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封神蒼龍道> 第九十七章 神女妲己(本卷結束)

第九十七章 神女妲己(本卷結束)

  且說哪吒這一次獲得蓮花化身,並且實力大漲,立誓要殺李靖報仇,便氣勢洶洶的殺到了陳塘關前,大聲喝道:“李靖,出來受死。”


  李靖聽得有人向自己挑釁,早已嚇了一頭冷汗,待得出去一看,卻赫然發現竟然是逆子哪吒,不由大怒道:“你這畜生,生前惹下禍端,幾乎累及父母,如今還魂,又來這裏纏擾?”


  哪吒大喝道:“李靖,我一人做事一人當,雖然惹下禍端,卻也是自己抹平了,又與你何幹?我既已身死,一身骨肉全都還了你,與你再無父子之分,奈何你竟往翠屏山鞭打我的金身,火燒我的行宮?今日怎能與你幹休?必要戳上你一槍,以報一鞭之恨。”


  說完之後把槍一晃,就向李靖刺來。


  李靖雖然拚命招架,奈何哪吒本就力大無窮,槍法又得自太乙真人仙傳,再加上已進入金丹期,實力之強遠非自己所能抗衡,勉強支撐了三五回合,便已力盡骨酥,汗流浹背,料敵不過,隻得騎馬往東南避走。


  哪吒踏著風火輪緊緊追趕,瞬間就已趕上,李靖無奈,隻好借土遁逃走。恰在中途遇上了次子木吒。木吒見父親危急,急忙相救,與哪吒一言不合,大戰一場,卻被哪吒祭起金磚打傷。


  李靖見木吒也敵不過,隻好再次逃走,卻被哪吒趕到,料定無法幸存,便決定寧可自殺,也不能受辱於逆子。


  恰在這時,被文殊廣法天尊攔住,李靖之前在眾仙大戰東海的時候在陳塘關見過天尊,連忙呼救。


  哪吒被文殊廣法天尊攔住,一腔怒火無處發泄,不分好歹,舉槍便刺,被天尊用遁龍樁擒下,狠狠挨了一頓扁拐。


  正在這時,卻見師傅太乙真人走進了文殊廣法天尊的洞府中,哪吒苦求大哥金吒,這才脫困,隨著哪吒一同進洞,被勸和解。


  哪吒口上雖然答應,心中著實不服,見文殊廣法天尊將李靖放走,心下更是急躁,恰在這時,卻聽得太乙真人說要與天尊下棋,讓他自行離去。


  哪吒如聞仙音,立刻出洞猛追李靖,卻不料這時太乙真人的有意安排,燃燈道人早已等候在那裏了,阻住了哪吒,並使神通讓李靖戰鬥力大大提升,哪吒竟然不敵。


  驚怒之下的哪吒不分好歹,直接挺槍刺向燃燈道人,卻被燃燈道人用三十三天黃金寶塔困住,用塔中四集真火焚燒,無奈之下隻能求饒。


  燃燈道人見時機已到,便乘機提出隻要李靖拜入他的門下,便將寶塔相送,助他父子和解。


  李靖在山窮水盡之時得到燃燈道人相助,又可以獲得震懾逆子哪吒的寶物,自然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當即便宣布拜入燃燈道人門下。


  燃燈道人勸李靖暫且隱遁,待得武王伐紂之時再下山相助,李靖雖然有些不舍得眼前的富貴,但在新師傅的勸說下,便辭了官職歸隱。太乙真人見他父子和解,也將哪吒帶回乾元山金光洞清修。


  李靖拜入燃燈道人門下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九頂鐵槎山,八寶雲光洞。


  度厄真人驚聞消息之後,再也無法忍住心中的怒火了,他望著玉虛宮的方向,憤怒的想道:“玉虛宮簡直欺人太甚,之前我的弟子敖丙,在沒有得到我的同意之下就直接以我的名義逐出師門,後來我到玉虛宮要個說法,反被他們好一陣冷嘲熱諷,連掌教師叔的麵都沒有見到,這件事我也忍過去了,因為從我那弟子的性情來講,他到更適合生活在截教。後來哪吒鬧海,鬧到不可收拾,他們又派我去調停,是我不顧臉麵,用三年的師徒恩情換回了他們的寶物,可是後來他們反倒埋怨我沒有幫他們要回全部寶物。現在燃燈竟然又連聲招呼都不打,就奪走了我的弟子。是可忍孰不可忍,哼,我度厄雖然一再退讓,卻並不代表軟弱可欺。”


