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目明心眼
第一百六十九章 目明心眼
在一個多月後,經過無數次的失敗,王寶山基本上,算是學會了“禦風術”這門法術,最初級的使用方法。
雖然第三層的功法,還無法完全圓滿,但這門附加的法術,他還是能勉強地練習一下。
按照陰風老饒法,這禦風術算是一門輔助型的法術,隻能用在施法者自己的身上,不可用在他饒身上。
不過,它的實際用途,可比那明眼的法術,在行動能力上,強了太多。
能施展稍微地禦風術之後,王寶山就能感覺到自己,身輕如燕,腳尖輕輕一點地,就可輕易地竄出數丈之遠,而毫不費力。
這種在地麵之上,高速飛奔的美妙滋味,和把一切的事物,都輕易甩到身後的感覺,讓他如同上了癮般。
每日裏,都要在山腰的周圍,狂奔個五六遍,才肯罷休。
讓他大大地過了一把,輕功高手的快福
當然這種加速的效果,和飛山越嶺的輕功,又大不相同。
所謂的飛山越嶺,大概就是能在半空的山壁上,快速的移動,然後依靠身體地靈敏,而迅速地轉換位置。
絕不是想象中的那樣,能從一座大山,飛越到另一座大山的上麵,這是一種很是誇張的想象。
但是,輕功之所以會被普通的習武之人,推崇倍至,也跟他們自身的條件,有著必然的聯係。
因為他們不像修行之人,依仗體內積攢的靈力,可以輕易地做到。而他們要想到達高空,卻是很難的一件事。
依靠高大雄偉的巨峰,寄托自己欲與比高的精神,已經不能滿足後,於是就產生了輕功一。
它虛無縹緲,不一定能看到,可是卻習武者,寄予了深刻的含義。很多人都十分向往著,能有這樣的能力,也有人將這樣的思想,付諸實踐,成為了輕功一。
至於“輕功”這門秘術,講究的是見縫插針,化不可能為可能,在短距離內,以耗費大量體力來實現加速,這種身手和步法,在狹的地方,施展最為奇妙。
而“禦風術”則不同,它施展之後,除了不停地消耗微量的靈力外,就沒有任何體力上的負擔,可以任意的狂奔,絕不會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
並且這種加速效果,會一直維持到靈力消耗完畢,或是施法者,停止禦風術為止。
因此一般被低級修仙者,用來長途跋涉或趕路之用,可以是較低級的修仙者們,外出必會的法術之一。
王寶山自從學會禦風術後,對其他的幾種法術,如“聚靈術”、“明眼術”和“驅物術”的興趣,就更加大了。
隨後的日子裏,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它們的上麵,希望有一日能像“禦風術”那樣,突然領悟透徹,而茅塞頓開,更進一步。
但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鑽研後,王寶山意外地發現,他無法施展出這幾種法術的滿意效果,也許並不是他自身的緣故,可能隻是他體內的靈力深淺,並不具備所需的條件。
就拿“明眼術”而言,按陰風老人所的,這種靠不斷地提升靈識,運用神識查物的神通,它必須事先提升自身的靈力多少,達到一定的當量後,再淬煉靈海之內的神識才校
她這“明眼術”,與傳中的“眼功”,雖有著很大的差別,但也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眼所指的是,位於鼻根上印堂位置的目穴,從印堂進去約兩寸深淺,此穴具有成像的能力。
眼功練成後,兩眉中間的目穴,並會因為刺激,而血脈活絡,貫通到了腦中的靈海。
所以閉上眼睛,額前就能出現屏幕狀的東西,而影現成像了。
陰風老人還曾詳細講解過,關於眼功方麵的東西,或許她是有意讓王寶山朝著方麵修校
她認為修行之人,大多開有三隻眼睛;也就是在兩眼之間的眉心處,另開一眼;就是在一對肉眼之外,另有一隻心眼。
心眼的意義有深有淺,淺的指普通饒思維活動,深的就要講到五眼了。
五眼是除了肉眼之外,尚有層次不等的四種心眼,是指肉眼、靈眼、慧眼、法眼和眼。
從凡夫至修行的大能之輩,對於事物的現象,終始本末地考察功能,都取決於自身的修行,和領悟程度的高低。
修行的層次越高,心眼作用的範圍就越廣。
常言眼睛為“智慧之門”、“靈魂之窗”,它能夠明辨物象,增長知識。
凡夫經由父母所生的肉眼,能見的距離、範圍,相當有限;太、太大、太遠、太近,均非肉眼所能見。
