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明月幾時有
中秋佳節,金陵城一片歡騰的景象。
李健安老爹是江寧太守,所以去了金陵自然要和二皇子的武官一脈打成一片,二皇子自從李健安來到金陵之後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交好李健安,大皇子也經常送些禮品給他。
月明中秋,皇帝要在中秋之夜檢閱三軍。乘大船一隻,於中央上插上宋字旗號,兩旁皆列水寨,船上弓弩千張,宋皇帶著文武百官到了大船之上。
在來之前宋皇就對三個皇子一同說到,你們盡可以帶著交往之人來參加。
於是李健安自然也被二皇子請了,雖說兩個皇子都可以帶人參加這中秋的晚會,但對二皇子是虧的,中秋那些舞文弄墨的大皇子手下的人肯定會整活,自己這邊打打殺殺的還好,舞文弄墨是絕對搞不過對麵的。自己也很無奈啊。
天色向晚,月出於東山之上,皎皎如同白日。長江一帶,如白色的布匹。宋皇坐在大船之上,左右侍衛數百人,帶戈執戟,麵色嚴肅。文武眾官,依次而坐。
宋皇看著山色如畫。心中歡喜,對著文武百官說到:“宋國自先帝以來,要與天下除凶去害,立下誓言掃清四海,而今隻定了江南之地。今天的宋國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百萬雄師,人才輩出,更賴諸文武百官兢兢業業,這樣哪裏害怕不成功統一天下?收服天下之後,願與諸位共享富貴。”文武百官都起身謝到:“願得早奏凱歌,我等終身皆賴陛下福蔭。”宋皇大喜,讓文武百官飲酒作樂。
酒到正酣,宋皇遙指南岸道:“吳王不識天時,慘遭滅國,此天助朕也。”右相說到:“陛下不能酒後亂言。”宋皇大笑道:“座上文武百官和近衛,都是朕的心腹之人,說了又能怎樣?”又指西岸道:“楚皇,我看他不過螻蟻之力,欲撼我宋國泰山,是多麽的愚蠢!”環顧四周對武將們說到:“朕今年四十多歲正值壯年。朕聽說楚皇的女兒國色天香。朕今日新築逍遙閣在長江之邊,如得楚國,當娶其女放到閣中,終日褻玩。”說完便哈哈大笑。
宋皇正笑談間,忽然聽到烏鴉聲往西邊飛鳴而去。宋皇沉聲問道:“為何烏鴉毫無緣由的在晚上叫?”左相趕忙答道:“烏鴉見月明,懷疑是天亮,所以離樹而鳴。”
宋皇又大笑。此時的宋皇已經喝醉了,乃取長毛立在船頭上,取酒撒入江中,又喝了三大杯,此時“父皇,您怎麽又喝酒了,不是答應我不喝的麽?”一個俏皮的聲音,從宋皇身後傳來。
穿著淡紫色裸肩長裙的少女,裙擺蜿蜒逶迤,緩步走到了宋皇身旁拿下了宋皇手上的酒杯。
女子頭戴鳳冠,身材修長纖瘦,容貌譎灩,大而明媚的眼睛,眸光熠熠;小巧的臉,與司夫人如出一轍;飽滿的額頭,挺翹的鼻,柔嫩的唇,無一處不是精心雕琢,美得驚心動魄。
定睛一看,竟是萬蓉。
如此美豔的佳人,文武百官也是第一次見,但又聽到女子叫宋皇父皇,宋皇隻有三個皇子,從未聽說有過女兒啊,這?
看著文武百官疑惑的眼神宋皇笑道:“那時候朕特殊情況,朕將公主寄養在江寧的萬家,如今女兒長成,自然是要給她該有的東西,朕原為自己的女兒摘星落月,今日又是中秋,便封公主為‘靜月’。眾愛卿覺得如何。”
文武百官齊聲道:“皇上神明。”
宋皇讓侍衛取出長矛對文武百官說到:“自蕭老將軍之後,宋國就再沒出過文武雙全的天才,如今三個皇子所交好的青年才俊都在下麵,今後無論誰當了皇上你們都會是棟梁之才,所以誰能橫槊賦詩者,賞千金。”
大皇子手下的人懵逼了,舞文弄墨還行,這t幾十斤重的鐵長矛怎麽可能拿得動?
二皇子手下的人也懵逼了,舞刀弄槍還行,這t要他們賦詩不是要這些人的老命麽?
三皇子手下的幾個人暗自竊喜,反正三皇子囑咐他們不用參加走個過場就行。
李健安有些煩躁,自從來了金陵,過的是很好,但少了君陽和任飛揚兩兄弟總感覺哪裏不對,這些人都是懷著目的跟他交往的,沒在江寧那味了。一想到自己在君陽家無意看到的一首水調歌頭,那就拿用上去唄,反正也是給自己兄弟長臉,舞矛他也會點。
於是李健安在萬眾矚目的情況下站起身子往長矛那走去,大皇子一臉嫉妒,二皇子一臉驚喜,這李兄弟沒白交,三皇子露出一臉玩味的笑容。
萬蓉歎息扶額,這李健安能不要來丟臉麽,自己什麽水平自己不知道嘛,等等丟人丟大了看你怎麽辦。
蘇軾的水調歌頭便被李健安唱了出來,雖然唱的不咋地,但這詞是好詞。宋皇一臉驚喜。是個人才。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歌罷,二皇子手下眾人應和著李健安,文武百官皆歡笑。
李健安拱手道謝:“實不相瞞,這首詩非吾所作。”
宋皇當場不開心了怒道:“不是你所作,還敢出來賣弄,你這可是欺君之罪。”
李健安笑道:“非也。”
宋皇道:“我倒要看看你如何狡辯。”
李健安繼續道:“此詞乃是吾異姓兄弟贈與我,今日中秋佳節,我兄弟卻仍在旅途,看著這歡騰的景象。忍不住用兄弟的拙作來想念兄弟。”
宋皇又開懷大笑道:“好一個兄弟情深,賞千金。你是?你兄弟又是?”
李健安作揖道:“謝陛下,江寧太守乃是家父,此作之人正是剛用九首詩拿下秋分詩會頭榜的蕭老將軍的孫子蕭君陽。”
文武百官立馬左右噓噓相談。
宋皇笑道:“原來是蕭老將軍的後人。”
宴會便在這歡樂的氣氛下慢慢結束了。
這下外界又對君陽有了不同的看法。好兄弟真給力,真就躺著刷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