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202章 丹陽郭裏別知己

第202章 丹陽郭裏別知己

  鎮江是長江與京杭大運河唯一的交匯樞紐,古稱京口、潤州、宜邑、朱方、丹徒和南徐州。唐天寶年間以鎮江為丹陽郡,曲阿為丹陽縣。


  到了元代,人們還是習慣把鎮江路統稱為丹陽。


  一《丹陽送韋參軍》嚴維.詩


  丹陽郭裏送行舟,

  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鴉飛盡水悠悠。


  傍晚時分,紀緒把張錦主仆二人送到了丹陽碼頭。


  旅客排成了兩行長長的隊伍,陸陸續續地上船。張錦卻拉著紀緒,來到了岸邊的一個涼亭,一副不願上船的模樣。


  程欣進亭放下了擔子,又過去牽馬喂草,嘴上還不停地囑咐小棕馬:“多吃一些草料,到了船上,就要節食了。”


  初秋的黃昏,來得也快。還沒等山野上被日光蒸發起的水氣消散,太陽就匆匆地落進了西山。於是,山穀中的嵐風帶著濃重的涼意,驅趕著白色的霧氣,向山下遊蕩;而山峰的陰影,更快地倒壓在村落之上,陰影越來越濃,漸漸地和夜色混為一體,轉瞬間,又被月亮燭成了銀灰色。


  船小二在船幫的圍欄上高喊:“有去雲貴川的旅客嗎?快快上船囉,客船馬上就要起航了……”


  聽著這一聲聲的催趕,張錦的心一次又一次地收緊,他瞬時坐立不安起來。


  紀緒進亭也催促道:“九弟,該上船了。”


  張錦點了點頭,牽過了馬兒,向客船走去。程欣挑著擔子緊隨其後。


  上得船甲,張錦頭也沒回,直接進了船艙。


  船帆升了起來,隨著一聲聲船工的號子,客船慢慢地駛離了水岸。


  紀緒一直站在高處觀望,也不見張錦出來與他揮別,心裏不免疑惑起來:“這個張錦……怎麽一上船就把哥哥忘了……難不成又生我氣了?”他喘了口粗氣,“可我又錯在哪兒……”


  隻聽背後有人說話:“你嘟囔個啥?”


  紀緒猛一轉身,被嚇了一大跳,隻見張錦好端端地站在他的身後,他揉了揉眼睛,問道:“你從哪裏冒出來的?”


  “神奇吧!”


  “神……你先讓我緩緩……”紀緒坐在岸邊的一塊石頭上,說道,“你落下什麽了嗎?幹嘛又回來了?馬呢?程欣呢?”


  張錦用手指了指在亭子邊上吃草的馬。


  紀緒又問:“那,程欣呢?”


  “我讓他買吃的去了。”


  “哎呀呀,船上不是有吃的嘛,白白的錯過了一趟船。”紀緒遺憾地說, “你說你,究竟回來幹什麽?”


  “落下了一句話。”紀緒起身,和張錦邊說邊向涼亭走去。


  “你說了那麽多,還有什麽沒交代?”


  “是你。”


  “我,我就更沒有可交代的了。”


  “我不是讓你交代什麽,我的意思是說,在我上船的時候,你得說句什麽話。”


  “你上船,我還要說話嗎?”


  “是呀,比方說‘再見’、‘珍重’之類的祝福語……你是不是真的不想再見我?”


  “哪能呢!”


  “那幹嘛人家走了,你一句話也沒有?”


  “我正要說,不是見你正在落淚嘛,我想我就不要再‘加料’了……你呀你,是真能折騰。”紀緒來到小棕馬的身邊,撫摸著它的鬃毛,說道:“馬兄啊,你是不是好不容易上了船,又糊裏糊塗地被牽了下來,你是從哪裏下來的?我怎麽就沒看見呢?”


