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 桐剪秋風
第1365章 桐剪秋風
要說,徐景行就想不到老劉說的那些嗎?
當然不是。
他雖然不是什麽紅學家,但熟讀紅樓好多遍,怎麽可能連紅樓的主線以及所要表達的內容都不知道?
隻是一時間想的太多反而不知道該怎麽取舍了而已,現在老劉不過是幫他做了個取舍而已。
不過就算如此,這也是幫助,值得送老劉一份禮物。
至於送老劉的禮物到底是什麽,估計老劉到時候會被嚇一跳。
徐景行嘿嘿偷笑兩聲,開始動手。
這是個大活兒,所以他的準備工作做的非常充足,從選料到構圖都很仔細,是他從業幾年來最最仔細的一次之一,光是做人物設計就花了大半天時間,在紙上勾勾畫畫忙碌很久才算定稿。
是的,人物設計。
盡管他覺得87版《紅樓夢》的選角非常出色完全可以借鑒,但總有點不甘心,而且電視劇中的人物跟曹雪芹本人刻畫的人物始終有所差別,隻不過人們習慣了老版《紅樓夢》中的那些角色形象,有個先入為主的概念而已,並不是說選角和服裝道具化妝就很完美了。
相反,研究過的都清楚,老版紅樓雖然非常出色,但還是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甚至一些角色跟書中的形象大相徑庭。
當然,主角們肯定是大差不離的。
可惜楊磊真沒打算借鑒老版《紅樓夢》的那些演員形象,而是根據自己對這本小說的理解進行設計,從個人形象到服裝、道具、建築甚至麵容等方麵進行全新設計。
好在他做的是玉雕作品,而且是這種麵積較小但人物相對較多的作品,人物麵容表情不是重點,所以不用他捏臉,把動作神態以及服裝頭飾這些設計好就行。
而以他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這活兒並不是很難。
要是換個人來做,估計得一到兩周的時間才能完成,畢竟這活兒太繁複,而且對知識的廣麵要求較高,畫麵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得有所了解,不然的話,出了差錯都不知道出在哪兒。
但僅僅是設計人物形象就用了這麽長時間,加上道具、建築等細節的設計以及整體布局、細節刻畫等流程走下來,足足用了兩天時間,如果換做平時,兩天時間足夠他雕好多件玉件出來了,哪裏會有這麽費勁兒。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當他完成圖紙的設計之後,感覺自己在這方麵的能力又有了一定的突破,腦子裏多了很多在之前從沒有過的思路和想法,尤其在心理刻畫方麵的能力確實要比之前更上一個台階,因為這是他設計過的心理活動最複雜的一幅作品。
《紅樓夢》本來就有太多太多的心理活動,作品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細細琢磨一下每個人都是一條線,但每個人的這一條線都跟整本書的主線息息相關,就如同毛細血管與大動脈之間的關係。
所以讀《紅樓夢》也是一項揣摩人心的活動,能讀通《紅樓夢》的人在人情世故方麵也一定不會太差,對人心的把握也是如此。
而徐景行在做設計的時候又原汁原味的將原作中各個人物的心理活動添加進去,這麽大工作量下來,有所進步也是正常的。
有了設計圖,動手下刀也就沒那麽難了。
兩個小時後,一件快餐杯大小的羊脂玉人物雕件新鮮出爐。
這雕件主要以高浮雕為主,同時輔以精致的透雕和鏤雕,跟常規的玉石擺件看起來沒什麽差別。背景就是一套有溪水環繞、梧桐與芭蕉掩映的大院子,而主角們則在院子正中央的大廳裏,而人物包括賈母劉姥姥以及一眾丫鬟婆子總共十四個人。
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非常講究,這院子是徐景行按照書中描寫盡可能還原出來的。
書中寫到,這頓宴席的地點位於秋爽齋內的曉翠堂,這曉翠堂四麵出廊,流角飛簷,不但院子裏種著大量的梧桐和芭蕉,更臨近沁芳溪,是個難得的幽靜之所,雖然在書中出場次數寥寥無幾,但名氣也不小。
隻是哪怕在電視劇中,導演也沒有對著秋爽齋做太多的描寫,所以這真是徐景行根據說中描寫刻畫的,在盡可能複原書中細節的同時還把清代建築特色融入進去,使得這看起來很常見的背景刻畫都格外的真實。