  度厄真人想罷,便去找太上老君評理,卻沒想到被罵了個狗血噴頭,說自己悖逆天數,不顧大局,做事總是從自身的小利出發,目光不長遠等等。


  度厄真人這一次見太上老君,心中頗感失望,忽然想到敖丙說起在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個接引道人,是西方教主,將來會與自己有莫大的因果,他的修行正好到了瓶頸,又出於對闡教高層的不滿,便決定離開西昆侖,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臨走之前,度厄真人先把已經是金丹一轉修為的青雲童子護送到西海,囑他借水遁前往東海投靠敖丙,並叮囑他先不要說出自己的情況。然後便往西而去。


  到了後來竟然真的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在見到接引道人的一刹那,度厄真人便知敖丙所言不錯,接引道人的確與自己有著莫大的因果。


  接引道人見了度厄真人,也是驚喜不已,當即就將度厄真人收為親傳弟子,悉心教導,助其突破瓶頸,僅僅一年就讓度厄真人突破到金仙之境。


  而在李靖辭去陳塘關總兵之職以後,敖丙便開始積極的著手修複原來的哪吒行宮,改為土地娘娘廟,按照妲己原本的容貌塑造了金身,並用幔帳遮住妲己的絕世容顏,又命五路神化作妲己的容貌,到處顯聖,幫助周圍民眾,如果遇到民眾求難求女,敖丙便將之前在平靈王軍營中殺掉的那些軍士的魂魄,將其消除罪孽之後安排他們轉世投生。廣大民眾感激之餘,自然奉以香火,自此之後這土地娘娘廟的香火日益旺盛起來。


  突然有一天,敖丙在東海龍宮見到了一個故人,這個故人正是他昔日的師弟青雲童兒。


  青雲童兒對敖丙說道,由於師傅在和敖丙談判的過程中失利,受到闡教金仙的奚落,後來燃燈道人又強行把大師兄李靖收入門下,度厄真人一怒之下脫離闡教,前方西方極樂世界,卻把自己留了下來。青雲童兒平日裏看不慣闡教的作為,又對師兄感恩不已,便來投靠敖丙。


  敖丙見青雲童兒前來投靠自己,心中自然是高興不已,把他留在水晶宮,與大哥敖甲一同鎮守東海。


  之前截教眾仙已經在東海修建了一座極為強大的防禦陣法,現在再加上青雲童兒和敖甲這兩位金丹期高手的坐鎮,想必除了闡教的真仙以上高手以外,一般的宵小之輩已經不可能對東海造成任何威脅了。


  當這一切都穩定之後,敖丙更加放心的守在翠屏山上的土地娘娘廟中,派出白素潔、白水澤、星舞、五路神等大批力量,自稱是土地娘娘的手下,到處顯聖,幫助周圍百姓,甚至自己親自行動,用神通變作妲己的模樣,普渡世人,終於在兩年半以後,太乙真人為哪吒所申請的這一任土地神符召到期之前,將妲己塑體成功。


  又加上敖丙傾盡全力,將太清築基丹和各種靈藥都用到了妲己的身上,讓她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內就將修為從零硬生生提升到了金丹六轉之境!


