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車駕
中國古代帝王出行時,多設儀仗扈從,前擁後簇,車乘相銜,旌旗招展,充分顯示帝王至尊的地位。儀仗,即儀衛兵仗,自漢代起稱為鹵簿。“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帝王出行時,需要護衛及官員隨從,以防不測。根據帝王出行的等級,確定隨從護衛及官員的數量、規模以及各種裝備等,並編製成冊籍,即為鹵薄。
定引導之製,禦前鹵簿:馬五對,纛二十杆,旗二十執,槍十杆,撒袋五對,大刀十口,曲柄黃傘四,直柄黃傘八,紅傘二,藍傘二,白傘二,繡龍黃扇六,金黃素扇四,繡龍紅扇六,彩鳳紅扇四,吾杖二對,豹尾槍四根,臥瓜二對,立瓜二對。攝政王、輔政王、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鎮國公、輔國公等均有定製。
鹵簿儀製,大駕鹵簿為法駕鹵簿,行駕儀仗為鑾駕鹵簿,行幸儀仗為騎駕鹵簿,合三者為大駕鹵簿,共為四等,即:大駕鹵簿、法駕鹵簿、鑾駕鹵簿,騎駕鹵簿。
大駕鹵簿,用於郊祀祭天;
法駕鹵簿,用於朝會和太廟祭祖;
鑾駕鹵簿,用於平時出入;
騎駕鹵簿,用於行幸。
鹵簿的禦車總稱“輅車”
輅車之中又分大輅、玉輅、金輅、象輅、革輅、木輅。
大輅:輅車在殷周時期稱大輅,此時的輅車屬單轅雙輪,中間的車廂稱輿,呈左右長方形。帝王所乘坐的車,如玉輅,以玉裝飾,金輅以金飾而得名,還有象輅、革輅、木輅等各有特色,稱為。“崐天子五輅”,十分豪華,需要28人來抬。
鹵簿旗幡儀仗:是烘托氣氛、渲染環境的重要手段,可說是五彩繽紛,絢爛至極。
華蓋:五十四個。九龍而曲柄黃色的四個,九龍而直柄黃色的二十個,都連續排列。花卉而分成五色的十個。九龍而分成五色的十個。這兩種交替排列。純紫或紅色的方蓋八個。
執扇:七十二個,壽字的八個,雙龍黃色的十六個,雙龍紅色的八個。黃玉色赤單龍的各八個。
孔雀雉尾和鸞鳳:十六個。紅色有花紋方形的各八個。
幢:十六個。長壽、紫、霓、羽葆各四個。
幡:十六個。信幡、絳引、豹尾、龍首竿各有四個,分別稱作教孝表節幡、明刑弼教幡、行慶施惠幡、裒功懷遠幡、振武幡、敷文幡、納言幡、進善幡,八個為一組。
纛:八旗大纛二十四個,羽林大纛、前鳳大纛共十六,五色銷金龍纛共四十,圖案相反的八十個。
旗:取材於祥瑞禽鳥的圖案,有儀鳳、鸞、仙鶴、孔雀、黃鵠、白雉、赤鳥、化蟲、振鷺、鳴鳶。取材於靈獸的圖案的,有遊麟、彩獅、白澤、赤熊、黃熊、辟邪、犀牛、天馬、天鹿。取材於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圖案的四個,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圖案的四個,取材於五嶽圖案的五個。取材於五星二十八宿的三十三個。取材於甘雨,甘澤、甘澍、甘膏、甘霈的四個。取材於八風,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閭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的八個。取材於五雲青、白、赤、黑、黃五種雲色和五雷圖案的十個。取材於日、月各一個。門旗八個,金鼓旗二個,翠華旗二個,五色銷金小旗各四個。出警、入蹕旗各一個。旗的數共有一百二十個。
