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91章 夢中渾似昔時遊

第91章 夢中渾似昔時遊

  十月初十,是揭傒斯的生日[1]。


  一大早,甄友乾帶著家人到揭傒斯家過壽去了。清婉姐弟因有重孝在身,不便前往,他倆就和丫鬟采婗一起留在了家裏。


  揭傒斯生於南宋鹹淳十年五月五日[1274.6.10.],也就是端午的那天。古人很忌諱這個日子,說是這天出生的孩子易克父母。


  人世間的事,也就是這麽怪。就在揭傒斯十四歲那年,父母雙雙離世……就連他唯一的妹妹,也在生下修染沒幾年便病逝了。


  喪父或喪母的人,絕對不能在生日當天宴飲作樂的,甚至以後也不能過生日。但揭傒斯是高官,下屬們總盼望著他的壽辰。揭傒斯就學著宋徽宗把五月初五的生日,改為了十月初十。


  其實,古人也不是年年都過生日。一生當中,也就過那麽五、六回的樣子。


  一般是從孩子降生至十歲時,才過人生的第一次生日,這叫“長尾巴”;在十歲之後一直到四十不惑,就不過生日了,隻不過在生日的當天,家人會添置些葷菜而已,這叫“小生日”;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就開始舉辦壽宴,而且五十歲生日還被稱作“大慶”;到了六十耳順的時候過生日可稱為“上壽”,子女需要在父母壽辰時為其做壽……以後也是十年做一次“大生日”。


  【一】《夢武昌》揭傒斯.詩


  黃鶴樓前鸚鵡洲,夢中渾似昔時遊;

  蒼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鋪七澤流。


  鼓角沈雄遙動地,帆檣高下亂維舟;

  故人雖在多分散,獨向南池看白鷗。


  今年是揭傒斯五十二歲的生日,不算是“整壽”,屬於“小生日”。所以,他隻通知了自家姊妹來家裏聚一聚。


  壽宴上,揭傒斯感慨自己前半生的艱難,他傷心地說:

  “昨夜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和胞妹[修染的生母]又回到黃鶴樓和鸚鵡洲。在那裏,我領著她又像昔日那般遊玩了一番。蒼山深入到三湘的大路間,落日鋪滿了七澤的水麵。傍晚,城頭的鼓角聲齊響,遙傳四方、撼動著大地;人們係舟江浜之時,遠遠看著,那千帆和萬檣排列得高下參差,令人目不暇接。昔日朋友雖然都還健在,但因分散而難以聚首……忽然之間,我丟失了我的妹子,怎麽尋也尋不到她,我隻能獨自麵向南池看那白鷗嬉戲……”揭傒斯抹了抹眼淚,說了一句,“可現在,妹子留下的唯一骨肉,又去做了僧侶,這怎能不讓老夫傷心呢?”


  甄友乾說:“大姐夫呀,您大可不必為此等小事傷心過度,現在做僧人的,多著呢!我看,修染這麽做也不見得不是一件好事。”


  於馨反駁道:“你說的倒是輕巧,難不成,這做和尚,還成了一件幸事?”


  “是啊,大姐!”甄友乾說,“姐夫是做官之人,什麽事不比我清楚,難道他沒回家跟你說?”


  “說什麽?”於馨道,“你還不知道你姐夫這個人,什麽話都不跟我說!說不定,有些事你二姐都比我清楚得多呢!”


  友乾說:“自我們大元建朝以來,寺院道觀都已免除了差發和賦稅,因而漢人地主大多將私產托名於寺院,這樣可以規避差稅。有的富戶使子弟一人出家為僧,便可將全家田產托名某僧所有,不再納稅。有的地主將田地舍入寺院,成為僧侶地主[2],再向寺院承佃。這樣,就可不再向官府交稅,也不再負擔差役。也有一些地主,名義上布施家產入寺為僧,但仍與妻妾同處,占田出租,與不出家也沒什麽兩樣,但因此他們便可逃脫賦役和官府的一切煩擾……”


  小姨子於璐一聽大喜,口無遮攔地說道:“哎,我們的田地是否也可托付給修染代管?”


