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宋膽> 第135章 大宋致知院

第135章 大宋致知院

  保定劫人的時候,趙維其實沒想太多,其實就如忽必烈評價的那般——賊不走空。


  而且那些人中,除了趙友欽、黃道婆等少數南方漢人,對趙維這個活土匪的“解救”深表歡迎之外。


  其餘的,要麽是色目人,要麽是蒙古人和北地漢人,還都挺驕傲,拒不配合寧王殿下的工作,還罵人。


  沒辦法了,灌了藥,塞箱子裏睡去吧!能活著到釣魚城,算你的化。


  別說,路上真死了兩個。


  到釣魚城之後,趙維忙著往回運金子,運土豆,哪有工夫管他們,隻是對其中一些人的名字有些印象。


  如果他記得沒錯,這個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絕對在那批匠人之中,而且是活著到釣魚城了。


  他這一嗓子不要緊,馬二爺小跑著進來。


  “什麽玩意?那批匠人?廚房地窖裏塞著呢啊!”


  趙維一聽,“嚓,怠慢了。”


  吩咐馬二爺,“去!都給我提過來。”


  馬二爺自是從命,顛顛的去提人。


  隻是文天祥與一眾將校還有點懵,劫保定他們是參加了的,而且對寧王的出格之舉還頗有微詞,“逃難呢,你打什麽劫?”


  可是,現在看來


  “那倆人會造回回砲?”


  文天祥和王應麟麵色凝重,糾正道:“不是會造,實則就是那二人所創。”


  看著趙維,心說,這兩小子還真讓你撞上了?

  而趙維那邊,下巴早就上天了,對著曹琦、張起崖等人叫嚷:


  “我就說吧,有備無患,逮回來早晚有用處!你們當時還跟我吹鼻子瞪眼。怎麽樣?你就說,怎麽樣!?”


  大夥兒:“”


  怎麽看趙維怎麽像小人得誌。


  過了一會兒,馬小乙帶人把四十多個衣著各不相同的匠人領進院中,其中甚至還有穿著元朝官服的官員。


  這是那十九個高級匠師中除了死的兩個,還有已經為大宋服務的幾個之外的十多個,還有三十個大馬士革鐵匠。


  見了趙維,那可真是精彩至極,是幹什麽的都有。


  有的呼喝上罵,“賊人,我與拚了!”


  要不是馬二爺和兵卒,還真能幹趙維個烏眼青。


  有的則是眼神怨毒,卻不動手,隻是惡狠狠地看著趙維。


  當然,也有受不住苦,跪在地上求饒的,揚言趙維讓他們幹什麽他們就幹什麽。


  看的文天祥等人都是於心不忍,趙維把人家折磨的實在不輕。


  但是,話說回來,三個多月啊,扔在箱子裏,吃喝拉撒根本就不是人過的日子。


  可即便如此,這幫人還有一部分能這麽硬氣的誓不歸順,著實也讓大夥動容。


  那麽為什麽就不肯投降呢?真是忠於元朝?


  是,也不是。


  這裏不得不說,曆史上,對元朝的印象始終不好,認為就是能打會打的蠻人,還欺壓漢人,不用漢官,使得讀書人都被逼得去寫了。


  不信你看後世那麽多的名著都出自元朝,也佐證了這一點。


  但是其實,不是那麽回事。


  蒙古人能得天下,真不僅僅是能打會打那麽簡單。他們的很多做法,雖然不討好文人,但對當時來說,是領先漢人一大截的。


  比如說,對待工匠和技術人才的態度。


  隻這一點,就是漢人沒法去比的。


  忽必烈極重視工匠和技術人才,待遇就比宋朝高了不是一點點,以至於當時全世界的頂尖技術人才都集中在元朝。


  你在大都,在保定府,可以看到漢人,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甚至是白人和被漢人稱之為諸夷的少數民族工匠。


  他們不但擁有極高的身分,極好的待遇,而且有突出貢獻的還能做官,甚至是封爵。


  像是被抓到釣魚城來的紮馬魯丁,是個波斯人。把波斯和阿拉伯的天文立法學帶到了中原,忽必烈親封子爵。


  為了他,還專門設立了司天台,也就是元朝的天文機構。


  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回回人,創回回砲,並將中原的榫卯結構與阿拉伯的齒輪機括相結合,製作出可以拆組的新式回回砲。


  二人皆有爵位、也都有官職。


  孫拱,北地漢人,一個父子兩輩設計鎧甲的匠人。被忽必烈封爵重用,因為讀過書,甚至還做到了監察禦史。


  連趙友欽、黃道婆這樣厭惡元人,內心疏離的漢人,忽必烈也是不記前嫌地保定,極盡尊重,希望他們用自己的能力為元朝效命。


  你說,這樣的朝廷,哪個匠人不願意跟著他幹吧?

  所以說,元朝別看國祚不足百年,可是在農業、機械、軍械、火器等各方麵的的貢獻,卻一點也不比別的朝代少,甚至大大超出。


  根源就在於,從來不被漢人重視的匠人階層,得到的足夠的利益和重視。


  好的東西就得學,這對一個穿越者來說,沒有任何障礙。


  而且,趙維更沒有在場其他人那種固有思維的負擔。


  隻不過,現在的問題是,趙維把人家欺負的太慘了,現在再想說好話,給好處,是不是有點晚啊?


