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封神蒼龍道> 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海郡!

第一百三十四章 東海郡!

  聞太師聽了敖丙的話,嗬嗬一笑說道:“小友但說無妨。”


  敖丙對著聞太師一抱拳,恭聲說道:“太師有沒有想過不在此地建國,而是直接設立郡縣,由朝廷直接掌控?”


  “設立郡縣,由朝廷直接掌控?”聞太師一怔,隨後問道:“怎麽個掌控法?”


  敖丙緩緩說道:“可從為朝廷立功的中下級將領中選派一些人手為一郡郡守,郡下設縣,設縣令,既可處理一地政務,又能鎮守地方,同時還要規定,無論是郡守還是縣令盡皆不授予封邑,而是由朝廷發放俸祿,官員盡皆有考核與任期,天子可直接任免,我們還可在郡縣之下增設其他將佐,這些將佐盡皆由朝廷任命,一是分郡縣長官之權,二是起監督牽製的作用。這樣一來,這些將領既受天子直接掌控,又受當地將佐監督,再也不會出現諸侯舉國反叛之事,更可以為朝廷鎮守地方,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隨後說道:“祖宗之法,從來沒有過這等規定,如果我朝如此做,會不會引起諸侯不滿?”


  敖丙卻是淡淡冷笑道:“現在諸侯之中對我朝不滿的難道還少嗎?在下且問太師,那些宗室貴胄立下了何等功勞?為何就要受封侯位?而眼下正值我朝危急存亡之秋,各地諸侯反抗不斷,眾將立下大功,卻無尺土之封,如何能夠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難道一個忠字真能讓他們為國盡忠,死而後已嗎?更何況,就算某些忠臣良將真的為國盡忠,難道朝廷不需要對他們進行褒賞嗎?更何況,如果我成湯天子將此製度推廣到整個天下,以後諸侯全無,又何來諸侯反叛之說?”


  聞太師聞言,輕輕點了點頭說道:“你說的倒也有理,隻是祖宗之法,輕易不能更改,否則定會被群臣所阻,此事需要從長計議。”


  敖丙冷笑道:“如果祖宗之法真的不能更改,那麽我們就要學著三皇五帝的傳統,將天子之位不斷的禪讓下去,哪裏還有什麽成湯天下?如果當初不是夏啟王破壞了祖宗之法,哪裏大夏王朝的五百年國祚?所以曆史證明,祖宗之法也不是一定要守的,關鍵是要看當政者是不是下定決心,隻要我朝天子原意下此決心,萬事都不是沒有可能。”


  接下來,敖丙又用元神傳音道:“更何況我朝氣數將盡,即便是不改祖宗之法也避免不了最終的命運,改了之後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到底該如何行事,還請太師自己做決斷。”


  聞太師沉思了半晌,忽然輕輕歎息一聲,用元神傳音道:“小友此論的確有理,待我回朝之後便上奏天子,此事幹係重大,需要天子以及群臣同意才可施行,不過還請小友放心,老夫必定竭盡全力,勸天子行此新法。”


  敖丙輕輕一歎,也知道太師所言屬實,便不再多說,隻是問道:“不知太師何時還朝?”


  聞太師沉吟片刻,說道:“老夫準備三日後班師還朝,這一次平定平靈王,老夫比預計的提前了兩個多月,多虧小友幫忙,老夫回去之後一定上奏天子,為小友請功。”


  敖丙卻擺手說道:“太師不必如此,在下並不想受到什麽封賞,隻不過是想萬民百姓日後少受戰亂之苦而已。此次太師還朝,在下還有兩件事要拜托太師。”


  聞太師立刻痛快的說道:“有什麽事盡管說來,小友之事就是我聞仲之事。”


  敖丙正色說道:“也無他事,隻是拜托太師在回朝之後,無論用何手段,務必殺了奸臣費仲與尤渾,這二賊子乃是西岐的奸細,這二賊子當初引誘天子殺了東伯侯薑桓楚和南伯侯鄂崇禹,隻要殺了他們,將首級獻給二侯,並向東南兩路諸侯解釋清楚因由,必能令他們退兵,可解我朝東南兩路戰事。西岐不尊天子,擅自出兵征伐北伯候,我朝正好以此為借口進行討伐,一旦西岐被滅,天下諸侯自然安定,我朝江山庶幾可保。”


  聞太師聞言,渾身劇震,思索片刻後鄭重說道:“老夫一定盡力而為,如果真能保住成湯天下,小友之功當為第一,屆時老夫定會表奏天子,對你整個四海龍族進行封賞。”


  敖丙抱了抱拳,表示感謝,然後又用元神傳音道:“還有一事,請太師務必小心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此人外表忠義,心實奸詐,多餘的話在下也不便說,太師日後自知。此事已過,晚輩明日一早便要告辭了,嗬嗬,在下已經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回我東海了。”


  聞太師自然不知道敖丙說的好長時間,竟然是指包括幽冥血海中的數十年,隨口感歎了幾句,又與敖丙痛飲了一番,這才散了宴席。


  第二天,聞太師率領眾將與敖丙辭別,又將敖丙擒下的平靈王眾將進行收編,並派了幾名心腹將領,帥五萬大軍再加上新收編的十幾萬平靈王舊部留下駐紮東海城,這才率領吉立等大小將官二百餘名,帶著二十萬大軍班師回朝。


  聞太師回朝之後,紂王率領文武百官親自迎接,聞太師謝恩之後回府休息。


  第二天早朝,太師雙眼掃視之下,但見費仲尤渾也在其中,便向紂王問道:“臣在出征平靈王之前,將此二人打入牢中,不知是陛下為何將他們放出?”