  舅子於延年把臉一沉,“三妹呀,你想什麽呐!掉錢眼裏去了嗎?我和姐夫是朝廷命官,怎能學他們做哪些損公肥私的事呢!”


  友乾道:“我家的田地,當然不必假借修染的名義免稅,可是二姐家的田產總可以免稅吧!再說,修染做的又不是假行僧,他可是真和尚,總不能浪費了這麽多的優惠吧……”


  延年不解地問:“你說這個修染,好好的怎麽就做了和尚呢?”


  二姨子於湉說:“我聽他的朋友紀緒說,‘暢春院’有個頭牌,叫什麽諸愛芳的,一直在追求他,修染為了擺脫她的糾纏,這才去甘露寺做了和尚。”


  於馨問:“她一個風塵女子竟如此地囂張?敢揪著我們官宦家的子弟不撒手?”


  “大姐怎還不信呢?”於湉道,“就在一個月前,她還跑到甘露寺去糾纏我們家修染,實在是沒有辦法了,修染這才又去了六百裏外的趙州。”


  於馨又說:“修染可是個好孩子,打小是我看著長大的。自她母親過世後,就在我這裏養著,我可從不讓他去那些勾欄柳巷什麽的……”


  於湉一聽,惱了,說道:“大姐的意思是我把他慣壞了,是我領著他去了那些地方?”


  於馨和於湉從小不對付,老是吵嘴,尤其於馨搶走了於湉的心上人後,更是見麵就吵。


  眼見倆人又要幹架,揭傒斯趕緊插話:“修染和諸愛芳的事,我也是知道的,這不管二妹的事兒。”


  聽見丈夫幫著於湉說話,於馨把火又灑向了揭傒斯,“你知道?怎麽,你領著修染去的?”


  “我去那種地方幹嘛!”揭傒斯尷尬地笑笑,“當年清婉娘倆出事的時候,延年不是一心想報仇嘛,當初有能力扳倒丞相也先鐵木兒的隻有買奴王爺。可是買奴隻想安身自保,不想多找麻煩,所以就一直閉門謝客,不聞政事……唯一能見到買奴王爺的隻有當時的花魁諸愛芳。修染為了找到王爺,這才結識了諸愛芳……我那外甥,才如宋玉,貌似潘安,你說這諸愛芳怎能不糾纏他不放?後來的事,你們不也知道了麽——諸愛芳為了幫修染擒住也先鐵木兒,就‘舍生’取義,逮住了‘渾身無根線’的也先鐵木兒……”


  於璐說:“她諸愛芳舍生取義,也不能讓我們修染再舍身……”


  友乾道:“你夾著嘴吧!”


  於湉商議揭傒斯說:“姐夫,要不就讓修染娶了諸愛芳?”


  “哎,打住!”於馨當場回絕,“我是修染半個娘,這事兒得我說了算。”


  於湉小聲嘀咕道:“半個娘…是丈母娘……”


  於馨接著說:“她諸愛芳對我們家的功勞再大,我們也不能娶她!我們是什麽家庭,她是什麽人?‘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人嚐’的臭婊兒……於湉,你嘀咕什麽?你願意給這樣的人做婆婆嗎?”


  “隻是給修染做個妾,也未嚐不可嘛!”於湉說道,“再說了,修染今年也不小了,都十九了,也可以成家了。或許,結了婚,他的心能收回來!?”


  “那總得找一門當戶對的人家嘛!”


  接下來,姊妹們又開始討論給修染找媳婦的事兒,什麽王侍郎家的妹妹啦,李尚書家的千金啦……


  申時,飄起了雪。


  這可是今年頭一場雪。女人們興奮異常,都說不著急回家。她們對男人們說:姊妹們很長時間沒在一起瘋了,想在大姐家多住幾天。


  甄友乾和於延年隻好帶著自家的小廝、馬夫,各自回家了。


  【二】《大雪》陸遊.詩


  海天黯黯萬重雲,

  欲到前村路不分;

  烈風吹雪深一丈,

  大布縫衫重七斤。


  風,越刮越猛;雪,越下越大。


  禦醫於延年離家近,很快便到了家門。他下車對著甄友乾的馬車喊:“喂~友乾呀,雪這麽大,你就別走了,來我家對付一宿吧!”


