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不止奔跑> 第99章 老支書的一堂課

第99章 老支書的一堂課

  校長王軍演講完之後,操場上響起了學生和老師們熱烈的掌聲,比起過去每年開學的第一次師生大會,校長王軍今年講的也是更加的精簡,與其說是對每一個年級的要求,倒不如說是對每一個年級的心中寄語,相比學習成績而言,沒有比學生們心身健康的成長更讓王軍操心的事情了。


  ??“在我講話結束之前,老師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要講,講完之後,我們接著還會邀請一位我們桃源村德高望重的老村支書記給我們做報告。”校長王軍說完之後,讓原本剛才講完之後有點鬧哄哄的場麵又瞬間的安靜了下來。


  ??王軍整了整嗓子又繼續說道:


  ??“下個月我們桃源村這裏將迎來一件體育盛事,第一屆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這是省體育局為了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而打造的一場品牌賽事,也是首次將全民健身與我們鄉村發展和振興融合起來的一場賽事。


  ??之所以要跟同學們講這件事情,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因為我們國家現在越來越重視全民健身的發展,而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體育是促進我們身心健康更好發展的一項運動,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積極的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通過體育運動來強健我們的體魄和意誌。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跟我們村裏發展息息相關的。政府為了更好的改善我們這個偏僻落後且相對貧困的農村山區的麵貌,把這個體育賽事放到我們這裏來舉辦,目的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我們村,促進我們村裏的經濟發展,所以這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假如有一天我們這裏跟外麵的城市都一樣生活富裕了,那你們的爸爸媽媽也就再也不用外出去打工了,盡管這個願望還有點遙遠,但是我們奔跑的腳步卻是很堅定的。


  ??因為這次大賽,政府也開始給我們維護我們這些祖先留下來給我們的古民居,古驛道,古涼亭.……,這些我們祖祖輩輩生活了幾十上百年的地方,我們每一個人都更加要比外麵的人需要去認識、了解和傳承我們祖先留下來的人文曆史和建築。為此,我們桃源小學今天就邀請了我們桃源村的老村支書記劉景文老爺爺給我們講一堂這方麵的課,接下來大家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劉景文老爺爺上台講課。”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坐在台下的劉景文也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手裏拿著講稿慢慢的走向主席台上的講台。


  ??已經從座位上站起來的校長王軍直到劉景文走到跟前,然後跟劉景文握了握手之後才走下了講台。


  ??劉景文坐下來之後,輕輕的打開自己手寫的稿紙,麵對台下一群小學生的聽眾,這還是劉景文的第一次。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能夠第一次坐在這裏給大家講課,這是最讓我高興,最讓我興奮的一件事情。”劉景文的開場白第一句話就這樣說道,說話的中氣依然還是很足。


  ??劉景文停頓了一會後接著繼續講到:


  ??“本來今天我的孫子劉海坤應該是坐在下麵跟大家一起開今天新學年的師生大會的。隻是在這個暑假海坤的爸爸媽媽接他去了深圳讀書了,他今年正好上六年級。


  ??跟在座的很多同學一樣,海坤從小也是一名留守兒童,他的爸爸媽媽在深圳打工,我跟他奶奶一直他從一年級帶到他五年級,直到今年暑假時候,他的媽媽回來才把他接到身邊讀書,盡管我跟他奶奶萬般不舍,但是我還是覺得跟著他的爸爸媽媽對他的成長可能是最好的。


  ??在我孫子海坤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我就帶著他去到村裏麵的一條通往外麵的小道走過,這條用一塊一塊大石頭砌成的凹凸不平的石板小道連接著我們周邊的幾個村一直通往外麵,我想很多同學們可能根本也不知道有這麽一條小道吧,因為它早已經淹沒在大家的視野裏了。


  ??至今這條石板小道已經超過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了,它見證了我曾祖父那個時代的發展曆程。


  ??說起我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唐朝時代,我們祖先是從北方、中原一帶一路南遷最後到達這裏的。但是如果說這個曆史太過遙遠模糊的話,那我們的根真正紮根在這裏應該是從我的曾祖父輩那一代開始的,在他們的那個年代,才真正意義上在這塊土地上安了家。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在這個荒蠻之地,土地貧瘠的地方,祖輩們通過自己辛勤的勞作開墾出了這塊小小的盆地,也就是我們現在每家每戶種的水稻田,那是我們曾祖父輩們用血汗開墾出來的,沒有祖輩們的付出就沒有現在的我們。


  ??祖輩們開墾出來盆地之後,然後便開始種起了水稻,養起了家禽,之後便一直養活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我們祖輩在這裏紮根下來之後,為了能夠更好的生存發展,跟外界通商貿易,便開始修起了路,於是便才有了這條石板小道,祖輩們把自己種的稻穀,養的家禽用馬、用驢把它運出去賣,賣到的錢再換回商品帶回來,直到我的父親包括我自己都還親身經曆過這樣的通商貿易。


