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第一屍界> 第二百八十二章 逍遙八仙

第二百八十二章 逍遙八仙

  張果老把挖出之物放於鍋中,生火煮了一會兒,香氣撲鼻,果老饞口流涎,忍耐不得,便撈出品嚐,味道鮮美。果老仍饞涎不止,索性取出吃個精光。張果老畏老僧責怪痛打,想逃走了事。出廟門,見樹上拴一頭毛驢,回頭把鍋中所剩湯水取出給驢喝了,然後騎上驢背,朝東逃去。為怕老僧前來追趕,便倒騎毛驢往後觀望。其實,張果老食仙參已成仙人,毛驢喝了湯水也成為神驢,從此果老騎著毛驢遨遊四海去了。


  “這是張果老的成仙之事!”瑤姬說道。


  “我記下了!”猿星又聽瑤姬說了些張果老的離奇事跡,也都牢記於心。


  "恩恩,記下就好,接下來便是藍采和了!"瑤姬說道。


  “這個人我可是知道的,我之前在人界的書籍上看到過……”猿星不等瑤姬講述,就緩緩說了起來.……

  藍采和是道教八仙中的一位。他本來是個有一些才氣的流浪漢,是一位行為怪癖、玩世不恭、以行乞為生的道士。都說他行為非常古怪,衣衫破爛,冬天在雪地裏睡覺,喝醉酒後常常在宮城裏邊走邊唱,引來很多人的圍觀。他還是一位幽默的人,常常能想出許多絕妙的笑話。


  據說,藍采和十八歲就接了爺爺的班,開始行醫了。他經常進山采藥,餓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常吃靈芝和茯苓。一天,他手拿藥籃進入山中,走到一個荷花池畔,見一個曲眉大眼、坦臉大肚皮的老者,躺在塘邊睡覺,黑刺刺的肚臍邊一塊瘡已爛得流膿,還滴著許多黑血。藍采和心中不忍,就走到他身邊,用手擠用口吸那瘡。膿血吸盡了,藍采和就帖一張膏藥在那裏。哪曉得那老者肚子上竟流出血來,藍采和頓時傻了眼,心想,“怪哉,我的藥是百分之百有效的呀!”


  過了一會兒,那老者睜開眼睛盯著藍采和突然大聲說:“傻瓜,還不趕快用籃子去提一籃子水來,這裏還流血呢!”都說竹籃提水一場空,藍采和心裏明白,卻又無奈,就飛快地去提水。到了老者身邊,籃子是滴水全無。藍采和見老者苦笑兩聲,又聽他數落道:“真笨,用那塘裏的粘泥糊在籃子的空格上,不就行了!”說完歎了一口氣。藍采和臉一紅,照老者的話做了。提了一籃水,可是成了渾沌湯!那老者一看發了怒:“癡貨!還不快把它倒掉,換一籃子清水來!”


  藍采和心中上了火,卻又不發作,畢竟那是個可憐的老人呀。他正在一籌莫展的時候,忽然看見一位俏麗的女人在一旁捂著嘴笑,他更加尷尬了。那女人說:“大哥,咋不想想法子呀?”藍采和望望荷塘,又看看竹籃,搜腸刮肚還是一點辦法沒有。女人看了老者一眼,老者也看了她一眼,女人就說:“你看那荷葉比泥巴那個好?”她說。


  藍采和看看清綠滴翠、寬大的荷葉,心有所悟,拍了一下腦門,就去摘了幾張荷葉,疊在籃子裏提了一籃子清澈澈的水來。老者仰倒在地,藍采和自然會意,將一籃清水潑在那一灘黑肉上。老者的肚子立時就光光的如同平常一般。藍采和奇異至極,瞪著眼,張著嘴巴,百思不得其解。“真傻!剛才下塘時身上冷不冷?這水奇得很,喝一口看看是什麽?”那老者翻身站起來,指著荷塘。藍采和於是就依老者用雙手掬了一捧水喝了下去,一股清香沁入肺腑,身子變得輕飄飄的。那女人撿起籃子,嬌聲嬌氣地說:“大哥,你成仙了。”說時遲,那時快,就見那老者拉了藍采和一把,頓時他和他手提的竹籃子就離開了地麵,老者說:“我們去蓬萊島玩玩去!”藍采和騰空而起,看見膝下縈繞著蘑菇狀彩雲,追隨著老者和那手持荷花的女人而去。


  那老者和女人正是全真二祖鍾離權和荷花仙子何仙姑。後被鍾離權度化成仙。


  “瑤姬神女,我說的對不對啊!”猿星得意地說道。


  “不錯,藍采和確實是一位憨厚的人,所以是比較容易被人接受的,你能知道也算是他的名氣大。”瑤姬說道。


  猿星點點頭,然後便說道:“不過這何仙姑我可就不知道了!”