  甄友乾掀開了車簾,對著舅子於延年說道:“你這人,真是不夠講究……”


  “嗬,不講究?讓你來我家避避雪,就不講究了?”延年笑道,“怎麽,現在你發達了,我家裝不下你了嗎?”


  “不-是-!”友乾說,“你沒聽那句‘寧可給人停喪,不可給人成雙’之說麽?”


  “哦,讓你到我家來,還得把你打成死屍?”


  “錯!我的意思是說,我一個做女婿的,怎好在嶽父家留宿。”


  “你算我哪門子女婿?!”於延年笑道,“你是我的妹夫,我又是你的大舅哥,現在我倆又是兒女親家,真可謂親上加親嘛!怎麽,到家裏咱倆再喝上一杯?剛才在姐夫那裏,光聽他們吵了……”


  “不啦,你還是盡早回家休息吧,明天還得上班呢!”


  “這麽大的雪,上什麽班?再說,我們的泰定大汗躲在上都圖清閑呢,他老人家若有個頭痛感冒的,也輪不到我頭上,我明兒告假……”


  甄友乾笑了笑,放下了車簾,督促著馬夫王大個子走了。


  路上的雪,足有一尺多厚,風一吹,雪花飄飄揚揚。大地像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毛毯,也分不清哪是路,哪是田。隻有從路邊落了葉的柳枝上掛滿了毛茸茸的銀條,才能分清路的方向。


  馬車走的很慢,五十裏的路,足足走了兩個時辰。


  ————————————


  注釋

  [1]生日

  生日,顧名思義是指人出生之日,也是每年滿周歲的那一天。


  古人認為,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當時的科技不像如今這樣發達,那時的母親生孩子,有“一隻腳在棺材裏,一隻腳在棺材外”的說法。所以,古人覺得生日那天,應該以孝敬母親為主。


  (1)生日,應是過陽曆還是過農曆?


  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日記錄方法跟西方大相逕庭。


  中國人,新的一歲開始於農曆新年的大年初一,也就是說除夕過後,每個人就長了一歲。所以新年“辭舊迎新”的意味裏麵還有歲數的一定含義。所以,中國人過生日還是習慣使用農曆。


  傳統生日一般是按虛歲計算。


  古人認為,人在母親的肚子裏也是有生命的,應該計算在內。所以,人一生下來就是一歲。第一個生日稱為“周歲”[也就是虛兩歲],幾乎是最重要的生日。


  舊時年長者過生日分得比較仔細。


  如果是大家族中德高望重的家長過生日還會有相應的慶祝活動,稱為祝壽。


  整生日:指的是每逢個位數是9或者0的生日,例如59歲、60歲、49歲、50歲等。


  每個生日皆有不同的稱呼:“大慶”是每逢生日個位9的生日,例如39、49、59、69、79等;“正慶”是每逢生日個位0的生日,例如40、50、60、70、80等;“散生日”是指生日個位數是1-8的生日,例如51-58歲。


  (2)為什麽把過生日叫長尾巴?

  這是中國古典的民間俚俗用法,用來稱呼小孩子或尚未結婚年輕人的生日。


  原因有兩個:一是從前醫藥不發達,嬰幼兒夭折率高,民間傳說把小孩名字取得難聽點兒,容易養活,就像養個小狗小貓長似的成天搖著個小尾巴;二是長輩做生日是很正式的事情,小孩子過生日就不必那麽講究排場啦。所以家中長輩叫過生日或做壽,至於小狗子們就叫“長尾巴”算了。


  (3)生日的起源

  生活在先秦時期的老百姓,根本沒有過生日的概念。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這其實是關於孝敬父母最早的言論。


  這段古文的大意為父母的年紀,一定要時刻記在心間不可忘記。應該為他們健康長壽而高興,同時也應該為父母衰老而憂懼。雖然並未提到“生日”二字,但是卻通過“父母之年”,表達出了古人對生日的意識萌芽。可以說秦漢兩朝之前,幾乎沒有過生日的概念。直到秦朝建立之後,過生日的說法,才開始在貴族階層流行,並逐漸演化成為一種私人宴會。


