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宋膽> 第9章 別人家的孩子

第9章 別人家的孩子

  後世所稱的少帝趙昺時年八歲,是恭帝趙?、端宗趙昰的同父弟,都是度宗趙禥的兒子。


  德佑二年,元軍攻破臨安,恭帝被俘,北押大都。


  在城破前夜,謝太後命駙馬都尉李鎮、國舅亮節、殿前司江萬載,以及陸秀夫、張世傑等人,率領殿前忠衛護送楊淑妃和兩個度宗血脈趁亂出城。


  隨後,文天祥、陸秀夫等人於福州擁立隻有十歲的趙昰為帝,改元景炎,從而有了史書中的南宋流亡朝廷。


  但是,誰也沒想到,隻兩年不到的光景,端宗在逃亡途中意外落海。雖被江萬載不顧七十歲高齡奮力救起,但驚嚇生疾,不到一個月就撒手西去了。


  這場意外,不但斷送了趙昰的性命,還把大宋最後的一位主心骨搭了進去,老臣江萬載永遠留在了怒濤之中。


  於是,當時還不到七歲的趙昺又被推上了帝位,成為殘宋最後的皇權象征。


  其實,這孩子挺可憐的。生不逢時,小小年紀還不知何為家仇國恨就被推到前台。要是沒有趙維,又得被陸秀擊推到海裏。


  此時,趙昺正襟危坐,置於中軍大帳。下首的張世傑、陸秀夫、蘇劉義等文武朝臣,正與身後紗幔遮蔽的楊太後商議軍務。


  趙昺表麵上一副認真聽、認真學的態度,龍袍大袖裏的兩隻小手兒卻是絞在一處,沒那麽安分了。


  “真無聊!”趙昺小聲嘟囔,“也不知娘娘何時讓朕去找皇叔。”


  正抱怨著,有內侍來報,成王趙與珞求見。


  議政文武皆是一愣,趙昺卻樂了。不等身後的楊太後出聲,已經自己做起主來。


  “快宣!”


  弄得陸秀夫臉色一白,卻是不自覺地倒退回班。


  好吧,陸相公千古忠義,為人坦蕩,但是此時此刻最不想見到的,可能就是那對父子了。


  實在是,陸君實沒臉見啊!

  當時的情況是:他要抱著趙昺跳海一了百了,結來那混蛋寧王高光了一回,竟率眾突圍了。


  而且更丟人的是,陸相公還讓趙維一腳蹬海裏去了。


  陸秀夫可謂是顏麵盡失,哪有臉見人家父子?

  而且,帳中正在議論之事,恰好也與那父子有關,這讓陸相公更加的心虛。


  倒是張世傑,鐵錚錚的漢子,此時也麵有愧色,黯然退班,卻是有些讓人琢磨不透。


  不多時,趙與珞昂首入帳,與官家、太後請安。


  楊太後自不會責怪他未能及時見駕,反而柔聲道:“寧王傷勢可有好轉?哀家甚憂之。”


  趙與珞一拜,“勞太後牽掛,臣父子甚愧!小兒剛剛醒轉,請太後放心。”


  “皇叔醒了!?”


  高位上的趙昺一聽,跳了起來,一臉希冀地轉頭看向楊太後,“請娘娘恩準,朕想去探望皇叔。”


  楊太後在紗幔後一皺眉,瞪了趙昺一眼,生生把熊孩子瞪了回去。


  這才對趙與珞道:“皇叔折煞哀家了,寧王無礙才是先祖垂憐。”


  “君臣有道,臣不敢冒認。”


  “皇叔為國為民,自是當得。”


  “臣不敢當。”


  “當得。”


  “不敢當!”


  好吧,這父子倆一個文人掌兵,一個混蛋王八蛋,別的本事沒有,就占個輩份夠大。


  論起來,趙維是趙昺的皇叔,楊太後又得管趙與珞叫一聲皇叔。


  一家人論資排輩在這客氣上了,下首的陸秀夫等人看不下去了。心說,這都什麽時候了?還論這麽清楚做甚?


  陸相公本來不想出聲,可是見此情形,卻是不出聲不行了。


  “成王殿下,不知寧王帳前的百姓可曾散去?”


  趙與珞一聽,不由生出幾分得意之色。


  “好叫陸相掛念,小兒帳前百姓未曾散去。皆是感念當日之勇,為求當麵一謝。”


  混蛋兒從來都是惹禍,突然長了一回臉,讓趙與珞怎能不得意?

  可沒想到,陸秀夫聽罷,卻不見喜色,反而低語一聲,“可畢竟是少數啊,大多軍民是不信寧王有此壯舉的!”


  趙與珞:“所以老臣厚顏,請陛下與太後盡快下詔,以定三軍。”


  好吧,已經不是得意,而是給自己兒子請功來了。


  言下之意,崖山突圍至今沒有官方說法,得出麵幫混蛋兒說幾句公道話為妙。


  待趙與珞說完,小趙昺自是聽的連連點頭,想讓皇叔露臉。可陸秀夫和張世傑卻一個低頭不語,一個麵有沉吟。


  良久,張世傑頗有幾分尷尬地開口了,“敢問成王,寧王醒來,可曾說起當日情形?不知寧王是何心境?”


