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趙維最懂朕的心意
想起那個混蛋小子,忽必烈不由出神。
待回魂之後,悠悠發問:“那小子確定已經離開了釣魚城?”
阿丹聞聲,自然知道皇帝說的是趙維,急忙答道:“確定。去年七月離開的釣魚城,文天祥、謝疊山,還有趙與芮等人隨行,應該是往扶桑宋廷去了。”
忽必烈擰著眉頭,雖然這個情報他早就知道,而且不止問了阿丹一次,還是不由道:“真的去了扶桑?他怎麽去的?”
阿丹則道:“應該是走陸路南下。具體哪條路,又或者從是安南,還是吳哥下海,恕奴婢無能,未曾得知。”
“嗯。”
忽必烈點了點頭,又翻找出一張南海諸國的山河圖,仔細看了半晌。
最後指向安南的紅河口道:“應該是這裏的了!”
“前年羅氏鬼國叛出,朕隻當南獠反複,未加重視。現在看來,這是自巴蜀南下安南的的必經之路,卻是明朗許多。”
沉吟又道:“他那麽多銀子,想必也是從這條路運進四川的。”
阿丹一動,愣了愣,“那那奴婢是否要向安南派些人手,探查一二?”
見忽必烈盯著圖未發一言,急聲又道:“湖廣王相阿裏海牙雖調軍在北,卻也是還有一戰之力的。”
言下之意,可讓阿裏海牙征服安南,畢竟這早在朝廷原本的計劃之內。
此言一出,忽必烈眉頭皺的更深,依舊看著圖。
“扶桑宋廷那邊有消息嗎?”
阿丹回道:“有!日前剛到,但不多!”
“說!”
阿丹,“之前數年,皆因路途太過遙遠,加上宋廷嚴查,我們的人想回傳詳報幾乎沒有可能。卻是最近,方有消息曆盡堅辛經由時宗朝傳回來了,但也極為有限。”
“眼線說,目前叛宋所在,為時宗朝以南萬裏。”
“萬裏?”忽必烈怔了怔,隨之苦笑,“跑的真遠啊!”
擺手道:“接著講!”
“喏!”
阿丹稱喏繼續道:“叛宋所在,東西皆是大洋,水路四通。周遭金銀甚多,農田無憂,林木亦屬遍地,獨缺鐵礦。目前,無論農事或兵戈,皆由銅造。”
“銅器?”忽必烈再疑,“就是漢人古籍所言之青銅?”
阿丹點頭,“正是此物。漢人古匠技藝高超,古時以銅鑄器,巔峰可達金鐵之堅,尤為強悍。不過,青銅之法甚繁,費時費工,且造價遠高於鐵,所以精鋼問世之後便被漢人所棄。”
“如今扶桑缺鐵若渴,無奈之下,隻得重拾鑄銅之法。”
“是嗎?”忽必烈幹笑。
如今的漢地已經難見青銅古兵,忽必烈更沒見過,隻聞書中所雲。
不過,忽必烈覺得書上有點誇張了,認為銅器不太可能做的如鋼鐵般堅韌。
就算能,也一定不如鋼鐵,更不能成軍裝備。要是這樣的話,卻是不足為慮。
略帶幾分嘲諷,“選來選去,跑的倒遠,卻選了這麽一塊缺鐵之地,也不知道宋人到底怎麽想的。”
陳丹接話,“陛下不知,扶桑似乎極缺鐵礦,宋人南北探尋數千裏,也沒找到一處大礦。小礦倒有,但埋地極深,幾乎沒有開采的可能。”
“哦。”忽必烈聽的有趣,若是這個原因,倒是怪不得宋人。
“繼續說。”
“喏。除了缺鐵,還有就是,叛宋所在周邊,也有當地土人部落若幹。”
忽必烈一聽,眉頭再皺,“多嗎?”
