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翊唐> 第四十八章 漳水澄澄

第四十八章 漳水澄澄

  太和五年,十月丙戌,亥正三刻。

  長安,萬年縣,晉昌坊,許宅。

  謀弒天子,另立新君!

  這八個字訇然沖頂,張翊均立時意識到事情的嚴重程度,他匆忙回身,打斷還在爭論的兩人:「你們的方向都錯了……」

  不及李商隱和王晏灼相問,張翊均面色平靜,雙目卻寒光一閃,「亂黨的目標不在宮闈北司,而在紫微……」

  紫微象徵紫微星,乃是北斗中的帝星,張翊均說得隱晦,但代指之意不言自明。亂黨公然刺殺許學士,已經說明他們不把大唐律法放在眼裡了,只因其作亂之日將近。或許便在明日亦未可知!

  在側的陸興聽得面色變了數變,害怕不已,他沒想到自己接到報案來抓刺客賊人,竟似乎不知不覺捲入了某件大事之中,甚至極為兇險,而此三人竟大言不慚地討論了半天,神情雖然凝重,卻全然看不到駭然之色。

  「你們、你們到底在說什麼啊?又是亂黨又是聖人,還涉及北司!」

  三人望了眼不明就裡的縣令。事情發展到了這般地步,既然亂黨已經不在乎大唐律法了,張翊均自然也沒有必要向陸興保密,於是他遂將鬼兵亂黨一事扼要概述,和盤托出,一旁李商隱還做了些補充,王晏灼則權當溫故一遍,難得地沒有過多插話。

  陸興靜靜聽完,過程中幾度啞然失色,「既然如此,陸某當即刻上報京兆府,爾後稟告聖人!」

  張翊均連忙阻止,說如此太過衝動,只會打草驚蛇,同時給陸興本人帶來不測之禍。

  陸興默默住了口,他只消仔細一想便明白過來,張翊均說的不無道理。自己人微言輕,官場中誰人為亂黨所用尚且不知,若是貿然將此事上報京兆府,很可能聖人都不會得知密報便被截了下來,等同於將自身無謂地暴露於矢的之下,自己缺乏實據,只憑這些夜襲許府的賊人無異於口說無憑,屆時若是亂黨反咬一口污衊栽贓,可就被動了。

  王晏灼覺得張翊均有些畏首畏尾,很是義憤:「可是,難道就坐以待斃?」

  「是啊……」李商隱指頭抵著下頜,想法類同,「若真如翊均兄所說,亂黨將謀大逆,聖人危在旦夕!」

  「越是此時,越不可妄動!」張翊均駁斥道:「我們還有時間,就算將此事上報聖人,幕後主使查不到,處罰的無非是走卒,屆時亂黨為有所備,萬事皆休!」

  「那……陸某可有能做的?」陸興都沒意識到,自己不知不覺已經開始向這名白身請教起來了。

  「有……」張翊均指向屋宅外的狼藉:「不過可能得委屈一下許學士,或須在貴縣衙府暫住兩日。」

  陸興思忖片刻,將手掌遮於唇邊一側道:「先生是說,像何縣尉一樣,散布許學士遇害的消息?以掩人耳目?」

  「正是。」

  「可……如此這般,日後人一多怎麼辦?」

  「陸縣令大可放心,」張翊均手掌擺了擺,「亂黨可等不了那麼久……」

  聞聽這話,陸興一時竟不知是該寬心還是焦慮,臉上表情十分複雜。

  方才的校尉匆匆趨入屋宅,向陸興稟告了一下搜查情況,陸興向幾人叉手微施一禮,面向張翊均輕聲道:「日後如須相助,還望足下即刻告於陸某,定無所辭!」陸興言罷,便跟著校尉出平層而去。

  「對了,」張翊均見難得的四下無人,便將李商隱、王晏灼兩人叫到平層一旁,問他們道:「你們可曾在長安城內聽過那段十六字童謠?」

  「童謠?」

  「長安的童謠可太多了,」王晏灼皺眉道:「每年每月都在變,不知道張兄說的是哪首?」

  「句子好像是……」張翊均細想了片刻,想儘可能地復原記憶中的曲調:「漳水澄澄,唐祚久長;歲在辛亥,水豐天黃……大概是這樣。」

  李商隱不假思索地確認道:「聽過,似乎是在西市流傳的吧。」當時他在西市被吳世良盜了盤纏,被迫在那邊坊牆根站了大半日,結果聽得那群垂髫唱這童謠都快耳朵生繭了。

  張翊均點了點頭,因為他也是來長安第一日於西市聽到了這段童謠。

  李商隱笑著道:「不過這童謠寫的屬實拙劣,除卻句尾強押平韻外,並無甚深意,況且,第三句所說的水豐天,實則是一字,拼起來是個湊。」

  「湊?」

  「我自幼熟讀說文解字,極為確定。」李商隱拍著胸脯,言語不無自信,這可是他的立命之本,容不得別人質疑,「倒是這童謠的深意,義山還一時想不明白,要是那段成式在,或許他能知道些這童謠裡面的東西……」