其他的還有旌:十六個。金節:四個。儀鍠氅黃麾:四個。金鉞、星、臥瓜、立瓜、吾仗、禦仗:各有十六個。紅鐙:六個。鼓:二十四個。其中金鼓二個、仗鼓四個、板鼓四個。橫笛:十二個。鉦:四個。銅角:大小各十六個。
皇上乘坐的是金輦、玉輦。
離禦座最近的有:拂塵、金爐、香盒各二個。沐盆、唾盂、大小金瓶、金椅、金杌各一個。手執大刀的、手執弓矢的、手執豹尾槍的,各30人。手執荷殳戟的各4人。侍殿前執曲柄黃蓋的一人。執淨鞭者四人。
在華蓋之間,除十匹儀仗的馬外,有騎馬的衛士千人。總計鹵簿所需1800人。
天子車輅中五輅為必備的,五輅即玉輅、金輅、象輅、革輅和木輅。除此之外,還有玉輦、禮輦、步輦等,下麵介紹一下它們的具體形製。
首先是玉輅,木質,基本構造由輅座、輅亭和圓盤等部分組成,主色為天青色裝飾。輅蓋高將近一米,輅圓盤為金黃色圓頂,鑲玉圓版四塊,因顯要部分用玉裝飾故稱為玉輅。圓盤垂有鏤金垂雲,四周貼有三層鏤金雲版。幨帷用三層青緞製成,每層繡有金雲龍羽紋相間。四根金青緞係帶綁在車軫上。四柱上繪有金色雲龍。車門垂珠簾,四麵各三。雲龍寶座四周為朱欄,以金彩相間塗飾,欄內四周布有花毯。兩輪各有十八根車輻,以金色鏤花裝飾。前有兩根軸轅,兩端分別飾金龍的頭和尾。
後樹有青緞太常旗十二麵,旗麵上分別繡各有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旗下垂有五彩流蘇。行駕時用朱絨帶子駕象來引車前行。玉輅是天子五輅中所傳最久的一種。
玉輅作為皇帝郊祀車駕之一,大朝會時陳設五輅在午門外,玉輅居中,以視最為尊貴。
金輅,是天子在封同姓王侯出席賓宴時所乘,用於饗禮、射禮和郊祀還京、飲宴等場合,居五輅第二。
主色為明黃色裝飾,金輅的圓蓋鑲四塊圓版金,金輅之名也由此而來。與玉輅青緞幨帷不同的是金輅使用的是黃緞幨帷,也是三層。四根黃段係帶綁在車軫上。後樹有大旗十二麵,旗上各繡著金龍。金輅其他的行製都與玉輅相同。
明代皇太子也乘金輅,以二象駕之。乾隆時金輅為大輅所改,以一象駕之。
象輅,乾隆朝的象輅為明代的大馬輦所改,主色為紅色。象輅的圓蓋鑲四塊圓版象牙,故名為象輅。
象輅幨帷為三層紅緞,也有四根係帶,為紅緞,綁在車軫上。寶座四周環以朱欄,輅前有三轅,後樹有大赤旗十二麵,各繡有金鳳,與玉輅、金輅不同的是此時的象輅駕以馬,中間四匹,兩邊各三匹,共十匹。在五輅陳設時,象輅位於玉輅之右。
革輅,圓蓋方軫,明代的大駕鹵簿中無革輅,此時的革輅由明朝的小馬輦所改。
主色泥銀色裝飾,鑲四塊圓版黃革,因皮革相挽而得名。幨帷為三層白緞,有四根白緞係帶,綁在車軫上。寶座四周環以朱欄,輅有兩根轅,後樹有十二麵大白旗,各繡有金虎。
革輅用一匹服馬和三匹常馬駕駛,為天子在巡守、征戰時所乘。
玉輦,圓蓋方座,其中輦蓋為青色,上麵有四塊圓版玉裝飾和一金色圓頂。
玉輦的四周承吊以鏤金垂雲,下端為金雲葉。幨帷由兩層青緞製成每層相間有褶襇,上麵繡著金雲龍,另有四條黃絨製的細帶,綁在座位的四個角。輦門冬天則用青氈門幃,夏季就換成珠簾,座亭上窄下寬,座有二層綴版,上方繪有彩雲,下方繪有金雲,四周環以朱欄,相間裝飾著金彩,欄內也是鋪有花毯。雲龍寶座在座亭中間,左邊放著銅鼎,右邊置有佩劍。前有四根轅,中間兩根轅各長,左右兩根轅稍短,轅兩端分別稱著金龍的首和尾。抬起玉輦時需要用納陛五級,由三十六人抬。
禮輿,采用香木做成。
