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清卒> 第二百四十六章 蘇茂州大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六章 蘇茂州大佬

  再一次離開升龍,這次一行人往東出發,準備去蘇茂州。


  還沒到蘇茂洲,在鴻基港又發現了大量的埋藏極淺的煤礦……


  “川……川哥,咱們還往北走嗎……”史安看和雙眼通紅的張石川小心翼翼的問道。


  他真怕張石川一咬牙要把整個安南給買下來。


  “去!當然要去!不過這裏我也要買!”張石川咬牙切齒的說道。


  這地方真的太完美了,有港口、有勞力、埋藏淺,隻要把炸藥帶過來,把表層土層炸飛挖走下麵就是煤啊!

  一開始還是激動,到後來發現礦脈越來越廣,漸漸地連張石川都麻木了,鴻基到底有多少煤啊!別說夠自己的瓊州府用,估計按現在的銷量,供給整個大清都綽綽有餘了!到後來索性眼都不打了,眾人直接加快了速度往蘇茂洲去了。


  蘇茂洲是大清和安南的交界,經濟相對路上其他地方都繁榮了不少,隨處可見明鄉人、清人。一路走來讓張石川感觸頗深的是幾乎安南國的所有商業都掌握在漢人手中,各種礦山也不例外。


  修整了一天,張石川去拜訪了當地最大的銅礦鴻泰銅廠的東家,一個叫羅金生的中年明鄉人。


  聽說張石川是來買銅的羅金生親自接待。


  寒暄一陣之後羅金生問道:“不知張公子需要多少銅斤?”


  “你有多少我要多少。”張石川想都沒想就說道。


  “這……”羅金生一愣,這小夥兒胃口不小啊。


  “我沒開玩笑。”張石川一笑:“不知羅員外手下有多少礦工,每天可以出多少銅?”


  “我這礦上有七百餘人,每日能采銅兩千斤左右。”


  張石川點了點頭,就按四千斤算,一年七十多萬斤,也不少了,快趕上琉球銅礦的產量了。同時也感慨,這種地下開采的銅礦采礦成本就是高啊,居然要七百多號人才能日產兩千斤。


  “雖然少了些,也不錯了。”


  “呃,張公子有所不知,我的鴻泰銅廠已經是左近最大的銅廠了。張公子若是嫌少的話也可以去涼州、廣源州那邊看看,那邊大銅廠也是有的。”羅金生有些不悅的說道。


  “羅員外誤會了,隻是我確實是缺銅。每年七十多萬斤確實不少了,不知這價格幾何?”


  “價格略有浮動,大抵在每百斤四到五兩銀子上下。”


  張石川算了算,又皺起了眉頭:“羅員外,恕我直言,我也是個生意人,你這礦養活了七百多號人,可每天隻有百兩銀子的進賬,你這也……不賺什麽錢啊!”


  “嗬嗬。”羅金生苦笑著搖了搖頭:“確實如此啊,實不相瞞,現在這銅礦的生活也越發艱辛了。”


  “為何如此?”


  “我祖上自天啟年間就來此開礦,已經有百年五代人了。這礦自然是越挖越少,開礦的礦主卻越來越多。那些埋藏淺、好發掘的礦脈都以開采一空了,剩下的不是埋藏太深就是礦脈堅硬難以發掘,故而產量不高。且現在左近又有幾家銅礦、鉛礦采掘,兼之碳價也是一漲再漲,確實是艱難啊。”


  “不知……這銅礦石多少斤可出一斤銅?”張石川問道。


  “張公子既然有心,告訴你也無妨。每火平銅一料,用礦二百五十籮。每三十餘斤為一小籮。雖礦之出銅多少不等,大率一籮可得銅一斤。需炭七百擔,柴一千七百段。用柴炭裝疊燒兩次,共六日六夜。


  烈火亙天夜,則山穀如晝,銅在礦中既經烈火,皆成茱萸頭,出於礦麵。火愈熾,則熔液成砣。候冷,以鐵錘擊碎,入大旋風爐,連烹三日三夜,方見成銅,名日生烹。有生烹虧銅者,必碓磨為末,淘去龍濁,留精英,團成大塊,再用前項烈火,名日“燒窖”。


  次將碎連燒五火,計七日七夜。又依前動大旋風爐,連烹一晝夜,是謂成。次將釽敲碎,用柴炭連燒八日八夜,依前再入大旋風爐,連烹兩日兩夜,方見生銅。”


  張石川想了一會兒說道:“羅員外,我倒是有個法子可以合作一下,不知金先生是否有意?”


  “合作?”羅金生一愣:“不知如何合作?還請公子明示。”


  “我有一種炸藥,可謂是開礦神器,任你再堅硬的礦脈,一炮下去找人去拉礦石就可以了。另外我還有燒不盡的碳,比木炭的價格能便宜一半以上!”


  “果然有此神器?還有便宜一半的碳?”羅金生將信將疑的問道。


  “碳我沒有帶來,炸藥倒是有一些,羅先生若不信,我們找個地方一試便知。”張石川自信滿滿的說道。


  找到一塊最堅硬難采掘的礦脈,鄭聯壽親自打眼裝藥,然後一聲悶響之後,看著山崩地裂的情景羅金生直接崩潰了。


  “果然采礦神器也!不知公子要如何合作?”


