度;他的兒子朱棣,為了追殺侄子朱允炆,花費巨資派鄭和出去轉了一大圈,親侄子沒找到,卻發現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趕上中國,心想:我祖輩窮過,可不能再讓這幫窮鬼偷渡到我們國家來,再把我給吃窮了。於是他開始實施海禁,發動民眾修築長城,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在思想文化領域采取文字獄,使中國的思想文化逐漸走向僵化,導致中國逐漸走向衰落。


  大清王朝是緊隨其後,還以為這是漢文化的精華,把它作為治國安民的法寶,使之“閉關鎖國”和“文字獄”發揮到極致。


  經過兩個朝代的共同努力,終於讓落後中國千年之久的西方列強,沒有多少年就趕超了中國,並用我們發明的火藥,把我們好一頓狠揍,還把滿地的金銀財寶搶了個流光!

  最近,我看到一個帖子,主題是假如沒有西方文明的介入,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環境內,中國人靠自己還需要多少年才能用上電,用上智能手機?


  我無言以對!


  我隻能說,讓一個窮的都要飯的人,最後做了皇帝,是不是老天對中國人的懲罰?

  窮,是有原因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