  「本公子倒是聽阿娘說過,」王晏灼想了想道:「……今歲河東漳水大漲,灌溉良田數百畝,水質反常地清澈,不知道說的是不是這事?」

  今歲確實是辛亥歲……

  倒是這漳水和湊字……

  漳,湊……

  張翊均忽而身子不自主地打了個激靈,眼神中驚駭莫名:「漳水,唐祚,辛亥歲,水豐天為湊,而黃自古為天子之色……又與皇同音……」

  莫非……

  「翊均兄,你怎麼了?」

  張翊均默默地將手指探向腰間斜囊,他又一次將那塊於暗渠中拾得的玉玦摸出,這塊精美到讓張錫誤以為是潁王所賜的玉玦,配上這首「拙劣」的童謠,此刻似乎在傳遞著某種顯而易見的內幕。

  真相,或許近在眼前……

  「此童謠……實際上是在說,」張翊均咽了咽口水,鷹隼般的目光在李商隱和王晏灼身上次第掃過:「辛亥今歲,漳王李湊,當為天子!」

  子初。

  十六王宅,潁王府

  夜空團聚於一處的陰雲好似倒扣的巨瓮——有一場大雪正在醞釀之中。

  梁唐臣將府門開啟后,來人讓他稍有吃驚,在他印象里,張翊均還從未在深夜來訪過,而且他前日剛聽殿下說起過張翊均昏迷於火場一事,沒想到竟恢復得這般快。但他還是在查驗了印綬后,盡職盡責地將張翊均引過二門,去見府中老宦官宋皋。

  「殿下已經就寢……」

  張翊均顧不上寒暄:「現有急事,不知可否托阿翁叫醒潁王妃?」

  宋皋一愣,白眉不由皺起:「足下原不是來尋殿下的?」

  「此事……還是先莫要令殿下知道的好……」張翊均想的很明白,漳王同潁王手足情深,每次殿下提到他這個六兄,言語中都儘是溢美之詞,若是讓殿下得知自己查案查到了漳王頭上,怕是會沒有好結果。因此他只得向王妃確認這件事……

  「王妃還醒著,請在此稍候,咱家這就入內稟告……」

  張翊均劍眉緊鎖著,在前院珊瑚樹下踱了整整三圈。在揣度出童謠意之所指后,他立時意識到此事的緊急程度,故而拜別了他人,獨自來此。

  他再三揣摩著整件事情的邏輯嚴密程度,卻無奈地發現無論從何等角度思考,漳王湊都難逃嫌疑。他很想為漳王開脫,但真相就是真相,儘管這個真相總讓張翊均感到渾身不自在……

  宋皋不多時便回,老宦官微微頷首示意,爾後便領著他一路行至後園月門口處,才躬身一禮退下。

  「張翊均?」

  長安數日無雨,王氏的蔥白玉指握著一托花灑,正給幾株寒梅澆水,冬月將至,寒梅枝頭上已結了不少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翊均拜見潁王妃!」張翊均鄭重拱手,向王氏深揖為禮。

  王氏輕輕頷首,儘管張翊均已細細整理過衣冠,但王氏還是敏銳地注意到張翊均稍有紛亂的袍服下擺,甚至他脖頸處也蹭了些臟灰。看來這一整夜他根本沒閑著。王氏並未多問,她毫不耽擱,斂衽回禮,輕啟玉口:「如此之急,竟有何事?」

  「正是,翊均有一物煩請王妃鑒別……」張翊均言罷,轉而取出那枚雕花玉玦。他剛雙手捧上,還未及開口相問,王氏卻眼前攸然一亮,面上還伴著些訝異:「這是……漳王的玉佩?」

  張翊均心中一驚,難道真的是漳王?

  「王妃確定這枚玉玦屬於漳王殿下?」

  王氏點點頭,她記得是敬宗皇帝尚在時於漳王十五歲生日時賜給漳王的,當時漳王還特地跑來串門,向潁王好是炫耀了一番,她彼時侍奉在側,玉玦又甚為奪目,其上花瓣薄如蟬翼,因而印象深刻,不會記錯。

  這下實錘了?

  漳王的玉佩,長安的童謠,玄都觀通往善和里的暗渠,暗渠內的刀戈劍戟……這一切的一切,漳王難道真的是幕後黑手?

  但不知為何,倘若真相果真若此,張翊均心中卻始終有種隱隱的不安。

  這種不安來自這些顯而易見的線索中的不協調感,而正是此種感覺讓張翊均如鯁在喉。

  王氏秋瞳微微眯起來,她已然察覺到張翊均表情的不自然,表情也隨之嚴肅了起來,而且從張翊均深夜來訪,避開殿下來尋自己鑒別這枚漳王的玉玦來看,王氏已經猜出了些端倪……

  「你莫不是……查到亂黨的主使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