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31章 夜來城外一尺雪

第31章 夜來城外一尺雪

  一《廟宇》花祭騰.詩


  避世不須山,空門今倍忙。


  佛祖如有意,遊人宿佛堂。


  京師有“寺廟甲天下”之稱,僅佛寺就有上千所之多,大多官員進京述職一般都住寺廟。


  為什麽呢?因為封疆大吏住進寺廟好處多多:一可免於私邸的應酬;二可免於旅館的喧擾;三可免於會館之是非;四可免於安家的煩惱。


  既是寓廟而居,京官們依禮回拜,當然是佛前一杯清茶而已,既高雅又簡便,何樂而不為呢?


  這一次汪壽昌進京,卻選在袁震的官邸居住。因為汪壽昌帶著女眷,住寺廟有些不便。而袁震原本就是汪壽昌在江浙行省作平章時的部下,調任京城也是因汪壽昌的極力推薦,袁震一直對他感恩戴德。得知老領導要進京述職,他早已提前寫信邀請汪壽昌進京後來他家居住,以報答提攜之恩。


  就這樣,袁震把汪壽昌一行安排在自家的一個帶有花園的小院裏居住。


  二《木蘭辭》南北朝.佚名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第二天一大早,汪壽昌和袁震一起早朝去了。


  朝會上,文宗端坐在金鑾殿上。


  汪壽昌上奏道:“雲南已平,蒙古軍[指禿堅軍隊]及哈剌章、羅羅斯諸種人叛者,或誅或降,雖已略定,其餘黨逃竄山穀,不能必其不反側,今請留荊王也速也不幹及武靖王搠思班等各領所部屯駐一二歲,以示威重”。


  文宗準從了汪壽昌的奏請,留荊王也速也不幹和武靖王搠思班各領所屬元軍屯駐一至二年,命探馬赤為雲南行省平章政事,總理境內軍事。晉王阿剌忒納失裏給探馬赤軍三百、乞赤伯軍三百,共同防守一年,其餘軍隊則遣還所屬各部。


  禦史台臣劾奏:“四川行省參政馬鎔,發糧六千石餉雲南軍,中道輒還,預借俸鈔一十九錠以娶妾,又詬罵平章汪壽昌,罪雖蒙宥[yòu原諒],難任宰輔。”


  文宗說道:“綱常之理,尊卑之分,懵無所知,其何以居上而臨下!亟罷之!”


  此時,有人奏報:“近幾年陝西大旱,饑民甚多,請朝廷開倉賑災。”


  文宗聽了,“啊”了一聲,略一沉吟便問汪壽昌道:“朕知愛卿曾在陝省任職,為政清廉,聲望素著,此事愛卿以為如何處置較妥?”


  汪壽昌沉思片刻,奏道:“朝廷應暫時施行輸粟補官法。即凡獻糧者,視其多寡,授予一定品級的官職。如捐穀一千石以上,與從七品;六百六十石以上,與正八品;二百石以上,與正九品,等等。再奏請革除原有鈔法凝滯之弊端,使貨幣暢通,利於民間貿易,互通有無。”


  文宗隨即按照汪壽昌之奏請下旨陝西平章辦理此事。


  文宗宣旨任命汪壽昌為宣政院中正院使兼任四川行省平章。


  文宗意欲使燕鐵木兒“獨為丞相以尊已之”。便頒詔進封伯顏為浚寧王,並追封其先三世為王;另頒詔改左丞相[1]伯顏為知樞密院事,朝中不再設左丞相。


  從此,燕鐵木兒得以獨攬大權,不受掣肘。“凡號令、刑名、選法、錢糧、造作,一切中書政務,悉聽總裁。諸王、公主、駙馬、近侍人員,大小諸衙門官員人等,敢有隔越聞奏,以違製論”。


  燕鐵木兒讓中書省臣奏請賜給自己安豐等路封戶。龍慶州之園池、水磑、土田,嘉興、平江等處田地,占有了大量財富;取泰定帝後為夫人,先後娶宗室女達40人,“後房充斥,至不能盡識”;“一宴或宰十三馬”,荒淫、奢侈至極。


  三《敕勒歌》南北朝.民歌 鳳凰傳奇/邵瑞婭.歌


  當天晚上,燕鐵木兒舉行了隆重的家宴,大批官員到燕鐵木兒府上祝賀。


  為官者要想在官場上行走而身不由己,汪壽昌也隻好帶著柳好好等人隨大流去了。


  燕鐵木兒的家妓表演了歌舞。袁震早就聽說柳好好的歌藝非常好,希望她能高歌一曲,為丞相助興。


  但柳好好初到寒冷的北方,不幾天,便感冒了,現在嗓子還腫疼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隻好讓杜秋和柳如煙替她歌唱。


  柳好好來到下人等待處,找到杜秋和柳如煙,簡單布置了一番,告訴她倆:“客人大部分是蒙古貴族,草原名將,你倆唱那首《敕勒歌》。”


  杜秋和柳如煙兩個人大大方方地上場了。


  不一會兒,在蒙古樂器馬頭琴、胡琴、四胡、胡畢斯、雅托克、太平鼓、蒙古角、火不思和笳的伴奏下,柳如煙那空靈清澈的聲音在大堂上響起:

  “藍藍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綠綠的草原,這是我的家。哎~”


  杜秋親自打著太平鼓,用她那蒼涼高亢的聲音唱道: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


  柳如煙天籟般的聲音再次回蕩:“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


  杜秋接著唱: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


  這樣的編排異常新穎,是大家所沒有想到的,很多賓客都興奮地跟著她倆和唱了起來。


  ————————————


  注釋

  [1]左丞相


  左丞相是官名,春秋末齊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秦統一(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後,仍以丞相為百官之長,有兩人時,分為左右,以左為上。西漢惠帝、高後時亦有左右丞相,文帝後隻置丞相一人。北齊、北周也有左右丞相。唐武後曾改尚書左右仆射為文昌左右相。玄宗開元時又改左右仆射為左右丞相,但不理政事,並不是宰相。天寶時仍恢複仆射原名。而改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後亦複舊。南宋、元及明洪武十三年(1380)前,都有左右丞相,為執政的真宰相。


  在古代中國,是“左”尊還是“右”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和時代,存在著不同的規定。周、秦、漢時,都以“右”為尊。故皇親貴族稱為“右戚”,世家大族稱“右族”或“右姓”。而漢武帝時期又有不同,武帝時期左丞相不算全職丞相,隻不過是職位空缺時候的過渡職位,等待得到賢人再任命右丞相。


  《漢書.劉屈氂傳》其以涿郡太守屈氂為左丞相,分丞相長史為兩府,以待天下遠方之選。夫親親任賢,周、唐之道也。


  從東漢至隋唐、兩宋,我國又逐漸形成了左尊右卑的製度。這時期,左仆射高於右仆射,左丞相高於右丞相。


  蒙古族建立元朝後,一改舊製,規定以右為尊,當時的右丞相在左丞相之上。


  朱元璋建立明朝,複改以左為尊。此製為明、清兩代沿用了五百多年。


  現在戲劇舞台上上演古典劇目,客人、尊長總是坐在主人、幼輩的左側,這反映出明朝崇尚“左”的禮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