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清卒> 第二百二十三章 初期規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三章 初期規劃

  瓊州府瓊山縣知府衙門。


  徐平和葛二喜都已經得到了消息從各處返回了瓊山縣來匯報工作了。


  土地收購並不像張石川想象中的那麽順利,主要是很多地看似是荒地,實則歸屬於各個黎垌,但是到底歸屬於哪一家有些實在已經說不清楚了。


  任憑土地荒蕪著似乎永遠也沒人過問,如果想開墾出來,在上麵蓋村舍馬上就有一家甚至幾家人跳出來說這地是他家的。


  到最後往外想花錢買都不知道把錢給誰,甚至連官府都說不清楚。這事兒本來就是一筆爛賬。


  張石川聽了一皺眉,這叫啥事兒?有錢都買不來地?這兩個月才買了五十頃地?

  “行,暫時不買地了,先把這五十頃地開墾出來。其他的地畝日後我自然有辦法。”


  “川哥,已經買到的這些地畝有大半都是熟田,隻有不到二十頃需要開墾。而且多在瓊山縣左近。


  我大體了解了一下整個瓊州府的作物,這裏主要種稻米和紅薯,也有少量菽。山地多種粟,和旱稻,玉米隻有少量種植,土豆並沒有人耕種。


  另外島上由於有紅薯,養豬的倒是不少,島上牛也很多,不過大多都在黎垌裏,漢人手中的耕牛都是留著自己用的,大多不願意賣。”


  “經濟作物呢?水果、甘蔗一類的。”張石川已經在瓊山縣看見了兩個榨糖作坊了。大鍋熬煮甘蔗汁的味道他太熟悉了。


  “水果一類瓊州府倒是頗多,荔枝子、甘蔗、龍眼、椰子、芭蕉、桃金娘、錐栗、橄欖、楊梅等不可勝舉。此外還產檳郎,個州縣皆出,粵人最喜此物,人無貧富皆嗜之。甘蔗種類也頗多,有一種竹節蔗,皮厚而多汁。這邊榨糖作坊皆以此品種榨汁。”


  張石川點了點頭。椰子他早就想到了,但是這玩意保質期太短了,摘下來之後短則幾天,長了十幾二十天就會變質,運到南方諸省份賣不上價格,運到北方去就要壞了。


  做成椰汁和罐頭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不過沒有防腐劑添加劑的椰汁又能保存多久張石川也沒有信心。


  檳郎可是個好東西,既然瓊州的檳郎種植已經這麽廣泛了,自己直接收購就可以了。


  還有甘蔗,張石川深信自己的榨糖作坊不管是榨汁還是熬糖、過濾提純霜糖的技術都是超前的,不管是成本還是人工都會比其他作坊低很多。


  “我們自己的地種玉米、種土豆!其他如甘蔗和紅薯可以直接收購。二喜,你那邊情況怎麽樣?”


  “沒有焦炭有點難搞,隻能雇人砍樹燒炭再燒製水泥,路也難行,尤其是這邊雨水太多了,一下雨就得停工,很影響工程進度。


  而且下雨之後道路更加泥濘不堪,石料、木炭都不好運輸。不過田莊已經蓋起來兩座了,可容納千餘人。已經建起了一個牧場、一個玻璃作坊和磚窯……”


  張石川點了點頭:“你們比我早來了兩個月經曆過台風沒有?颶風。”


  “那種吹得房倒屋塌的颶風倒是還沒遇到,不過聽說威力甚大,連城牆都能吹倒。”


  “嗯,二喜,房屋質量必須要牢靠,不要不舍得水泥。還有,排水溝一定要挖得深而寬,溝上要用水泥板遮擋,以防有人不小心掉下去發生事故。”


  “好。”葛二喜點頭答應道。


  “港口……”張石川本來想問葛二喜有沒有興建港口的經驗,可想了想他一直跟著自己從八裏莊到唐山鎮再到琉球,哪裏修過港口?


  “我準備新建一座港口,可能會大批量的需要用到水泥。我會讓琉球尚敬王幫忙派一支有經驗的隊伍過來,到時候咱們在瓊州府從新建一座深水港!”


  “川哥,這港口隻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建起來的啊……”葛二喜的言外之意就是咱們畢竟不會在瓊州府常駐,幹嘛勞神費力的修個港口?

  張石川知道葛二喜的意思,笑道:“有了深水港水運才能暢通。到時候出產的產品更方便運出去,外麵的資源也更方便運進來。


  雖然可能幾年的時間都建不好,但是隻要建好了就可以造福整個瓊州府幾十上百年,這可是件大事。


  咱們過個三五年可能撤走了,但是這些作坊、這些地還是咱們的嗎!二喜你看著吧,我要把瓊州府建成大清最富饒的府!要比江南、比揚州更富饒!”


