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世事如棋局局新
一《增廣賢文》周希陶
人情似紙張張薄,
世事如棋局局新。
探花巷子是成都城南的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街。
據說唐朝的時候,在這條巷子裏出過一個朝廷的探花郎。不過這條巷子的熱鬧並非因為那個探花郎,而是因為這裏已經是妓女們的聚集地。
語蓉在探花巷子裏挨家查看,到了第二天晌午,她才在一家規模比較大、裝修比較豪華的妓院門口停住了腳。她猶豫了好一會兒,才下定了決心走進了那座院子的大門。
院子裏的花兒開得很美,草也綠得尤其翠綠鮮豔。台階上,一個五六歲的小姑娘跪在台階上。看著周圍的酒囊飯袋腆著肚子進進出出,龜公出來踢她走,小姑娘閃躲著跑開,等龜公一走又跪了過去,龜公又來踢,這樣反反複複好幾次。語蓉跟龜公說明來意,龜公進屋告知老鴇,老鴇出來見了語蓉。
老鴇麗娘是個三十多歲的女人,風韻猶存,體態豐盈,穿著語蓉從來沒見過的綠色羅裙,隱隱露出了起伏的胸脯。
老鴇問明了語蓉的情況,很爽快地答應了語蓉。而後老鴇又和小姑娘答起話來,“小丫頭,你和龜公說要賣身女兒樓?”老鴇閱人無數,但怎麽也沒碰上自己賣身進青樓的。
小姑娘堅定地點頭,老鴇又問她為什麽?
小姑娘沒有遲疑,一道不屬於半大孩子的光芒在一雙眼裏若隱若現,“我叫何月嬋,我爹爹死了,我娘病了,下麵還有個小妹叫何月娟。”爹死娘病,所以一個六歲的孩子要賣身撐起一個家。
麗娘上下打量著何月嬋,以她毒辣的眼光一眼就能看出這孩子不是棵好苗子——瘦瘦巴巴的,幹枯的亂發,五官分明卻並不突出。隻有一雙眼睛還能湊活著看。
出於憐憫,老鴇還是帶她進了女兒樓,畢竟多個打雜的還是好的。何月嬋感激地跟在她身後,一雙眼骨碌碌地四下轉著。
老鴇說自己叫陸麗仙,以後叫我麗娘即可。月嬋點頭討好地喊了一聲“麗娘有禮。”麗娘笑這小孩的諂媚。
語蓉不想什麽客人都接,那樣會壞了自己的身價。語蓉要求在女兒樓閉門養性三四個月後再說,麗娘答應了語蓉的要求。
麗娘帶她倆拐進一個庭廊,來到一個房間,這間的門口站著兩個龜公。她們推門走了進去,床上窩著一個紮著雙髻的女孩,跟月嬋差不多的年紀,穿著鮮豔的衣裳卻正在哭。聽到門的聲音,抬起一張滿是泥巴的臉畏畏縮縮地看著麗娘。
麗娘瞪了那女孩一眼,喊道:“哭什麽哭!死爹娘了?我這女兒樓可不是給你哭喪的地。”話說得不輕不重,卻讓女孩嚇得哭聲更大聲了。
麗娘不耐煩地隨手一指,“以後你倆就和她一個房間,月嬋先在女兒樓打打雜。”她用下巴指了指哭泣的女孩說,“她叫珠簾秀[1]。”
語蓉走過去摸摸珠簾秀哭得死去活來的臉,“珠簾秀,我叫趙語蓉,她叫何月嬋。”
珠簾秀眼淚巴巴地說:“我不叫珠簾秀,我叫朱秀蓮。”
“到了這裏,都得叫‘藝名’。”麗娘冷笑一聲,風韻的眼底盡是冷漠地映著語蓉友好和月嬋討好的臉。
大家都不敢言語了。
在離去的時候,麗娘回過頭來說:“你們記著,到了這裏,咱們就是這世上最低賤下作的人,進了妓院這個門檻,就得認這個死理。”
語蓉同月嬋麵麵相覷,月嬋的瞳眸裏彰顯著無知的年幼……
在女兒樓裏,珠簾秀整天都在練習琴棋書畫;而月嬋卻是每天抱著一大盆的髒衣服,穿到女兒樓後院去清洗。
月嬋的腦袋裏混混的,反反複複都是麗娘訓理的那些話,一會兒要她和珠簾秀認清自己的身份,一會兒又讓凶巴巴的龜公盯著她們幹活。
永遠有聽不完的訓示和幹不完的活。
二《增廣賢文》[2]周希陶
惜花須檢點,
愛月不梳頭;
大抵選她肌骨好,
不搽紅粉也風流。
過了幾天,麗娘把語蓉調到了前麵的紅樓,找了一個豪華套間,養了起來,並起藝名“譚思婷”對外做起了宣傳。
三個月後,趙語蓉徹底吊足了男人的胃口,同時也吊來了袁震這條大魚。麗娘便安排今晚由語蓉來接待袁震。
女兒樓裏的童妓還是處子的時候,都梳著小辮,到了接客的年齡時,便解開小辮梳成髻子,因此首次接客,也稱“梳頭”[3]。
語蓉雖然不是處子,但也是第一次接客,麗娘專門派人給她打扮一番。三十歲的語蓉,由於天生一副細膩白皙的容貌,再加上懂得恰到好處的化妝與修飾,仍然是一位風韻不減當年的美人兒。
三《梳頭調》鮑岩塊.詞曲 李妮妮.歌
[歌曲]“鄰家小夥是怎樣的?最帥氣是東街小夥。鄰家小夥是怎樣的?樂於助人是東街小夥。村裏姑娘就愛他,他就是姑娘心中的王子。”
————————————
注釋
[1]珠簾秀
中國元代雜劇女演員。《青樓集》說她“姿容姝麗,雜劇為當今獨步,駕頭、花旦、軟末泥等,悉造其妙,名公文士頗推重之。”可見她在元雜劇演員中的地位,元代後輩藝人尊稱她為“朱娘娘”。珠簾秀與元曲作家有很好的交情,諸如關漢卿、胡祗遹、盧摯、馮子振、王澗秋等相互常有詞曲贈答。
關漢卿曾這樣形容她:“富貴似侯家紫帳,風流如謝府紅蓮。”又有:“十裏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
珠簾秀現存小令一首、套數一套。其曲作語言流轉而自然,傳情執著而純真。曾一度在揚州獻藝,後來嫁與錢塘道士洪丹穀,晚年流落並終於杭州。
[2]《增廣賢文》(第二集)
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久住令人賤,頻來親也疏。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出家如初,成佛有餘。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儀疏。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人不通今古,馬牛如襟裾。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白酒釀成迎賓客,黃金散盡為收書。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壞之有餘。人心似鐵,官法如爐。善化不足,惡化有餘。水至清則無魚,人太急則無智。智者減半,愚者全無。在家由父,出嫁從夫。癡人畏婦,賢女敬夫。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竹籬茅舍風光好,道院僧房終不如。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道院迎仙客,書堂隱相儒。庭栽棲鳳竹,池養化龍魚。結交須勝己,似我不如無。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雲任卷舒。
[3]梳頭
古代舊俗,未接客的妓女,稱“清倌人”,梳辮;首次接客,粗俗一點的,叫破瓜、開苞。
古人認為,壞一個女孩的貞操是缺德的事,因此應文雅一點,所以稱為梳頭或梳攏。梳頭時,要解開發辮,梳成一個雲髻。
在民間,女孩出嫁的頭一天,也由自己的叔娘給她“梳頭”,說明姑娘時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