  當然另外一種說法認為,慶祝生日的源頭,應該是慶祝佛祖生日。


  從這一點看,其實也完全符合生日起源於秦漢的說法。因為有關佛教東渡,我國的最早記錄,就是在大約公元1-3世紀,而此時正處於漢朝統治時期。據《三國誌.吳書》卷4《劉繇傳》記載:“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裏,民人來觀及就食且萬人,費以巨億計”,此時正處於公元3世紀初期。


  (4)生日的曆史沿革

  一、秦漢時期貴族有權過生日

  漢朝時期過生日開始盛行,但僅限於王公貴族和富裕家庭。因為按照古人的說法,隻有王侯將相才有資格過生日。由此看來,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過生日也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日習俗開始流向民間。


  漢代史學家班固,在《白虎通.姓名》說:“殷以生日名子何?殷家質,故直以生日名子也”。大概意思就是生日就是生子的日子,之所以會以“子”代替所有孩子,主要是因為當時社會以男人為尊,而女孩子的生日往往被忽略。


  秦漢之後的老百姓,之所以對過生日如此重視,其實主要源於對長壽的渴望。古人的壽命相對來說比較短,秦漢時期能夠活到40歲,就已經步入了老年時期。正所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逾矩”。


  雖然孔子對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做出了比較詳細的分析,但真正能夠活到七十的人卻甚少。所以,40歲以下的人過生日被稱為“過生”,而超過了這個界限則被稱為“長壽”。


  二、生日習俗沿襲至唐宋

  唐代《封氏聞見記.降誕》中記載:“近代風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會”。從這句話中可以得知,唐代人過生日,已經形成了一種習俗。並且在過生日的時候,所有晚輩都應該悉數到場,並為長輩賀壽。同時,還會舉辦有酒食的生日宴會。


  雖然上文中,以簡短的文字道出了唐代生日習俗。但是也有史料記述,唐朝人並不過生日,他們認為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新生命來到這個世界,都需要母親忍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所以人們認為“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希望孩子們在過生日的時候能夠記得母親分娩的痛苦,體會父母的艱辛。所以,在生日當天應去孝順母親。


  實際上大規模的盛宴誕生於宋代,壽桃、壽餅、長壽麵等食物,也是宋朝人過生日時的標配。


  (5)漢朝人的生日習俗


  一、生日文化


  關於民間熱議的生日文化,其實也成型於西漢時期。


  早在先秦時期的《禮記.內則》中,就曾記載:“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悅於門右”。但真正將這種習俗確立的卻是漢朝。意思是說,孩子生下來時,如果是男孩子就在家門的左邊掛一把弓,如果是女孩子就在門的右邊掛手絹。以後每年的今日,家裏都要設宴慶祝,以消災驅邪並慶祝生命的延續和興旺,也就是通常說的“過生日”。


  古人過生日的最早記載:南北朝時期編纂的《顏氏家訓》中,記載要給孩子過第一個生日。實際上這種頗為講究的生日習俗,也是源於漢朝時期。在漢朝人的心目中,所謂的生日主要是向父母表達感恩。舉辦生日宴會,並不是為了過生日人的出生,而且要讓過生日的人向父母道謝。關於漢朝人過生日的習俗,雖然目前的資料並不充分,但可以肯定的是,喪父或喪母的男人,絕對不能在生日當天宴飲作樂,甚至從此以後也不能過生日。


  也有很多“無教之徒”,他們的父母去世後,依然不顧哀傷慶祝生日。這樣的人會受到法律的製裁,如果屢教不改甚至還會被殺頭。看來,漢朝人對於過生日的習俗,其實早已經做出了禮儀規定。


  二、生日禮俗


  據《日知錄》卷十三記載:“生日之禮,古人所無。至齊梁間,乃行此禮”。這句話所說的“生日之禮”,其實就是漢代人過生日的講究。雖然“至齊梁間,乃行此禮”,仿佛是說在漢代滅亡之後,才出現了過生日的禮節。


