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小妖灼華> 第168章 梨花山的往事

第168章 梨花山的往事

  宏濟堂的一樓處,王捕頭橫坐門口,雙手抱胸懶散的看著外麵的街道。


  灼華到了杯熱茶,給他端了過來,輕聲問道:“王捕頭怎麽還不回去,還有閑情坐在這裏嗮太陽?”


  王捕頭笑嗬嗬的接過茶杯,眼角布滿了尾紋,解釋道:“蘇令休是這次鬧事的主犯,知縣大人讓我在這裏看著,順便保護一下你們的安全。”


  一個重傷昏迷的人,哪裏還需要人在這裏盯著,想來宋明達還是不放心啊。


  “此地無銀三百兩。”灼華嘟囔一聲便走開了。


  回到屋內,林飛蘭在那裏瞧得仔細,細聲的詢問到底怎麽回事?


  灼華把情況一說,憤憤的啐道:“這還不就是監視我們的行蹤嘛,一個活著的蘇令休可比死了的更加不讓他放心。”


  “那怎麽辦?”林飛蘭輕輕皺了下眉頭,這是一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先兆啊。


  “沒事,對付他們我有的是辦法。”灼華擺擺手示意她不用擔心,然後又說道:“到不了不營業了,權當做放假休息。”


  原本宏濟堂就整不了多少錢,還每天忙到很晚,莫不說回本了,光是飯錢能賺出來就不錯了。


  林飛蘭自然是沒什麽問題,大家這段時間都這麽累,休息一下也好。


  宋老爺子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一直到晚飯時候還沒出現,大家不放心讓鄒秋出去找找。


  一番打探才知道,老爺子回山莊去了。


  灼華看了一眼左鼎和鄒秋,問道:“師父之前和繁星宮有過瓜葛嗎?”老爺子是聽到蘇令休是繁星宮的人才離去的,顯然這其中必有隱情。


  “繁星宮?從未聽說過,我們和江湖勢力不牽扯的。”鄒秋麵無表情的說著。


  聞言,灼華點點頭表示相信,之前師父開設宏濟堂的時候也曾說過,刀傷不治,寓意便是不牽扯江湖恩怨。


  眾人的目光看向了左鼎,雖然他和宋師父在一起的時日並不多,但是有許多的秘事還是他更為清楚一些。


  左鼎聳聳肩:“我也不是很清楚,繁星宮的事我也是後來才知道的。”


  看著他一臉無辜的樣子,灼華放在手中的碗筷,說道:“既然師父臨時有事回山莊去了,那一會你們就不要走了,晚上的時候隨我出去一趟,幹點正事回來。”


  兩人滿頭大汗,這是要逼良為匪啊。


  晚上上板關門的時候,王捕頭還做在外麵,灼華皺了皺眉頭,上前說道:“這天色已晚,我們也該歇業了,王大哥要不請回吧。”


  “四姑娘有所不知啊,蘇令休的案子有些嚴重,我得日夜的盯著才行。”


  “那晚上王捕頭睡哪裏啊?要不進來打個地鋪?”


  王捕頭剛想搭話,卻看到灼華臉上不悅的神情,連連擺手。裏麵住著的是兩個大姑娘,自己再因為公事,這種情況也得回避一下。


  更何況這裏還是宋神醫的底盤,萬不能造次。


  灼華看著了他一眼,說道:“人都已經昏死過去了,即便是蘇醒也是十天半個月的事情,更別談逃跑了。”


  看了下四周,又小聲的說道:“王哥一會早點回家休息,明日一早過來也不遲啊,更何況你年紀那麽大了,親自幹這種苦差事幹嘛,底下的衙役不多的是嗎?”


  王捕頭一想,這話說的也有些道理,對著灼華嗬嗬一笑,說道:“你們晚上自己注意下安全,我先回家吃口飯,晚上再過來看著。”


  “王哥慢走。”


  看著漸漸遠去的身影,灼華的神色中有著一絲的鄙夷,即便是壞人做的也是十分失敗,不管什麽事情都是小心翼翼的。


  王捕頭這人不能算作在正直裏麵,阿諛奉承又是差上那麽一些,審時度勢更是毫無可言,或許也隻有份愚忠落得宋明達的眼中。


  捕頭或許是他這輩子的頭。


  上板之後吩咐林飛蘭泡壺好茶,今天她要和兩位師兄好好地聊上一番。


  考慮到灼華晚上還有計劃,左鼎和鄒秋也沒有回去,而是等到了時辰,大家在這裏一起出發。


  林飛蘭有兩大神技,一是琴藝,二為茶道,均可稱之為大師級別,讓他們為之佩服。今天灼華款待,自然是樂的找不到北,兩人興奮的坐在桌子前麵。


  “若是能在彈上去一曲那自然是最好了。”鄒秋忍不住的提出了要求,灼華一挽衣袖欲要上前為他演奏一首。


  左鼎都有些害怕了,連連求放過,平日聽林飛蘭彈琴聽習慣了,萬一再被灼華惡心的直接奔潰怎麽辦。


  “你來說說你和師父的事情吧,”灼華看了他一眼,緩緩地說道。


  長夜漫漫無心睡眠,那就秉燭慢慢談。


  大家相繼來到了桌前,細細的品茶,慢慢的聽著故事。


  “這個事情還要接上之前梨花山上的學藝的時候,當時怒火攻心的師弟,氣暈了腦子,一路跌跌撞撞的向著遠方而去。”


  “她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了那裏,沿著眼前的路一直走。直到走的再也走不動,暈倒了過去。”


  “是一個走南闖北的唱戲班子把他給救了,讓他留下幫忙做些雜活,算是賞了口飯吃。”


  “後來他們一直到了南疆,卻不幸被當地的匪徒襲擊,戲班大亂散作一團。”


  “陰差陽錯之下,躲進了一個寨子裏生活,一住便是五六年的光景。”


  “有一次寨子裏麵發生了災難,正巧精通醫術的他挽救了水深火熱中的居民。”


  “這是他下山以後第一次展露醫術,被當地人奉為了醫師,慢慢的接觸了蠱術。”


  “天資聰慧的他很快便將蠱術和東齊的醫術相融合,開創了新的流派——偏蠱。”


  “幾年摸索,蠱術小成,轉眼也是離開梨花山十年的光景,他告別山寨,準備北上重返故地。既是王者的歸來,又算是對師父的炫耀。”


  “就有了後來的誤會,師父一直以為他學的是蠱術,為害一方旁門左道的蠱術,當即就要趕他走。”


  “二十年的養育恩,在這一刻分崩離析,他想過所有的結局,卻不曾想師父卻是這般對他,天生好強的他自然不會低頭認錯。”


  “一怒之下去了東齊王都,那個東齊最為豪華的地方,打算在那裏開宗立派廣收門徒,讓那梨花山上的老不死看一看他那看不上的好徒兒,會有什麽樣的成就。”


  “醫術非凡的他,又習得南疆蠱術,在京都自然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很快闖出了不小的名聲。”


  “東齊的皇室也得知了他的消息,甚至皇帝親自召見推舉為國師一職,掌管太醫院,可謂是風頭無兩,天下無雙。”


  “久而久之,絕命毒師的稱號也被越傳越廣,卻唯獨沒有收到任何來自梨花山的消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