  小棕馬邊吃邊草邊用後蹄踢踏著草坪,也不知是嫌草兒不肥,還是嫌棄他倆囉嗦。


  張錦指著停泊在碼頭的另一條船說:“我們是從那條船上下來的,就是想給你個驚喜。”


  “這哪是驚喜,分明就是驚嚇嘛!”


  “再說了,小河你都邁不過去,兩條大船,相隔甚遠,你又是如何走過去的?”


  “這兩艘船,一艘是今晚發的,另一艘是明早才走。兩船相隔也不算遠,而且兩船間有很寬的橋板。我想,正好想和八哥再待一晚,便從兩船之間的橋板上了另一艘船,從這艘船下來了。”


  紀緒逗他道:“好像後天還有船發,要不後天再走……”


  “行啊!隻要八哥能陪我,後天走,也不是不行。”


  “誰稀罕陪你,我後天就開學了,你自己在這碼頭上玩吧!”紀緒轉身離開。


  “怎麽,你真想撇下我?”


  “這麽晚了,我走得了麽?走,先去吃飯!”


  “我想吃野餐。”


  “就在這岸邊。”


  “對呀,我行李裏有炊具,我讓程欣去買可以烤食的東西去了。我們在這運河岸邊野炊,豈不很美!”


  這時,程欣買回了一大包吃食。


  大家就分頭行動起來,有的搭灶安鍋,有的淘米做飯,有的洗菜切菜,有的拾柴生火,忙得不亦樂乎。


  二《新月》曹希蘊.詩


  禁鼓初聞第一敲,

  乍看新月出林梢;

  誰家寶鑒新磨出,

  匣小參差蓋不交。


  初秋的夜晚,天高露濃,一彎月牙在西南天邊靜靜地掛著。清冷的月光灑下大地,是那麽幽黯,銀河的繁星卻越發燦爛起來。


  一片透明的灰雲,淡淡的遮住月亮。使田野仿佛籠起一片輕煙,如同墜入夢境。雲飄過後,田野上煙消霧散,水一樣的清光,衝洗著柔和的夜。


  程欣把做好的酒菜放到石桌上。


  紀緒說:“九弟,昨晚不讓你喝,因為今天要趕路;今晚你就多喝一些吧!喝多了也不打緊,明天可以去船上睡覺。”


  “是啊。”張錦和紀緒碰了碰酒杯,幹了酒,問道,“八哥,我走了,你難不難過?”


  “怎能不難過!”


  “小弟有個法子,可以和八哥永遠在一起。”


  “什麽法子?”


  “八哥反正是獨身一人,不如到我家居住,成為我家的一員。”


  紀緒笑道:“你家的兄弟如此之多,恐怕伯父伯母不缺兒子吧!”


  “兒子當然是不缺,不過,還缺半個兒子。”張錦見紀緒正注視自己,對視了一眼,慌忙低下了頭。


  “缺什麽?”


  張錦正色道:“小弟有一八姐,願結絲蘿[1]。”


  “合適嗎?”


  “八姐配八哥,怎不合適?”


  “九弟啊,你又不是不知,我已有婚配。”


  “我姐說了,如果見到自己喜歡的,她願意做小。”


  “可……可……”


  “八哥放寬心,弟和八姐,是個雙胞,所以八姐的相貌,和弟長得一樣。很漂亮的,而且知書識字,與弟在外求師,簡直沒有什麽分別。”


  紀緒笑了:“你說,你個小孩子……你說的算嗎?”


  “小弟既然應允了,猶如我姐當麵許婚一樣。”


  “我看,還是不妥。”


  “有何不妥?”


  “你們白子,不是一直實行一夫一妻嗎?我去你家,豈不破壞你們白子的風俗?”


  “不礙事,不礙事。你是漢人,可以按照漢人的風俗,你三妻四妾都可以。”


  “你姐這麽說的?鬼才信呢!”紀緒端起了酒杯,“你先回家問問你姐再說吧!”