  “兩種方式,第一種,我給你提供炸藥和燃料,你給我銅斤;第二種,你直接把銅礦粉賣給我,我自己練銅。其實我更建議你用第二種方法,因為燃料運過來也要成本,而且你這種練銅方式實在是太費木炭了,要燒這麽多次……”


  “這……自古以來都是這麽煉銅的,難道張公子有更巧妙的方法不成?”


  “呃,咋說呢。你這個銅礦應該是氧化銅,但是也應該包含一些矽酸鹽和其他的雜質。說白了就是你這個溫度不夠,沒有高爐、沒有鼓風、沒有造渣劑,沒有吹氧……就這麽幹燒……這得費多少碳啊,太糙了!你還是直接把礦粉賣給我吧!”


  “慚愧慚愧……公子說的太過玄奧,再下實在不懂。既然公子有更好的方法,我就聽你的,把銅礦石直接賣給公子了,隻是不知道這價格……”


  “價格再議吧,實不相瞞,我的地方還沒選好呢……”


  大致方向定下來了,以後的具體價格、產量之類的還得再細細商量,關鍵是得先把煤挖出來,如果煉銅的話還要建高爐、要有鼓風設備,要有其他設備,相當於建一套廠起來,這可不是個小工程啊。


  聊完了正事兒,張石川開始打聽安南和大清交界的情況了。這邊的漢人實在是太多了,簡直比安南人還多。


  “嗬嗬,這還算多嗎?張公子想是沒有去過開化府那邊呢。那邊幾乎全都是漢人,而且那邊也產銅鐵。”


  “哦?是安南的地方,為何全都是漢人?難不成也都是去挖礦的?”張石川來了興趣。


  “可是雲南邊民不願做清國人,整個莊子搬到了安南?”這種情況也不新鮮,安南很多明鄉人都是明亡的時候搬過來的。


  “非也,那片地,本來就是漢人的地方,乃是安南人一點點的占了去的。”


  “啊?”張石川愣了,這安南膽子也忒大點了吧?敢占大清的便宜?

  原來這中國自古和安南的邊界就是犬牙交錯,亂得不行,明朝時候統治那裏的土司是些隨風搖的牆頭草,一會投奔安南,一會又投降了大明。


  兩國交界處有大賭咒河、小賭咒河和,大賭咒河在南,小賭咒河在北。但是公認的邊界就是大賭咒河。


  直到明末,當時滿清入關,明王朝風雨飄搖,鄭主掌權的安南便起了壞心思:他們趁亂把邊界向前推進了足足40公裏,也就是說,他們把邊界推移到了大小賭咒河中間。


  後來,他們由趁著清朝立足不穩,無心顧及他們,又把國界繼續推進了20公裏,至此,他們已經擴張到了小賭咒河附近。也就是說安南人悶聲發大財,短短數年,就蠶食吞並了近1000平方公裏的土地。


  “真是太特麽不要臉了!”張石川一拍桌子,他隻知道後世的時候越南用這種無恥的手段想蠶食我國領土,結果被打了屁股,沒想到這招他們三百年前就在用了啊!還真是有光榮傳統!

  “朝廷都不管嗎?”


  “朝廷?清廷?”羅金生瞥了一眼張石川的小辮子:“這裏山高皇帝遠,安南表麵上對大清臣服就夠了,那些滿洲人誰會在乎這點彈丸之地?”


  張石川頓時就無語了。想想也是,別人不說,就說康熙其實就挺奇葩的,和沙俄在東北幹了一仗,答應了,結果簽了個中俄尼布楚條約,還割讓了大片土地給沙俄。


  說什麽康熙是為了穩住沙俄,專心打準噶爾這些張石川是不信的。尼布楚距離沙俄七八千裏路,他們補給根本就跟不上,想捏死這群孤軍深入的毛子不跟玩兒是的?

  或許是這些漁獵出身的滿族人真的是目光太狹隘了,不知道他們眼中的這些蠻荒之地有多重要,下麵藏著多少好東西吧?

  看著張石川悶頭不語,羅金生改變了話題:“張公子若是想在這邊建銅廠也還罷了,若是想自己挖礦的話,可要多準備人手,尤其是你是新來的,更難以立足。”


  張石川一皺眉:“各礦場之間的爭鬥真的有這麽嚴重嗎?”


  “正是。這礦越挖越少,人卻越來越多,同一個礦脈,又沒有什麽地契,自然是誰搶到就是誰的……”


  張石川歎了口氣,弱肉強食?還是叢林法則?

  “安南官府都不管?”


  “安南官府?”羅金生冷笑了一聲:“都是漢人和漢人打,安南人隻管收稅,別的一概不管。”


  “如此,以後還請羅先生多多照顧了。”張石川一拱手。


  羅金生的銅廠能成為左近做大的銅廠肯定也沒少打架啊,他這是在側麵告訴自己,他是這片的大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