  瑤姬也不取笑猿星,緩緩說道:“這何仙姑……”


  何仙姑原名何瓊,當地人說,在何瓊出世的那天,一團鮮豔祥瑞的紫氣籠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鶴在紫氣中上下飛舞,不一會兒,一隻碩壯的梅花鹿馱著一個紮小辮、身係紅肚兜的女童飛奔闖入何家,就在這時何母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嬰。


  提起何瓊的家鄉零陵,可是一個山清水秀的風水寶地。零陵郡西有一座雲母山,山上盛產五色雲母石,雲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藥;一條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稱為雲母溪,何瓊家就在秀美的雲母溪畔。


  喝雲母水長大的何瓊,出落得美麗靈秀,她自小就喜歡一人在雲母溪邊嬉戲漫遊。十四歲那年,她在雲母溪畔遇見了一位白發蒼蒼的長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詢問了一些當地山水的情況,何瓊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興,從自己的背囊裏取出一枚鮮靈靈的蟠桃送給何瓊,何瓊接過,謝了謝老翁,然後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著她吃完,滿臉笑容地點點頭,轉身就不見了。


  回家後,何瓊一連幾天都不感饑餓,因而也就不想吃東西,精神卻比以往更旺盛,一個月之後,何瓊又在雲母溪邊遇菱到了那位老翁,這次老翁把她帶到雲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雲母以及怎樣服食雲母。何瓊按照他的話,每天到雲母山上采食雲母,漸漸感覺到自己身輕如燕,往來山頂,行走如飛。此外,她還能辨識和采摘山中的各種仙草靈藥,為附近的百姓治療各種疾病,且能預測人事,因此周圍的人都稱她是“何仙姑。”


  何瓊得道成仙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最後竟傳到京城皇官耳中。


  當時的皇宗非常喜歡佛法,佛教“法相宗”宣揚“二空”,就是說要把自我與萬物都看成是空泛虛無的,這樣才能達到宇宙萬物與我合而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地說,就是用心感悟,作到物我兩忘,那麽就能白晝飛升、騰雲駕霧、長生不老了。那皇宗對這一點十分信服,當他聽說零陵地方出了一個何仙姑,能夠不食人間煙火,自由往來於山嶽之巔,感到十分有興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視,並賜予何仙姑一襲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興致勃勃地穿戴起來,周圍的百姓聞訊從四麵八方趕來觀瞻,隻見何仙姑身上霞光萬道,煜煜奪目,好像神仙下凡;鄉親們見狀大驚,不由自主地齊齊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頂禮膜拜。何仙姑心中頗感自得,然而她母親卻大感恐慌,心想:“這樣的女兒,誰家還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歲時,她母親急急地請媒人為她擇婿,雖然何仙姑出落得鮮花一樣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沒有誰家敢娶。何母憂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卻若無其事,整天裏出於山野鄉村,忙著給人采藥治病,過得十分充實。


  一天,何仙姑進入雲母山密林深處采藥,遇到兩位神奇的人,他們中有一個瘸腿的老漢,手拄鐵拐,身背碩大的酒葫蘆,衣著襤樓,形似乞丐;另一個著一身整潔的藍布衫,手持藥鋤,肩背藥筐,神態甚是俊逸。這兩人在何仙姑前麵不遠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詞,不一會兒,竟騰空而去,倏忽不見蹤影,這兩人乃是八仙中的鐵拐李和藍采和。何仙姑留意著他們的樣子,念叨著偷學的口訣,想居然也能夠象他們一樣,淩風駕雲,飛越山穀。從此後,她常常一人悄悄來到深山中修練,身法愈來愈熟練,也越來越能飛得遠。她利用這種功夫時常飛到遙遠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帶回一些奇異的山果給家人品嚐,家人吃了覺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終究不知是何種果實。


  見她每日早出晚歸,何母心生疑慮,盤問她到何處去幹何事了,何仙姑拗不過母親,就說每日往名山仙境與仙佛談論佛道去了。


  當時何仙姑在宮中與皇宗大談長生不老之術,她勸說皇宗,要長壽首先要做到寡欲,摒絕聲色,看破名利;其次則要多行善事,須扼製酷刑,嚴禁誣枉,施行仁政,修德積福。同時她還論及治國安邦之道,務必要親賢臣遠小人,萬萬不可以以異姓人為皇嗣。她所言及的內容,竟是對皇宗十分有針對性的。


  某一天,二十六歲的何仙姑坐在鳳凰台上,仰望著蒼遠的天空出神,忽然看見鐵拐李站在遠處的雲端、舞動著他的鐵拐,似乎是在招呼她。不知不覺中,何仙姑的身體象彩鳳一般冉冉升起,淩空而上,追隨著鐵拐李而去。她腳上的一隻珠鞋這時掉落在地上,第二天,珠鞋墜落的地方忽然出現一口水井,井水清澈甘甜,陣陣異香撲鼻,四周井欄,形狀恰似一隻弓鞋的模樣,當地的人們在井旁建了一座何仙姑廟,日日香火鼎盛,因為那水井裏的水,不但清涼解渴,而且能治愈各種滴疾,因而為遠近人們津津樂道。


  “何仙姑可以說是受盡了榮華富貴,但是也不忘初心,為百姓謀福利!”瑤姬說道。


  猿星點點頭,看著瑤姬說道:“身為逍遙八仙中的唯一女性,確實是非常受人敬仰的!”


