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是誰溪上題情詩
這紀緒真是個實誠人,他說省一支蠟燭,真就省點一支。第一晚是如此,第九晚、第十晚也是如此。張錦著實有些感動。至於日常情形,除了讀書作文而外,紀緒的第一件事,就是散步。
在同學的一百多人中,紀緒很快便混熟了二三十人。每天下午,太陽離山不多高的時候,他便帶上張錦由學校門口散步來到附近的人行大路上。遇上那熟悉的同學便一點頭,算是過去了。
但有時候遇著調皮點的同學,總會調侃幾句:“二位散步啊!”
“散步。”
“你倆咬著尾巴,總在一處呀?”
“你們這群才咬尾巴哩!”
“還別說,你倆還真像是親弟兄!”
紀緒卻道:“我們在此地,熟人很少,隻有我倆熟悉一些。所以,外麵散步時,不期然而然就走在一起了。”
同學聽了這話,有的為之一點頭,便不以為然;有的卻詭異地一笑,言外之意——你倆不會是同性戀吧!
無論同學們如何議論,他倆都不在乎。每日散步,紀緒照常喊著張錦一起出去,張錦也欣欣然地像個小尾巴似地跟著。
他倆有時談點先生課餘的指示,有時談點古人的得失,有時談點他鄉的人情風俗。紀緒因話答話,倒也十分風趣得很。
隻是每每路過小溪,看著溪上飄流的樹葉,張錦便喜歡談及男女之事。引起不正當的興趣時,紀緒總是含笑點頭,並不作答。張錦對他如此的涵養,非常欽佩。
一《周易.係辭上》姬昌.易經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這日下午,天上下起了毛毛細雨。
張錦問道:“今天下雨了,你還出去嗎?”
“今天就算了吧,天怪冷的!”紀緒放下手中的毛筆,看了看窗外。
“仁兄不會覺得煩悶?”
紀緒走到了張錦那間的窗子下,指著柳樹道:“悶又如何?不過因此,我倒想起一件事。”
“什麽事?”
“草亭相會,也有兩棵大柳樹。那時,柳葉還青著呢,不知此時的草亭柳,是否依然青青?”
張錦也來到窗戶邊,看那柳葉拖了細雨,青得愛人。說道:“這裏的柳葉,被書齋籠罩著,便不會黃掉;我想,草亭的柳葉,天寒地冷,就算樹葉不黃,恐怕也凍掉了。”
紀緒說:“你我也真是有緣,在楊柳青青的時候相會於草亭,現在同學都說我們像親生弟兄一樣。小弟看來,也的確是如此。我本來就是獨生孤兒,你想,我來趟丹徒拜個師,都能遇上你這麽好的兄弟。而且,你我有許多地方,又非常地相似。你說,我倆上輩子是否真是兄弟啊?”
“這可說不準!也許,可能是,夫妻?”張錦頑皮地笑道。
紀緒也笑了,“據我看來,多少有一個緣字相引。因此,弟有一句話,考慮再三,還不敢說出來。”
“你我如此地投緣,我兄有什麽言語,盡說無妨。”
“我想與仁兄結盟為金蘭[1]之好。雖不能說什麽禍福共之,至少有一個幫襯,未知我兄對這事意見如何?”
張錦眼看著窗外——那竹葉鋪張得像一把傘,雨點落下後格外來的大,而且急速得像一根繩索一般,隻是響得滴滴撲撲,這就像擊鼓催花……好像告訴人說,幫忙越大,成功越快。於是點頭道:“我兄的話,也正合小弟的意思。不知仁兄實在年齡是多少?”
紀緒一比劃說道:“今年癡長二十一歲了。草亭上說,仁兄今年剛滿十五?”
“正是一十五歲。”
“這樣說來,愚兄癡長六歲了。”
張錦兩手一拱說:“我敬你為大哥了,不過,我家裏有七個哥哥,你比我的七哥還小一歲,你做我的八哥如何?”
紀緒甚是高興,說道:“太好了,我不但有了個好弟弟,而且還多了七個大哥。”
張錦問:“不知何處結拜?”
紀緒將手一指兩株柳樹道:“你看,這房間裏麵很好,百根竹子,兩株柳樹,表示這結拜前途,正是綠葉蓬勃的日子。”
於是張錦叫程欣進來,將書案扶至正中,焚好了一爐檀香。紀緒和張錦在香案前跪下,對天三拜。
紀張二人起來,張錦又過來一揖說:“八哥,九弟有禮了。”
紀緒以揖相還道:“九弟,八哥有僭了。”
張錦又對書童說:“程欣,你也過來見過八哥。”
程欣對紀緒拜了一拜,說道:“給八相公行禮!”
紀緒說:“都是一家人了,以後不必拘禮。”
程欣高興道:“我家又多了一位相公,看誰還敢欺負我!”
紀緒欣喜地摸了摸程欣的頭,說道:“今天餘興甚豪,回頭吃晚飯,你去打些酒來,我與九弟要同飲幾杯。”
張錦道:“小弟不善飲,但今天是一樁喜事,稍微盡一兩杯吧。”
二《梅花喜神譜.欲開八枝》宋伯仁.詩
鬥醉石亦醉,無量不及亂;
獨醒誰得知,憔悴滄江畔。
紀緒甚喜,數了銀錢,交給程欣打酒買肉。
到了晚上,燒起兩支紅燭,放在長案上。叫廚子共作了四碗菜,乃是燒雞,燒魚,蝦子拌芹菜,鹹菜燒肉和豆腐,另外兩雙杯筷。
紀緒便將左手的袖子卷起,把左手托起右手,右手提了酒壺道:“九弟,請坐!為兄斟上一杯。”
張錦在一邊看著說:“這就不對了。應該由弟斟酒,怎麽八哥搶起壺來了。我似乎不像小弟了。”
紀緒道:“九弟啊,你就坐下吧!一來,你不會飲酒,所以一定不善斟酒;二來,既是一家人,誰得空誰就斟,不必客氣嘛!”說著,就把壺向對麵空杯子斟了過去。
古人杯子格外大,一杯就是一兩多酒。壺的形式,原不一樣,紀緒抱的這把壺,是陶器,是個扁瓜形,裝滿了怕有兩斤多酒。
張錦望著酒壺笑道:“酒怕是打多了吧!?”
