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125章 何如碧玉溫泉水

第125章 何如碧玉溫泉水

  揭傒斯一家並不住在香山別墅,那兒離京城太遠,他上班有些不方便,隻有在盛夏來臨的時候,才帶著女眷來此居住上兩三個月。


  【一】《別墅》李山甫.詩


  此地可求息,開門足野情;

  窗明雨初歇,日落風更清。


  蒼蘚槎根匝,碧煙水麵生;

  玩奇心自樂,暑月聽蟬聲。


  門仆見姑老爺甄友乾領著一幫小青年來此沐浴,便勤快地走在前麵,領著他們去往天然的浴池——西跨院。


  步入陽光燦爛的景致西花園,你會發現,生命有了雨的滋潤,會變得更加令人著迷。


  踏著鵝卵石鋪就的十字路徑,路邊的幾株白梅開得正豔。它香自苦寒,芳亦雅淡,那股清香自然的氣息沁入了心扉,使花園的一切都倍感新鮮。


  拐了一個小彎兒,來到了一塊開闊地。


  但見那竹葉兒泛青青,籬笆築掩沁香樓。這座木質的小樓用一圈木柵欄圍著,柵欄門上寫著“梅園”兩個清秀的字。


  “真是幽處的一片小天地啊!”紀緒推開柵門就想進去瞧瞧。


  老門仆說:“這是我家小姐夏日的避暑之地。”


  紀緒隨即停住了腳步,退出來又掩上了門,“說是梅園,怎不見一枝梅花呀?”


  老門仆說:“我家二小姐酷愛蘭花,尤其喜愛花如梅瓣的蕙蘭。”


  紀緒從柵欄外往裏瞧,“這蕙蘭開花的樣子,像梅花嗎?”


  “是啊,二小姐栽培的時候,老仆就在旁邊伺候。”老門仆告訴紀緒,“這蕙蘭開花的時候,確實很像梅花。整個花瓣形分為荷瓣、梅瓣和水仙瓣,有道是,‘淺兜水仙,深兜梅”。所謂‘兜’,就是指蘭花內瓣捧出來的花瓣,內凹如兜。一般軟捧的兜較淺,如水仙瓣;硬捧的兜較深,如梅花瓣。二小姐專挑那些兜較深的蘭草來養,謂之梅花,並把這個小院,取名為‘梅園’。”


  走過這個竹樓小院,紀緒又情不自禁地回頭張望,感歎道:“開門移遠竹,剪草出幽蘭;荒壁通泉架,晴崖曬藥壇。”


  【二】《安寧溫泉》楊慎.詩


  何如碧玉溫泉水,

  絕勝華清礜石池;

  已挹金膏分沆瀣,

  更邀明月濯漣漪。


  過了小橋流水岸,越發感到冬已去,春漸來。


  在小路的盡頭是一座假山,說是假山,其實是利用香山的一角改造而成的一個景觀。


  在山的岩縫之中,一叢叢,一簇簇,開滿了迎春花,遠遠看去,黃澄澄的一片;在迎春花的隱罩之下,有一個山洞,洞口煙霧繚繞的,仿佛是仙境,也使得花園的西北角顯得神秘而又幽靜。


  在洞口的頂端,書有“青霞”兩個大字。


  紀緒心想:“這‘青霞’,作何解釋呀?”帶著疑問,跟著老仆走進了青霞之穴。


  這洞穴並不算長,走不多會兒就見了光明。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青草地。陽光透過樹梢射在草地上,又返照到洞中,使洞中蒙蒙的水氣呈現出淡淡的青色,幽靜縹緲,仿佛青霞繞室,果真是“青霞”二字,名副其實!


  再看那汩汩的泉水,熱氣騰騰,沒有絲毫人工的參雜,其鹹味中夾雜著點兒硫磺的味道,真是純天然的清澈。


  孩子們連忙脫掉了衣裳,往草地上一丟,就急著往水裏鑽。


  ————————————


  注釋

  【1】複趾


  跰趾,又稱“複甲”、“跰甲”,在醫學上稱作瓣狀或小腳趾複形,是指小腳趾甲分瓣而非完整的一塊。西方醫學認為,這是一種腳部的病變,是一種由摩擦生成的繭子,稱為Lister"scorn。實際上,瓣狀甲是一個常染色體顯性性狀,它不能作為一個族群的特定標誌。


  有這樣一種說法流傳地很廣,就是“小腳趾甲分成兩瓣”的人,才是血統最為純正的漢族人。為了證明這個說法的真實性,甚至有人搬弄出來一個傳說:

  相傳朱元璋統一天下後,由於南方地區人口不足,於是決定從當時人口比較多的山西省遷走一部分人去到南方生活。


  中國人曆來就有著濃厚的“鄉土情結”,這些即將向南方遷移的山西人,自然也是不願意離開故鄉的,但皇帝的命令,他們又不得不遵從。百般無奈之下,這些遷移的和不遷移的人們都在各自的小腳趾甲上劈了一刀。他們相信,自己的小腳趾甲被劈成兩瓣之後,他們的子子孫孫也同樣會有這樣的印記,等到若幹年後,他們的子孫回到山西就可以憑借小腳趾甲認祖歸宗了。


  據統計,有高達六七成的漢族人有著小腳趾甲分瓣的情況,也正是由於人數眾多,才會讓人將小腳趾甲分瓣與漢族血統的純正聯係起來,並且義無反顧地認為隻有小腳趾甲分瓣的人,才是血統最純正的漢族人。


  (1)“跰趾”是大槐樹的後裔

  遺傳醫學專家調查分析認為:瓣狀甲是一種可以遺傳的性狀,且與性別無關,有的並非一出生就有瓣狀甲,最早的是在1歲時顯現,最晚的5歲以後才出現;瓣狀甲父母生的孩子並不都是瓣狀甲,父母有一方是瓣狀甲,而子女有的有瓣狀甲,有的沒有。


  雖然,占據比例高達70%的“跰趾”情況就發生在我國的山西、陝西等北方的省份,但江蘇、浙江等位於南方的省份,其占據比例也在六成以上。而南方的大部分人與明初山西人南遷的傳說是沒有絲毫關係的。其實,隻要學過生物的人都會知道,除非後天形成的特征是由於基因突變導致的,否則是無法成功遺傳給下一代的。


  所以,就算那些南遷的山西祖先們真的把自己的小腳趾甲砍成了兩瓣,也絕不可能遺傳給他們的子孫後代。因此“跰趾”在中國的高發情況,與明初那個南遷的山西人的傳說沒有關係。


  (2)“跰趾”是古老的遺傳特征,有上千年的曆史

  事實上,關於國人高發“跰趾”這一現象,遺傳學界的研究者也曾進行過相關的研究。


  幾位複旦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基因跟蹤這一技術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跰趾”是古代就有的一個遺傳特征,到目前為止,至少已有5000年的曆史了,更甚的是,這幾乎與中國文明的開端相齊肩。


  通過這個結論,直接否定了“跰趾”與明初山西百姓南遷的關係,但同時又引來人們的另一個猜想,那就是“跰趾”會不會真的就是漢族的特征,甚至是中華的“人文初祖”黃帝遺傳下來的特征呢?這樣一看,還確實有些道理,因為至少對得上年代。


  雖然“跰趾”頻繁出現在中國人身上,卻並不是漢民族所獨有的特征。


  根據一項統計表明,在新疆維吾爾族族人中,出現“跰趾”的概率就在50%左右,雖然這還遠比不上山西、陝西等我國北方的省份,可這也不能算是低的了。如若說“跰趾”就是漢族血統純正的證據,難不成新疆地區的維吾爾族,竟然有大約一半的居民都是純種的漢族人嗎?這結論顯然是不可能成立的。


  (3)夷入華夏則華夏,華夏入夷則為夷

  漢族是一個文化民族,並非血緣民族。事實上,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民族,都不是純粹意義上的血緣民族,而是由不同部落種族的人不斷交流融合而形成的。華夏族和其他民族不斷交融,經過曆朝曆代的更迭,舊的民族不斷地消失,新的民族漸漸地融合而成的。


  越是體量大的民族,純正的血統就越不可能存在,隻有在一些較偏僻的小部落,血統才會比較純正。隻要你翻開曆史書就可以知道,古往今來,數不清有多少少數民族融入到漢族的血脈河流中,比如黨項人、鮮卑人、契丹人等。然而,他們並不是沒有後代傳下來,而是他們傳下來的後代,都早已與漢族或是其他民族徹底融合為一體了。


  糾結漢族血統是否純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更何況,你不可能找到一個可以定義漢族血統是否純正的標準。這個如此簡單的道理,就連先秦時期的古人都知曉。當時所盛行的“華夷之辯”,就是偏向以文化而非血緣來博取認同的,正所謂“夷入華夏則華夏,華夏入夷則為夷”。


  不管血管裏流淌著是什麽樣的血液,我們都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種實現“天下大同”的心願。讓我們團結起來,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份努力和一份智慧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