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4章張獻忠,你還造反嗎?
大明崇禎二年秋冬相交之際,一個聽著都很假的真消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傳遍了千溝萬壑的陝北高原。
這個讓人震驚的消息就是大明出了個勇賽呂布的小昏君!而且這個“賽呂布”還帶著六十一個“賽張遼”、“賽高順”、“賽臧霸”的勇將來了陝北。而且還在府穀縣城外的河灘上,以六十二人大破府穀王的一萬多義軍,並且一箭射殺英雄了得的府穀王,現在已經奪回了府穀縣城!
這消息對於如今陝北高原上正摩拳擦掌,準備趁著天旱連年,民不聊生的光景鬧上一場的好漢們而言,可真是一個晴天霹靂啊!
陝北這塊地兒可不得了,周圍就是榆林鎮、山西鎮、寧夏鎮、固原鎮等四個軍鎮,出了榆林邊牆就是無法無天的草原大漠。所以就養成了陝北男兒好勇鬥狠,重武輕文,崇尚武功的風氣。如果大明朝廷能夠拿出足夠的財貨來養陝北的豪勇之士,倒也能讓他們為國為己成就一番功業。可一旦大明朝廷無力供養這群悍勇之士,那麽距離國難也就不遠了。
自萬曆末年以來,在西北幹旱和遼東兵禍的雙重打擊之下,大明朝廷的財政已經瀕臨破產。而且陝西的一省五鎮,也出現了巨大的糧食供應缺口,饑荒在各地蔓延,百姓和五鎮兵士對大明朝廷的不滿,也到了即將爆發的邊緣。
而那些身在江湖,飽嚐疾苦的陝西壯士,當然也聞到了亂世的氣味。
亂世……才是好漢們大顯身手的時代啊!
所以在王二首義之後,陝西的英雄好漢們就開始摩拳擦掌,等著大幹一場的機會了。
而府穀王的英雄會,又成了吸引好漢們注意力的風向標。如果英雄會成了,陝西的三十六路反王就能同心協力,一塊兒去反了大明朝的天。那麽還在觀望的英雄們就會毫不猶豫的舉起義旗,揭竿而起!
如果英雄會不成.……那麽大家夥兒就再觀望一段時間,畢竟英雄好漢的性命也隻有一條。
不過已經在摩拳擦掌的好漢們卻大多深信,大明天下已經搖搖欲墜了!
大明的氣數.……將盡了!
遼東失陷,西北奇旱,再加上一年更比一年寒冷的天氣,大明朝的天還能不塌?
這根本就是天亡大明啊!
可是這個眼看就要遭遇天傾的大明朝,卻忽然引來了一位“武功天下第一”的小皇帝。
還來了個六十二人破一萬的大捷……這可真是有點打擊陝西好漢們的造反積極性了。
在榆林鎮西部,緊挨著長城邊牆的柳樹澗堡下轄的一處寨子內,在寨子的祠堂內,這時滿滿當當的坐著的都是人。不少人腳上都是泥,像是剛從田裏回來的。這些人看起來基本都是農人裝扮,不過看他們的身材和長相,卻是多半比較彪悍,像是行伍出身的。這群人不用說也知道,就是榆林鎮這裏的軍戶了。
榆林就是個軍鎮,管著1700裏長城,下轄37座城堡,所屬的墩台、衛倉、關口,多的難以計數。
根據明朝早年的軍屯製,軍士三分守城,七分屯種,軍屯所得,則用來養兵。而當兵種田的軍戶,則代代相傳,是為世兵世將。這套軍製在後世雖然被人批得體無完膚,但也有它的可取之處。
比如以地養兵可以省軍費,對於百業凋零的明初而言,積極意義是非常大的。當年如果要朱元璋發餉養兵,以元末明初的經濟,能支持起百萬大軍嗎?說不定連北伐中原的軍隊都拿不出來!
幾十萬北伐大軍,如果不是為了爭奪土地,而是為了拿幾個軍餉,朱元璋把江南那點地皮刮幹淨了也養不起啊!
再比如以衛所占地盤可以紮根基、省後勤。朱元璋再怎麽不討人喜歡,但是誰也不能否認他打下的江山真的很大!
