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君去千裏須歸程
一《小梁州.惜花長》孟稱舜.元曲
這天,文秀正在書房裏看書,忽聽的院外腳步聲由遠而近,透過碧紗窗隻見老院公王忠疾步而來,本以為外公又有事相召,便起身相迎。
王忠一進門說道:“表少爺,表少爺,山東姑老爺急信。”說著遞上一封書信。
文秀接了忙拆開觀看,原來是東平須城縣、濟寧濟州、曹州濟陰縣發生了大水災,民饑嚴重,家中的糧倉全被搶光,父親情急之下便病倒了。信中說,讓他趕快回家。
這時就聽外麵有外公的聲音:“你家中來信何事?”說話間外公外婆及家人若幹魚貫而入。
文秀忙將書信遞了上去,自己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裏不禁落下淚來。
原來老院公王忠先給文秀送了信後,便急去報知了老爺。
孫知之說:“厚卿莫急,你回去後,用心陪護你的父親。等父親無恙了,宜速速再來。我年事已高,家事紛紜,老夫身邊也沒有個得力之人幫助操持料理。”
老夫人接著說:“秀兒此去,也就月兒半載就能回家,倘若有京城方向過來的行人,隻言片語捎來,以免我們惦念。你父親安好後,勿忘再來姥姥家。”
孫知之又道:“你姨丈[1]退休了,要去四川定居。他是今天晌午的船,你抓緊時間騎一匹快馬,說不定就能趕上。”
文秀問道:“姥爺不去碼頭送我姨夫?”
孫知之歎了口氣,搖了搖頭不再說一句話,便偕家人去了。
此時,文秀獨在房中,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一時間心亂如麻。心中惦念父親,恨不得能長對翅膀飛回家去;但又思戀文嬌,不舍得離開她。思來想去,怎麽能和文嬌見上一麵,討她個準話,要個信物什麽的。
情急之下,文秀寫了一首《小梁州》放在書桌上,希望走後,文嬌能夠看到。
這首詞是這樣寫的:
“惜花長是替花愁,每日到西樓。
如今何況拋離去,
關山千裏,目斷三秋。
謾回頭。
殷勤分付東園柳,好為管枝柔。
重來隻恐綠成陰,
青梅如豆,幸負梁州。
恨悠悠。”
二《綠葉蔭濃》孟稱舜.元曲
正思量間,忽聽屋門“吱”的一響,進來一個淚人,正是文嬌。
隻見她秋水盈盈,粉淚漣漣,悲悲切切,就似那雨中的玫瑰。文秀急忙起身相迎。
文嬌忍悲問道:“小妹聞姑母家中寄來書信,要三哥回去,不知是何急事?”
文秀便把父親病重速歸的事詳細說了一遍,又道:“愚兄初來,即蒙妹妹錯愛,甚是感激。無奈天不隨人願,驚了你我一對鴛鴦。”
文嬌抽泣說:“擁爐之約彼此當銘記肺腑,今雖然未獲同歡,也當與兄同心。”
“旬日來,雖未獲身侍奉妝台,可是我的心卻無時無刻不在妹妹身上,隻願能與妹妹朝朝暮暮長相守。如今匆匆別去,不知桃園香徑,何時能通?瑤台月下,哪年再逢?”文秀言罷,悲泣不能自持。
文嬌說:“別後離情,妹有同感。妹有詩一首,贈兄為別。”遂忍淚吟誦道:
“綠葉蔭濃花正稀,
聲聲杜宇勸春歸;
相如千裏悠悠去,
不道文君淚濕衣。”
文秀掩袖拭淚道:“感謝妹妹厚意,愚兄願和詩一首。”略思片刻,吟道:
“密葉重幃舞蝶稀,
相如隻恐燕先歸;
文君為我堅心守,
切莫輕拋金縷衣。”
文秀吟罷,緊鎖雙眉欲言又止,半晌方囁嚅道:“愚兄還有一言,不知是否當講?”
文嬌說:“但講無妨。”
“小生與妹妹正及婚時,喜的兩下未曾聘定,竊謂老天不為無意。適聞妹妹‘綠葉蔭濃’之句,使人未免生疑,我隻怕重逢時,紅花飄謝,綠葉成蔭,別嫁東風。”
文嬌隻是見庭中綠肥紅瘦,因景而發,焉有別嫁東風之意,心中甚是委屈,便嚶嚶半晌嗔道:“小妹此心,三哥還不知嗎?休道三年綠葉成蔭子滿枝,便是十載也孤花依舊。”
她忽然瞥見書桌上的《小梁州》,白了文秀一眼,嗔怒道,“小心眼~!”隨即在詞下邊補了一首《卜算子》贈給文秀:
“君去有歸期,千裏須回首。
休道三年綠葉陰,五載花依舊。
莫怨好音遲,兩下堅心守。
三隻骰兒十九窩,每個須教有。”
文秀看了文嬌寫就了詞,大為放心地笑了。
文嬌從袖中取出一方羅帕包兒,解開來說道:“此乃小妹一縷青絲,送與三哥為念,望兄睹物思人,莫忘了小妹。”她把青絲放在這兩首詩詞裏,包起疊好,再用羅帕包裹起來,放在文秀的懷裏……
————————————
注釋
[1]姨丈
就是姨的丈夫,簡稱“姨夫”。
(1)姨夫,有三種不同含義:
①妻親的姊妹夫。名詞屬性。是親戚間稱謂的一種。
即指妻子的姊夫/妹夫。即姨子的丈夫。因為姨子分大姨子、小姨子兩種。所以姨子的丈夫也有大姨夫與小姨夫之分。
②母親的姊妹夫。名詞屬性。是親戚間稱謂的一種。
即指媽媽的姊夫/妹夫。即姨母的丈夫。因為姨母分姨媽、姨娘兩種。所以姨母的丈夫也有大姨夫與小姨夫之分。
姨媽的丈夫,即姨爸(大姨父/大姨夫)。
姨娘的丈夫,即姨爹(小姨父/小姨夫)。
③共狎一妓之兩男互稱姨夫。
(2)為什麽姑父可以用“父”來稱呼?而姨夫為什麽不能這樣稱呼呢?
中國古代男尊女卑是主流思想,講究“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一個家庭中,孩子以父親為重,跟著父親的姓,那父親這邊的親戚要相對比母親的親戚要親近一些,所以姑父的地位也會比姨夫的地位要高,在稱呼上略有不同,一個用父,一個用夫。
如此稱呼“姑父”與“姨夫”,也是內外有別的一種體現。
在封建社會,父親的兄弟姐妹是正親:
比喻父親的爸媽叫“爺爺奶奶”;父親的兄弟叫“二爹”、“三爹”;父親的姐妹叫“姑媽”,姑媽的丈夫叫“姑父”。姑父與父親同父。
而母親的爸媽叫“外公外婆”。母親的姐妹叫“阿姨”,而阿姨的丈夫就叫“姨夫”,不過是阿姨的丈夫而已。
父母的兄弟姐妹,也即叔、姨、姑的配偶,是跟我們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所以,也會存在從稱謂上套近乎的“親從子稱”和“子從親稱”。因此,漢語中姑夫和姨夫一詞有多種角度的稱謂。
一般而言,父用來尊稱與父親一輩的男性族親,而夫字的用法就比較寬泛了,可以用於平輩,姐夫、妹夫都可以。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中男尊女卑的老思想已經不存在了,對姑父和姨夫也沒有絲毫的偏見,示姨夫為姨父,也是文化的的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