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4章 說親事
尤其是張師爺,他幾次和宋珍娘做對,到最後都沒有撈到半分好處,反而是讓他生了不少悶氣。
現在,隻要一想到宋珍娘,張師爺就會覺得頭痛。
張小姐回家以後,家裏人也沒有感覺哪裏異常。她臉上的斑點就那麽幾個,很小並不明顯,不至於會惹人詢問。
解決了這件事,宋珍娘就回百柳村了。
她剛把江臨風和尤氏接到了百柳村,也的確是有一些事情需要安排的。
畢竟,人是她請過來的。
莫驍送了江臨風母子回去,他就來接宋珍娘了。
此時,宋珍娘已經買了許多東西。
孩子們念書,需要紙筆,還有書本。
她買了一些,並不多。
她的銀子也是自己一點一點攢來的,賺錢的過程有多辛苦,隻有她自己心裏才清楚。
學堂是她開的,銀子幾乎都是從她口袋裏拿出來的。教書先生也是她請的,以後也是由她來給江臨風發工錢。
宋珍娘做了這麽多,她隻是希望可以幫到村子裏的孩子。
同時,她一直都明白一個道理。
升米恩,鬥米仇。
她要是一味的付出,隻會讓別人覺得是理所當然的。
莫驍接了宋珍娘,他們就一起回去百柳村了。
因為江臨風的到來,村民們都顯得格外熱情。
他的房屋裏,堆滿了東西。
上一次,江臨風過來時,家裏麵隻添置了一些生活必須用的物品。
可是,不過短短一天的時間,這裏就多了其他的物品。大米、小米、苞穀麵、土豆、地瓜應有盡有,還有一些青菜。
雖然數量都不多,但是也足夠他們母子吃上好些時日了。
除此以外,村裏人還為他們添置了新的被褥。
搬來這裏的時候,他們母子也帶了不少東西過來。現在想來,有許多東西都是多餘的。
他們的被褥經過多年的拆洗,早已經是冷硬如鐵。眼下這個時節還好,要是到了冬日,如何都是暖不熱的。
江臨風也倒罷了,他最擔心的是他娘。
尤氏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因為常年操勞的緣故,一到冬天,她的手臂就疼的厲害。
今年,江臨風再也不用擔心母親會受凍了。
看著眼前這些東西,他的心情是無比複雜的。當然,最多的是感動。
“娘,你先坐下來休息,我要去謝過鄉親們。”江臨風向來是個知恩圖報的人,他會在心裏永遠記著鄉親們對他的好。
外頭熱熱鬧鬧的,村裏不少人都過來了。
大家倒也不是為了看熱鬧,而是覺得激動又高興。
“江先生出來了!”
“江先生,你以後有啥短缺,盡管告訴俺們。俺們這地方雖然小,但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虧待了先生。”
“先生能來給娃子們傳授知識,俺們就是吃不上飯,也不會讓先生餓著。”
“……”
村子裏的婦人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她們都很是熱情,倒是讓江臨風覺得很是不好意思了。
“大家的好意在下心領了。”江臨風本就是個不善言辭的,他拱手道:“在下既然來到了這裏,也答應了會教孩子們念書,就一定會盡心盡力。如此,才能夠對得起鄉親們的厚愛。”
他的話音落地,又是一陣喧鬧。
村裏人都很高興,還有人開玩笑說要給江臨風說親事。
“江先生,聽說你還沒有娶親?你喜歡啥樣的姑娘?”
說話的人是村子東頭的一個婦人,她有個兄長,是個窮秀才。她兄長有個閨女,也認得幾個字,眼下已經到了出嫁的年歲。
上門說親的人也有不少,但是她侄女卻什麽人都看不上。
一見到江臨風,這李大嬸就有些激動了。
“多謝大嬸掛念,在下如今暫時沒有成家的打算。”江臨風說的很直接,這也是他內心之中最為真實的想法。
作為一個大好男兒,他也想要成家立業。
先立業,才能夠成家。
如今,他連母親都照顧不好,又怎麽好拖累別人家的姑娘?
他想了很多,李大嬸卻是不肯聽。
待眾人散去了以後,她還沒有離開。
非但如此,李大嬸還去找了江臨風的母親尤氏。
大家都知道江臨風是個孝子,別人的話他可以不聽,不在乎。但是,他娘的話,他肯定不會忽略的。
“李大嬸,你可是還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要說?”江臨風見她遲遲沒有離開,就知道她一定是另有打算。
“嗨,沒什麽,就是想找你娘多幾句話。”李大嬸不和他說,轉而進了屋子裏,“你娘剛來俺們村子,肯定有諸多不習慣。俺來陪她說說話,以後大家都是鄉裏鄉親了。”
她說的也有道理,江臨風不好多說什麽,隻好道謝,“多謝嬸子,嬸子有心了!”
聽到有人說話,尤氏敲著竹竿走了出來,“臨風啊,外頭可是有客人?快把人請進來!”
“嫂子,你快別出來了,俺就是想跟你說幾句話。坐下來說!”李大嬸急忙上前一步,她扶住了尤氏。
仔細算來,尤氏也不比她大幾歲。隻不過,因為尤氏常年一個人操勞的緣故,看上去比她實際年齡要大上不少。
從她的眉目間,就能夠看出來有幾分愁苦之色。
但是,李大嬸對尤氏的印象還是非常好的。她知道,尤氏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她侄女要是能嫁過來,必然不會受婆婆的氣。
“我們母子來到你們村子,真是給你們大家添麻煩了。”
尤氏握著李大嬸的手,她表達了自己的感謝之情。
“不麻煩不麻煩的,俺們村子多少年都沒有出過讀書人了。江先生能夠過來教書,俺們應該感謝你們才是。”李大嬸說話的嗓門大,在外頭都能夠聽見。
她和尤氏嘮了一會兒家常,這才說出了自己的真正目的。
“俺有個內侄女,今年十七歲了,模樣倒也是周正……”
李大嬸說到這裏,尤氏就全明白了。
“我這一直尋思著臨風成親的事兒,他這孩子都二十有三了,我這當娘的,怎麽能不愁?”
尤氏一邊說,一邊歎氣。
她們兩個人的對話都落入了江臨風耳朵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