如果土人眾多,也是個麻煩。
卻聞阿丹道:“詳報上沒有特意提及土人具體數量,隻說有少量土人。奴婢猜測,當和東瀛碰到的情況差不多。”
前年元朝就對時宗朝,也就是現在的日本國做了詳細的評估。
其中也有關於當地土人的探查,上麵說,百裏無一戶,時宗朝闊土千裏,隻遇土人十餘萬。
忽必烈一想,同屬扶桑,又沒有特別提出,那極大的可能是與時宗朝的情況差不多。
看來,扶桑之地,確實人口不多。
這麽說來的話,大宋周邊也就幾萬到十幾萬的土人,也是不足為慮了。
“還有嗎?”
“有!趙維去年十月歸去,一到就奪了陸秀夫、陳宜中,以及江鉦的權,專持朝政。勵誌兩年之內,向時宗朝以南增兵若幹,建立守勢。”
此言一出,忽必烈又是皺眉,似乎對阿丹的情報極是不滿,“若幹是多少?”
阿丹惶恐,“陛下恕罪!此是叛宋機要,奴婢的人無從探聽,隻知大概。”
“況且”緩了緩語氣,“況且,宋廷妄圖兩年增兵若幹,實屬妄想啊!陛下神武明斷,怎麽可能給叛宋兩年喘息之機?”
“我大元六十萬大軍已經整裝待發,五月入夏之時便可分批東渡。入冬之時,六十萬大軍便皆可登陸扶桑,宋人哪有兩年?最多明年,便可與北宗朝接仗。到時,東瀛敗軍豈是我大元悍卒的對手?”
“宋人妄圖讓時宗朝抵擋一二的詭計,自不成功。等趙維帶著人馬北進之時,咱們已經俯視扶桑沃土萬萬裏了!”
阿丹搶白一陣,極力開脫。實在是相距太遠,消息閉塞,這也怪不得他。
卻見忽必烈瞪了他一眼,說出一句,“胡鬧!!”
訕訕道:“何時要你這奴婢替朕做主了?”
“奴婢不敢!”阿丹幹脆跪於殿前,戰戰兢兢。
“起來!”忽必烈不耐煩,“我大元已廢跪禮,你跪個什麽勁兒!”
說完,不理如蒙大赦的阿丹,繼續盯著山河圖。
足足過了小半時辰,這才突然出聲:“傳朕旨意,命張弘範為先鋒,五月出征東渡。”
“領五萬漢軍,二十萬蒙古、色目奴戶,帶齊牛羊、馬匹。”
指著圖中一點,距離時宗朝以北幾百裏的位置,“於此處登陸,落地建城,向內陸擴散。”
“喏啊?”
阿丹剛要稱是,卻是愣住。
隻五萬兵?還是三等漢軍?還不是到地方就打,而是落地建城,內陸深植?
阿丹都懵了,這,這是幹啥?
要知道,東瀛四島陳兵60萬,一舉渡海有些奢望。安全起見的話,分兩批東渡,到今年年底也過去了。
修整一番,來年開春攻打時宗朝,可能來年年底,也就是趙維那個兩年之期到的時候,元軍都有可能打到新崖山了。
怎麽還弄出個落地建城,一副打持久戰的感覺?
“陛下確定?”
忽必烈抬眼,似笑非笑,“怎麽?意外?”
“奴婢不敢!不過,確實看不懂陛下的心思。”
“看不懂?”忽必烈玩味,神情之中,有幾分寂寥又有幾分享受,“看不懂就對了!”
此時的他,不像是一個君臨天下的皇帝,倒有幾分無敵劍客難求一敗的意味。
正如之前,阿丹也看不懂忽必烈為什麽不氣阿難答自保,不氣阿難答有算計,卻罵他混賬、不成器一樣,也是讓人看不懂。
“呼”長出口氣,忽必烈靠於龍椅之上,仰麵看著大殿之趙維為什麽敢離開巴蜀?”
“這”阿丹一窘,卻是不知道皇帝為何突兀一問,“奴婢不知。”
“那你知道,他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離開嗎?”