  雖然離神仙之體的最終大成還有不少的距離,但是這樣急速的提升已經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這樣的奇跡連趙公明在後來聽說之後,都不由得驚訝不已。


  妲己之前雖然隻是魂魄狀態,無法對敖丙說一句話,但是卻把敖丙這些年的努力看在眼裏,再加上自己在塑體的過程中,眼界逐漸開闊,對與敖丙為自己使用的那些靈藥,也漸漸知道了他們的價值,自然對敖丙感激不已,暗暗發誓這一生一定想辦法報答他的恩情。


  雖然心中有所準備,可是當自己真正看到已是神仙之體的妲己的時候,敖丙的心還是狂跳不已。


  在妲己還是一個凡人的時候,就已經是風華絕代的美女了,現在塑成了神仙之體,自然比往昔更勝一籌,整個人冰肌玉骨,脫俗出塵,完全沒有一絲的煙火氣,再加上臉上帶著那一絲的嬌羞,讓人不由自主的產生一種迷醉的表情,但是這種迷醉卻完完全全讓人生不出一絲的邪念。


  敖丙不由得想起自己在後世所學過的一段話:“邈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千年狐妖胡仙兒化作的妲己與現在的神女妲己俱都是群芳之冠,豔絕天下,但是狐妖妲己更像是一個成熟的婦人,身上帶來的是一種令人為之熱血賁張的氣韻,讓人產生生理上的衝動,一種“願為花下死,做鬼亦風-流”的欲念。而神女妲己則是帶著一種少女的青色和嬌羞,讓人產生一種愛憐和保護的衝動,願意為守護她,和一切人戰鬥到底,不死不休的衝動。


  如果是麵臨狐妖妲己,敖丙還能克製住自己,但是在遇到神女妲己之後,敖丙再也無法保持鎮定和從容,徹徹底底的失態了。


  過了好半天,敖丙才收起心猿意馬,訕訕笑著說道:“妲己姑娘,不知你以後有什麽打算?”


  妲己卻幽幽的說道:“賤妾的肉身已被那狐妖所占據,卻也不想再奪回,因為那具身軀已汙,但是賤妾卻不能看著她以我的名義殘害生靈,禍害天下,不知三太子可願幫我?”


  敖丙聽到妲己鶯鶯燕燕的話,早已是神魂顛倒,想都不想就開口說道:“我願意幫助姑娘,不知道姑娘想讓我怎麽幫?”


  妲己想了一會,便開口說道:“如若三太子不棄,可帶賤妾前往朝歌,趕跑妖精,洗清賤妾的清白。”


  敖丙聽完此話不由渾身一震,出了一頭冷汗,整個人也瞬間變得清醒過來,苦笑著說道:“姑娘也實在太看得起我了,這狐妖禍亂宮闈乃是奉了女媧娘娘的旨意,先不說你我二人還無法趕跑那妖精,即便是真的趕跑了她,豈不是要與娘娘對著幹?這樣的後果無論是你我都是遠遠無法承受的。更何況姑娘趕跑妖精,當今天子豈會善罷甘休?或者殺姑娘及父母族人為妖精報仇,或者逼迫姑娘進宮,不管出現哪個結局,恐怕都不是姑娘所願意看到的。”


  妲己沉吟片刻,便輕輕歎道:“三太子說的又何嚐不是?可是賤妾看著那妖精用我的名義作惡,看見天下百姓都戳著我的脊梁骨說三道四,心中實在是苦不堪言。”


  敖丙見妲己泫然欲泣的神情,不由得一陣心軟,柔聲說道:“姑娘且放心,我敖丙在此向你保證,早晚有一天會為你洗清冤屈,還你清白,但卻不能是現在,因為我們如果輕舉妄動,無論你我都會死無葬身之地,而且還無法達到目的,隻能令親者痛仇者快。”


  “那三太子可不可以陪我一起見一見我的父母?我從小受到父母教訓,一點不敢背德,這幾年那妖精的舉動,定會被父母誤解,不知會讓他們多麽傷心失望?我最起碼應該讓父母知道,女兒從來不敢違背他們的教訓,那身在宮中的妲己,實際上是一隻妖孽,借了我的身體迷惑紂王,禍亂天下生靈。”


  “我答應你,不過此行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讓你父母說出真相,否則的話必定禍及自身。”敖丙輕輕歎了一口氣,看了妲己一眼,徐徐說道。


  (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