  “不錯,這何仙姑是最沒有身份架子的人,所以想要請她還是比較容易的,但是這呂洞賓,那就不好請了!”瑤姬神女說起了呂洞賓的事.……

  八仙之中,呂洞賓名聲最響。因為他行蹤不定,經常在人間濟世度人,上到達官貴人,下到乞丐娼妓,都有受過他點化的。據說,當年漢鍾離多次傳授呂洞賓金丹大道,待漢鍾離將最秘密高深的道理講解明白,忽然有兩位仙童手捧金簡寶符,傳達玉帝詔命,委派漢鍾離為“九天金闕選仙使”,如同凡間科舉的主考官了,隻是主考仙界,何等榮耀。漢鍾離拜受詔命已畢,對呂洞賓說:“我馬上要升天去了,你好生在世間修行,等到功德圓滿。也會如我一樣。”呂洞賓回答說:“我的誌向與老師有些不同,必須度盡眾生,才肯上升天庭。”所以呂洞賓雖然後來成了高仙,仍然在塵世救濟眾生。特別是貧窮患病的,呂洞賓更注意救治。


  人界有一次瘧疾流行,有位賣菜的老婆婆,子孫都染上了瘧疾。一天,有位道人過來,老婆婆招呼他喝茶,禮數周到,並歎息說:“家中子孫都病,先生能否施治呢?”道士說:“明天早晨等我來。”第二天清晨老婆婆便等在那裏,道士給他一個紗袋,包著一丸藥,說:“發病時讓他拿著這藥,病自然會好。一丸可以治療百人,超過一百人,便沒有效驗了。”老婆婆照他的話做,子孫病好之後,又拿來治療鄰居,共治好百人之多。超過百人,藥便沒有效驗。老婆婆將紗袋拆開,裏邊沒有藥,隻有張紙條,寫著“呂洞賓”三個字。


  又有某鎮有一位貧窮的婦女,向來患有風癱症,每天爬著來到橋上乞討。一天,遇見一位道士經過,問起她來,貧婦回答說:“丈夫死了,還有位八十歲的婆婆,每天來這兒討些錢米供養婆婆。”道人聽後,便將棕拂塵一頭遞過去,說:“拉著拂塵起身試試看。”婦人牽著拂塵,果然站了起來。又說:“你且試著跟我走。”婦人跟著走了幾步,癱病竟全部消失,恢複了行走能力,忙拜謝說:“先生住在哪裏?我們可以登門道謝。”道士說:“我住在某人家的樓上。”婦人回到家,婆婆十分驚異。問起緣故,知道遇上好人。第二天,找到那家人樓上,並沒有道士,一抬頭,見到呂洞賓畫像,與昨天碰到的道人一模一樣,才知是呂洞賓救治。


  呂洞賓類似的事極多。而且,遇到假正經的市儈,他也會給他們一些教訓。有位富商,十分仰慕呂洞賓,朝夕焚香禮拜禱告,很是虔誠,供品也潔淨。一天呂洞賓變做一個貧窮的道人,拿件舊袍子,到富商當鋪中質當,富商拿袍子一捏,發現袖中有金釵一枝,心中暗暗歡喜,以為道人準定不知道有這值錢東西,便不聲張,收進袍子,稍給了幾個錢。道人走後,富商拿出金釵來,卻見附著一張紙,題著幾行字:“今日憶,明日憶,憶得我來不相識,釵子留得作香錢,從今與你不交易。”這釵子權當還你供我的香火錢,大家扯平,從此之後再不和你來往了。商人見條,知道一念之差,與神仙當麵錯過,後悔不迭。但已沒有用了。


  “這呂洞賓是一個清高的人,所以才不好請吧!”猿星問道。


  “沒錯,此人清高,而且兩袖清風,不得罪人也不買任何人的帳,不過如果你足夠誠心,再加上知道他未得道成仙的事的話,那你就成功一半了!”瑤姬繼續說道.……

  呂洞賓成仙得道之前,本是讀書人。他的好友中有個同鄉叫苟杳。苟杳父母雙亡,家境貧寒,但為人忠厚,是一個老誠君子,讀書又很勤奮。呂洞賓很賞識他,與他結拜為金蘭兄弟,並請他到自己家中居住,希望他能刻苦讀書,以後能有個出頭之日。