  三《別知己》海來阿木.詞曲海來阿木/菲兒/思思.歌


  後半夜,月亮下去了。


  隻留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麽都睡了。茂密無邊的高粱、穀子地裏,此唱彼應地響著秋蟲的唧令聲,蟈蟈也偶爾加上幾聲伴奏,吹地翁像斷斷續續地吹著寒茄。柳樹在路邊靜靜地垂著枝條,蔭影籠罩在野草叢叢的蜿蜒小路上。


  張錦讓程欣從行李拿出了一把龍頭三弦[2]說道:“八哥,我為你唱一段白子說唱‘大本曲’如何?”


  “行啊!”


  “你別光行啊,你也得唱。”


  “我不會呀~”


  “很簡單的,聽一遍就會了。”


  “讓程欣和你一起唱吧!”


  “他也唱,你也唱。”


  張錦調了調三弦的音高,便開始說——這是“白子說唱”的特點,需要在演唱前先說上一大段:


  “人生路上,我們會遇見很多人。


  有的人,給我們溫暖;有的人,和我們擦肩;有的人,給我們幫助;有的人,把我們傷透。


  但是,也有一些人,和我們情同手足,對我們情真意切,這樣的人叫做知己。


  知己,一生難尋;知己,千金難求;知己,是朋友中的極品;知己,是人生之幸運。如果,你有這樣一個知己,請你一定要珍惜。別傷,別欺,別拋棄。把這首《別知己》,送給我最親愛的八哥。”


  張錦開始唱:

  “月亮冷冷地掛在天上,它也知道明天將是一場離別。我們升起火堆,唱起歌兒跳起舞來,趁著酒意訴說,這一生的悲與喜。”


  接著是程欣用他那破鑼嗓子開始唱:

  “月亮你別再柔情似水,我的朋友你別再多愁善感。昨天已經過去,所有的傷心和煩惱已離去,你要相信明天的天空會更蔚藍。”


  [合唱.白語]“慢走,你慢些走,我的朋友你慢走;慢走,你慢些走,我的朋友別著急,你慢走。”


  [合唱.漢語]“昨天已經過去,所有的傷心和煩惱已離去,你要相信明天的天空會更蔚藍。”


  紀緒用雙手拍打著身邊的亭柱作為節奏,他唱道:

  “不知不覺的天就亮起來,我們唱睡了黑夜唱睡了星辰。在你踏上離別的客船,那一刻我隻顧著流淚。忘了揮手忘了說再見,望一路珍重。”


  [唱.白語]“慢走,你慢些走,我的朋友你慢走;慢走,你慢些走,我的朋友別著急,你慢走。”


  [合唱.漢語]“在你踏上離別的客船,那一刻我隻顧著流淚,忘了揮手忘了說再見,望一路珍重。”


  太陽升了起來,張錦終於踏上了回家的客船。


  [合唱.白語]“慢走,你慢些走,我的朋友你慢走;慢走,你慢些走,我的朋友別著急,你慢走。慢走,你慢些走,我的朋友你慢走;慢走,你慢些走,我的朋友別著急,你慢走。”


  [合唱.漢語]“在你踏上離別的客船,那一刻我隻顧著流淚,忘了揮手忘了說再見,望一路珍重。忘了揮手忘了說再見,望一路珍重。忘了揮手忘了說再見,望一路珍重 。”


  第三卷 完


  ————————————


  注釋

  [1]絲蘿

  絲蘿的意思:菟絲與女蘿;菟絲、女蘿均為蔓生,纏繞於草木,不易分開,故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結為婚姻。


  《古詩選》:“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兔絲、女蘿是兩種草,非常的緊密,結婚的情形,就是這樣。所以絲蘿二字,為古人求婚之意。


  [2]龍頭三弦

  龍頭三弦是白族的彈撥弦鳴樂器。因琴首飾以龍頭而得名,白語稱“匈子加”。流行於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鶴慶、洱源、大理、雲龍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等地。


