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西南風雲(二)
第002章 西南風雲(二)
如果隻是這兩個原因,那麽還不至於讓溫體仁鬱悶,因為蕭嚴這個人是個直腸子,性格剛直的很。從溫體仁的角度來說,要對付這樣的人容易的很,出兵不給糧草什麽的,反正他肯定會搞出事情來。這次出兵登萊,溫體仁就試過了這招,而蕭嚴也很配合,一路幾乎是強行借糧過去的,惹得崇禎皇帝十分不悅,還明旨訓斥。
但奇怪的是,無論多少彈劾的奏折飛來,崇禎帝都沒有治罪的意思。
後來溫體仁通過高起潛的關係搞清楚了是個怎麽回事,這京中的勳貴們和著才是蕭嚴最大的保護神。
可別小看這些勳臣,鐵打的朝廷流水的官,無論你是嚴嵩還是張居正,或者是劉瑾魏忠賢,無論你秉國的時候權勢如何滔天,如何的肆無忌憚,但是在有些人麵前你得瑟不起來。
這個有些人指的就是勳臣,具體來說就是英國公、成國公他們。當初魏忠賢這麽得意,在張維賢麵前都是客客氣氣的。
這個勳臣的由來就不細說了,但是數量不算多,權力不算大,不能直接過問朝政。可你擋不住人家是世襲啊,雖然不能直接幹政,但是人家有兩個優勢是別人比不了的。第一是人家世世代代掌握著京營防衛,考慮到他們的家族跟皇家是休戚與共的關係,忠誠度還真的是不用擔心,偶爾出一個精神不正常的也搗騰不出什麽。而最重要的是,人家是可以隨時麵聖的,當然皇帝也有權不見。
有了這些勳臣為蕭嚴說話,難怪蕭嚴搞出這麽大動靜皇帝也沒有辦他的意思。
可為什麽這些勳貴會幫著蕭嚴說話呢?溫體仁很快就知道原因了,根子原來在張振嶽這裏。
換句話說,不是蕭嚴多麽會做人會來事,而是他這個鎮守南洋地區的大哥太會做人太會來事了。江南地區各行會的稅收納入戶部之後,皇帝的內帑就靠張振嶽每年從南洋撥來的二百萬兩在維持了。而滿北京的勳貴也都是歐亞聯合公司的小股東,最多的如成國公等四家,每年能分到20萬兩白銀的幹股紅利,少的也有5萬多兩,而且這收益是長期的,年年都有。你讓他們這些勳貴如何不給張振嶽這個麵子,幫蕭嚴說話,反正蕭嚴是出了名的忠直,就是脾氣不好容易得罪人,又不會去謀逆。
查到這裏,照理說溫體仁也該放棄了,可這位並不氣餒,他很快就跟親信想出了對付蕭嚴的辦法。
出主意的不是別人,是被革去兵部尚書正謀求複起的梁廷棟,這位比溫體仁更怕蕭嚴,更希望早日出去蕭嚴這個噩夢。
因為有一件事情他沒敢告訴溫體仁,就是那個當年出首告發袁崇煥的謝尚政在去福建上任總兵的路上給人殺死在河南了。雖然事後左良玉上報了一個為流寇所殺,但梁廷棟又不是白癡,堂堂一個朝廷的總兵,久經戰陣,就算是輕車簡從護衛不多,也斷不至於為流寇所殺!
梁廷棟當時大膽斷定,凶手不是左良玉,而幕後指使很可能就是那個肯跟袁崇煥一起下獄坐牢的蕭嚴。可惜隨後不久梁廷棟就因故被崇禎帝免職賦閑,這個案子也跟著不了了之了。事實上梁廷棟還是小看了蕭嚴,如果他知道謝尚政是蕭嚴親自動手處決的,估計這個時候他就不會是在這裏謀求什麽起複了,而是趕緊找個地方隱姓埋名了卻餘生了。
“閣老,何須為此輩煩憂啊!就算他背後關係複雜,就算他有個好兄弟撐他,要對付一個武人,咱們的辦法多得是啊!”梁廷棟在聽完溫體仁的想法後,輕聲說了一句在久思無果的溫體仁聽來如天籟之音的話。
“廷棟有何良策,速速道來啊,老夫為此事煩惱久矣!”溫體仁急忙道。
梁廷棟有求於溫體仁,自然是不敢賣關子,稍微停頓即徐徐道來:“文官死諫,武官死戰。閣老若是要對付這兄弟二人,隻需要把他們送去最易戰死之地不就可以了?二兄弟隻要死掉一個,事情就算是辦完了。若是蕭嚴死了,閣老自然省事不提。若是張振嶽死了,人走帳消,閣老要對付失去了依靠的蕭嚴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溫體仁恍然大悟道:“廷棟的意思,咱們把他們統統調去遼東打建奴?”
梁廷棟算是服了,這位溫閣老還真的是一點兵事都不懂:“自然不能是去遼東,他們兄弟本來就是從那裏出來的,在那裏關係深厚不說。但是目前遼東的局勢,建奴就算再凶悍,能耐這二人何?若閣老把他們送去遼東,能否置二人於死地尚未可知,反怕是會建功立業啊!”
“啊!”溫體仁一想也是,而且他還估計了一下,把張振嶽從南洋調動到遼東,估計害怕南洋民變的崇禎皇帝是不會答應的“那廷棟,這二人當調往何處啊,咱們大明何處還有比建奴更凶的敵人啊?”
梁廷棟笑道:“閣老日理萬機,自然是不需要曉得這地方何在的,可廷棟執掌過兵部,對此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話說到這裏就停了,那意思自然是不言自明了,溫體仁心中暗笑一下道:“廷棟放心,如今這兵部正值多事之秋,正需要廷棟你這樣的能臣去打理,老夫明日便向皇上保舉於你。”
“那廷棟自然是先謝過閣老了”梁廷棟鬆了口氣繼續道:“雲貴,該地和遼東不同,瘴氣滋生,土司眾多,自奢安亂起,叛亂不斷,朝廷在此折損的兵馬將官不計其數。而且此地山路崎嶇,後勤補給不上也是應有之意。在這樣的地方作戰,打勝仗難,吃敗仗易。當年平定奢安之亂都是依靠當地土兵才成功,朝廷大軍在該地根本吃不開。若是閣老能說服萬歲,將蕭嚴和張振嶽調往此處,可保無虞了。”
溫體仁聽完撫掌大笑道:“廷棟大才,廷棟大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