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默然恍悟
太和五年,九月丙辰,酉初三刻。
劍南道,成都府,宣和門。
城門外,上千名軍卒列隊齊整,鴉雀無聲。
漆黑的扎甲同四周夜色渾如一體。城樓上燃起的火把,卻將宣和門上空耀如白晝。隊伍的最前面,左果毅都尉楊綜手持長柄陌刀,站在一面黃底黑龍「武威」軍旗下。正中央,一條能容兩隊具甲騎兵通過的道路,直通巍峨高大的宣和門。行維州刺史虞藏儉,則已脫下六品青袍,換上嶄新的象徵著從五品下州刺史的淺緋色袍服,騎跨在一匹黑馬上,立於最後。
徐徐秋風吹過,火光搖曳之餘,竟還有些蕭瑟的冷。
楊綜左手裡攥著阿叔留下的玉石信物,他右手緊握陌刀,扛在肩頭,左手拇指確認什麼似的輕撫玉石上面的雕鏤文字。
「兄弟,有薄荷葉嗎?」楊綜緊張地咂吧著有些乾澀的嘴唇,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蹀躞布囊,問向站在自己身旁的武威軍旗手。
旗手很為難,楊綜是新任的左果毅都尉,薄荷葉是肯定不敢不給的。但是行維州刺史虞藏儉就在隊伍後面,若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伸手掏薄荷葉,讓軍旗歪斜了,可是要罰整整半月的俸。
楊綜像是猜出了旗手的心理活動似的:「你說放哪兒了,我自己拿。」
「在扎甲腰間右邊……布袋裡。」旗手幾乎是用耳語道。
楊綜從布袋裡掏出一小把干薄荷葉,拿了幾片塞進嘴裡嚼起來,點點頭算是滿意地道了聲謝。
「這薄荷葉新鮮,不錯……是浙西的吧……」
「欸?你哪兒人?」
「不會也是抽調的北兵吧?」
「那咱倆都一樣……」
不知是緊張還是無聊,楊綜竟沒話找話般地一句接一句問著旗手。
然而這旗手顯然不像令狐緘,一開始還簡單應著,後面便徹底緘口不言。楊綜也知道是自討沒趣,便就此作罷。
「欸……這群吐蕃奴,叫他們到宣和門,怎麼這麼半天。」
又過了半炷香的工夫,楊綜等得徹底不耐煩了,高聲罵道,又回頭看了看騎在馬上的虞藏儉,新任維州刺史倒是面無表情。
忽然,隊陣中有人低語:「啊,來了……」
夜色漸黑,雖然看不親切,但是遠處隱約的火把光亮,照出了行軍中的吐蕃步卒的輪廓。楊綜目力一向很好,眯眼看去,百步以外,領頭的是一黑騎,其人身後跟著手持木叉,被發跣足,裝備雜亂的吐蕃步兵。遠遠的還能聽到其隊伍中且行且歌的吐蕃語歡呼聲。像是在慶賀這一整天的行軍終於到了頭。
隊伍行至八十步遠,似乎是為首的黑騎的號令,三百多人就地停下。黑騎右手覆胸,像是在朝宣和門的方向行吐蕃禮。
虞藏儉臉上有了如臨大敵般的嚴肅,騎馬行至部隊最前面,想必他騎在馬上,能看得清晰許多。
「楊都尉……看來到咱倆出場的時候了。」
即使是不那麼敏感的楊綜,此刻也能聽出虞藏儉話語中難掩的緊張,畢竟這是虞藏儉第一次在西川見到「貨真價實」的吐蕃軍隊。
楊綜帶著有些嫌棄,又有些嘲弄的眼神,瞥了眼虞藏儉的滿面焦慮。
「虞刺史,他們是來請降的,不是來請戰的……」
「某可沒怕他們。」虞藏儉摸著頷須,故作輕鬆地笑道。
「楊某可沒說您怕……」
楊綜無奈道,不經意地看見虞藏儉左手正緊緊地攥著韁繩。
楊綜右手抬起陌刀,搭在右肩頭的肩甲上,把口中薄荷葉朝地上一啐,舔了下上唇,扒拉了一下身旁的旗手,徑直朝著那黑騎走去。
虞藏儉做了個深呼吸,回頭隨便叫了兩名站在前排的天征軍卒,騎馬跟在楊綜和旗手的身後。
「來人可是……?」楊綜語氣本略帶輕視,而走近后注意到了吐蕃黑騎的面甲花紋,畫得頗為可憎,讓楊綜眉目一怔。停頓了片刻,楊綜又接著確認道:「來人可是維州副使悉怛謀?」
