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和親(四)
元晗原本看中的就是元序,她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野心與手段。這樣一個人和親高麗,更可能如元晗所願,讓高麗與大周短期內不再有兵戈之禍的威脅。
至於剛才元晗所說的,元序控制了高麗后與大周反目,那根本不是問題。元序一介男子身,且不說能不能控制高麗,就算得手,也不知要多少年,和親的目的也早就達到了。
不過,元序這個舉動,讓元晗對他刮目相看。不甘現狀,主動抓住機會。頭腦清醒,心智堅定。
「你可知和親高麗面對的是什麼?」
對元序的感觀一變,語氣中帶出了幾分憐惜與關切。
元序自然能感覺到這微妙的變化。
「臣弟知道。在大周,臣弟是公主,即便不得妻主喜愛,也不會有明面上的不敬。在高麗,臣弟是遠嫁的男子,若是遭遇不幸,大周也不可能為了一位公主與高麗大動干戈。」
「如此,你還願意去嗎?」
「臣弟願意。」
元晗離開座位,親手扶起他:「這些日子,你多與皇後走動,他是個明白人,對你將來有所助益。」
「多謝十五姐。臣弟告退。」
「去吧。」
元序走後,元晗叫出了文茜,讓她選一個男暗衛,好生囑咐一番,充入元序的陪嫁人員中。又讓青嵐在宮侍中精心挑選出四個識文斷字的宮侍,當做元序的貼身侍從。
召了梁玄入宮,商議元序的嫁妝。從金銀玉器到綾羅綢緞,各類典籍到名貴字畫,光嫁妝單子就有半丈之長。直議到宮門下鑰,梁玄才離開。
「陛下,雪陽宮來報,睿君的情況已經好多了,陛下可要去看看?」
元晗看了看窗外的天色:「罷了,他本來就淺眠,朕一去又要擾了他。」
「敬事房的人在外面了,陛下可要翻誰的牌子?」
元晗想了想:「召福熙宮李選侍侍寢吧。」
「是。」青嵐下去吩咐。
阿福想著今日在元晗面前露了臉,陪著用了午膳,晚上多半是要侍寢的。可是承恩車遲遲不來,派去暗中打聽的人回報,皇上在與梁尚書議事。
時辰已經不早,再晚些元晗便不會召人侍寢了。正想著要不要再旁敲側擊一下,禾兒已經冒冒失失地飛奔進來:「小主小主,承恩車朝著福熙宮來了。」
阿福這才放下一顆心,起身準備。
冬天天色暗的早,阿福上了承恩車到未央宮的時候,已經完全黑了下來。未央宮裡燭火煌煌,年輕的帝王,也是他的妻主,在寢宮的矮榻上翻著書頁。
「臣侍參見陛下。」
元晗抬頭,阿福的臉被妝容精心修飾過,燦若繁星的眼睛在燭火的映照下更顯得熠熠生輝。雙頰微微染暈,鮮妍無比。
「來,到朕身邊來。」
阿福在元晗身邊坐下,元晗環著他的腰,下巴壓在他的肩上,手裡的書也呈現在了阿福的面前。
那是一本樂譜。一本李莎編纂的樂譜。
阿福的心跳快了兩下,又迅速壓下去。
元晗的聲音低低地吹在他的耳邊:「朕倒是不知道,你還會彈琴呢。可惜這宮裡的樂譜孤本都讓桐兒收了去,其他的料想你也看不上。朕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本漏網之魚,你看看可喜歡?」
李莎是南朝曲樂大家,最擅竹笛,她編纂的曲譜多是竹笛曲,這本能被宮廷收錄的,自然也是竹笛譜。
阿福從元晗手中抽走冊子翻了翻:「陛下知道臣侍琴藝不精,不像張君那般能將竹笛曲改為琴曲,這個禮物分明就是沒有誠意,來糊弄臣侍的。」
元晗「哈哈」一笑:「是朕的不是了。朕從不知道你會彈琴,也不知道你會不會吹笛,送了個不合適的禮,反而落了一頓埋怨。罷了,下回尋到好的琴譜再送你吧。」
說罷,便要拿回李莎的竹笛譜。
阿福連忙搶過:「陛下送出去的東西還要往回拿,臣侍不依。這就是臣侍的了,待臣侍尋個師父學一學竹笛,就物盡其用了。」
「好好好,那你可要好好學一學,朕還等著聽你的笛音呢。」
阿福一邊答話,一邊快速看了看這本曲譜。這是李莎早年編纂的,很多後來的名曲都沒有收錄在內。阿福這才放下心來。
「天色不早了,早些就寢吧。」
阿福紅著臉,起身為元晗更衣。
「陛下日日都要忙到此時嗎?臨近年關還休息不得。」
元晗笑著點了點他的額頭:「今年還有的忙呢。高麗求親一事,還有十八弟的嫁妝要商議,後邊塔里和赫連的使臣,西南的土司進獻,樁樁件件都等著朕,哪裡能休息。」
阿福手中一頓:「十八弟?」
「聖旨明日就下,十八弟和親高麗。」
「可是十七弟還沒出嫁,先讓十八弟嫁出去,這合適嗎?」
元晗捏了捏他的臉:「你倒是替朕操心上了。」
阿福立即跪倒:「臣侍逾矩了,請陛下恕罪。」
元晗握著他的胳膊拉起他:「十七弟與十八弟的婚事也算不得什麼朝事,只是事涉高麗,有些敏感罷了。此處只有朕與你兩人,若是被外人聽了去,少不得要做一番文章。」
阿福低頭行禮:「臣侍今後定當謹言慎行。」
君侍初次侍寢后,照例升一級份位。阿福由從六品選侍,晉為六品寶林,超過了與他份位相當的秋書。
皇后依舊不偏不倚,照例打賞。阿福謝恩,回到福熙宮。
「禾兒。」
「小主有何吩咐?」
「你將我上回繡的鴛鴦戲水的帕子,送給儀華宮的何選侍。」
秋書收到了阿福送來的帕子,鴛鴦的圖案刺痛了他的眼睛。阿福原本比他低一級,現在一朝得以侍寢,份位比他高了,竟然派人送來這樣的帕子羞辱他。
不管秋書怎麼想,阿福的計劃都不會被動搖。
十二月十二日,聖旨同時下到康寧宮和高麗使臣下榻的行館。封十八皇子元序為榮安公主,和親高麗。
有了這道旨意,尹太侍與元康才真正鬆了口氣。於太侍原本就因為元庭年紀尚小,並不十分擔心,也就不知道和親公主的名號,差點就落在元庭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