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三章,阿濟格之死
陳繼盛已經望眼欲穿了,一聽說消息,立刻趕來迎接,在凜冽的寒風之中,他連鎧甲都沒有來得及穿好,看著明軍船隊威武的隊列,他握緊拳頭:“天佑大明,天佑大明啊!”
毛仲軍放下了木板,開始登陸,碼頭上,數百名軍人和數千百姓,蜂擁而來,夾道歡迎。看看架勢,誰都知道他們大獲全勝了。
看看五花大綁的蘇烈文,揚手就是左右開弓的兩個大耳刮子,“無恥的賊徒!忘恩負義的孽種!”
陳繼盛沒有過多在蘇烈文身上浪費精神,簡單寒喧幾句,將士兵們讚揚一番,還表示要重重獎賞,隨即,還在海港碼頭上,當著眾人的麵兒,直接給毛仲下令:“你立刻整理整理,回蓋州軍中,這是朝廷的旨意,路上看吧!”
“得令!”
毛仲頗感意外,知道事情緊急,立刻帶領所部,北上蓋州,路上,詢問了隨同北上的陳繼盛親兵,又翻閱了朝廷的旨意,這才了解了事情的大概。
遼西大局崩潰了!
因為官兵鬧餉嘩變,錦州空虛,寧遠危急,山海關混亂,興城蜂擁,更兼薊遼督師被士兵逮捕,群龍無首,當滿清軍代善部隊勾結蒙古軍諸部大舉進犯的時候,二十餘萬大軍所過,幾入無人之境!
雖然寧遠,山海關諸多城鎮的明軍還能夠退縮到堡壘裏堅守,可是,錦州就沒有那麽幸運了,嘩變的明軍官兵派遣了軍使,和滿清軍內外勾結,一舉破城,當毛仲軍襲擊盤錦城的時候,正是錦州城被滿清軍拿下平毀的日子。明軍錦州守將祖大壽和他的姐夫,吳三桂的老爹吳襄,都因為帶領親兵離開城池而幸免於難。孫承宗被嘩變士兵所執,在清軍逼迫下,逃入海中的覺華島。清軍連破長城數道關口,從紫荊關,龍泉關等處突如其來,兵力之盛,橫掃北京城的周圍,北京城緊急戒嚴,清軍先後攻破和占領了京城周圍的密雲,懷柔,昌平,通州,廊坊,武清,在東麵受阻於明朝天津鎮部隊的狙擊以後,轉爾南下,鐵騎橫行,破河北省的高陽,易縣,等數十縣城,圍攻保定城。先後殲滅明軍兩萬餘人,一部清軍騎兵,繼續南下,過深州,入冀州,破德州府,踏進了山東省境內。過平原,突禹城,兵鋒所指,已經到了山東首府濟南(曆城)的城下。現在,滿清蒙古軍的威力,已經將整個大名鼎鼎帝國的北方政治中樞地帶,經濟繁華地區,攪拌得稀裏糊塗。因為清軍在此前遼東的慘敗,所以,這次清軍采取了極為野蠻的報複措施,凡是攻破的城鎮,一律雞犬不留,屠殺淨盡,而將子女玉帛等物,車載馬拉,掃地以去。一般清軍所過的地麵,村落人煙,一概被破壞,明國百姓的死傷,不計其數,慘烈異常。
明將監軍太監高第領關寧軍一部騎兵出戰,被清軍打得大敗,損失兩千多名騎兵。
明朝以盧象升為內閣總理,親自帶兵出征,禦林軍三萬在京城西門外遭遇清軍鐵騎,苦戰之後,小勝敵軍,隨即,遭到了代善軍主力八萬的包圍攢擊,曆經艱險,明軍撤回城內,已經損失太半。
保定巡撫軍萬人堅守城池,抵抗不支,城破之後,盡被屠戮。城內躲避戰火的十萬百姓,除被掠去的年輕女子兩千餘,都遭塗炭。
遼西告急。
京城告急。
河北告急。
山東告急!
陝西大同一帶,也遭到了蒙古軍騎兵的攻擊抄掠。風雨飄搖,惶惶不安。
京城蕭條,朝廷嘩然,崇禎皇帝一日數驚,每天都派遣軍使四處突圍,征調各地軍力,就在旅順城中,已經來了三撥軍使了。
朝廷嚴令陳繼盛,立刻將主力部隊,乘船西進,拯救國家,否則,遲疑不進,貽誤戰機,將嚴懲不怠。
顯然,陳繼盛已經不願意管那麽多的事情了,蘇烈文兵變,在他眼皮子底下發生,幾乎將他陷進去害了。那種消極頹廢之意,在旅順軍港碼頭上,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他也很信任毛仲,信任他的忠誠和能力,將遼東軍全部身家,都押給了他,讓他隨意地揮灑調度。在旅順送他走時,陳繼盛已經說得明白:“旅順兵工廠已經破得稀爛,數月之內無法挽救,唯有子彈場還在,這十數天,新製作子彈五千發,盡撥你軍中應用,此後軍中事情,無論如何進兵路線,人員調集,都由你來做主!”
