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京營
朱翊鈞的驚訝不是裝的,在他的印象裏,能夠實施三大征的萬曆朝,軍事實力應該是很強的。其中戚繼光、李成梁更是大名鼎鼎。卻萬萬沒想到,朝廷用以“以中禦外”的核心力量京營,在張居正口中居然到了如此不堪的地步。
朱翊鈞定定神,緩緩坐下,對張居正道:“老先生請起,我你君臣之間,日後還是要勤加溝通,以免誤會。”
張居正點頭稱是,心裏抹了把冷汗,對於今天在國公府的孟浪也有點小小的悔意。——不過這是在朱翊鈞已經用高明的見識向他表明,他麵對的是一位英明之主的前提下才有那麽一點點,換成原時空膽小怯懦長不大的的萬曆,嗬嗬。
朱翊鈞待他坐好,問道:“京營竟如此不堪用了麽?”
張居正暗暗奇怪,心道別的有的沒的你倒是都知道,這眼皮底下滿天下都知道的事兒你又不知道了。
慢慢解釋道:“皇上,京營自景泰年後已不堪用,倒不是近年始。京營自太祖建極,由五軍都督府共四十八衛發軔而來;成祖改為三大營七十二衛,三大營為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經土木堡一役,全軍覆沒,軍中已無將種、兵種。於少保雖然又建了團營稍有振作,但憲宗後來多用宦官掌營,這下子徹底疲弱。——到武宗時,堂堂京軍,麵對劉六、劉七裹挾的亂民之軍,怯不敢戰!”
朱翊鈞聽到此處,倒吸一口涼氣,徹底明白了這京軍是一幫什麽玩意兒。抬抬手,讓張居正喝口茶水繼續說。
張居正道:“武宗當時一氣之下,調九邊精兵數萬於京師,名為‘外四家’,雖然增多了京營的敢戰之兵,但勳臣、邊將、文官、內臣徹底攪合在一起,京軍以後再也沒理清過頭緒。”
“世宗時,曾設文臣專督京營軍務,結果還是不行。嘉靖二十九年,俺答大軍圍困京師,京營還是遇敵則潰,不敢一戰。”
“後來,嚴嵩當政時,從團營官廳製又回到了三大營,並設‘總督京營戎政’和‘協理戎政’,分了正副,由勳貴和文官分別擔任,撤了宦官。”
張居正嘴角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嘲諷微笑,“大前年,趙大洲建言先皇,說戎政官獨攬大權之害。先皇納之,改為三大營各設總兵、副將,並每營加一個協理戎政。”
“前年,先皇以為六提督共理京營戎政,互不為政,又恢複了總督、協理戎政的老法子,直到如今。”
朱翊鈞聽了目眩心搖,對張居正的理政能力有了強有力的感性認識。京營之發軔、嬗變,被他條理清晰的娓娓道來,如同展開了一張畫滿了金戈鐵馬、悲歡離合的小小曆史畫卷,期間多少驚心動魄的往事都蘊藏在這不鹹不淡的口吻之中了。
朱翊鈞感傷了一下下,又問道:“這京營的疲弱之因為何?尚能振作否?”
張居正搖頭道:“難!臣先給皇上講講這京營疲弱之弊罷。一則派係駁雜,頭緒萬端。京營乃京師勳貴之老巢,各級軍官由不同大小的勳貴擔任,這裏麵分了七八大派,數十小派,每日爭餉鬧事,互鬥不止。若打仗麽,隻有互相拖後腿的份兒。”
“二則勳貴占役,有籍無兵。皇上以為這勳貴之家的家仆是自己雇來的?都是京營士兵!身強體壯的,在公候大臣之家,羸弱不堪的,在千戶、百戶之門。滿京官員視作常情——就是臣這等文官,家裏也有數十京營士兵充作仆役!”
“三則餉銀無著,兵無戰力。今年,三大營耗銀近百萬兩,糧食、兵器在內。本應供十五萬京營士兵,有九萬在賬上,這餉麽,自上而下的瓜分。”
“兵實有六萬——一半在大臣家吃飯,號稱拿半餉,實際上到手的,臣聽說不過三分之一;剩下的三萬,在營裏做做樣子,真能拿到半餉——但還要孝敬上官。那飯食,臣未親見,據說像豬食一般。這樣的兵,還能打仗嗎?對麵隻要能拿出饅頭來,就得通嘩變過去!”
朱翊鈞聽了,被京營乃至明政府的唬愣了。這他娘的是中央禁軍啊,曾經是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在鼎盛時期,這隻軍隊曾經火器居其半。五征大漠,把不可一世的黃金家族打成了遊擊隊!
現在居然成為了破爛窩子、大爛根子!怪不得,怪不得這棵大樹幾十年後被李自成和滿清夾擊而亡,中央軍成這個奶奶熊樣,這國家不亡它就沒道理!
僅一條,這京內大臣家的大部分仆役居然是朝廷出錢雇的!而且所有人都習以為常,除了滑天下之大稽之外,朱翊鈞想不出別的詞來形容。他的臉陣紅陣白,有一種把一切都毀滅的衝動!這破玩意兒,不如廢了號重練罷!
張居正為什麽敢跟皇帝說這些?其實武宗以來,每任皇帝都知道,都沒什麽好辦法,若是大動幹戈,這勳貴就要先和皇家玩兒命!不得已之下,曆任皇帝都如那埋頭在沙子裏的鴕鳥一般,閉著眼裝看不見罷了!
至於兵部分餉銀的事兒,各部都從中央撥款中分潤,也是朝廷的一大弊政,張居正有心革除,先給皇帝下下毛毛雨。
朱翊鈞深呼吸幾口,沉聲道“此為毒瘤也!先生有意芟除乎!”
張居正道:“此前我曾建議皇上,要經常校閱他們。此次成國公為什麽累病了?還不是皇上要校閱京營?”
又哈哈一笑道:“臣聽說皇上校閱那天,到場點卯者給銀一兩;能會跑操的給銀二兩,能騎射的給銀五兩!京師健兒通轟動踴躍報名也。”
朱翊鈞冷笑道:“成國公家裏這十萬兩倒是好買賣,買了個王爵不說,還買了個護身符!”
張居正點頭稱是,回奏道:“成國公為勳貴之首也,京營就他來能壓住陣腳。”
“此番若不是皇上說要巡閱京營,這些年何曾有人練過兵。國公憂懼之下,不免自己嚇唬自己,一病不起泰半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