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教育風尚
我在古代教書的日子最新章節
春節過後,天氣乍暖還寒,京城最大的書局在售賣新書。
店鋪內專門開辟了一角,單獨擺放《教育新風尚》的月刊。
“掌櫃的,最近可有什麽新書?”
店鋪的掌櫃,拿起一本《教育新風尚》,“我們書局新出的書籍,專講教育,每月都會出版一本,先生可要來一本?”
原來那位問話的熟客正是一名書院先生,他拿起一本,翻看起來。
第一頁,寫的是“編輯:四方書院,出版:文雅書局。”
京城最大的書局就叫文雅書局,不過這四方書院又是?
他繼續往後翻,是由付先生所作的卷首語。
卷首主要講的是創刊原由,以及希望眾位教育人士能夠互相交流,為魏朝培養出更加優質的人才。
再往後,兩份名單吸引了他的關注。
“教育新指標,書院排名以及教師排名。”這兩份名單針對京城的書院和先生進行排名和評價。
看到這裏,他合上書籍,“掌櫃的,我要一本,多少錢?”
“好嘞,統一定價,隻要兩百文。”掌櫃很心痛,這個售價連本錢都掙不回來。
不過上麵發了話,他也是遵照吩咐。
“這麽便宜?”那人一臉驚訝,從荷包裏掏出一錠碎銀子。
文雅書局每天的客流量好幾百人,多是知識分子,《教育新風尚》一書經由他們一傳十,十傳百,三日內就被一搶而空。
大家討論最多的無非是上麵的排名。
為什麽我的書院排名比你低?
為什麽這家書院能上榜?
為什麽我不能進教師排行榜?
一時間,整個京城書院都鬧哄哄的。國子監倒是穩如泰山,畢竟坐穩第一書院的交椅,名師入圍也最多。
名單之後是教育思想,刊登著幾名書院先生的教學經曆或者心得體會。
後麵附有征稿啟事,歡迎各書院先生投稿,錄用的會支付報酬。
不少人看到這個征稿信息,蠢蠢欲動。
刊物的末頁,是對四方書院的介紹。
四方書院,是魏朝第一個由女性創辦的新型綜合書院,招收男女學生入學,傳授科考和技術知識。
書院新建,廣納天下人才,隻要你有一技之長,就可以成為書院先生。
歡迎入學前來書院參觀,並附上地圖。
女人創建的書院,同時招收男女學生,許多人都覺得天方夜譚,但他們卻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抵製。
為什麽呢?這是因為現任皇帝的態度。
皇家曆史上不乏優秀的女子,或掌一軍之師,或管一朝之事。
他雖然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女性進入權利中心。
女性的民間地位是有一定提升的,比如能夠從商,能夠擁有自己的財產。
但是社會普遍還是有重男輕女的思想,因為現今仍然是男性所主導的地位。
女性進入權利中心,向其爭奪權力,他們必然不樂意。
而京城是距離統治者最近的地方,他對女性的寬容態度導致這群人即使有意見,也不會明麵抵製。
付子莘正是抓住了這點,所以才敢大張旗鼓地宣傳四方書院是她創建的,並且能夠招收女學生。
這是她來到京城了解到統治者的喜好之後,做的目標調整。
如果遇到的不是一個開明的皇帝,付子莘的做法無異於自取滅亡,成功的幾率極小。
即便是現在,她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先生,新購置的書籍已經放入藏。”王三寶從書局采購了一大批書籍,並且帶回了剛出版的刊物。
“你今天去書局,買這書的人多嗎?”市場反應,可以幫助她更好地運營刊物。
“十之五六,大都是關心排名的。”王三寶特地在書局停留,並親自上前詢問購書原由。
付子莘聽了,果然不出所料。
這說明排名還是很有必要的,目前隻是京城的排名,將來還可以覆蓋到全國。
這份名單是怎麽做出來的呢?
付子莘通過口頭詢問百姓,整理出京城書院和名師的清單,然後照著清單逐一實地考察。
書院規模大小、學生數量和科考人數通過率等指標,是付子莘從年前就花時間收集的資料。
到了年後,和文雅書局談妥,過了大半個月也就是二月初一,才有了這本刊物。
轉眼間到了農曆四月,《教育新風尚》已經出版了三本,這本書已經成為各家書院每月必讀的刊物。
他們關心的排名,或者他們書院先生的文章,都在這本書上。
不過四方書院還沒有招到一名學生,也沒有招到一名先生。
“先生,這個月又入不敷出。”王三寶看著賬本上的數字,心急如焚。
這幾個月,書院內部擺放的家具,以及觀賞的樹木花草,花了不少銀子。
就連石板路兩旁都種滿了榕樹,現在也就隻有山上還有待建設。
京郊的荒地已經換了個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哪家別院。
“現在花錢,以後享受,過兩年這林子肯定會吸引不少人前來,倒是辛苦你到處搜尋樹木苗子。”
荒地上種的樹木繁多,桃樹、梨樹、榕樹、海棠樹等,多虧有王三寶到處聯係,他甚至出了京城去寧波府和皖南府購買。
“先生不急著招生嗎?”其他書院早就開始上課了,付子莘隻在刊物上打廣告,要是能去城裏親自招生,肯定有人來。
“想來的人自然會來,且等著吧。”付子莘一副淡定的樣子,看起來絲毫不操心。
“城中的鋪子,如何打算,重新裝修之後已經空了大半個月。”王三寶問道。
“怎麽,你想去管鋪子?”付子莘抬頭,難道他還沒死心?
“不不不,我就跟在先生身邊,完成你吩咐的事情。”王三寶趕緊表態。
若是以前,他肯定會主動爭取,謀個商鋪管事當當。但是四方書院建立了,他的選擇自然有變化。
京郊的書院值多少銀子,城裏的鋪子值多少銀子,王三寶心裏算得明明白白。
“這樣最好,我身邊也離不開你,除了我,就是你最清楚這些事情了。”王三寶也逐漸成長起來,頗有大管家的風範。
“多謝先生厚愛。”能得到先生肯定,王三寶覺得很受用。
“京城的鋪子,前麵的門麵作為《教育新風尚》的編輯場所,後麵的門麵用作售賣入場券的鋪子,像小語的表演票,咱們以後要辦的畫展票,都可以賣。”付子莘告訴王三寶她的規劃。
“那刊物這一塊是不是要另外招人?”目前都是付子莘獨立完成的,經常忙到深夜,一天要看幾十篇稿件。
“先設個點,把招牌掛好,以後投稿都直接送到我們自己的鋪子裏,不讓書局代收了。”
招人倒是不急,一時半會也尋不著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