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搶糧(中)
作為村長,徐行其實並沒有想象之中很大的年紀。四十出頭,可以算是個思想比較進步的中年人。
以他的這個年紀,出生的時候就恰好踩上了大清國的尾巴。活到現在,不惑之年,他經曆的事情太多了,對於某些問題,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自己的看法。比如說,作為村長,他雖然也遵從上麵的意思,在某些問題上顯得比較教條,也時時刻刻的管製著下麵的人。不過,就用心而言,他其實有可以說得清楚的道理。
沒有人能說,他不是一個好村長。為了能夠配得上村長的位置,為了能夠保護更多的人,徐行放棄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其中,自然也包括他的原則。
就像他常常說的那樣,麵對著全村百來條人命,有些東西,其實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麽重要。
而現在,他又在放棄一些沒有性命重要的東西了。
像他這樣的做法,被很多人瞧不起。為人詬病,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徐行對於那些看向自己的異樣的目光,似乎也早就不再在意了。畢竟,比起活下去這件大事,還有什麽是不能讓路的呢?
徐行走在前麵,身後跟著鬼子兵。整個人的背影看上去,就像是一具空有其表的殼子而已。內裏,早已經不知道是什麽東西了。
不過,日本人看著他的背影,倒是覺得挺解氣的。
畢竟,雖然殺人也挺舒服,但畢竟沒有完成任務,再舒服,也是虛的,一會兒就過去了。也隻有這種,既達到了目的,取得了勝利,又讓對手明確的向自己低頭,這種感覺來得更加讓人覺得心情舒暢的了。
當然,這麽形容,或許也有一些不對。以前麵的那個沒有骨頭的中年人的模樣,或許,也不值得被他稱作是敵人。
藤原節就這麽想著,一路跟著中年人走。中年人並不敢蒙他,帶他走的這條路,就的的確確是去往糧倉的路。
在一個狀似倉庫的地方,他停下了腳步,指著緊緊關著的大門,對藤原節兩比劃帶說:“糧食!裏麵!都在裏麵!皇軍,可以搬走!不要殺人!不要殺人!”
藤原節看向翻譯,聽完了這番話,就抬手滿意的拍了拍徐行的肩膀,對他說道:“你,不錯!很不錯!皇軍欣賞你!懂嗎?”說到這裏,他看向翻譯,對翻譯說道:“跟他說,皇軍很欣賞他!打算以他為標杆典型,會把他作為推廣對象的。”
翻譯把這番話譯了過去,還補充著對徐行說道:“早這樣不就得了嘛?皇軍是最講道理的!隻要是跟皇軍親善的,那肯定是可以獲得格外的請青睞!你啊,還好沒有選錯了隊伍!很快,就可以飛黃騰達了!”
徐行點頭哈腰,表示自己的服從,隨後,就按照對方的命令,打開了緊緊上鎖的倉庫門。
裏麵的糧食,外麵已經可以看的到了。藤原節臉上的笑容更深,顯得尤為滿意的樣子。不再有所遲疑,他帶著人,走進了屋中。但很快,就發現了不對的地方。
“這些糧食,為什麽這麽不新鮮?”藤原節狐疑地看向翻譯,問道:“你替我問他,今年的新糧食在哪裏?為什麽不貢獻給皇軍?難道是自己留著了嗎?簡直是不像話!讓他們馬上把那些交出來!不然的話,皇軍絕不會輕易地放過他們!對皇軍不忠誠的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徐行提了翻譯的話,連忙點頭哈腰的解釋說道:“今年收成特別不好!整整的半年,東奔西跑,都沒來得及種莊稼。囤的這些東西,已經是我們全部的口糧了!雖然說不算是特別的新鮮,但是,也是我們孝敬皇軍的一片心意啊!”
翻譯照著他的話翻譯了過去,藤原節的臉色果然好看了一些。他點了點頭,對此表示了寬宏。
他說道:“皇軍絕對不是不講道理!隻要有這份兒心思,就已經是特別的難得了!你放心,皇軍是絕對不會因為這個而怪罪你的!反而,因為你的利於親善的這樣的心思,皇軍還要大大的獎賞你!”
說完這些,他就不再糾結於新糧、陳糧的問題,而是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馬上上前,搬運這些東西。
徐行裝作一副不能擋道的模樣,退到了倉庫外頭,借著誰都看不到的角落遮蔽,悄悄地做了些無傷大雅的小動作。
倉庫裏的鬼子忙著找地方下手,東西攞得很亂,以至於並不是很好找到可以下手的位置。正當他們在屋中轉來轉去,卻考慮不清楚該如何下手的時候,屋外,滋啦滋啦的響聲和隱隱地火藥味道卻理所當然的被遮蓋、被忽略了。
隨著聲音越來越近,徐行的臉上,露出了濃濃的冷意,心裏不禁想起了,自己為了一口飯吃、為了一條活路,而不得不跟這些人卑躬屈膝的日子。他隻是想活下去而已,從什麽時候開始,連這個想法,都已經成為了一種可恥的奢望了呢?
平素總是掛著諂媚笑容的臉上,此時一片冷森森的表情。趁著誰也注意不到他的時候,他悄悄地把身子向後縮了縮。
距離這裏不遠處,一群群的百姓被三個日本兵看押著,槍口之下,顯得毫無反抗之力。
日本鬼子吊兒郎當,並不把這些待宰的羔羊放在眼中。槍口甚至沒有對著他們任何一個人的要害部位,僅僅是拿在手裏,微微的垂著,保持著隨時都可以動用,但又不馬上動用的模樣。
突然,前麵傳來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徐行捂著耳朵朝著這邊跑過來,慌得像是整個人就要縮成一團似的。
他一邊跑,一邊叫,“打死狗日的小東洋!打死狗日的小東洋!三個大頭兵都打不過,咱還怎麽活啊?還不動手,等什麽呐!”
一開始,大夥兒是被嚇蒙了,但聽到這喊聲,很快,就有人反應了過來,一拳頭砸向還沒有反應過來的小東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