“奴婢不知。”
“所以你們不懂!”忽必烈老目苦澀,“不懂朕的心意!”
這話讓阿丹無話可接,猶豫半晌,“陛下的心意不就是覆滅叛宋嗎?”
“叛宋?”忽必烈笑了,笑的更加苦澀。
“這個隻剩十幾萬人的殘宋,遠遁萬萬裏,真值得朕為其勞師動眾?”
阿丹更驚,“不是還有東瀛還有扶桑萬裏疆域嗎?”
忽必烈卻言,“我大蒙古帝國,西征萬萬裏,越過高山荒漠、拔除一座座城池,疆域橫亙天下,可曾需要傾國之力,兩年拿下東瀛,停止一切對外戰事,把所有的精銳之師都聚集到東瀛?”
阿丹:“不,不曾”
確實不曾。
蒙古帝國最強盛的時候,西征歐亞也不曾這麽著急、這麽興師動眾。
阿丹皺著眉頭,“那陛下這是”
阿丹越想越不對,不合情理。
忽必烈既然知道這回有殺雞用牛刀的意味,那為什麽還要這麽做?
而且,之前打東瀛有多急?那可是從各行省調兵、調糧、調錢。本可以緩一緩,省下不少的一仗,卻是隻用不到兩年就打完了。
而且,從戰果上來看,大元雖然拿下了東瀛四島,可卻讓北條時宗跑了,領著五十萬人先一步去了扶桑,成為了後患。
這麽算下來,忽必烈是虧的。
可是,不惜一切代價爭取來的時間,為什麽又要緩下來?明明可以今年就舉師東渡,為什麽隻讓張弘範帶著三等漢軍和農奴先過去種地、建城?
這太反常了吧?
那邊忽必烈依舊是一臉寂寥和享受,又問出一個問題,“你知道,趙維為什麽把阻敵的時間定在兩年了嗎?”
“為為什麽?”
忽必烈一聲冷笑,“你們真的是太不懂朕了,卻是那個混蛋最明白朕的心意!”
說出一個驚天答案,“兩年之後,他要攔的根本就不是朕的六十萬大軍!”
“那他”
“他要攔的,是北條時宗的五十萬驚恐之國!”
“啊?”
“哼!”忽必烈冷哼,“知道他為什麽要攔北條時宗嗎?”
老爺子大手朝圖上一拍,神采奕奕,覆蓋後世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地區。
“因為這裏!將是我大蒙古帝國再次合而為一的機會!是朕征服欽察、窩闊台等汗國的最好良機!!”
忽必烈沒有說大元,大元他是皇帝,可是大蒙古帝國,他自封為皇。
沒錯,自封!
橫跨歐亞的大蒙古帝國已經名存實亡,欽察、窩闊台等汗國並不承認他這個聖天子,他這個蒙古大汗。
所以,忽必烈的戰略目標,也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隻剩十幾萬人的殘宋。
如今,殘宋在扶桑一隅苟延殘喘,對他能有多大的威脅?另一個戰敗之國時宗朝,又能有多大的威脅?
值得忽必烈出動六十萬大軍?值得忽必烈把傾國力搶出來的時間,浪費?
不值得。
事實上,速敗東瀛並不是為了搶時間,陳兵六十萬也不是為了區區殘宋,是忽必烈要做出一副惡虎撲兔,勢在必得的態勢。
給誰看?
給欽察汗國。
給窩闊台汗國。
給察合台汗國。
甚至是給唯一盟友——伊爾汗國看的。
包括在北方、西部與各汗國邊境處歇兵,也是為了做出這個態勢。
老子不和你們玩兒了,老子找到一個更好的地方,那裏什麽高產的作物都有,你羨慕不羨慕?
幾萬裏的無主之地、大片的草場,你想要不想要?
遍地金銀,你眼熱不眼熱?