  秦漢時期生日的出現,一定會有相關的製度。尤其是過生日最早源於貴族階層,所以就更應該講究禮數。漢代時老百姓過生日雖然沒有長壽麵,但吃幾個雞蛋或肉類食品,還是一件比較輕鬆的事情。


  實際上生日慶賀活動習俗,最早起源於漢代時的南方地區。但由於北方才是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曾有一大段曆史時期,這種習俗被人們強烈排斥。因為過生日是為了感恩父母,所以“感傷”反思才是過生日的主題。


  三、十年一次的大生日


  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是將生日分為大小之別的。


  一般情況下,從孩子出生至十歲時才會過人生中的第一次生日。這種大生日可稱為“長尾巴”,母親的娘家人需要送米,以及衣物鞋帽等以示慶賀。


  在十歲之後一直到四十不惑,基本上都沒有過生日的習俗,隻不過在生日當天,會添置葷菜而已,稱為“小生日”。漢朝人之所以在40歲時不過生日,主要是因為“四”與“死”諧音。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時,才開始舉辦壽宴,而且五十歲生日還被稱作“大慶”。


  因為按照孔子的說法,人到了50歲,很多沒有實現的理想,也很難有機會實現了。所以到了這個年紀就不要再過於強求,而是應該相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雖然此時依然可以很努力,但是千萬不要過於強求結果。到了六十耳順的年紀過生日可稱為“上壽”,子女需要在父母壽辰時為其做壽。


  漢朝人之所以將十歲,五十歲、六十歲乃至七十歲,當做十年一次的大生日。主要是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十年就像一個短暫的輪回。


  俗語有雲:“三十、四十無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鑼通知”,其實說的就是十年過一次生日。時至今日這種習俗在南方依然十分盛行,隻不過人們對過生日已經不太重視。很多人在過生日的時候舉行宴會,主要目的也是為了能夠,讓親朋好友小聚一下。


  (6)生日是“男過九,女過十”,還是“男不慶九,女不慶十”?

  一、北方民俗中有“慶九”“慶十”之分,即男不慶九,女不慶十。即“男慶實、女慶虛”。給男人慶壽用“十”的整數,每十歲為“一秩”也叫“一旬”。給女人慶壽則提前一年,如六十歲生日在五十九歲時慶祝,稱為“四秩晉九”。


  二、江南民俗中流行做壽慶“九”不慶“十”的風俗。所謂“慶九不慶十”是說做壽不逢十,要提前一年逢九做,此習俗據傳與《三國演義》六十九回裏的“趙顏借壽”的故事有關。


  趙顏壽數本應十九歲,神卜管輅占卜以後,為其出謀借壽,主管生的南鬥星君在趙顏的生死薄上“十九”之前加了個九字,竟讓他活到九十九歲。也有說法是“做九不做十”是因為“九”與“久”同音,有長久之意。


  三、風水學中的生日

  十全為滿、滿則招損——“十”在風水學中有著最大的說法,而在中國還有一種認知就是“月滿則虧、物極必反”,所以在給老人祝壽方麵比較忌諱在整十歲這一年慶壽,就有一個提前不推後的原則,所以就會選擇給老人提前一年過生日。


  男慶近,女慶滿——有些地方過生日還區分了性別,而男慶近,女慶滿的意思就是男性要提前一年慶生,“近”的意思就是與整歲最接近的一年。女性則要在整歲時慶生。


  這其中的道理是,男屬陽,女屬陰,而九則是最大的陽數,所以在給男性慶生的時候適合提前一年過生日,而十歲屬陰,正好就適合女性過生日。


  縫九大過——第三種說法是指不管是每逢虛歲到了九的年份還是九的倍數的年份,隻要與九有關的年歲都要大肆慶祝,因為在風水學中有縫九年運勢不好的說法,容易多災多難,所以在縫九這一年就要集所有人給老人送祝福,期望在這一年當中能夠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總之,生日見證了人們第一次來到新世界的那聲啼哭,也會記錄人們在世界上所走過的痕跡,每個人慶祝生日都有獨特的情感,裏麵一定包含了個人所有的期許。