  生怕趙與珞多想,張世傑趕緊又補上一句,“成王莫要誤會,世傑的意思是,寧王向來頑皮,不沾國事,怎麽突然就.……”


  “這.……”


  這回輪到趙與珞結巴了。心說,張太尉還真會問,一下就問到了命門上。


  可總不能說那混蛋兒是怕死,豁出去了吧?


  “這個.……確實有些意外。”


  趙與珞最終還是沒說實話。


  “與珞問過那小子了,他說當時陛下高呼皇叔,他與陛下素來情深,不忍見陛下受難。再加上,如果陛下崩世,那二十萬軍民便真的沒了指望,我大宋必亡。便破釜沉舟,放手一試。”


  “沒想到,竟真的衝出重圍。也算浪子回頭,不負祖宗吧!”


  做為一個坦蕩君子,這是趙與珞平生第一次在禦駕麵前說謊,完全違背了他的做人原則。


  可是做為一個父親,誰不想為自己的兒子正名,擺脫混蛋的罵名?

  然而,趙與珞沒想到,他說完之後,無論楊太後,還是陸、張等人,皆露出不自然的神情。


  這讓趙與珞甚是心虛,又言道:“怎地?太後與諸位相公不信?那大可自己去問那小子!”


  張世傑聞言,連忙安撫,“成王莫要氣惱,寧王當日勇冠三軍,我等皆看在眼中,又怎能不信?”


  趙與珞皺眉,“那太尉為何愁眉不展?”


  “這.……”張世傑卡住了,偷瞄了一眼陸君實。


  說實話,張世傑就是個帶兵的,這種朝堂上的彎彎繞著實不適合他。但是接下來的話,陸君實也確實開不了口,也隻能他來說。


  硬著頭皮,心說,早晚都要得罪,那就不扭捏了吧!


  向趙與珞猛一抱拳,“先與成王請罪了!世傑的意思是,將崖山之功落於璐王名下,以振三軍士氣。”


  “什麽!?”


  趙與珞眉眼驟然一縮,“璐王!?這.……這是為何?”


  “唉!”張世傑長歎,“想必成王已經聽到一些風聲,雖有軍民看到是寧王率眾突圍出去,可寧王.……”


  “寧王多行不義,風評甚惡,多數軍民皆不信是寧王救國危難,以致三軍動搖,民聲甚沸。”


  “這樣的情行,就算官家詔禦發出去,也很難平息民議,甚至對三軍士氣大為不利。所以.……”


  話說到這個份上,張世傑也不用再把話挑明了。


  說白了,就是趙維名聲太壞,說是他救了崖山大夥都不信。不如找他人替代,來穩定時局。


  而且,大宋已入絕境,軍民意誌也到了極限,太需要一位可以帶來希望的英雄了。


  可趙維這個混蛋顯然不能成為榜樣。相反,與趙維同齡的璐王卻是再合適不過。


  璐王趙曄,原名趙孟啟,是秀王趙與梓之子。和趙維一起陪伴駕前,也和趙維一起封的一字王,改的單字名。


  其實,這兩兄弟就是備胎。有了端宗那檔子事兒,朝臣都怕趙昺萬一不測,到時無人接任新皇。


  於是,由楊太後下懿旨,陸相親為,從僅存的趙氏皇族之中挑了兩個備胎。


  說是兩個,實際上是一個。


  趙維這種臭名昭著的,要是當了皇帝,大宋才真沒救了呢!之所以把他選上來,完全是看趙與珞忠孝無二的麵子。


  要知道,瓊州既是抗元重地,又是崖山支點,還起到補給的作用,必須萬無一失。


  至於趙曄,那才是正經的“名牌備胎”。早在臨安時就名聲在外,甚得百官和皇族喜愛。


  怎麽說呢?


  “年方”十八,貌美如花,文采卓絕,兵事甚懂。


  反正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趙維和人家一比,那就是茅坑裏的爛木疙瘩。


  實話實說,要是把崖山突圍的功勞放在趙曄頭上,還真能立起一個如文天祥、江萬載這樣的英雄形像。


  好吧,其實不用崖山之功,人家已經名冠三軍了。


  冊封璐王、寧王的時候,大宋軍民也是士氣低落,可是一聽璐王成了備胎,著實提振了不少軍心。


  甚至軍中有傳言,若璐王為君,大宋複國可期。


  但是,理是這麽個理,趙與珞心裏可不這麽想。那可是混蛋兒拿命拚出來的崖山,憑什麽拱手讓給璐王?

  漸漸的,趙與珞把目光從張世傑身上移開,落在陸秀夫身上,眼神之中滿是煞氣。


  心說,好你個陸君實,難怪不發聲,原來是在這等著本王呢!


  冷聲道:“君實,這是何意?”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