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告狀(二)
半晌之後
太後的神色緩和了些,這才道“你們都先起來”
“是”
……
太後冷哼一聲“那錢小姐是誰?”
“北亭候嫡女錢馨小姐”
這幾個字如同重錘,砸的錢淑妃腦子暈頭轉向,她的臉刷的一下子白了,本想抱著同姓之人的僥幸都是不能了。
王皇後微微皺眉,盤算著如何解決才好。
誰不知道靜月縣主是皇後娘娘有意指給順王做順王妃的,而順王的親生母親錢淑妃娘家可是錢家。更有意思的是,聽說前些日子,皇後有意撮合靈溪公主和葉國公世子,這下子好了,本來親事的可能性就不大,再添上這麽一樁,想成也難嘍!
在座的沒幾個是省油的燈,立刻明白了過來冉貴妃之前為何這般誇讚靜月縣主了,捧得高摔得疼……
一眾妃嬪紛紛看向王皇後、錢淑妃,之前她可是說了要將寶郡君當親身女兒疼的。
王皇後“……”
錢淑妃“……”
太後麵色冷然看著有些瑟瑟發抖的錢淑妃,緩緩的問“錢淑妃,你告訴哀家,你北亭候的嫡女芳齡幾許了?”
錢淑妃素來就心性膽小,若不是順王和皇後早就聯合了,她是打死都不願意去冒險奪什麽帝位?做一個富貴王爺不好、不香嗎?“十~十六歲了”
太後繼續冷笑,“哦~那靜月縣主呢~皇後?”
冉貴妃接著帕子,遮擋著笑意,誰不知道靜月縣主年芳十七……
王皇後倒是能屈能伸,雖還不知道事實如何,可是昭寧長公主特地讓馬嬤嬤過來說與太後聽,依著她的性子,還是有理的一方,直接低垂著頭,“臣妾知道錯了,是臣妾管教不嚴”
太後氣極反笑,“好一個十六歲、好一個靜月縣主,皇後,這就是你的好侄女?哀家的歡丫頭才十三歲就要大方的原諒一群人的年幼無知”
一群人?果然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馬嬤嬤聽著太後的語氣和又過度延伸的話,真是……真是……身心舒暢的很呐~
王皇後知曉太後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隻得恭敬的站著,“母後息怒”
“皇後~你說這事由哀家處置,還是告訴皇上,讓皇上替哀家分憂?”
以冉貴妃為首的眾妃嬪,難掩幸災樂禍的瞧著王皇後吃癟。
“母後,您鳳體為重,皇上又是日理萬機,臣妾是萬萬不敢讓母後與皇上多添煩憂的,這事還是交由臣妾來,臣妾定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調查清楚,定不會讓昭寧長公主和寶郡君受委屈的”,王皇後不傻,這事由自己處理才是最好的選擇,最起碼麵子還是能保住的。
太後嘲諷,“你的意思是哀家的昭寧和寶郡君冤枉她們了?”
王皇後惶恐道“臣妾並無此意,臣妾是想把事情調查清楚之後,才知道該如何給寶郡君一個公道”
“那哀家就聽皇後的好消息了~行了,哀家也累了,馬嬤嬤留下,你們就先退下吧”
“是,臣妾先行告退”
……
……
等她們都走了之後,諾大的仁壽宮正廳,隻留下幾個貼身信任的宮婢內侍,太後看著下首的馬嬤嬤,“說吧~無憂那丫頭究竟讓你來幹什麽的?有沒有那麽嚴重?”
馬嬤嬤也卸下謙弱的麵具,略顯隨和笑著,“果然什麽都瞞不過娘娘,公主和姑娘自然是沒事的。隻是,公主聽到外頭的傳聞心頭有些不舒服,說是要進宮找娘娘告狀”
太後感歎,“若無憂真的有事,她也是瞞著哀家的,又怎麽會讓你來找我?”,她的無憂自小就懂事,素來是報喜不報憂的。
馬嬤嬤笑著說“公主心係娘娘,自然不想真的讓娘娘憂心”
太後滿是寵溺,“你呀你,怎麽也跟著無憂玩”
無憂這樣做就像小孩子一樣對著自家娘親撒嬌一般。
馬嬤嬤的臉笑成了朵花,“公主說了,她雖然當人祖母了,但在太後麵前她也是個孩子,也是想借太後的勢嚇嚇她們”
“傻孩子~她自己的勢都夠她們嗆了”
“那不一樣”
“嗬嗬……是不一樣”,太後聽到這話連連輕笑出聲,“不過來了也好,哀家最近私庫來了些新鮮的玩意,你帶回去給我的無憂和嬌嬌”
“是”,馬嬤嬤笑著應道
……
另一邊
強撐著笑臉的王皇後回到了長坤宮,想到太後冷冷的看著自己的眼神,還有像鵪鶉鳥著火一樣跑回自己宮殿的錢淑妃,她肚子憋的一把火。確定沒有外人之時,這才發泄的將桌子上擺放著的花瓶一把掃落在地。
伺候的皇後的女官鄭顏輕聲說“娘娘,這事會不會有蹊蹺,哪會有人就被說幾句話就暈倒的,會不會是那寶郡君知曉靜月縣主乃娘娘的侄女,特地……或許寶郡君真的是……而縣主被冤枉了”
“她是皇上親封的寶郡君,是昭寧長公主最疼愛的孫女,更是國公府裏唯一的姑娘,她即便不會琴棋書畫那又如何?對著她,你也隻能把她誇成一朵花。況且,錦藝會有多少老百姓、京城名門子弟在,她大庭廣眾之下之下暈倒,落得個病秧子的名聲,你以為對她一個未嫁之女有什麽好處?至於你說的那種可能,若是真的,那才是最糟糕的,那寶郡君連名聲都能拿來陷害我們,那不可怕?”,皇後雖然氣極,但自認為腦子還在,對鄭顏吩咐“你去淮南候府一趟,讓候夫人和靜月縣主過來,還有讓北亭候夫人也過來”
鄭顏領了差事就恭敬的退下,“是”
王皇後看著一地的碎片,眼底劃過狠戾,本以為這王娉婷是個聰明,這才抬舉了她,這倒好了,好好出風頭的錦藝會偏偏給她折騰出這些事情來,剛剛在仁壽宮自己都替自己尷尬得慌。
而此時,“深感羞愧”的寶郡君正懶洋洋的躺在美人榻上。 那燒著地火房間是滿室的溫暖,與外麵的冰天雪地的寒冷可是形成了一副鮮明的對比。
明月往舊卻不同,歸又回否?
。