  [2]僧侶地主

  金、宋統治地區,原來都有大批的僧侶地主。僧道的上層,占有田地出租或役使下級僧道耕作。元朝統治時期,僧侶地主又有進一步的發展。


  元朝以吐著薩迦派的佛教領袖世代為帝師,總領全國的佛教。喇嘛僧人,即所謂“番僧”因而獲有種種特權。江南地區,南宋時禪宗的臨濟宗在江浙一帶盛行。元朝滅宋後,一二八0年,餘杭徑山臨濟宗禪師雲峰妙高曾來大都,為禪宗爭得繼續傳教的權利。天台、華嚴、律宗等宗派在南方各地也還有流傳。忽必烈以僧人楊璉真伽為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伽占有田地二萬三千畝,私庇平民二萬三千戶,仗勢勒索金銀珠寶。各級僧官也都占有不等的地產,隱庇平民,不輸租賦。一些僧官甚至淩駕官府,受理民訟,多方勒索,形成特殊的勢力。


  (1)寺院遍地


  佛教寺院遍布各地,也都占有大量的田產。


  世祖忽必烈敕建的大護國仁王寺,在大都等處直接占有的水陸地和分布在河間、襄陽、江淮等處的田產,共達十萬頃以上,此外,還有大量的山林、河泊、陂塘。大承天護聖寺,在文宗時一次賜田即達十六萬頃。順帝時又賜十六萬頃。一般寺院也都占有數量不等的田地。大德《昌國州圖誌》記全州共有田土二千九百餘頃,其中一千餘頃為佛寺道觀所占有。江浙行省寺院林立,占有田地數不可知,行省所管寺院佃戶即有五十萬餘戶。各地寺院還占據山林為寺產。


  許有壬《乾明寺記》說:“海內名山,寺據者十八九,富埒王侯”。寺院田土山林,雖然屬於寺戶,不為私人所有,但實際上為各級僧官所支配。大寺院的僧官即是披著袈裟、富比王侯的大地主。


  寺院所占的大量田產,除來自皇室賞賜和擴占民田外,也還來自漢人地主的托名詭寄或帶田入寺。


  元代寺院道觀可免除差發賦稅,因而漢人地主將私產托名寺院,規避差稅。有的富戶使子弟一人出家為僧,便可將全家田產托名某僧所有,不再納稅。有的地主將田地舍入寺院,再向寺院承佃,這樣,便可不再向官府交稅和不再負擔差役。也還有一些地主,名義上布施家產入寺為僧,但仍與妻妾同處,占田出租,與不出家沒有什麽區別,但因此便可逃脫賦役和官府的一切煩擾。一二九一年,宣政院奏報全國僧尼多至二十一萬三千多人。實際上還要超過此數。仁宗時,浙西土豪沈明仁,創立白雲宗,托名佛教,強占民田二萬頃,糾集徒眾十萬人,蓄發娶妻,自有田宅,形成一個托名佛教的地主集團。


  (2)道教情況


  道教在元代也具有很大的勢力,據說男女道徒有三十萬人。道教的信徒主要是漢人。江南道教以龍虎山張天師為首,世代相承。據說張天師“縱情姬妾,廣置田莊,招攬權勢,淩轢官府,乃江南一大豪霸”。北方道教原有全真、真大、太一諸教派,而以全真為最盛。全真道創始於金代,原來即是一些拒不仕金、逃避現實的漢人地主的結集。由於丘處機受到成吉思汗的召請,全真道最先獲得特有的優遇,一度大有發展。元初全真道雖然受到佛教的排擠打擊,但元成宗時又給予優容。道士得與佛徒一樣可免除賦稅差役,但又可合法地蓄發營田,與妻子同居,縱情享樂。元初名儒,如王鶚、姚樞、王磐、竇默等也都與道徒往還。道土地主成為漢人地主中的特殊的階層。


  元代社會中的景教徒和伊斯蘭教士,主要是色目人,也同和尚、道士一樣地受到免除賦役的優遇。元初曾有過也裏可溫、答失蠻,僧、道“種田入租,貿易輸稅”的詔敕。可見景教、伊斯蘭教也有人占田業農,但他們大多數人還是以經商作為主要職業。一些貴族教徒入仕元朝,成為各級官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