在曆史上能超過他的,大概也隻有唐朝的李世民了。比起那個讓讀書人向往的大宋朝,朱元璋開創的大明江山實在要雄壯太多了。
而要把那麽大的地盤打下來,還要占據下來,不靠軍屯能靠什麽?如宋朝那樣靠募兵根本不可能.……軍餉發不起不說,募兵不管種地,後勤軍需都得朝廷解決。後勤轉運就得累死人!
而且募兵是流水的兵,不在邊疆紮根。就算能占點地盤,怎麽將之漢化?募兵占地,然後再募民耕地?朱元璋有多少錢才夠花啊?
所以朱元璋可以驅逐元朝恢複中原,還可以在有生之年把大明的地盤擴張到那麽大,還可以遷移數百萬漢人人口去邊陲之地紮根,靠的就是這種半封建化的軍屯衛所。
而後來明朝的不斷縮邊,其實和朱元璋沒什麽關係,而是朱允炆和朱棣的鍋。沒有他們倆那麽鬧騰,光是九大攘夷塞王就能養好十幾萬鐵騎.……什麽北元、東虜,在朱元璋孫子一輩就都不存在了。
而九邊軍戶的苦,實際上是九大攘夷塞王被圈養和明朝不斷縮邊的必然結果——沒有塞王庇護,九邊軍戶當然就沒有話語權了。而沒有話語權的九邊軍戶當然也不可能在舉國之力的支持下拓邊,不斷收縮邊防也就成了明朝的國策。而縮邊的結果,又讓軍戶們失去了通過戰爭獲得土地的機會。蛋糕不能做大,當然就隻能在分配上做文章了.……軍衛上層侵吞軍屯,壓迫中下層軍戶,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明朝的縮邊政策並沒有真正減輕邊防的壓力。因為明朝越退縮,敵人就越囂張,需要設防的地方也就越多。所以九邊很快就變成了十三鎮,最多的時候甚至出現了十六鎮。
那麽多的軍鎮沒有足夠的土地可以屯田,就得依靠民運糧、民運糧折銀去養活。
對於交通便利的東部邊鎮,運糧運銀還不算什麽大問題。
可是對於交通不便,隻能一省養五鎮的陝西而言,那就非常苦了。陝西苦,五鎮更苦。陝民苦,五鎮軍戶更苦!
苦的沒了出路,當然就隻能盼著天傾地陷,鬧一把大的了。
而榆林鎮柳樹澗堡這一帶鄉間的龍頭老大,名叫張獻忠的漢子和他的一般小弟兄,就是在日日夜夜的盼天傾。
對,就是那個大西老萬歲張獻忠!他的人生經曆可比同時期的李自成精彩。他本就是榆林軍戶,世代從軍,打小習武,練了一身本事。少年時期還讀過書,隻是沒有考功名的本事。後來又是投軍,又是去延安府當捕快,又被革職再去從軍。後又因為煽動兵變差點被斬首!但是因為長得非常威武,被榆林鎮的參將陳洪範所救,撿了條命回家。
這種經曆的人回家以後怎麽可能好好種地?所以就領了一幫同鄉的少年,當了個橫行鄉裏的惡霸。同時也在等待時機,好大幹一場。
不過榆林這裏畢竟是軍鎮,和隔壁延安府、慶陽府不一樣,明朝在這裏還是有不少武力的。
如果延安府、慶陽府那邊鬧得不歡,榆林的軍隊沒有開出去平亂,張獻忠敢跳出來造反就是送人頭了。
所以三十六路好漢會府穀的時候,就少了他一個。
但是他還是派了個小弟,名叫孫可旺的去府穀那邊看風向,如果真的可為,那就要擼起袖子大幹一場了。
可是今兒才回來的孫可旺,卻給張獻忠帶來了一個非常可怕的消息。
聽完了孫可旺添油加醋的一番述說,張獻忠的一張黃麵孔已經擰成了一團,“他N的,這個大明小昏君著實厲害,看著比額老張還能打.……這個反還怎麽造呢?”
47563/5190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