  “那……川哥,我是不是也應該先趁著地價這麽便宜,買上幾百畝地啊?”葛二喜瞬間開竅了。


  “嘿嘿,你看著安排。不過也別太著急,我還沒定好第一個開發區的位置呢。二喜你準備一下,跟我去洋浦看一看!”


  開發區,首先要有便利的交通,未來要能把大量的煤炭從越南搞過來,所以必須要有港口。而聽陳英所說,洋浦不但是天然深水港,更重要的是,那片是不毛之地!基本上不長莊家!沿海又有港口,地價便宜,這地方最合適不過了啊!


  “另外,還得建一座大的船廠,可以自己造大船,能遠洋的大船!”張石川看著桌上的輿圖不知是對葛二喜他們說還是在自言自語。


  船廠?遠洋大船?眾人都是一愣,他們知道,張石川已經有三支船隊了,還要建造船廠?碼頭、船廠、作坊區、大批的買地計劃,難道川哥真的想紮根在瓊州府了?

  聽完了匯報又簡單安排了一下下一步的計劃,夏道柟又找到了張石川。


  “川哥,您新到任,是不是也該去拜望拜望上峰?”


  “啥?上峰?我不是署理知府嗎?哦,你說總兵李順?不是已經見過了嗎?”


  “咳咳,川哥,這瓊州府除了知府,還有分巡瓊州道的道台卞之綸卞大人呢。”


  “分巡瓊州道?幹什麽的?”張石川又懵了,還是自己的上峰?道台?原來自己在瓊州府還不是官最大的,頓時整個人都


  “這分巡道前身乃是前朝巡按禦史,多為清流進士擔任,乃是布政使衙門、按察使衙門的派出機構……”夏道柟一字一句的解釋道。


  張石川這才明白,原來這分巡道說白了就是監察部門,屬於紀委那一係列的,但是多少又有點實權,屬於中央拍下來的官,和地方官知府的權限又有點重合。


  張石川頓時覺得頭大如鬥,這還想著在瓊州府沒說沒管可以想幹啥就幹啥呢,結果冒出個紀檢委來!

  張石川當然不會做什麽以權謀錢、壓榨百姓勒索官吏的事兒,他實在不差那點錢。問題是他要在瓊州府進行的一係列改革肯定會識破驚天!

  有很多的計劃根本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接受,如果天天有這麽個分巡道的道台老爺天天盯著自己給自己穿小鞋兒,以後的日子怕是不好過啊。


  “這個卞……卞啥玩意?”


  “卞之綸。”


  “卞之綸是個什麽樣的人?”


  “卞之綸乃是奉天正白旗人,監生,五十五年任分巡瓊州道。我聽聞卞大人到任兩年倒也四平八穩,雖然沒有什麽建樹,可和瓊州上任知府以及州府並綠營上下相處得也都融洽,倒是個隨和的人,又喜歡收集一些奇珍異寶……”夏道柟笑眯眯的說道。


  (按:按照《八旗通誌初集·卞三元傳》的記載,卞之綸的祖上卞三元是鑲紅旗漢軍,但是《乾隆瓊州府誌》上寫的卞之綸卻是奉天正白旗人,卞之綸的資料實在不多,就不細考了,這裏按正白旗寫了。)

  “明白了,一千兩夠不夠?”張石川一拍大腿。


  不就是個貪官嗎!還特麽是個漢軍旗的貪官。滿八旗和蒙古八旗肯定不會出來個姓卞的。不過貪官好說,隻要他敢收,張石川就敢送!

  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人家本來就是監察的,又是旗人,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張石川的意思很簡單,先送一千兩當敲門磚,試試這家夥的胃口,如果他老老實實的對自己將要做的事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日後再給他點甜頭也無所謂。


  反正按照他的發展思路,就像在唐山鎮一樣,那些百姓能得到實惠,而最大的贏家永遠是他這個大地主兼大資本家兼大商家。


  “咳咳,川哥果然出手不凡。盡夠了……”夏道柟雖然習慣了張石川的直來直去,也被噎得半天沒說出話來。


  雖然卞之綸是漢軍旗的人,又是道台,但是隻要在京師門路稍微硬一點的旗人誰會被外派到瓊州府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來?


  整個瓊州府一年的賦稅全加在一起才八萬多兩銀子,張石川這一出手就是一千兩,實在是不少了。


  而且這年頭下級給上級送禮送銀子早就是約定俗成的了,冬天有碳敬,夏天有冰敬,每年還有三節兩壽都要送禮。


  清朝雍正設置養廉銀之前,一品大員的俸祿才是每年一百八十兩銀子外加一百八十斛祿米,這點銀子夠幹啥?不自己收點火耗再讓下級送一點,全家都得喝西北風去。


  “小林子,你去準備準備吧,咱們明兒行賄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