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虛世夢華> 第040章 靠陽探險天界畏

第040章 靠陽探險天界畏

  「老大爺,聽說你的老伴也和你一樣,是個太空探險隊的老船長哪。」一個送老船長回柯伊伯帶的青年問。

  「是的,他當年與我曾是同一基礎學院的同學,不過,考專業學院時我考的是內太空專業,他考的是外太空專業。所以我們也就分道揚鑣,多年沒見。」

  「外太空探索,比我們內太空探索容易吧?他們搞的地方,與我們居住的地方一樣,都是陰冷的地方,與我們內太空環境不同。內太空里對著那嚇人的大火球,太可怕了。」

  「外太空探索也不輕鬆哪,甚至比內太空探索還危險。」

  「有什麼危險?」兩個青年畢業於內太空探險學院,自然對外太空探領域不太清楚。

  「內太空探險,他們面對的不象我們內面對的內太空這樣稀疏的行星與星際物質,而是疏密不同的浮星。這類大小不一的浮星,常出振動、崩塌、塵暴、逆流、漩渦等險情,還有迷宮一樣的通道及信號屏蔽帶。」

  「不管怎樣,總比接近熾熱的火球好受吧?」

  「那不一定,外太空探險包括開闢太陽系與比鄰星殼膜層,到比鄰星附近的項目。他們的目的也是到熾熱的太陽一樣的火球跟前。」

  「他們的目的,只一個比鄰星么?」

  「當然不是,他們還在試圖從其它方向透過太陽系殼膜到別的星系中心地帶。這些就是外太空探索課題。」

  「據說,目前他們別說穿越太陽系殼膜地帶,就連奧爾特雲的外緣地帶的障礙都難清理呢。」

  「這就說明外太空探索遠比內太空探索艱難得多。對於奧爾特雲,我們柯伊伯人雖然很清楚,但要全面認識它,也並非易事,更不用說地球人了。」

  老船長的語,無不道理。我們如何理解奧爾特雲、柯伊伯帶之類天文名詞呢?星際物質、星雲、恆星、行星等,其實也就是一個物體的分分合合的過程。星雲可以在施轉作用下產生核心並沉積形成星系,恆星,行星等。如旋速過高,內部聚變,也可通過爆炸解體、旋轉分解。給人的感覺器官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過程。奧爾特雲,柯伊伯帶之類,也不過是物質的聚合與分散過程而已。生物的生存,則需要適合的溫度與資源環境。地球人老以為只有象地球一樣的環境才適合地球人日後移居。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生命所需要的環境,高智性生物是能人工創造了的。但這種環境不是象地球人想象的那種順其自然的類地環境。而是太空人所獨有的居住環境下的,不需要大量空間的,與地球人截然不同的生存環境。首先,其居住環境周邊,必須存在其生命活動必需物質的補充資源,其實是這種補充也不能順其自然的那種空間佔有率極大的環境。適合這種環境的最理想的地方,也就是太陽的引力作用較弱的,小天體密積些相互作用較弱而飄浮狀運行著的環境。這個環境中,象太陽附近這樣易遭撞擊的風險也相對小些。這樣,地源太空人就利用其飛船上的吸附器將柯伊伯帶里的各種雪團,礦物質中得到生命必須物質並使它們聚合成長生丹來滿足人的生命活動所需水與營養的補充。自然地,這樣的環境,並不只靠類地行星或衛星來實現的。高智慧性生物,必然靠人造來實現其定居與生存的目的。滿足這種條件的,恰恰就是柯伊伯帶,奧爾特雲這類恆星引力較弱的「蓬鬆」環境。人類的真正的戰天鬥地,就在這裡實現。

  「我們終於回來了,」老船長噙著淚水對兩個護送他來的年青的夥伴說:「過不了十幾天,我們又得離別了。」(讀著得注意,這裡說的十幾天,可不是我們地球人的按地球的旋轉周期而言的十幾天。只能是借代的一種概念,可別誤以為是地球翻滾了十幾次的時間。對柯伊伯帶上的居民眼裡,太陽不過是很微弱的小星星而已。地球更不用說了。其影子都難發現呢。太空人的視力,根據用途與進化,與地球人沒多少不同。所以,太空人眼裡,從柯伊伯帶上仍看不清的。)

  「老大爺,您不要太傷感,你與我們共同過了七百多年(借用地球人的時間量詞),我們也捨不得與您分開呀。」

  「我們是太空界的遊民哪,長年在太陽附近活動,冒險,常經歷生離死別。唉。」老船長傷感地說。

  「可我們願意呀。」兩個年青人答道:「雖然我們剛搞這個行業時接近熾熱的,圓盤大的太陽而非常害怕,但現在習慣了,就習以為常了。現在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反而有點不舒服了。從明亮的世界返回這陰冷的天界,有點陌生了。」

  「那兒啊,」老船長深深地嘆了口氣:「是我們祖先的家鄉,是我們地源太空人共同的嚮往的地方啊。」

  「老大爺,可我們兩人的祖先,不是你那地球哪。」兩個年青人說:「我們是火源太空人哪。」

  「一樣的。都來自太陽附近的世界,在這個陰冷的天界經過幾億年的進化,我們已分不出哪是地源太空人,哪是火源太空人了。不過,你們那火星,現在還未進入重現生命脈階段哪。」

  「那與我們沒關係了。」兩青年說。

  「怎麼沒關係呢?」老船長有些不滿地說:「雖然地球與火星的史前文明對我們來說是遙遠地過去,但那是孕育我們的搖籃,我們怎能不關心呢?」

  「那倒是。」兩青年說:「不過,對一般柯伊伯人不怎麼關心這類問題,只有我們這些內太空探險者則天天與太陽附近的行星打交道。只是,我們的目的是探礦或對太陽系環境探測,除此以外的,象您老說的史前文明之類,不是我們探討的內容。所以才說那些與我們無關了。」

  「也許我老了,人一老,懷舊情結就更濃了。」

  「大爺,你以前到過離太陽多少公里遠的地方呢?那耀目的大火輪,我們剛看時非常恐懼的。我們生在陰冷的柯伊伯帶,此前總來沒見過這麼大的發光發熱的天體。」

  「我到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也就是水星了。因離太陽越近,溫度越高,對飛船的壽命有影響。所以很少至離太陽太近的地方。大都是通過放出探測器的方式取樣供科學家們研究用的。」

  「那你在水星上著過陸嗎?」

  「沒有,只是轉轉圈,放出小探測器取樣而已。我們不能隨便下去冒險的。」

  「你現在退休了,以後還去太陽附近活動嗎?」

  「當然,作為已在那兒工作兩萬多年的人,對那一帶有著深厚的感情的。現在內太空探險分局給我做了這艘飛船,以後有時間,我也會常到內太空去消閑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