它的基本構造和玉輦相似,由穹蓋、座亭、寶座、轅杆等部分構成,不同的是,禮輿的幨帷采用明黃緞,繡金龍,四柱以蟠龍裝飾,而且左右的窗戶夏天用藍紗遮住,冬天則用玻璃。有兩根較長的大橫杆,兩杆之間有雙龍的頭相對。前後由左右兩邊各有兩根小橫杆架著兩根肩杆,肩杆共八根,皇帝出行時采用十六人抬。
步輦,木質,沒有車幔,輦的倚欄上有鏤空花紋。
蟠龍座在中間,冬天在座位上鋪著紫貂皮,夏天則用明黃色的妝緞。四柱上有虎爪螭龍(傳說中無角的龍)的頭,周圍繞以雲龍。蟠龍座前有踏幾,上麵鋪有黃緞,有兩根直轅。其他的同禮輿的行製相同。
天子車駕中,五輅規模大、規格更高、出行時更隆重,出行時意義更在於禮製上作為天子的象征;而輦輿因為規模結構較小,也因為其設計構造更簡單乘坐更為舒適,故在作特殊要求的禮儀場合之外,皇帝出行都乘坐輦輿。
天子的儀駕製度,即與車馬匹配的儀仗和儀衛等級製度,又稱為鹵簿儀駕製度。
大駕鹵簿,大駕鹵薄有玉輦、導蓋、盥盆、拂塵、唾壺、馬杌、交椅各一件,提爐、香合、水瓶各兩件、儀刀和豹尾槍各三十支、各種大小、行製不同的傘蓋共四十六件,壽扇等各種不同的扇共七十六,各種幢和幡共三十二件,各種式樣的旌、金節、氅和麾共二十八件,各種八旗的纛和有不同代表意義的旗幟共有一百八十三麵,鉞、星、臥瓜、立瓜、吾杖、禦杖、引杖等儀仗共一百一十二件,紅燈六個。接著是玉輅、金輅、象輅和革輅各一乘、寶象五頭、導象四頭、靜鞭四根、仗馬十匹、後護豹尾槍十支、儀刀十把。
皇帝法駕鹵薄所陳列的儀仗與大駕大致相同,法駕鹵薄中的玉輦,由金輦和禮輿
代替,導蓋、拂塵、盥盆各增加了一件變成了兩件、唾壺減少了一個、儀刀、豹尾槍各減少了十把變成了二十把,五色華蓋增加了十個變成了二十個,雙龍扇十六柄增加了十二柄,五色金龍纛二十個,減少了二十個,鉞、星、臥瓜、立瓜、吾杖、禦杖、引杖等都由十六件變成了六件,減少了十件,其他的都與大駕鹵薄相同。
皇帝鑾駕鹵薄,前麵設有導迎樂,先是兩根戲竹,接著是六根樂管、四根七孔笛、兩根笙、兩麵雲鑼、一麵導迎鼓和一副拍板。依次是四禦杖、四吾仗,立瓜、臥瓜、星、鉞各四,十麵五色金龍小旗、十麵五色龍纛、十麵雙龍黃團扇、十麵黃九龍傘、一柄九龍曲柄黃華蓋,接著就是皇帝乘坐的步輦了,皇帝的步輦後是持佩刀和執槍的大臣和侍衛。
皇帝騎駕鹵薄出行時,首先在前列奏軍中典雅莊重的音樂,間歇有比較清雅的音樂,樂器列有十六個銅器喇叭,大小各八個,八個嗩呐,接著是兩麵雲鑼、兩根龍笛、兩根平笛、兩根樂管、兩根笙、四麵銅鼓、“二金”、兩個“銅點”等一些其他的古代樂器。在騎駕鹵薄中,皇帝可乘輕步輦或騎馬,在輕步輦或嘛前麵也有各種儀仗,與鑾駕鹵薄中相同,數量上有些微變化,輕步輦前麵有十名佩刀大臣導路,後有倆名佩刀護衛,護衛後跟著是豹尾班侍衛,其中執槍者十人、佩儀刀者十人、佩弓箭者十人。
以上各等鹵簿中,大駕鹵薄用
“以郊饗上天,臨馭九伐”,在郊祀大典,萬壽、元旦、冬至三大朝會及諸典禮才陳設大駕鹵薄。出行時執事人員執以上各種法器按序排列好,由公卿奉引,大將軍驂乘,太仆馭車,加屬車八十一乘;
法駕“以祭方澤、祀明堂、奉宗廟、籍千畝”,在北郊大祀和社稷祭祀時天子乘法駕鹵薄,出行時由京兆引奉引,侍中參乘,奉車郎禦之,有屬車三十六乘;
鑾駕鹵簿在天子行幸皇城時擺成;
在大閱軍隊時,騎駕鹵薄陳於宮門外,在軍營暫停時,皇帝騎駕鹵薄中晨時奏嗩呐樂,晚上奏典雅莊重的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