  ??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就經常跑到這條小道途中的一座涼亭裏盼著我的父親從外麵早日平安歸來,這座涼亭在媽媽的眼裏叫望夫亭,意思是盼望自己的丈夫早日平安歸來的意思。這座涼亭也是給每一位外出的人們納涼避雨休息的地方。


  ??關於這座涼亭的故事,我印象中還有一件最深刻的事情,就是在我十歲給家裏的牛喂草的一段經曆。有一天下午我牽著家裏的牛出去外麵吃草,我牽著牛一路走著,牛就這樣一路沿途吃著草,也不知道自己走了多遠,後來在一處草地上牛在那裏歡快的吃著草,而我卻打起了瞌睡,等我醒來的時候,發現牛不見了。當時我非常的害怕,因為那頭牛就是整個家裏的命根子,我到處找也找不著,當我慌慌張張的回到家告訴我父母的時候,我爸二話沒說就扇了我一個打巴掌,然後奪門而出跑出去尋找那頭牛。


  ??後麵我的母親又帶著出去找,找了很久也找不著,忽然天空中烏雲卷積,狂風大作,下起了傾盆大雨,我跟母親被大雨澆得渾身濕透,母親帶著我趕忙去避雨,一直跑,一直跑,隱約中我們看到前麵有一座避雨的涼亭,當我們跑過去的時候,發現我們家的牛正好就在涼亭那裏避雨。我和母親喜極而泣,我們家的牛終於找回來了。


  ??後來我在想,我們家的牛為什麽能夠走到涼亭那裏避雨呢,一定是我們常常就牽著家裏的這頭牛出去外麵幹完活之後經過這裏的時候,都會讓它在這裏歇息一下,它一定記得有這麽一座可以避風擋雨的涼亭。


  ??這座涼亭讓我又讓我重新找回了家裏的那頭牛,對我來說這是一座幸運亭。


  ??後來又因為有了這條通商貿易的小道,祖輩們才慢慢開始積攢了錢,有了錢之後,大家就開始籌備修建祠堂,也就是我們現在可以每天看到的桃源村的這個祠堂的麵貌,過年的時候我們的大人這裏燒香祈福供奉祖先,小朋友們則最愛來到這裏玩遊戲,祠堂就這樣凝聚著我們村裏的老老少少。


  ??祠堂是祖輩們用一磚一瓦一木建起來的,祠堂裏每一塊鑲嵌的石碑,每一塊鑲嵌的木雕都是祖輩們一手一腳刻出來的,曆經上百年風風雨雨屹立不倒,庇護著我們這些後輩。


  ??在我很小的時候,到了過年的時候,大人們都會在祠堂裏教我們用曬幹的稻草梗編製舞龍,那是我們最初的玩具,我想現在很多人都已經不知道什麽是稻草舞龍了,用舞龍舞獅祭拜我們的祖先。而到了元宵的時候,大人們又教我們用竹編和油紙做孔明燈,我們在祠堂外的廣場上放飛孔明燈,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這些我經曆過的童年如今早已變成了兒時的記憶,現在再也沒有小朋友懂得怎麽玩了。


  ??當我們長大了的時候,我們又繼承了祖輩們的傳統,自己用毛筆寫對聯,貼春聯,做年糕。這些都是我們村裏一直傳承下來的文化習俗。


  ??再到後來,我們祖輩們開始建起了自己的泥磚瓦房,告別了過去的那種茅草屋,這些房子也是曆經了幾十甚至上百年年的風風雨雨。隻可惜的是我們現在的這種泥磚瓦房古民居已經是越來越少了,大家都住進了自己的樓房。


  ??祠堂、老屋、古道、涼亭、手工活這些都是祖輩們辛辛苦苦打拚下來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這是我們的根,比起任何金錢都要珍貴。


  ??在這裏我要感謝政府舉辦的這個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讓我們祖輩們留下來的這些遺產重新煥發了生機。我很希望我們的同學們一定要去重新走一走我們的這條古驛道,去重新踏尋一下我們祖輩們走過的痕跡,你們是否也會像我當年小時候一樣站在涼亭盼望著自己的父母早日平安歸來。去重溫一下我們當年祭拜祖先的習俗,你們是否會一直銘記我們祖先的艱辛打拚曆程。


  ??同學們,無論將來我們長大了去到何方,我們都要記住我們的家,記住我們的根在哪裏,記住我們祖先勤勞、勤儉、勇敢、團結的堅強品質,當我們有了這些堅強的品質,將來無論遇到任何艱難困苦都難不倒我們。希望同學們繼承和發揚我們祖輩們的這些精神,將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謝謝大家!(掌聲)”


  ??劉景文的演講博得了在校師生的熱烈掌聲,坐在台下的葛長寧也被劉景文的講話深深打動。對於這裏的一切,對於鄉村的振興也隻有這裏人們才能最了解,最懂得如何去做,旁人要做的或許就是點燃這裏的火苗,然後助他們一臂之力。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