當毛仲到了蓋州的時候,隨行的陳繼盛親兵,甚至抱出了珍藏在身邊的一方大印,那是陳繼盛的關防,換句話說,就是陳的權威信物,在那時,就是陳的身家性命。
毛仲不由得衷心感謝陳繼盛,除了給自己生了兩個美女老婆外,還這麽信任自己。
簡單地詢問了蓋州軍事,一切安然無恙,各軍官都招集來開會,毛仲自然將陳繼盛的交代,朝廷的軍令,以及遼西京城河北各地的軍情,大略講了些,不清楚的地方,還請京城來的軍使講述耳聞目睹之事,臉色蒼白的京城軍使,異常後怕:“到處都是靼子啊,鋪天蓋地,就如同蝗蟲一般!到處都在殺人,到處都在冒煙,到處都是死人!”
黃參軍,陳繼勳,陳為國,藍序等親信將領,也包括守備以上的數十位軍官,甚至還有毛仲騎兵部隊的精幹千總把總之類,都在一塊兒開會,研討遼東軍的西進事宜。雖然黃參軍對於毛仲這麽擴大會議頗不以為然,但是,反倒刺激了他的表現欲望,稍加思索,就滔滔不絕:“就按照朝廷的意思,我遼東大軍以水路自旅順西進,入天津鎮,匯合丁總兵的精銳,直入京城,搗擊滿清靼子軍的腹部,最能湊效,一來,可以使朝廷滿意,二來,距離最近,三來,有天津鎮兵力協助,可以互相張目。”他還對許多具體的事情,詳細做了描繪。
因為毛仲的親切平易風格,將領們又看到了陳繼盛的關防印信都在他的手裏,也就沒有任何芥蒂,都能各抒己見,出謀劃策。
“參軍的意思很好,不過,以末將的意思,還是走陸路為好。”遊擊將軍李讚,原皮島沈世魁副將麾下的軍官,提議道:“滿清軍靼子,都在關內肆虐,如果我軍從錦州一路殺過去,出奇不意,兜擊其備後,一定能大見功績!”
原皮島的幾位將領,意見也不一致。因為擅長於水戰,皮島遊擊將軍關華主張,分兵兩處,水陸俱進,雖然兵力單薄了些,可是,有步槍和手榴彈等在手,就不怕滿清軍。
議論了很久,大家都要聽毛仲的意見,毛仲將大家統統地表揚了一通,誇獎大家有思想,有見識,然後決定,“我個人覺得,還是走覺華島一路吧。這不是定議,希望大家統共來斟酌。”
毛仲的意思,覺得無論哪一條路線進兵,都無所謂,反正遼東軍有的是船隊,有的是騎兵,直接西進和繞道而行,自錦州反擊靼子,都有可行之處,問題是,要哪一個最好。
“覺華島上,現有孫承宗大人在,他對遼西全局,了如指掌,如果能有孫大人指揮,則我軍自然猶如神助,清楚遼西各地形勢,要戰勝敵人,易如反掌!”
“好!果然好極!”黃參軍不愧為久經鍛煉的老秘書長,立刻體會到了毛仲選擇的奧妙,其實,毛仲也沒有想那麽多,隻是從自身考慮的,身為大將,他卻對遼西各處的情景稀裏糊塗,還怎麽打仗?
毛仲的提議,得到了大家一致讚同,就是皮島各將領,也都暗暗讚歎毛仲胸有成竹。實在是厲害。
蓋州軍整頓了兵力,又立刻派遣飛騎,去丹東塔嶺,岫岩各處征調明軍回防,積聚兵力,收縮防線。反正滿清軍的東線兵力,也已經被打得灰頭土臉,殘存無幾了。
蓋州軍還有步槍子彈四千粒,加上陳繼盛新增補的五千,該在九千發左右,手榴彈因為蘇烈文的叛亂,損失很大,但是,最終還是繳獲回來,目前還能聚集起三千多顆。這樣看來,此次西征,將是火器使用以來,明軍實力最弱的一次,而滿清軍的實力,確實最大最強的一支。滿清軍加蒙古軍,該在二十萬左右。蓋州兵力,全部出發,也隻有八千人,幸好騎兵都在,大約一半。
不過,計劃趕不上變化,毛仲軍剛剛派遣人員南下稟報陳繼盛,要求將旅順的艦隊開到營口以南的海灣裏,等候明軍上船,就接到了一道朝庭親自頒發給毛仲的旨意,數十個紫禁城裏派遣的禦林騎兵,簇擁著一位中貴大人,俗稱太監,長途跋涉,狂風暴雨地奔馳到了蓋州,一見到毛仲,不等毛仲跪拜,那位太監先生倒自己先跪了。“朱國棟將軍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