  紂王陪笑說道:“我觀此二人並無大惡,便擅自做主放出二人,太師勞師遠征,征戰數年,為國操勞,何必為此二人而大傷肝火?”


  就在這時,卻聽得麾下大臣聯名參奏費仲尤渾飛揚跋扈,淩辱大臣,並蠱惑天子殘殺忠良,攪亂社稷,並將近年來兩個賊子所收受賄賂的禮單都一並呈了上來,聞太師聞言大怒,跪請紂王下旨殺此二人。


  紂王見聞太師及群臣盡皆跪倒在九間殿,尤其是聞太師受先王托孤,帝乙先王在臨終之時要求紂王事之如父,現在見他行此大禮,如何受得了?無奈之下隻能應允。


  見紂王同意了,早已將二臣恨得牙根癢癢的虎狼侍衛立刻將他們拖到了午門外,一刀斬訖。


  聞太師見斬了二賊,終於鬆了一口氣,又提出將二賊子的頭顱送給東南二路諸侯,以解戰事,紂王本來想要保全他們的屍首,卻又聽得聞太師奏言,他們以屍首為國立功,可封爵位,惠及子孫,紂王這才勉強同意。


  聞太師又向紂王上奏折,請求建立東海郡,紂王因為費仲尤渾被殺,心情不佳,推說身體不適,便宣布散朝,聞太師無奈,隻得退去。


  半月之後,聞太師帶著東南兩路諸侯退走的消息來到宮中,親自向紂王匯報。乘著紂王高興之餘,便把設立郡縣的好處詳細向紂王進行了匯報。


  紂王本就是個聰慧的君主,一聽之下自然就明白了事情的利弊,當即準奏,經過征詢聞太師的意見,便命遊魂關總兵竇融兼任東海郡守,又任命郡尉以及十幾個縣令、縣尉,正式成立了東海郡。


  紂王設立郡縣的消息傳來之後,黃飛虎等數十個貴族的心中都很不滿,但是他們聽說是聞太師的主意,更何況東海郡的設立並沒有威脅到他們的利益,便都不再多言。


  唯有黃飛虎的臉上有不平之色,回到王府與周紀、黃明、龍環、吳謙及其弟黃飛彪、黃飛豹說起此事,憤憤地說道:“我黃某奉王命征伐東海,立大功二百餘場,被天子封為王爵,卻無尺土之封,而竇融區區總兵,竟能獲得東海一郡,雖然天子規定有任期,卻又言明當下乃戰亂時期,允許連任,這其實與一方諸侯有何區別?虧得黃某盡忠為國,貴為王爵,卻不如區區一介總兵,此恨實在難消。”


  周紀卻小聲說道:“大王,依我說,我們不如反了他的,現在天子昏亂,江山幾欲不保,更加上天子賞罰不公,大王雖是皇親,卻也遭到如此不公的待遇,而末將聽聞鳳鳴岐山,西岐賢王姬發拜昆侖異士薑子牙為相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我等何不投奔西岐?以大王您的資曆威望,必能獲封高位,到時候裂土封侯,豈不是比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成湯落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要好得多?”


  黃飛虎聞言,頓時勃然大怒,指著周紀說道:“我黃氏七世忠良,天子又不負我,況有我妹子在宮中為妃,怎肯做此叛逆之事?周紀你這賊子,你金帶垂腰,官居神武,不思盡忠報國,竟敢以此言惑我,真是該殺,念你追隨本王多年,免過死罪,再由此言,休怪黃某不念昔日情分,還不退去。”


  周紀默默無言退去,當晚便來到了黃明房內,小聲說道:“我已好話說盡,奈何大王不反,這一回不得成功,散大夫追究起來,你我妻小盡皆不保,須得設一計方可。”


  黃明卻笑道:“你沒聽大王近日說麽,天子不負於他,另加上黃妃尚在宮中,大王是以不反,隻要天子做了對不住大王的事情,到時候你我再煽風點火,必然會反也。所以我們的計策,應當是想辦法讓君負臣。”


  “哦?不知如何負法?”周紀一怔,隨即問道。


  黃明嘿嘿一笑,神秘的說道:“周兄知道,三日後便是元旦吉日,按照規定,命婦需要進朝見正宮,我曾聽說蘇皇後對大王切齒痛恨,隻要我們買通侍女,把夫人單獨引至王後宮中,然後再買通昏君近侍。在夫人入正宮時將昏君引入,昏君見夫人美色,必定把持不住,到時候我們再命人暗暗將此事通知黃娘娘,娘娘本就對蘇後不滿,又因為嫂嫂的關係,必定與昏君反目,昏君護著蘇後,黃妃必定吃虧,甚至有可能被貶入冷宮,妻子受辱,妹子失勢,想必大王惱羞成怒之下,必然會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