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碎葉城教育
最後,沈晨隻好把一切歸結在教育上。
拜神是可以的,但若是連神究竟是什麽都不知道,弄得好像神就是他們的爹娘父母,那麽,他們一定不會對人世間抱有情感,隻會對虛無縹緲的神產生感情,並且把一切獲得都歸結為神的偉大,而不是人的所作所為。
為此,針對碎葉城和西域地帶的教育也被沈晨提上了日程,照搬大唐的六年製小學教育是不行的,單單教師就找不到那麽多,這個時候的碎葉城雖然不到,卻也有十來萬的人口,青少年就有兩三萬人,這麽多人至少需要兩三百名教師,對於教師,大唐現在都還捉襟見肘,怎麽可能有多餘的教師資源給碎葉城。
這個倒不是李治不幫忙,而是真的幫不起,現在在大唐境內的小學堂看著很多,但是遠遠沒有達到後世的標準,而且,李治已經開始著手初中的準備,多的不說,十來個縣用一個初中是必須的,最多上限到二十個縣一所初中,還隻能是用學院招生一樣的按照分數從上往下數多少人的方式,連所謂的分數線都不能有,更何況仿照小學堂的義務教育製,可即便這樣,每個初中配備的教師也需要二三十人。
大唐三百多個州,幾千個縣,算下來也是兩三萬教師的規模,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一些在教育部任職的文官都不得不經過短暫的培訓,進入教師的行列,弄得很多地方的教育司裏加上司長在內,手底下居然兩三個文員辦事,弄成了個個都是官的樣子。
即便如此,初中也隻能停留在紙麵上,需要再等幾年,由得市場規律把小學堂出來的小學生有了富裕之後,才能大張旗鼓地弄初中,還得分片區,一步一步地來,若是直接大手大腳的開始,李治覺得,連他也需要親自去當教師才能保證教師數量。
如此地步,碎葉城隻能自給自足,可是,沈晨總不可能讓學院的博士和學生去做老師,別說是對他們本身知識的巨大浪費,就是他們本身的工作內容也由不得他們放下手裏的工作去做教師。
沒辦法之下,沈晨隻好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識字製度,首先要把碎葉城分成東南西北四個區域,每個區域又再分成上下左右四個小區,每個小區按照負責人,把博士和學生分下去,他們也不算教書,而是在每天下午吃飯之前,教會青少年和自願前來識字的人識字。
要求也不高,隻要一年後,保證每個正常人認識五百個常見字就行,算下來每天也就一兩個,甚至都不需要更多的考核,隻需在每個季度一次的識字考試中按照考官說出的字音和字的解釋把字寫下來就行,比之後世小學生的聽寫還要簡單。
就這,第一次考試結束後,能過關的居然還不到一百人,連百分之一的標準都沒有達到,受到刺激的老將們直接發了怒,每天提著刀子在場地上轉悠,誰要是敢不認真識字,他們就直接砍腦袋。
盡管沈晨覺得血腥了一些,但並沒有阻止,因為,經過調查,之所以學的不好,竟然是僅僅是因為這裏的人覺得識字沒用,而之所以識字沒用,是因為他們對生活質量的標準刻畫得太低,低到了隻要一天能吃一頓,不餓死就行!
這怎麽成?
於是,沈晨又移植了一大堆後世遊樂園的設施過來,有心把碎葉城打造成一個西域裏前所未有的娛樂之城和教育之城。想要玩那些神奇的東西,可以用錢,也可以寫字,隻要能寫出五十個字,就能玩到裏麵幾乎所有的東西,若是寫出一百個字,要麽,還能在遊樂園裏吃三餐,每餐都是大肉包子加鹹菜,還有一些來自大唐的麵包等。
如此一來,識字的積極性頓時增加不少,很多人就是為了那一日三餐,竟然可以在挖地的時候也念念有詞地背著字的比劃,得知這個現象的沈晨差點沒笑死,他實在不知道這些人的腦回路究竟是怎樣的。
不過,隻要他們能學,沈晨就不怕他們吃撐掉。如今的大唐內部糧食儲備已經到了一個駭人聽聞的程度,隨著土豆、紅薯、玉米,以及高產新型水稻的種植,還有機械化的實施,大唐的糧食產量來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大唐的人口又不是後世那種以億為單位的時候,哪怕經過了李二、李治時期的安穩,大唐的人口數量也沒有突破六千萬,撐死五千萬左右,這點人口讓如此多的高產作物和相關的機械來運轉,簡直就是開著掛一樣的往前衝。
所謂穀賤傷農,現在的大唐內部已經到了一文錢一鬥米的程度,至於土豆、紅薯更是一文錢兩鬥,而包穀,除了人吃的以外,更多的是用來飼養家畜,多的不說,現在的家畜,吃的都比之前人吃的還要好。
李治現在麻煩的是不知道多出來的糧食怎麽用掉,而不是擔心哪裏遭災!以大唐的體量,即便遭了災,也可以臨時從當地的常平倉和周圍的地區調集糧食過去,根本不存在糧商囤積居奇的環境。
更可悲的是,很多農人甚至被迫從土地裏釋放出來,成為了農民工,不是因為沒得吃,而是因為田地裏不需要那麽多的人手,浪費,所以才進城務工,家裏多了生計,錢財多了,自然花錢的地方也多,一下子就把大唐的經濟盤活了起來,很多肉食也擺上的餐桌,自然的,對地裏糧食的需求又減少了不少。
因此,李治頭疼的是如何把糧食弄出去,正好,碎葉城在還沒有成為塞上糧倉之前,必須依靠朝廷來喂養,可算是解了他的心頭苦惱。
糧食沿著長安到安西都護府的鐵道到了安西都護府,之後依靠原始的牛馬拉扯,一路去到碎葉城,盡管路上會消耗掉不少,但架不住糧食價格低廉,數量太多,完完全全經受得住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