短短幾個月,單單從四川六城流出來的白銀就成百上千萬兩,你吃驚不吃驚?
老子甚至連阿難答這個隱患都不管了,連趙維這個禍害都可以容忍其在四川苟活,為什麽了?
為了搶先一步入主扶桑!
六十萬大軍,傾國力而為,隻有四大汗國才配得上忽必烈使這麽大的勁。
忽必烈要把四大汗國帶到扶桑,帶到一塊兒如幾十年前大蒙古帝國初生之時一樣,遍地金銀,讓人充滿**的土地。
不是為了消滅四大汗國,而是為了征服四國,重現大蒙古帝國的輝煌。
忽必烈的野望,在趙維找到扶桑那一刻,就被點燃了。
原本他以為,中原就是他的終點,再無可征之地。
但是,他錯了,錯的離譜。原來世界那大,蒙古帝國的路還長著呢!
所以,他要雷霆之勢拿下東瀛。擺出態勢之後,慢下來,讓張弘範先去占地方,建城、耕田、放牧。
為什麽?他要等。
等欽察汗國、等窩闊台汗國。他們離扶桑太遠了,去的沒有元朝快。
他怕幾十萬大軍一到,踏平扶桑的同時也把四大汗國嚇跑了。
當然,那樣也不是不行,起碼他站穩了扶桑,沒有任何變數。
但是,忽必烈要的不僅僅是扶桑。他要蒙古帝國,他要聖天子,帝國可汗的榮耀!
那才忽必烈的終極追求。
他要像兄長蒙哥、像祖父鐵穆真一樣,成為蒙古人唯一的大汗,成為這個世界唯一的大汗!
這才是忽必烈的野望。
隻不過,阿丹不懂,朝堂上那些已經開始安逸的朝臣們也不懂,倒是那個混蛋小子、那個自己利用的棋子最懂他。
那小子沒有在奪得六城之後繼續攻打重慶,也就沒壞了忽必烈的局。
那小子還給了阿難答一份海圖,省了忽必烈不少力氣。
否則的話,忽必烈還真有些頭疼怎麽把扶桑,把扶桑之豐、遍地金銀的消息,用一種可信的方式傳到幾大汗國。
而阿難答無疑是最合適的那個人選。
忽必烈對阿難答動怒,不是因為那個孫子出賣了他,而是那個孫子太猶豫了。猶豫的不像他孫子,不配是他孫子。
阿難答把消息傳的晚了,晚了整整半年,這致使忽必烈不得不更加的放緩腳步。
倒是一個外人最懂他,能看透他忽必烈得心思。
兩年大計!嗬嗬,那小子也是個有眼光、有大智慧的家夥。
忽必烈笑了,依舊寂寞,依舊享受。隻是又平添幾分苦澀,“這要是我的子孫該多好?”
至於大宋,還是那句話——不足為慮!
錢多有屁用?沒人、沒鐵、沒前途,苟著去吧!
就十幾萬宋人,邊上十幾萬印第安人,拿著麵條一樣的銅兵器,什麽時候收拾你不行?
“趙維呀趙維,還真有點想你呢!”忽必烈玩味著。
“等朕一統蒙古,再取殘宋,到時,朕不但要你臣服,朕還要把孫女嫁給你。讓你做朕的孫女婿,為朕所用!”
好吧,趙維也就是不在,否則一定一臉懵逼。
這老爺子,戲精吧?我就想坑坑你,真沒那麽多戲份,想啥呢?
你別誤會啊!
————————
萬裏之外,新崖山。
“啊嚏!!啊嚏!!”
趙維狠狠的打了兩個噴嚏,鼻涕眼淚一起飆了出來。
“奶奶的,誰特麽在念叨老子?”抻脖張望,一臉憤恨。
隨後,又低頭繼續琢磨他的銀行。
“著涼了?病了?”
“病了也不能歇著啊!幾千萬印第安兄弟等著哥去解救,六十萬蒙古大軍等著哥去收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