  一天,呂洞賓家來了一位姓林的客人,見苟杳一表人材,讀書用功,便對呂洞賓說,想把妹妹許配給苟杳。呂洞賓深怕苟杳貪戀床笫之歡誤了錦繡前程,連忙推托。沒料到,苟杳本人聽說林家小姐貌美,執意要應允這門親事。呂洞賓思索良久同意了。他對苛杳說:“賢弟既然主意已定,我不阻攔,不過成親之後,我要先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聽了大吃一驚。寄人籬下,怎得不低頭?再說,婚禮的一切花費都得仰仗呂家,誰讓自己一貧如洗呢?思前想後,還是咬咬牙答應了。


  苟杳成親這天,呂洞賓喜氣洋洋,跑前跑後張羅一切。而苟杳卻無臉見人,幹脆躲到一邊。到了晚上,送走了賓客,呂洞賓進了洞房。隻見新娘子頭蓋紅紗,倚床而坐。呂洞賓不去掀那紅蓋頭,也不說話,隻管坐在燈下埋頭讀書。林小姐等到半夜,丈夫還是不上床,隻好自己和衣睡下了。天明醒來,丈夫早已不見。一連三夜都是這樣,可苦壞了林小姐,回頭再說苟杳,好不容易熬過了三天,剛進洞房,見娘子正傷心落淚,低頭哭著說:“郎君為何一連三夜都不上床同眠,隻顧對燈讀書,天黑而來,天明而去?”這一問,問得苟杳目瞪口呆。


  新娘子抬起頭來一看,更是驚詫莫名:怎麽丈夫換了個人?半天,夫妻倆才恍然大悟。苟杳雙腳一跺,仰天大笑:“原來哥哥怕我貪歡,忘了讀書,用此法來激勵我啊!”林小姐也是心中歡喜,對呂洞賓充滿了敬意。夫妻倆都說:呂兄此恩,將來一定要報答。


  幾年後,苟杳果然金榜題名,做了大官。夫妻倆與呂洞賓一家灑淚而別,赴任而去,一晃八年過去了。這年夏天,呂家不慎失火,偌大一份家財化灰燼。呂洞賓和妻子隻好在殘磚破瓦搭就的茅屋裏寄身,不用說,日子過得是夠難的。呂洞賓隻好出門去找苟杳幫忙。一路上曆盡千辛萬苦,終於找上了苟杳府。苟杳對呂洞賓家遭大火非常同情,熱情接待了他,可就是不提幫忙的事。呂洞賓一住幾個月,一點銀子也沒拿到。呂洞賓仰天長歎:“人情薄如紙,一闊臉就變,滔滔然天下皆是也!”一氣之下,不辭而別。


  回到家鄉,呂洞賓老遠就見自家的破茅屋換成了新瓦房,大為詫異:自己遠離,子幼妻弱,怎能大興土木?及至走近家門,更是驚得三魂走了兩魄:大門兩旁竟貼了白紙。家裏死了人?他慌忙進屋,見屋裏停著一口棺材,妻子披麻戴孝,正在嚎陶大哭。呂洞賓愣了半天:她為哪個戴孝?輕輕叫一聲:“娘子。”


  娘子回頭一看,驚恐萬狀,顫顫抖抖地叫道:“你,你是人還是鬼?”呂洞賓更覺詫異:“娘子怎出此言?我好好地回來了,如何是鬼?”娘子端詳了半天,才敢相信真是呂洞賓回來了,說:“哎呀!當真嚇死我了!這不會是在夢中吧?”原來,呂洞賓離家不久,就有一幫人來幫他蓋房子,蓋完了房子就走了。前天中午,又有一幫人抬來一口棺材,說是呂洞賓在苟杳家病死了。妻子一聽,天塌地陷,哭得死去活來。今天正哭著,不想呂洞賓竟回來了。


  呂洞賓心下明白:都是苟杳玩的把戲。他操起一把利斧,狠劈棺材。“哢嚓”一聲,棺材劈開了,裏麵竟全是金銀財寶,還有一封信。呂洞賓展開信讀道:“苟杳不是負心郎,路送金銀家蓋房。你讓我妻守空房,我讓你妻哭斷腸。”呂洞賓如夢初醒,苦笑一聲:“賢弟,你這一幫,可幫得我好苦啊!”從此,呂苟兩家倍加親熱。這就是俗話常說的“苟杳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因為“苟杳”與“狗咬”同音,傳來傳去竟成了“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哈哈,這個事還真是好笑啊,沒想到這呂洞賓先是“耍”了苟杳一次,若幹年後,又被人“耍”了回來,這莫非就是緣分,冥冥之中的注定!”猿星笑著說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