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萬曆新明> 第一百零四章 春闈

第一百零四章 春闈

  萬曆二年的十月二十,在養心殿西廂房中。幾個今年春闈得中,入職翰林院,後來以朝廷新設“秘書郎”官職授官的幾個新客進士,正圍坐在一起聊天。


  小小廂房之內,麵對著門擺了四套桌椅。坐在裏麵的是今年春闈的探花郎餘孟麟和雷應誌,前麵兩個是餘孟麟和吳中謙,都為二甲進士。至於與他們同科的狀元尹應元,因得授翰林修撰,被張居正選中,去編《世宗實錄》去了。


  萬曆二年二月十九日開始的甲戌科春闈,大題三道,都是朱翊鈞所出。三道題分別是:“色難,有事”、“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天下數千舉人,百分之九十的考完試都說,這題太沒難度。而且第一題、第二題講的都是孝道,這類的題若不練上一百篇,出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讀書人。——看來這屆考官不行。


  未等發榜,坊間都傳出來,三道題都是朱翊鈞所出。這下子士林不再說題出的不好,反而都說當今天子“依仁孝而治天下,文景之治可期焉”。


  今天在養心殿的六位讀書人,兩個探花,四個二甲,卻都是聰明人。他們在考場中審題時,都看出來這簡單的題中隱藏著出題者的心思——讓考生聯係起來答,三篇文章之間要有有機聯係。


  這般出題方法,有了科舉八股以來,屬於天下頭一遭。看上去簡單,但若按照以前的答題方法,寫了三篇互相沒有聯係的論文,那基本上不了榜。實在是文筆好的,例如原時空的狀元孫繼皋,就位列三甲末尾,讓了解他文名的同年大跌眼鏡。


  朱翊鈞出的前兩道題翻譯過來,就是“侍奉父母,應該發自內心的喜顏悅色”;“孝順父母,最好的做到了尊敬、順從,其次做到了不辱罵父母;再次做到了衣食奉養”。


  若考生能深思一層,引申開去,把這三道題聯係起來,即能發現最後一題的內核是“孝順父母以及做事情要實事求是,不能做表麵文章”。


  可惜的是,真正把題審明白的,十個裏麵沒有一個。這屋子裏麵的六個,探花餘孟麟發揮的最好,直接把這三道題聯係起來,寫了三篇好文章。


  狀元尹應元更厲害,直接在第三篇文章中點出奉養雙親應厚養薄葬,而不應膠柱鼓瑟,搞形式主義。


  朱翊鈞點狀元的時候,見其第三份卷中有一句“曉苫枕磚者固為孝行,然不及事親之時盡於吾心”時,直接將其點為狀元。


  按例,等金榜貼出,這進士卷子也同時印刷出來,流傳天下。尤其是狀元卷,要貼在皇榜邊上,以示朝廷取士至公之意。


  狀元的文筆當然是極好的,落榜的舉人先是奇怪,紛紛問怎麽把本次考試的三道大題都貼了出來?以前錄取是隻重首卷的。


  等細看內容,發現狀元的三篇文章之間存在有機聯係,都是從不同的角度論孝道時,個個懊惱的直拍大腿。有那脾氣火爆的,到處找此前宣揚考題簡單的,恨不能揍他一頓。


  且不論沒中的舉人心裏暗罵皇帝出題雞賊,天下學官主考也被皇帝這一手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哦,題還能這樣出啊?!快把把四書五經翻爛的考官們熱淚盈眶——終於,可以出正題了!


  在天下第一考試大國做主考官,且考試範圍很窄的情況下,出題人根本幹不過精研八股“製藝”的考試達人。


  八股格式在成化時期發展成熟,而到了嘉靖初期時,這天下能出的題每題都有範文數十篇,輔導資料成千上萬——考官一一看過絕不可能,幾乎每次考試都能被某個押中題的考生用範文偷雞成功。


  後來考官們被逼無奈,發明了截搭題,即先在四書五經中某一段選一句,在其他與這一句完全無關的地方再選一句,兩句連起來組成一道題,稱截搭題,也稱小題。


  雖然這兩句話意思牛頭不對馬嘴,但可以考出來這考生的應變能力或稱瞎聯係的能力——這排列組合無窮無盡,立即風靡天下。


  然而,這種方式小考可以,春闈、秋闈朝廷是不準考官出這種“割裂經義”的小題的。所以在大明當座師也不容易,至少在出題階段,要大把的掉頭發。


  現在這些考官發現,若用皇帝的辦法出題,這排列組合雖不能到無窮無盡,但也不少啊!雖然增加了閱卷的負擔,但是前三道大題原先也要仔細看過,不過沒有看首卷那般費事罷了。


  若按這法子,考題難度直線上升。三道題論政一個主題,能在第二張卷子才把論證角度用光的考生基本上算是小學霸,若第三道題上還能寫出花來,上榜沒問題——這閱卷工作量其實沒增加多少。


  紛紛擾擾的議論,一直持續了半年多。甲戌春闈的試題變化,不光是讀書人受影響,各大書坊早已聘請名師,就朝廷下一步的出題思路進行研究,並開始撰寫範文——估計他們又能大賺一波。


  這天下隻有極少數的絕頂聰明人,才能從中看出皇帝兩年來,先出鄉試題,再出會試題的用意。而皇帝在出題時,要向士林表達出來對某些大政的傾向意圖,此時已經初見端倪。


  養心殿這幾個翰林新嫩盡管入職了大半年,卻一直沒什麽鳥事。在翰林院時,一天工夫能有小半天閑著讀書。


  本月雖然入了侍從室,但此時侍從室的架子還沒搭完,事情比翰林院的時候還少。如此一來,這六個人在工作之餘,不免坐在一起,如同讀書時文會一般,做些詩詞或議論時政。


  二甲進士張國輔乃是南宋時期“石鼓七賢”張栻張欽夫的後人,四川綿竹人。此際已經四十五歲,但仍要尊稱餘孟麟這比他小八歲的為兄。


  他問餘孟麟道:“伯祥兄,本科中,聽說徐華亭的孫子徐元春位列三甲,卻被皇上從名單中劃去,可真?”


  餘孟麟搖頭表示不知。身邊的雷應誌聽了道:“這是真事。我聽說的是王子中侍郎不取,老師豫所公搜落卷時取中。”


  另一位秘書郎叫吳中謙的道:“殿試之前,皇上一般不看卷子的,如何會劃去?謠言吧。”


  雷應誌聽了,笑道:“聽說是老師呈奏會試取中名單時,皇上看到了徐元春的名字,竟沒要卷子看,直接將之黜落。如此看來——”說完這句,露出玩味得表情,似笑非笑的看著其他三人。


  吳中謙倒吸一口涼氣,道:“皇上如此做,讓元輔情何以堪?這這莫非要起朝爭嗎?”


  餘孟麟聽了,哂笑道:“這麽長時間過去了,還說起什麽朝爭?徐階雖為元輔座師,但其家橫行鄉裏,非止一日,元輔能保他家一輩子?”


  雷應誌聽了,露出好奇之色。問道:“聽伯祥兄這般說,徐華亭家要糟糕?”


  餘夢麟冷笑道:“具體如何我不知,但昨天聽說,蔡國璽已被皇上起複,任鬆江兵備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