  尤其是那個阿老瓦丁和亦思馬因,現在急需人家造回回砲,可是怎麽造?刀架脖子上硬造?

  對此,趙維也知道現在說好話沒用。


  不過,他也沒打算說好話,不然也不會這麽把人弄過來了。


  當然,也沒想過用刀逼著。


  對馬二爺低語幾句,二爺就帶著人出去了。


  趙維往台階上一坐,“我就不說什麽抱歉,也不說什麽殺雞敬候的話了。”


  “五年!”趙維伸出一個巴掌,“你們在這釣魚城呆滿五年,之後不管怎麽樣,想去哪去哪。我不攔著,在場的宋人也不會攔著。”


  眾人一聽,漸漸靜了下來,顯然在思考趙維的話。


  有人不憤道:“憑什麽?憑什麽你讓我們呆五年,我們就要呆五年?”


  趙維一笑,“因為你沒的選,要麽回地窖裏窩著去,要麽答應我!每天還能見個太陽,散個步。”


  “”


  “”


  場中匠人都沉默了,畢竟誰也不想回到那個又濕又潮的地窖裏去。


  阿老瓦丁冷眼看著趙維,“條件呢?留我們五年,這五年總不能什麽也不要求我們做吧?”


  他看的還是很通透的,趙維把他們綁來,無非就是看中了他們的一技之長。說白了,這五年就是替他賣命。


  可是,阿老瓦丁沒想到,趙維的回答居然是,“還真就不要求你們做任何事!”


  “你隻要老老實實在城裏呆著,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不想幹什麽,也沒人逼你幹。”


  “當然,願意給大宋幫忙更好,而且很歡迎,酬勞更是你想像不到的多。”


  “可即便心係大元,不想幫大宋打大元,我也理解。一日三餐我供著,想幹什麽幹什麽,娶媳婦生娃我都不管,隻要呆足五年!”


  此言一出,別說是那些匠人,連文天祥等人都是心頭一驚,暗罵趙維會不會聊天?

  這話說出來,誰還願意幫咱們?

  果然,阿老瓦丁眉頭一挑,“你說話算數?”


  趙維樂了,“我堂堂大宋寧王,當著這麽多人的麵,豈有說話不算數的道理?”


  大夥一聽,更沒人願意回地窖了。紛紛表示願意答應趙維,在釣魚城呆五年。


  隻不過,除了少數幾個大馬士革鐵匠之外,很少有人願意為大宋做事。


  原因很多,有氣憤趙維的,也有衷心大元的。還有的是心裏有小九九,他們覺得一個小小的釣魚城撐不了多久,元軍早晚打過來。


  到時,他們為大宋出過力,即使不被責罰,也會有麻煩。


  見眾人都同意了,趙維露出笑臉,“都沒意見嗎?那好,下麵我說一下規矩。”


  “!!!!”


  阿老瓦丁一驚,果然沒有免費的午餐。


  “什麽規矩?我有言在先,若是出格,我寧願回地窖!”


  有他這麽一煽動,很多匠人也跟著鼓噪起來,不讓趙維立什麽規矩。


  文天祥等人看的直翻白眼,挺機靈個小夥子,怎麽這個時候犯了傻呢?

  結果,趙維卻對匠人們道:“放心,好規矩,對你們有利。要不要聽聽?”


  不等眾人做答,趙維已經說出了所謂的規矩。


  “首先,是生活上。放出來之後,你們所有人歸在‘致知院’名下。”


  “院長是我,將來你們在釣魚城內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做主。”


  “致知院?”


  阿老瓦丁不知道這個名字是什麽意思。


  可是,文天祥、王應麟等人卻是知道的。格物致知,出自《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致知”。


  意思是,探尋事物本質,從中得到智慧。


  一時之間,也弄不明白,趙維為什麽會起這麽一個名字。


  隻聞他繼續道:“我剛才說了,你們之中誰要是願意為大宋出力,我自是歡迎。至於怎麽出力,全由你們自己。”


  “如果有願意出力的,不用馬上來找我,先自己想好,你要幹什麽事,需要多少人力,多少工具,多少銀錢。


  刨除人物成本之後,你覺得你做的事值多少報酬。算出一個數目,報給我。”


  正在趙維說這些話的時候,馬小乙又帶著20個兵卒湧進來。


  兩人抬一口大箱,一共十箱。似乎十分沉重,兩個壯漢抬著走都費勁。


  眾人不知道箱子裏是什麽,隻能繼續聽趙維說話。


  隻見他語氣之中滿是誠懇,“我知道你們都覺得元朝好,就算我承諾什麽官職,你們也看不上。畢竟,大宋就這麽一座小山城。”


  “所以”


  露出一絲癲狂,“我拿錢砸!!”


  瞪著眼珠子,“我有2000斤黃金”


  “兩兩千多斤?”


  匠人們麵麵相覷,“不是兩千多兩吧!?”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