那黑騎從容下馬,掀開面甲,真實的長相一點也不比面甲花紋柔和。古銅色的臉頰和下巴都長滿了未加修剪的鬍鬚,最讓人不安的還是左眼窩上的眼罩,在夜色和微弱的火把光亮下看上去頗似一個黑洞。
黑騎身後跟著一個虯髯大漢,身材魁梧,手執鐵鎚,立在黑騎手身後不遠處。如果說楊綜已經算是西川軍中很是結實的了,可在那虯髯大漢面前,楊綜看起來倒像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少年,更別提虞藏儉了。
「正是!」悉怛謀似笑非笑,看也不看楊綜。悉怛謀一口頗為標準的唐話讓楊綜吃了一驚,畢竟他在河曲接觸過的吐蕃降卒大多是奴僕兵,往往一句唐話也不會說。
悉怛謀獨眼半張著,打量著虞藏儉,面露輕蔑道:「想必你不是西川節度使吧?」
楊綜和虞藏儉面面相覷,這群吐蕃人明明是來歸降的,領頭之人講話竟如此無禮,著實讓楊綜和虞藏儉心中生出無名之火,卻也只得強忍下去。
「本官為行維州刺史虞藏儉,暫代知維州事,」虞藏儉強擠出個假笑,朗聲道:「還請副使依照計劃,就此交割維州節兒印綬,大軍好儘快開拔,入據維州,以免生變。」
悉怛謀高昂著腦袋,冷冷地「哼」了一聲,道:「若按原計劃,我的印綬當直接交割於節度使,一個刺史,還是暫時的,級別……恐怕不夠吧。」
虞藏儉一介書生,雖被悉怛謀輕蔑的態度氣得臉發白,卻完全不敢回擊。然而在河曲靠砍吐蕃人腦袋攢軍功的楊綜可忍不了這番羞辱,怒目圓瞪地低吼道:「怎麼?你不想交割印綬?那你們這群蠻子就進不了成都府!」
悉怛謀愣了一下,獨眼望向楊綜的一瞬間眼中似乎有著極強的殺意,即便是楊綜,也被登時看得後背發涼。悉怛謀上下打量了楊綜足足有半晌,似是權衡一番利弊后,便冷笑輕言道:「我倒沒說不給……」
說完,悉怛謀又朝身後道了幾句吐蕃語,引得吐蕃兵卒哈哈大笑。虞藏儉和楊綜也聽不懂,強忍著才沒有發作。
悉怛謀朝虯髯大漢伸開手掌,虯髯大漢心領神會地從懷中掏出了維州節兒印,那塊小小的印綬在虯髯大漢手中顯得極為袖珍。然而悉怛謀將印綬拿到手中后,卻玩笑般地朝虞藏儉一扔。虞藏儉沒有準備,當然沒接住,印綬便直直地摔在地上,還好因為路面潮濕鬆軟沒有摔碎。
楊綜咬牙切齒,虞藏儉鼻息漸粗,虯髯大漢則將粗厚的手掌伸向了橫刀。
而悉怛謀從鼻孔里嬉笑般地哼了一聲后,便戴上面甲,毫不理會地上馬,帶著身後的三百來人沿著官道徑直往宣和門走去。
看著落在地上的維州節兒印綬,楊綜和虞藏儉心中窩著衝天的怒氣,卻也只得硬生生地忍下去。大軍儘快出發才是頭等大事,想必悉怛謀也是算準了這點,才敢對新任維州刺史如此怠慢。
再加上維州歸降對大唐的戰略意義重大,悉怛謀清楚,楊綜和虞藏儉也清楚。外族歸降,示範作用極強。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吐蕃人未來必定會被加官進爵,以示嘉獎,一個小小的維州刺史,當然也鎮不住他了。
「開城門!」
隨著城樓上兵士的高喊,宣和大門應聲緩緩而開,門外列陣待發的天征軍和武威軍兩千餘人,默契地給悉怛謀和他身後的吐蕃守軍留出了一條通往成都府內的道路。
「楊都尉……」虞藏儉下馬小心地拾起維州刺史印綬,輕輕地用袖子蹭了蹭上面的土,嘆道:「你說,這到底是咱們受降,還是戎虜受降啊?」
楊綜沖著悉怛謀的背影狠狠地咒罵了兩句,將陌刀柄杵進泥里,看向身後的宣和門,和漸入城中的吐蕃步卒的背影,吐了口唾沫。
「所有武威、天征,開拔!」
酉正。
成都府,節度使府衙。
中殿前廳內,李德裕靠在節度使交椅上,同張翊均相隔案幾對視。
案前,幾盞火燭已開始爆芯。
張翊均的話,引得李德裕渾身一激靈,自己每日居住的帥府,何時成了篩子?