如果有人想研究秋爽齋,不用查找什麽資料,看看這幅設計圖就足夠了。
為了保險,他還發了個圖片給連雲海老爺子,讓老爺子幫忙把關,得到老爺子的肯定之後這才定稿,可信度比網絡上那些亂七八糟的資料高的多。
不但如此,院子的遊廊如何走向,什麽地方該有垂花門,梧桐應該種在哪裏、芭蕉應該種在哪裏、該種多少、還有沒有別的裝飾物之外的細節,他都考慮進去。
甚至還考慮到了風水以及民俗習慣問題,比如說北方建築中最常見的一個習慣,正廳與大門不能在一條中軸線上,多多少少都要錯開幾分,這個習慣到現在為止在農村還保留著。
要說在作品中,這樣的細節根本沒人在意,就算在意,一般人也計算不出來,大部分雕刻師或者畫家在進行創作時幾乎不會在意這樣的細節。
但他卻硬是用尺子仔細量過之後才定下中軸線的位置。
至於其他細節就更多了,像是朝向、植物向陽性、生長習慣、季節、陰影等等都計算在內了。
不客氣的說,他的作品能這麽受歡迎,除了種種神奇功效外,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對細節的追求,他不知道的常識也就罷了,既然知道,就一定要在作品中表現出來,哪怕讀者完全不在意都沒關係,他盡心盡力就好。
除了細節,就是整體布局了。
說布局,自然得說背景,這件作品的背景是秋爽齋曉翠堂,但大背景是賈府,秋爽齋隻是賈府內的一個院子,而曉翠堂隻是秋爽齋內的一個不怎麽常用的大廳,也就是說區區“背景”兩個字,卻有三層空間。
一層是賈府大院,這個不用全部雕刻出來,但可以通過四麵的出廊和一條蜿蜒而過的沁芳溪從側麵表達這一點,用垂花門和小溪做封口,一動一靜間形成一個封閉的小空間,也就是秋爽齋這個大院子,當然,不能少了門上的牌匾,不過秋爽齋門口的牌匾是“桐剪秋風”,這是書中寫到的。
這個大院子裏有梧桐、芭蕉、假山、小亭子、花圃等等點綴物做點綴,不至於讓碩大的院子看起來顯得空曠。
第二層就是院子正中央的曉翠堂。
在古代,富貴人家的大廳是很講究的,台階到門內之間也別有天地,最起碼有一道兩米寬的遊廊,越有錢,這遊廊可能就越寬,雖然是有限製的,但總比一般人家的遊廊要寬上那麽幾分。
而在遊廊這個銜接院子和門內的遊廊上,同樣是一層空間,這裏的雕梁畫棟桁架鬥拱柱頭鋪作月梁牛腿等建築構件都各有精彩,或雕“五福”“福壽”“仙鶴”“蘭芝”等吉祥畫麵,或繪“八仙”“壽星”“仙鹿”“王母”等圖案,總之各有各的講究,越是富貴人家就越講究。
不但這些死物有講究,活人同樣有講究,大戶人家在這裏招待客人或者吃飯的之後,肯定有丫鬟婆子在這裏小心伺候著,少則一兩人,多則五六人。
徐景行沒有在這裏安置太多的丫鬟婆子,隻是一左一右放了一個丫鬟一個婆子,畢竟在原著中沒有描寫這點,他想放幾個就放幾個,看起來合情合理就行。
所以他隻放了兩個,但這樣無關緊要的小人物也不是說隨便放這兒就可以了,這種大場麵裏,每個人物都是有作用的。所以在他的設計中,門口這一個婆子一個丫鬟也在笑,但笑的幅度不大,而且是躲在門外屋內人看不到的牆後湊一塊笑,還有交頭接耳的跡象,隻是因為麵朝內,所以看不到麵孔。
這就是第二層的景象,從院子純粹的寫景引入人物,雖然隻是兩個丫鬟婆子,但已經解開了一點點主題:笑。
過了這一層就是第三層,也是最後一層,曉翠堂的大廳。
這曉翠堂的大廳可就有講究了,為什麽?因為書中有重點描寫。
為什麽會重點描寫這個出場次數並不多的院子呢?因為這裏是探春居住的地方,人探春再怎麽沒存在感,那也是十二金釵之一,賈家大小姐之一,身份在那兒擺著,住的地方肯定不會太差。
所以在書中寫到“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也就是說秋爽齋這個院子裏的三間屋子是連通的,大廳和臥室隻是用屏風之類的物件簡單擋了一下。
然後在這個三間連通的大屋子裏有“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這張大案子上擺著“各種名人法帖”“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樹林一般的毛筆”,另一邊有一個鬥大的汝窯花囊,花囊內插著鑲水晶球的白菊,西牆上更掛著米襄陽的《煙雨圖》和顏魯公的對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