紀緒道:“這酒隻有半壺。你想,程欣買的酒,打多了他也不幹呀……你請坐吧!”
張錦聽了,隻好落座。
紀緒自己斟了一杯酒,端起來一飲而盡。笑道:“其味甚佳。”說罷,方才落座。
他自斟自飲,先拿著筷子挑碗裏的好萊給張錦吃。說道:“九弟,你說人的一輩子是不是很奇怪?”
“奇怪什麽?”
“昨天,我還啥也沒有,今天卻變成什麽也有了。我原是獨子,今天結拜你後,你有了八哥,我有了九弟,這是人生最快活的事……九弟,你也喝一杯吧!”說著,舉起杯子來對張錦一請,自喝去了。
張錦看見紀緒甚是高興,也不攔他的酒興,隻好微笑著喝了自己杯子裏的酒。
紀緒又問:“九弟的酒量怎麽樣,我還給你滿上一杯如何?”
張錦道:“弟隻有一杯之量,夠了。”
紀緒一手舉起酒壺,一麵搖頭道:“還加上一杯,至多醉了而已嘛!”
張錦見他手舉了酒壺,始終不肯落下。自己一想,加上半杯,大概不要緊。便舉起杯子道:“好,這是喜酒,請還加上半杯。”
紀緒很是聽話,真的隻給張錦加了半杯。舉起杯子來說:“九弟飲呀!”
張錦端起了酒杯,依然微笑。
在這樣高興之下,程欣進來了,他站在桌子邊,望了一望酒壺,怒視著他倆。
紀緒笑道:“我倆的酒,大概也差不多了,你收了去吧!”
程欣拿起酒壺感覺空了,便晃了晃,又嘟囔了一句,“還收什麽收,已經沒了……真是酒鬼!”
紀緒和張錦哈哈大笑。
吃了晚飯,張錦便前仰後合,坐在一邊,頗有些醉意。
紀緒說:“九弟還真有點醉態,對酒還真有點不中呀!怎麽樣,九弟,你先去睡吧!”
張錦想打個嗬欠,手剛一伸,又猛地停住了。望了望紀緒道:“‘唯酒無量不及亂’[2]這句話真是不錯。我們不能亂啦。”說著腳一抬,似乎沒有著實,人晃了一晃,將手趕快扶住桌子。
紀緒說:“賢弟真有點不行,我攙扶著你吧。”說著,就走過來伸手扶著她的後背,笑道,“走吧!”
張錦這時忽然停住了腳步,轉身擋掉了紀緒的手臂說:“我不用扶,我沒醉。”
紀緒卻道:“你真醉了,走吧。”說著,手膀摟得更緊了。
張錦不容再顧慮,就隨著紀緒一推,半依靠他的手背,竟近了床前,連忙倒了下去。紀緒給他脫了鞋,他一翻身向裏而睡。
紀緒看到他沒有脫長衣就想睡覺,便想低身給他去解紐扣,忽見他靠裏的汗衫釘著許多紐絆。便道:“哎呀!這短衣服上,何以釘上許多紐絆。由袖子直到胸前,像釘上許多補釘似的。”
張錦說:“這是有緣由的。”
“有何緣由?”
“我們‘白子’有個習俗——三年前家母常常害病,小弟暗中許願,將裏衣綻上三十六節,所以有了許多紐絆。至於綻上三十六節的緣故,巫婆說家母有三十六節的毛病,都移到小弟身上來了。要想解除,須待四年以後,母親不生病了才行!”
紀緒兩手一拍道:“原來如此,九弟可說是孝心很重。不過這種孝心,是鬼神的說法。他們是有意迷惑你的!”
“可小弟已經被她們迷惑了呀!不過,反正已經穿了三年,也沒什麽不便,還是穿著吧……”
紀緒點著頭說:“九弟說的是,八哥也去睡了。”說畢,也去自己的床上躺下。
張錦聽了半天,喝醉了的紀緒一點響聲也沒有,不覺心裏讚道:“八哥真是君子!”
————————————
注釋
[1]金蘭
源自《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麵,契若金蘭”,原指朋友間感情投合,後來用做結拜為兄弟姐妹的代稱。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出於《周易.係辭上》。這句話的意思是:兩人心意相同,行動一致的力量猶如利刃可以截斷金屬;在語言上談的來,說出話來像蘭草那樣芬芳、高雅,娓娓動聽,沒有汙穢的語言。這句話講的是朋友交情深厚,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
這個“臭”讀xiù,是氣味之總名,古時古者香氣穢氣皆名之臭,所以這裏的“其臭如蘭”指話語像蘭草一樣芬芳。“義結金蘭”由此而來,意思是結交很投合的朋友。
[2]唯酒無量不及亂
“唯酒無量不及亂”這句話出自《論語.鄉黨》篇。其意思是說,“酒是沒有量的,但喝下去絕不會亂來。”
《論語.鄉黨》是《論語》中的一篇,共27章,集中記載了孔子的容色言動、衣食住行,頌揚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符合禮的正人君子,為人們全麵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動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