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新秋氣爽已涼生
一《雙調.新水令》王實甫.元曲
晚風寒峭透窗紗,
控金鉤繡簾不掛。
門闌凝暮靄,樓角斂殘霞。
恰對菱花,樓上晚妝罷。
虞美盼化完了晚妝,坐在床邊是心神不定,如坐針氈。
柳如煙也不去洗漱睡覺,而是待在不遠處陪著她,使她沒有一點兒機會到花園裏去“迎風戶半開”。
如煙暗自得意,心想:再讓你什麽事都瞞著我。哼!我寧願冷眼旁觀,也不會替你出謀劃策。我倒要看你虞家大小姐,有多大的能耐瞞過了我出去幽會?
不過又一想,萬一她被我盯得太緊,出不去了,豈非又要害苦了完相公?剛才他再三托付我,一定要暗中相助。
嗨,罷了,就助她一臂之力吧!
但是怎麽去助?既要助,又要不露出我已經知道虞大美人的秘密,讓她放心前去呢?看來,還是要費一點腦筋的。
有了!還是老辦法,叫她燒香拜月,看她去不去。便有話沒話地往上引道:“盼盼姐,今晚的月色真美啊!”
美盼回應說:“是啊,花陰重疊香風細,庭院深沉月淡明……難得的初秋夜景。”
“今夜的景致好像和往常的不同——風,涼絲絲的;暮色,停留在朱欄;一輪明月,已在東牆高掛。盼盼姐,這樣的月色秋景,耽在屋子裏,未免可惜,不如到花園走走?”
虞美盼正在苦思如何到花園去,聽得如煙如此說,心中一虛,忙道:“到花園做什麽啊?”
柳如煙見美盼有些心驚,很是得意,便道:“去燒香拜月啊,這不是你喜歡的事麽,怎麽忘了!”
美盼是巴不得立刻就走,師哥在那裏大概等得心急火燎哩。但又不能讓如煙看出自己也急不可耐,就裝做平淡的樣子說:“如煙,我想夜色已深,不去也罷。”
如煙想:瞧,又在口是心非了。卻道,“不去花園,又有何事可做呢?”
“且去睡吧!”她想,安排你去睡了,我可以一個人悄悄地去。
如煙想:你要安排我睡覺,你一個人去?那我可不放心,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我如何擔待得起,還是同去為妙。如何讓她和完相公會麵,到時候看情況再說。打定了主意,就說道:“盼盼姐,樓上悶熱,睡不著的。還是到花園裏去燒香乘涼,一舉兩得啊!”
美盼想:別說一舉兩得了,一得沒有我也是要去的。但是還不能立即答應,就故作遲疑地說,“這個嘛……”
“不去則辜負了如此花月良宵,罪過罪過。”如煙學著老和尚的樣子打趣道。
“既然你堅決要去,看在你的份上,不要掃了你的興,我就去一回吧!”
如煙氣得差點叫出聲來,你自己急得心都要跳出來了,還說我堅決要去花園。你去找情人幽會,還說成全我,好像是我要去約會似的,真是豈有此理!不過,為了暗中相助,也就認了。說道:“多謝盼盼姐的一番美意。”
於是如煙拿了香具,執了紗燈[1],美盼拿了一把齊紈團扇,一方汗巾,姐妹二人一同下了樓。
二《駐馬聽.不近喧嘩》王實甫.元曲
近喧嘩,嫩綠池溏藏睡鴨;
自然幽雅,淡黃楊柳帶棲鴉。
金蓮蹴損牡丹芽,
玉簪抓住荼蘼架。
夜涼苔徑滑,
露珠兒濕透了淩波襪。
到了園中,虞美盼的心跳得格外劇烈,她擔心師哥會莽莽撞撞從花影下跑出來。那時,如煙在身旁,叫我如何是好?一路上盡在盤算如何應付可能突發的尷尬場麵。
其實美盼也是杞人憂天,她不想想,門都沒有去開,哲篤怎麽能進來呢?
她一忽兒趕在如煙之前,她想,萬一師哥已經進了園內,我在前邊,先看到他,我就向他遞個眼色,打個手勢,讓他先藏好,等我調開如煙以後再出來。
又一想,走在前邊不妥,我使眼色,打手勢,又不是白天,在這朦朧的月光下,萬一他不注意,沒看到,一下子走了出來,我連退步都沒有,還是走在後麵好。如果師哥冒冒失失走出來,前邊有如煙擋著,我還可以退身躲避。心裏患得患失,一路上忽前忽後,徘徊不定。
如煙都看在眼裏,心想,好啊虞美盼,到現在你還要弄虛作假,你先走,是想堵住完相公,不讓他給我看見;你走在後,是怕萬一完相公出來,你可以拔腳逃回去。想得真如意,且看你如何應付吧。
美盼與如煙走在小徑上,腳步聲、衣裙窸窣聲驚起了嫩綠池塘裏的睡鴛鴦,發出了潑刺刺的聲響。
美盼嚇了一跳,莫不是師哥從哪兒鑽出來了?定神一看,什麽也沒有,隻有池塘裏的幾對鴛鴦在遊動,連忙把腳步放慢。
走不一會兒,又聽得“哇”的一聲,又把美盼一驚,原來是嫩黃楊柳叢中有棲鴉驚飛。小姐心慌意亂,腳下金蓮踩損了牡丹芽,頭上的玉簪鉤住了荼靡架。
夜涼露水重,花徑青苔滑,濕透了淩波襪。
————————————
注釋
[1]紗燈
又稱燈籠,傳統特色手工藝品,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吉利喜慶的氛圍。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經過曆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
古時的燈籠大都用薄紗糊成,用竹子製做燈架,蠟燭作為照明;現在多用鋼絲製作燈架,電燈泡照明。春節、元宵節或喜慶節日慶典時掛在大門或屋角上。成對或多個,也有一串串掛起,紅火的氣氛更濃。
唐代韋應物的《寄璨師》中描述紗燈的詩:“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紗燈;時憶長鬆下,獨坐一山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