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48章 一曲西廂天下賦

第48章 一曲西廂天下賦

  一《山坡羊.春睡》王實甫[1].曲


  雲鬆螺髻,香溫鴛被,

  掩香閨一覺傷春睡。


  柳花飛,小瓊姬,

  一片聲雪下呈祥瑞。


  把團圓夢兒生喚起。


  誰,不做美?呸,卻是你!

  選花魁對參選女孩的年齡還是有要求的,必須是碧玉年華,也就是16-19歲之間的女孩子。


  古時十六歲的女孩才算成人,所以“碧玉年華”是“成人之花”,也是女人最美的年華。“碧玉年華”出自唐朝李群玉的一首詩《醉後贈馮姬》:“桂影淺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所以,女子十六歲也叫“破瓜年華”,又可稱“瓜字初分”和“風信之年”。


  為什麽把十六歲稱為“破瓜之年”?

  宋謝幼詞裏有一句:“破瓜年紀小腰身”。自此,“破瓜”俗以女子“破身”而延續了下來。


  其實,這是謬傳。


  因為“瓜”在隸書及南北朝魏碑體中將“瓜”可拆成兩個八字,瓜字破之為二八,言其二八十六歲之意,而非破身之意。


  歐陽碧玉今年才十四歲,還不到參選的年紀。因此,不管前廳是多麽地熱鬧,好像都與她無關。


  午後,碧玉正做好夢呢!


  一陣急促的歡叫聲把她從夢中喚醒,“玉姐,玉姐……”


  “誰,不做美?”碧玉轉頭見是小紅進了門,“呸,卻是你!”


  “玉姐,我找你找了好大一會兒……”


  “你找我做甚?”


  “前廳如此熱鬧,你卻躲在這裏睡大覺。”


  “我不愛湊熱鬧!”


  “淨胡說!”


  “我哪裏胡說了?”


  “以前,哪裏的熱鬧能少了你?最近怎麽啦,玉姐?”


  碧玉白了小紅一眼,說:“我頭疼,想躺一會兒,你自己去看熱鬧吧!”


  二《大德歌.春》關漢卿.曲


  子規啼,不如歸,

  道是春歸人未歸。


  幾日添憔悴,

  虛飄飄柳絮飛。


  一春魚雁無消息,


  則見雙燕鬥銜泥。


  碧玉支走了小紅,自己卻來到了窗前。她靜靜地傾聽著樹上的杜鵑不停地鳴叫,好像在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碧玉看著雙燕正忙忙碌碌地營巢築窩,愣愣地出著神:“為什麽你走的時候不跟我說一聲呢?就像那柳絮,虛飄飄地讓我抓也抓不到。你在外是凶、是吉、是禍、是福我都不知道,這怎能不令人擔憂?”


  最近幾天,碧玉是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麵色也憔悴了許多。


  柳遇春這次進京是為了趕考而來,但朝廷有規定:考生是不準押妓的。所以,柳遇春去妓院和碧玉幽會的時候,都是偷偷摸摸去的,對誰也沒敢承認自己是個生員,而且一直沒敢告訴碧玉自己的真實名字,而是說了個假名叫“柳正”。


  考試前幾天,柳遇春隻是從側麵告訴碧玉——他要和她分開一段時間,謊稱去保定自己的糧店一趟。


  碧玉一聽,非常興奮,吵著鬧著也要跟著去。


  為避免惹是非,柳遇春隻得偷偷地去參加了會試,根本沒敢告訴她真實情況。


  九天會試結束後,柳遇春他們都偷偷地躲在商會裏,複習功課,一旦會試中了的話,還得參加下個月的殿試。


  這一個月期間,碧玉是天天往商會裏跑,去找柳遇春。


  碧玉去的越頻繁,柳遇春越不敢出來見她。因為現在的碧玉已是京城有名的歌妓了,她的小曲傳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人都能哼上兩句。


  在這中士的關鍵的時期,可不敢出現桃色新聞。柳遇春讓商會的人騙她說:“柳大官人去京城周圍的分店去了,還要兩個月才能回來。”


  在回家的路上,碧玉不停地罵:“柳正,你這個大騙子!還騙我說是真心愛我的,上哪兒去都不告訴我一聲,不知人家有多擔心嗎?”


  遙遙無期的等待讓碧玉的感覺越來越不好,她的心不免慌亂了:“還叫什麽‘溜正’,分明是‘不正’嘛。我真傻,什麽都讓他給騙走了……”


  碧玉邊罵邊哭了起來。


  三《大德歌.夏》關漢卿.曲


  俏冤家,在天涯,

  偏那裏綠楊堪係馬。


  困坐南窗下,

  數對清風想念他。


  蛾眉淡了教誰畫,

  瘦岩岩羞帶石榴花。


  碧玉心裏恨透了柳遇春,誰也不準在她麵前再提他,包括“柳”字都不許提。


  每次她來到院子裏,看到那顆高高大大的柳樹,她都恨恨地上去“啐”上兩口。


  “現在都立夏了,你怎麽還不回來?”碧玉懶洋洋地坐在南窗下,每每對著清風她又是那麽地想念他,“我的俏冤家,你到底人在哪兒?你是不是在外邊貪戀新歡了,為什麽偏偏隻有外邊才能留得住你?”


  碧玉常常對著窗外的柳樹呢喃,“我這細長的柳葉眉都淡了,你也不來給我描畫?你可知道,我的臉瘦得都不敢讓你看了,羞得我連石榴花也不敢往頭上戴。”


  初夏的天,就像碧玉的小臉,說翻臉就翻臉……


  四《天在下雨我在想你》陳紅衛/祁隆.詞 陳偉.曲 任妙音.歌


  [歌曲]“窗外細雨淅淅瀝瀝,敲打寂寞濺起回憶。想起那些美好過去,你的麵容漸漸清晰。在這擁擠的城市裏,遍尋不到哪個是你。多情自古傷別離,點點滴滴化作歎息。


  天在下雨我在想你,不知道你是否有感應。出門在外都不容易,千萬小心保重自己。天在下雨我在想你,你是否知道我的情意?也許有人已把我代替,我會永遠祝福你。”


  ————————————


  注釋

  [1]王實甫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興(今定興縣)。元代著名雜劇作家,雜劇《西廂記》的作者,生平事跡不詳。元代雜劇四大家之一,王實甫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齊名,其作品全麵地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又吸收了元代民間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創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詞匯,成為中國戲曲史上“文采派”的傑出代表。後人推測他的生卒年大約是1260-1336年,主要創作活動大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1295年-1307年),這正是元雜劇的鼎盛時期。


  王實甫的雜劇如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和《麗春園》等十三種。其中最著名的《西廂記》共五本,是王實甫的代表作,在元代和明代就為人推重,被稱為雜劇之冠。


  據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序》,可知王實甫於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明賈仲明增補《錄鬼簿》,有《淩波仙》詞吊王實甫:“風月營密匝匝列旌旗,鶯花寨明颩排劍戟,翠紅鄉雄赳赳施謀智。作詞章風韻美,士林中等輩伏低。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風月營”、“鶯花寨”、“翠紅鄉”,都代指元代官記聚居的教坊、行院或上演雜劇的勾欄。顯然,王實甫是熟悉這些官記生活的,因此擅長於寫“兒女風情”一類的戲。明陳所聞《北宮詞紀》收《商調集賢賓?退隱》套曲,署為王實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數支幹周遍又從頭”,可知其六十歲時已退隱不仕。但曲中又有“紅塵黃閣昔年羞”、“高抄起經綸大手”,則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與雜劇作家王實甫並非一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