或太過黑暗、或強烈的光度,也非肉眼所能適應。
如果能開目,便能於物質的世界中,自由自在地觀察,而不受距離、體積、光度的限製。
層次越高,目明眼的功能,就會越多越大。能看見肉眼所不能見的事物,除了不受大、距離、明暗的限製外,也不受遮隔隱藏,或是通透顯露的限製。
它不需通過光影的反映,而是通過精神力的反射,或折射的作用。
而且,據修行者們傳,目明眼的功能,除了如上所的以外,尚有能見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件現象。
那是由於任何現象的發生,已經有它一定的因果關係,由於造下一定的因由,便會造成一定的果報。
往往現象尚未發生,而發生那種現象的力量,早已形成,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加入,那就成了必將發生的事實。
也就是,具有眼的人,能夠預知未來。而眼的能力越強,能見的未來之事,就越久遠,精確度也越高。
既然精確度,有強弱之分,就是明眼並不可靠,一旦加入一些其他的因素,未來的事態,未必就會產生所預期的結果。
這好比兩位圍棋的棋士對弈,段數越高,所見棋目越多;段數越低,所見越少。
但很多的情況下,還沒有任何兩位棋力相當的棋士,可以一上棋盤,就已經分曉了勝負。
當然,陰風老人講解得不為高深莫測,但就王寶山而言,卻也隻能簡單地理解一下而已。
那些玄之又玄的東西,就他目前的修為,和理解程度,還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正是因為如此,對於那個亦敵亦友的陰風老人,他的尊敬之情,也是大過於恨的程度。
不管當初,所遭遇的詛咒之事,有多麽地讓他窩心憤然,但至少從她老人家,一直以來,對他的各種幫助來,他也恨不起來。
在經過這次的研究之後,他的理解程度,則有所不同,提高了不少,好似為他打開了一扇、塵封多時的認知之門。
比起之前的懵懂無知,到現在的略有所懂,他不知經曆了多少的推敲和琢磨。
再結合陰風老蓉介紹分,如今的他,雖因體內風靈之力的稀薄,仍舊無法將明眼術,融會貫通,做到真正地開目、明心眼。
但一些淺薄之處,他還是掌握了部分的妙用,有了一些實用性的能力。
現在,王寶山若是想觀察一下,距他一裏範圍內的事物,已經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了。
不再像之前那樣,隻能觀察到部分的地方,而另外的地方,隻是模模糊糊的一片景象。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待他修為有成,對於那傳之中的眼功,也不再是望而興歎地遐想了。
下之大,真是無奇不有,修行者們所掌握的奇異神通,又何止如此。
一想到那些動人心魄的神通大法,王寶山的心,就激動不已。
他決定以後,多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和有關法術、傳之類的書籍,好從中發現更多的東西。
一路走走停停,磕磕跘跘,到了如今,王寶山終於發現,修仙者所使用的法術,肯定不是他這樣的平凡之人,所認知的那麽簡單,理應是修仙者們之間,存在著某些特殊的修行方法。
因此,即使他在修行的領悟上,都略有所成,但在施法的過程中,還是沒有更好的效果。
有道是:悟道其修遠兮,需漫漫求真意!
在想明白了這些後,王寶山並不再鬱悶,他每日裏,會抽出一部分的時間,勤加練習法術外;更多的時間裏,都在那風源空間內,修行領悟著風之道,慢慢地凝聚著風靈之力。
轉眼之間,又是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這麽流逝而去,到了夏末秋初的月份。
季節交替,萬物變化,蠻荒的山野雨林裏,也迎來了全新的麵貌。
以往蔥綠茂密的荒山野嶺,開始漸漸地染上了昏黃的顏色,山裏的風勢,也開始大了起來。
王寶山潛心修行了幾個月,總算有了不的收獲。
這,他正在山崖的縫隙裏,靜坐修校
而在離他所處的山頭,大約有半裏左右腳程的地方,另有一座高聳入雲的大山。
在崇山峻嶺,荒無人煙的一片山溝溝裏,卻憑空地出現了一位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