  (1)美麗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在洱海邊上住著一位老人,他有三個兒子。大郎貪財,二郎好吃懶做,三郎從小愛彈祖傳的龍頭三弦。


  三郎長成英俊的小夥,也彈得一手妙琴。悠揚的琴聲,白天能使含苞花蕾開放,夜晚能使星星不眨眼睛,他用琴聲教會四方八寨的姑娘唱歌跳舞。


  一年,老人去世。兩個哥哥為多分家產把三郎趕出家門。三郎到處流浪,用琴聲安慰一切不幸的人,他在哪兒彈起三弦,哪裏就有歌聲和笑聲。


  有一天,三郎走進一個村寨,看見一家老兩口正在抱著女兒痛哭。原來村子本主廟裏來了一個妖魔,一會又變成一條粗蟒,它每天要吃一對童男童女,明天正好輪到老兩口獻出女兒。


  三郎決心為民除害。


  第二天晚上,他在廟裏燃起火堆,坐在火邊彈起龍頭三弦。借著火光,他看見牆上畫著一個絕色美人,正在對他微笑、眨著迷人的大眼睛,三郎不由自主地唱道:“姑娘,你是天上的仙女,還是人間的花神,你若有情,我願表意。”歌聲未完,畫上的美人竟飄然落地,圍著火堆翩翩起舞。


  突然,吃人的妖魔鑽了進來,它見了姑娘和少年想美餐一頓。誰知,美妙的琴聲使它癱軟入睡。姑娘忙解下龍頭三弦的背帶一抖,變成一條鐵鏈纏住妖魔的脖頸,三郎遂抽出腰刀,砍下它的腦袋。妖魔隨即變成一條斷頭的大蟒蛇。


  原來,姑娘是洱海龍王的公主。她羨慕人間花好月圓而出來遊玩,不巧被妖魔定身在牆上變成一幅畫。這天,三郎來降魔,三郎那美妙的琴聲才破了妖法。三郎和龍女結為夫妻,過上幸福的生活。


  從此,龍頭三弦在白族民間流傳開來,成為青年男女戀愛時離不開的樂器。


  (2)組成


  龍頭三弦多由民間木雕工匠製作,以劍川縣的白族匠師所製最佳,遠近聞名。不僅龍頭飾以彩繪,有的還在琴框上雕刻出花紋圖案。


  白族龍頭三弦,既是一件可供彈奏的民間樂器,又是一件可供觀賞、收藏的精美工藝品。它是由共鳴箱、琴頭、琴杆、弦軸、琴馬和琴弦等部分組成,琴體規格尺寸不一,大者琴身全長90厘米~100厘米,小者琴身全長70厘米~80厘米。


  (3)演奏


  演奏時,可采用坐姿或立姿,將背帶掛於頸項,琴體橫置於腰際,琴箱近右胯處或右大腿上,琴頭斜向左上方。左手虎口托持琴杆,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弦取音,右手食指套中空錐形牛角尖或綁一竹製撥片彈撥琴弦發音。


  三弦的定弦,中弦、裏弦為五度或四度關係,外弦、裏弦為八度關係,規格較大者常定弦為:d、a、d1;規格較小者常定弦為:e1 、a1、e2。音色圓潤而深沉,音量較大。


  左手有滑音、揉音、打音、和音等奏法,常使用大幅度“滑揉”技巧;右手有彈挑、滾輪和掃弦等技法。龍頭三弦主要用於白族說唱和民歌伴奏,也用於獨奏或合奏。


  (4)大本曲

  三弦是白族說唱音樂“大本曲”和“本子曲”專用的唯一伴奏樂器。


  “大本曲”流行於大理、洱海地區,已有數百年曆史,唱腔豐富,傳統表演形式為一人演唱,另一人彈龍頭三弦伴奏,現已有自彈自唱藝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