「翊均,你可有證據?」
見張翊均一時沉思不語,李德裕深沉地呼吸,似乎要將整座殿宇的空氣吸進肺里。而後自若地起身拿起火燭旁的銀剪,剪斷了案几上開始爆頭的燈芯。「潁王派你入我幕府之時,無中生有可還不是你會做的事……」
提到潁王,讓張翊均不禁頓了頓,腦中隨之勾起了些稍縱即逝的回憶。
「此事絕非翊均無中生有……」張翊均凝眉認真道:「今日發生太多事,且待翊均一一詳述!」
李德裕坐直了身子,微微頷首。張翊均清楚,這是節度使準備洗耳恭聽的意思。
「維州節兒論可莽,李公知否?」
「從寶曆元年至太和五年,七年維州節兒。」
「正是,」張翊均為儘可能地保持思路的清晰,因此也說得字斟句酌,「然而據維州副使悉怛謀稱,此人不任其事已久,且剋扣軍餉,激起兵怨。這才是此次維州之謀,能成的根本原因。」
李德裕點點頭,示意張翊均繼續說下去。
「前任維州暗樁司馬朱突然被殺,據悉怛謀稱,是論可莽聞得風聲,有所戒備。然而如此不任其事、一心只想聚斂財貨之人,怎麼會突然發現已潛藏一年多的司馬朱呢?翊均由此認為,司馬朱不是暴露,而是被出賣!」
李德裕聽完張翊均的這番分析,神情怔了怔,從交椅上緩緩起身。
「司馬朱是前任節度使郭釗在任時委派的,成都府官場魚龍混雜,知道其人身份的恐怕除了帥府的僚佐,還有兵曹,甚至還有監軍使院……你又為何會懷疑到帥府呢?」
「因為利高者疑!」張翊均似是早有準備,不假思索地答道。
「利高者疑?」
「不錯!」張翊均點點頭,「不瞞李公,據翊均所知,維州副使悉怛謀早有降唐之意。而殺掉司馬朱,斷的是您坐收維州歸降之功的可能。李公細想,誰會由此獲利?監軍使院嗎?王踐言是宦官,背靠北司,向來左右搖擺,殺暗樁乃是重罪,他可不會趟這渾水。會是兵曹嗎?那些武人巴不得維州早點歸降,他們好賺取軍功。李公再想想,若是帥府之中有您政敵的暗樁,眼見您要居功,掌握司馬朱身份的他會怎麼做?」
「……再說,彼時李公上任西川節度使倉促,來不及從新徵調僚佐,幾乎所有佐官都是就地取材。可以說,除了牙將是您親自提拔,其他的吏員都是西川舊人。讓李公一開始無親信可用,這也是去歲牛黨堂堂正正的陽謀。您難道忘了嗎?」
李德裕靜靜地聽完,仍有些狐疑地搖了搖頭,「不對……」
「若是為了避免我居功收復失地,而今維州可是明明白白歸降在即,翊均你身為暗樁,卻也安然無虞,這前後矛盾,如何解釋?」
「正因前後如此矛盾,出兵維州一事才需暫緩,」張翊均聲音清冷,若有所思道:「李公說的不錯,翊均潛藏維州的這一年多,甚至直到維州謀成,此帥府暗樁都噤若寒蟬,似是在靜候維州事成一般。那麼在此前提下,出兵維州,是否正中此人下懷?」
張翊均本還想就此道出李植的供狀一事,然而隱隱的直覺讓他覺得,這同司馬朱被殺一事之間的聯繫還不明朗,再加上僅是薛濤的一人之言,未曾核實,考慮到自己對薛濤的保證,便就此作罷,暫時不提此事。
許是近幾日操勞之故,李德裕眼神中竟有了些許無力,他悵然道:「出賣暗樁,唐律斬刑。你的這份懷疑,便是將所有參與維州之謀的人……都印上了嫌疑。亦是所有我所親信之人……」
這話說完,張翊均不由得怔住,默然恍悟。
「這就是……李公堅決要出兵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